「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2020-12-15 中國青年報

內容提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五個堅持」。要充分認識這「五個堅持」的深刻理論內涵和重大戰略意義,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奮力實現新發展階段的宏偉藍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這「五個堅持」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經驗的升華,是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對於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切實遵循「五個堅持」的重要原則,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抓住機遇、不懈奮鬥,努力將全會描繪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十三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持戰略定力、採取正確策略,堅定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風險挑戰,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也有許多宏偉目標等待實現,這就更加需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保證全黨團結統一和行動一致。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要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對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我們黨要領導廣大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乘勢而上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必須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鬥,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們國家奮進的力量。」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十四五」時期,我們要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進入「十四五」,踏上新徵程,我們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所作為,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同時,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只要有14億人民的支持和參與,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越不過去的坎,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堅持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是否科學,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堅持新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新發展理念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揮棒、紅綠燈。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必須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新徵程上,我們要從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大局出發,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已成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繼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破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進入新發展階段,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關頭。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面對錯綜複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斷增加。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性新特點新任務,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儘管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但我們要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堅持系統觀念

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繫的。我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要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觀念作為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發揮了重要作用。

堅持系統觀念是統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科學方法。當前,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錯綜複雜,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加以謀劃和解決,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運用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全國一盤棋,更好發揮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積極性,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特別要看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推進。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2日 09 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李國強:「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李國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黨員幹部對「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要入心入腦。
  • 「十四五」時期發展必須遵循堅持系統觀念原則
    ■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必須以系統思維為引領統籌謀劃和建構,加快形成全要素髮力、多領域聯動、全方位集成發展的整體合力,努力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堅持系統觀念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 高質量發展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深刻認識以高質量發展主題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國際環境面臨著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是順應我國發展階段、發展條件等方面變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經濟大家談 | 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
    按照黨中央的既定戰略部署,2020年國家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設定的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從2021年開始,國家將進入「十四五」時期(2021-2025),這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發展階段。
  • 何立峰人民日報撰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
    「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就國際而言:新工業革命、逆全球化潮流、民粹主義、全球治理困局、中美經貿摩擦持續;特別是美國的蓄意打壓,使得過去中美關係這個對外關係的「壓艙石」出現問題,外部環境趨於惡化。
  • 人民日報刊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體現了黨的十九大關於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標誌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均達到新高度。我們要全面理解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把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貫穿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 林閩鋼:「十四五」時期社會保障發展的基本思路與戰略研判
    、「十四五」時期社會保障發展的背景和目標  (一)「十四五」時期社會保障發展的背景  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已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二)「十四五」時期社會保障發展的目標  第一,「十四五」時期社會保障發展目標的研判依據。「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將獲得持續增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國家財力不斷增加,具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和普遍提高國民福祉的能力,使改革發展成果能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 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形勢任務 研究謀劃「十四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
    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謀劃「十四五」時期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審議《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推動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 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以什麼樣的姿態邁步新徵程、用什麼樣的方式實現新目標,是需要解決好的認識論方法論問題。
  • 系統把握當前及「十四五」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準確把握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內涵要義,必須高度重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深刻認識到當前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明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都必須更加重視推進高質量發展、更加重視推進共同富裕。
  • ...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彭清華「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闡明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第五條「堅持系統觀念」是首次提出,這是我們黨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作出的重大理論概括,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大亮點。
  • 新篇章丨東方「十四五」經濟發展如何布局?
    「十四五」時期經濟指標增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實現年均增長10%以上,力爭實現翻一番的目標……1月5日,《中共東方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出爐。
  • 實現「十四五」時期銀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實體經濟對高質量金融服務的需求更加迫切。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銀行業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
  • 財經戰略年會2020研討「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姜楠2020年12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以下簡稱財經院)在北京舉辦財經戰略年會2020,會議主題為「面向『十四五』的中國經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蔡昉研究員和商務部原副部長張志剛分別就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強消費等重要議題發表主題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黃群慧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楊瑞龍、北京大學國發院院長、博雅特聘教授姚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研究員、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研究員和財經院院長何德旭研究員分別就新發展格局、暢通國內循環、高質量對外開放、養老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 「十四五」時期中國5G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剛剛結束的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
  • 「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時期,工業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充分利用完備的工業體系,發揮巨大的市場優勢和創新潛能,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特別是要通過對接內需增長動力,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 建言「十四五」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
    當農村改革向土地流轉、合作社等組織化和規模化形式提高發展時,農村農產品流通的基礎設施沒有適時地建設起來,使得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組織化提升的效率和效果無法得到有效實現,「十四五」規劃要把在農村建設農產品流通基礎性設施作為重中之重。
  • 以「五個堅持」統領發展全局——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做好「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