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帥堂,踢館!這次西藏亮相紅箭10和車載122有點奇怪呀,你說紅箭10用車載降低費用說的過去,畢竟履帶式底盤確實貴,有了新的車載155就沒有必要搞個新車載122了,該不會是又來照顧某廠的採購吧?//有新155卡還要新122卡幹嘛,我不認為122的造價和所謂的戰略機動性,比155有大到必須要裝備它的優勢。你也說過如非必要勿增實體,卡車紅箭10同理。
美國人也開始搞了105毫米卡車炮,當然他是要求必須能裝在悍馬級底盤上的,還要求能機動射擊,不用降駐鋤就能打,搞了一堆先進的降後座技術,還搞了先進的自動操瞄,現在不知道發展情況如何了。
圖:美國悍馬上的前衝炮,早已經下馬
新車載122是4*4高機動底盤,非常緊湊,跟老的車載122完全不同。這樣的炮對於山地應用來說,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轉彎半徑非常小,能適應山區彎彎曲曲的公路,155車載在這種情況下都還要差些,當然都要比牽引炮方便很多。
圖:122炮炮管短、重量輕,所以車也短且輕。
圖:在險要的公路,降低車重、減小車長,是很有意義的。
155炮畢竟初速高射程遠,本身彈道相對來說也沒有122那麼彎曲,畢竟是新炮,所以要在較近距離作戰的話彈道靈活性和精度相對還差些。
高原山地不像平原那麼大的戰場面積,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小範圍亂戰,所以美國人步兵師也都保留了105毫米炮來配合155毫米炮。
例如,假設邊境爆發衝突,需要拔掉敵軍的某些據點。122毫米卡車炮開上去轟擊,效果要比現有的100毫米迫擊炮好得多,還可以快打快撤。
但為啥火炮選用122榴,而不是120迫榴,堂主估計部隊的想法是,122榴在直瞄時打擊精度更好?射程也更遠一些?但不是很確定,這題算踢館成功了。
圖:新122卡車炮與155卡車炮很像,可能是對96式122榴彈炮廢物利用,以降低採購成本。這筆錢省得也有限,並不是性價比高到無可替代必須買。
圖:很久之前的這張圖上,同時展示了超輕型車載122榴和120迫榴炮,現在山地部隊沒見到配備120迫榴,也許122榴在這裡起到的是裝甲部隊120迫榴的作用。
問:堂主,二戰時控制住直布羅陀幾乎能把海峽卡死,那麼英國人在此的武備狀況能不能簡單提一下。英國海軍在印度洋被日本海航完全壓制之後,英國人能不能承受失去直布羅陀的代價?要是41-42年德國表現出強取直布羅陀的意圖,英國和西班牙會做何應對之策?
直布羅陀在二戰的設防還真沒有多強,主力火炮就是從一戰裝巡上拆下來的9.2英寸(234毫米)炮,還有6英寸(152毫米)的艦炮和榴彈炮支持,比起一大堆14寸、12寸炮的夏威夷要塞區是要差很遠的,比起塞瓦斯託波爾要塞都不如。
當然直布羅陀的優勢是地形,直布羅陀巖峰封住了很大射界,讓地面重炮打他的人員聚集地之類很麻煩,很多地方都只能靠突擊工兵來打才行,反正人全在坑道裡面,古斯塔夫大炮就算能打穿坑道,他發射量太小也不會傷筋動骨。
圖:右側小角是直布羅陀,主體就是一座山峰,海對面20公裡外有山峰阻隔的平地可以布置多拉大炮,這個射程也夠得到。
而且多拉大炮能射擊的陣地很少,按照英國人之前的計劃,是可以用戰列艦直接射擊敵軍的破城炮陣地的。
圖:直布羅陀30公裡範圍內,除了西北方向艦炮夠不到,南、北兩個方向都可以由艦炮打擊,英國航母可以填補西北方火力空白。
對海峽方面,主要靠的還是水雷和艦隊,要塞是為艦隊提供安全環境,同時要9.2英寸岸炮射擊掃雷艦用的。
德國要強取直布羅陀,那就肯定需要拉西班牙入夥,逼迫或者直接出兵都行,等把部隊運到直布羅陀圍攻也老長時間了,真要打還是能打下來的,不過多了西班牙這個累贅也未必是好事。
圖:佛朗哥是二戰時最油滑的極右翼領導人,他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中靠德國支持上臺,二戰爆發後只給德國人提供了1個師,自己就是不參戰,一直統治到1975年。
而且真要是打西班牙了,那美英可能就不去突尼西亞,而是直接登陸葡萄牙了,葡萄牙跟英國那是幾百年的血盟關係,這麼一個力量出現在側翼德國人更難受。
圖:希特勒與佛朗哥。西班牙當時並不穩定,內部工人運動始終存在,參戰一旦戰敗必然政權不穩。而且西班牙人也沒啥雄心壯志,連趁機和英國談判要回直布羅陀都不做,那他們參戰能得到啥。
問:說說1979年的歐洲兵力對比唄,我看一堆人說蘇聯絕對兵力優勢,還有技術優勢能平推西歐,就覺得扯,還是來問問堂主您吧
這個問題,國內老早倒是出過書,統計過雙方兵力的,結果很反「常識」,中歐對峙是70:90萬,北約70,華約90。華約有一定優勢,但是沒太大的優勢,至少不構成進攻需要的優勢兵力。
圖:北約和華約兵力對比。
圖:整個歐洲戰場,盟軍地面部隊反而數量略多……想不到吧。
當然數師數的話,華約是要更多的,所以單純算坦克和火炮也是華約優勢,畢竟每個師的坦克數量大家也差不多,師數量多坦克就多。不過算這個不能只算坦克,其他兵種也是要做配合的,所以大家都機械化的情況下,大的師肯定比小的師裝備要充實。
蘇聯總師數量上百,但是大部分都是空架子,百分之幾的人員在營,當然本身五十幾個能打的師,加上盟國比北約還是要多一些,而多的誇張的坦克比例,實際上是把蘇聯的架子師都算進去了。
圖:蘇軍兵力及分布圖,歐洲116個師、3.17萬輛坦克就是包括了所有編制內裝備。
實際上雙方兵力本來就只可能差不多,北約歐洲地區人口和華約是差不多的,都是三億多不到四億,70年代華約的服役期相對較長,所以總的人數要多些,但是這離絕對性優勢也差的太遠了點。而且這還沒算上法國的力量,法國不參與共同指揮,但是至少在德國境內的仗也得參加才行,不然連跳動的資格都沒了。
圖:80年代的政治諷刺劇都知道北約盟國靠不住,當然蘇聯的義務兵也是個大問題,雙方人員素質都有很爛的地方。
至於技術優勢……還是算了吧,60年代末開始北約開始廣泛配發陶、米蘭、霍特這樣的半自動制導反坦克飛彈,70年代初滑動彈帶出現後開始普及鎢芯APFSDS,70年代之前的坦克防護設計邏輯都全面推翻了,60年代末期蘇聯坦克的優勢在70年代就迅速被追上瓦解。
這還是優勢最大的坦克,剩下的差距更大,蘇聯陸軍在70年代還在忙著實現部分機械化的摩託化,北約歐洲盟軍已經實現機械化了。
圖:從海灣戰爭開始,俄國坦克被羞辱的五體投地。包括我國,在仔細研究了俄國所有地面主戰裝備後一點都不買,這就足夠說明態度了。
空軍的差距真要硬比麼?雖然一堆說蘇聯體系好,還吹戰術空軍優勢什麼的……但是蘇聯有體系,美國沒有?
堂主之前就說過這個事情,麻杆打狼兩頭怕,北約怕華約來,華約其實也怕北約來,咄咄逼人的態勢就是怕別人知道自己的虛弱,真冷戰變熱戰。
這裡面的文化因素,國人可能很難理解。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思維定勢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歐美人(蘇聯也是歐洲人啊)的想法是,他可能會打我,那麼我要準備好,在他打我之前就把他打趴下。所以,一戰前、一戰二戰之間、二戰後的冷戰,歐美國家之間都在玩非常誇張的軍備競賽,特別是冷戰期間的核軍備競賽。
問:請問塘主,火箭彈加上了導引頭和飛彈又有什麼區別,還是故意對外混淆視聽?而且其他國家的裝備系統裡面,也基本沒聽過誰搞制導火箭彈這個東西啊,是價格、軍種還是其他原因呢?
誰說沒搞……第二次海灣戰爭M270就大量使用M30/M31制導火箭彈了,好評如潮,號稱是40英裡射程的狙擊步槍,反應速度快,單發就能精確打掉一個目標,附帶傷害小可以處理的目標數量多,美軍喜歡得不得了。
圖:美國軍方擁有兩種GMLRS制導火箭彈,即M31制導火箭彈(內裝200磅整體式戰鬥部)和M30制導火箭彈(內裝約400多枚雙用途改進型常規子彈藥)。
以前火箭炮只能用作火力準備和反炮兵任務,犬牙交錯的時候炸死自己人估計比炸死敵人還多,現在是能直接用來接收呼叫支援了,比現有任何身管火炮都打得遠,90公斤的高爆戰鬥部威力還大,身管炮兵急吼吼的搞神劍很大程度上也是被M31給刺激到了。
圖:蘇俄龍捲風火箭炮採用了初始段簡易慣性制導,限制遠程火箭炮射程的就是彈藥散布,不採用一點精確制導技術,射程是上不去的。現在最方便的就是一維和二維彈道修正引信,可直接裝在現有炮彈上。
地球上沒有新鮮事,我們過去2、30年搞的各種裝備,實際上基本都有美國人在前面趟路,往往是美國人提出想法開始搞了,我們評估一下,咦,這想法確實不錯,搞!當然,不少時候,美國人自己提出的指標過高,或者別的什麼定題問,搞不下去了。而我們作為追趕者,卯足勁搞,卻搞出來了,最典型的就是05式兩棲戰車。
圖:我國購買的俄國S-13L雷射架束制導航空火箭彈。
圖:美軍也發展出70毫米九頭蛇雷射半主動制導火箭彈。
問:希望糖糖有空分析下我們的轟炸機發展路線,對隱轟翹首以盼,但是經常有很多媒體還在鼓吹應該買毛子的圖-160那些轟炸機,不想跟他們抬槓,但是想知道轟炸機發展路線。類似美帝B-2和B-1b還有B-52這樣的搭配,我們應該怎麼針對?
B-1B只是美國人不太想要的玩意,70年代後期ALCM空射巡航飛彈出現,美國空軍已經認識到B-52帶空射巡航飛彈,效能比超音速轟炸機直接突防要好,同時隱身轟炸機的曙光已經出現,所以空軍從使用角度來說是希望用著B-52等B-2的。
只是十幾年不造轟炸機,工業部門嗷嗷叫了,裡根這才把B-1A降級成了B-1B生產。它在美國戰略轟炸機體系裡面地位不高,執行任務跟B-52也沒區別甚至更弱,基本可以當成不帶巡航飛彈的B-52。直到近年AMG-158、LRASM出來後,B-1B才算揚眉吐氣一把。
圖:B-1B發射LRASM遠程反艦飛彈。
打擊的核心是要突破防空圈,要麼是巡航飛彈要麼是隱身,圖-160也能帶巡航飛彈,只是這麼昂貴複雜難以維護的飛機當B-52用就可太糟心了,實際上現在俄羅斯的戰略打擊力量主力也是圖-95而不是圖-160。當然圖-160長得好看,一出場,各國媒體都關注。
圖:各種現役轟炸機對比,要麼靠廉價取勝打巡航飛彈,如B-52、轟-6和圖-95,要麼隱身取勝如B-2,兩邊不靠的就比較尷尬了。
圖:現代飛機要生存,要麼靠隱身,要麼靠超高速,要麼靠廉價損失得起(蜂群無人機),對這些兩邊不沾的東西,都可以毫不猶豫的說一聲垃圾。
圖:LRS-B不同方案打擊時間敏感性目標的能力。
圖:楊偉總師寫了本JSF戰鬥機,唐長虹總師寫了本美國LRS-B轟炸機,這張圖是對不同方案價格的對比。按照上面這兩張圖,再考慮下我國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大致就有判斷了。
問:堂主,古典軍國主義體制的動員能力,是之後的朝代或中世紀不能比擬的,但是為什麼東西方的古典軍國主義都崩潰了呢?變成皇權不下鄉和中世紀騎士分封制是不是一種倒退?
歐洲轉向騎士分封制不是倒退,而是一種進步,這點有點有意思。
大一統的東羅馬,除了部分城市奢侈品製造以外,農業和工業實際上都是被看起來文盲的西歐甩開的,強盛的羅馬農業也不行。
羅馬共和國時代的古典軍國主義,根基實際上就是亞平寧半島那香腸大的地盤,所以政令推行、上下聯繫都緊密。到了之後擴張的巨大土地都是殖民地,能提供大量金錢和同盟軍,可沒法提供軍團士兵,這些地方能成為兵員地都是僱傭兵化和蠻族化以後的事情了。
圖:古典帝國的基礎就是耕戰,其崩潰也首先是軍事上的失敗,西羅馬就是被日耳曼蠻族僱傭兵摧毀的。
所以才說共和國末期,龐培徵服小亞細亞、凱撒徵服高盧以後,羅馬已經達到了極限。馬略改革以前,自帶乾糧從軍的小國寡民模式,更是只能在很小的區域內維持動員力。
圖:羅馬一開始是小農經濟,自耕農當兵打仗。但商品經濟發展必然導致貧富分化加劇,於是小農經濟破產,古典帝國也就崩潰了。
羅馬在高盧、日耳曼甚至就義大利北部的統治都是浮在表面的,當地人還是屬於被徵服者為主,而且地中海式的農業生產模式跟歐洲大陸完全不同,地中海氣候下只能使用淺犁,簡單劃開地面土壤,無法深耕。而歐洲大陸部分的大開發是重犁出現後,騎士領主們一代代開發黑森林才搞出來的。羅馬幾百年都無法開發萊茵河右岸的土地,而騎士們能開發,就知道誰厲害了。
羅馬的所謂文明只是大殖民地模式下城市畸形繁榮而已,沒落到實處。
圖:羅馬的核心始終在換地中海區域,再準確點就是義大利半島,現在歐洲最發達的西歐地區當時只是蠻荒邊陲。羅馬前後上千年時間,連這點地方都開發不出來,可見其能力不行。
當然中國不同,中國在漢以後是儒家政治,其實領主是能帶來進步的,而儒家真不行……實際上漢以後到清朝,人均生產力一直都沒提升甚至還有下降這是很要命的事情,這也是中歐拉開差距的根本。羅馬帝國結束後經過一段混亂期,歐洲生產力是在往上走的,中國則是穩中有降的。
圖:我國古典體制在兩漢時期逐漸崩解,變成了東晉的門閥體制。門閥雖然爛,但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確保高官顯宦家族的利益,對他們來說這就足夠了。
迷你踢館
問:航母群的偵察打擊半徑可達數百甚至上千公裡,有的軍事磚家將其理解為以此為半徑的一個圓,得出航母控制範圍上百萬平方千米的結論。我感覺這樣的理解沒有錯啊?請問堂主,這樣的理解錯誤點是什麼?
錯誤點是在於航母是機動的……控制範圍可不止上百萬平方公裡,他是一個機動力量,是能覆蓋整個太平洋、大西洋戰場機動掃蕩的。
圖:航母艦載機只能在一個方向上前出數百上千公裡,而不是繞著圈飛這麼遠,因此航母的打擊範圍其實是一個頂角很小的扇形,而不是圓形。最大偵察範圍大得多,靠預警機的電子偵察和雷達掃描,是以預警機為中心半徑4-500公裡的圓形。
問:堂主,巡航飛彈可以實現近中遠程,完全可以代替彈道飛彈,彈道飛彈還有必要保留中近程嗎?
巡航飛彈能接到任務半個小時就落到紐約麼?彈道飛彈的高速性是無法取代的。
問:堂主,攻擊11常規戰略打擊是啥東東,這句話你是咋理解的?
常規戰略攻擊,指的是類似於二戰戰略轟炸、美國轟炸越南北方、北約空襲南聯盟這樣,使用常規彈藥,對民用設施和軍工企業的大規模空襲。攻擊11目前還看不清是怎麼樣的定位,但肯定不是戰略打擊。
圖:攻擊11的機腹、脊背都看不到彈艙門的痕跡,這個事情就很奇怪,也許他承擔的是打擊引導任務,而不是直接投炸彈。
問:沈飛的飛機肯定比不上西飛的飛機,那麼問題來了,現在沈飛還有什麼產品可以拿出來,總不能學波音靠國家輸血吧?
沈飛的民機部件造得還是非常OK的,民機部門給國外大廠的客機作分包,質量非常好。因為這個質量要和國際接軌,做不好分分鐘執行違約條款罰錢丟買賣。
問:堂主,裏海作為一個封閉性海域,本身又足夠大,能否作為一個堡壘海域部署戰略核潛艇呢?
蘇聯在德爾塔以前的飛彈射程太近,甚至德爾塔的飛彈在裏海都打不到美國……而且裏海也太淺了。
問:萬能的堂主講講阿三的塔爾瓦爾級護衛艦吧,印吹們都把牛皮吹破了
沒什麼可吹的,蘇聯70年代克裡瓦克的底子加個隱身的外皮,武器水平約等於054A,但防空只有單臂發射架,除了用燃氣輪機在當時看比較豪華之外沒什麼突出的地方。
圖:主炮後面是防空飛彈發射架,再後面是火箭深彈發射架。前甲板過長,布置空間嚴重浪費。
問:F-35B遠優於殲15?那美海軍艦載機幹嘛還在大量採購超級蟲?
超級蟲的生產已經進入龜速期了,美國海軍再打算買一批,還是因為F-35C進度拖延嚴重。而且F-35B是陸戰隊的,跟海軍也沒啥關係。
問:塘主,請問滑膛槍能不能用長尖彈,和圓彈比起來是否更能提高性能?
不能,因為沒法保持穩定,飛出去幾十米天知道飛到哪兒去了……滑膛除了圓形彈丸以外只能用尾翼穩定的辦法。
圖:葡萄彈裡的大量球型彈丸。球型是隨機穩定,即怎麼轉形狀都一樣,都是穩定的。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