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即將展開第二個任期,兩岸關係面臨更嚴峻考驗。一些前華府官員、智庫專家近期常提及「武統」話題,有理性的,有帶偏見的,不少人撇開「臺獨」尋釁、外力介入等因素,不問其因,只問其果,顯然是誤判了。
美國前國防部官員唐安竹的觀點,就屬於這一類。唐11日在美國《外交政策》網站撰文說,目前「武統」的可能性仍小,大陸遠未做好準備:1,新冠疫情之下,大陸面臨內外風險和威脅;2,進攻臺灣不是輕而易舉的事;3,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不利於北京進行一場可能代價高昂的戰爭。
唐安竹列出的幾項,並非「武統」是否發生的決定性因素,大陸也並非遠沒有做好進攻臺灣的準備,只是「和平未到完全絕望,決不放棄和平」。如果「臺獨」不「率先尋釁」、外力不肆無忌憚地介入,大陸仍然以「和平統一」為追求目標,反之,「武統」將別無選擇。
大陸專家楊承軍上月曾發表文章,列出6項觸發「武統」條件:1、臺當局公然宣布獨立時;2、臺當局組織「獨立公投」、使祖國面臨分裂時;3、臺島有外軍部署時;4、臺重啟核武研發時;5、臺軍使用軍事手段攻擊大陸時;6、島內發生大規模動亂時。
近期「臺獨」勢力動作不斷,包括推動修法,要刪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條文中有關「國家統一」的用字;將「制憲意向公投」提案送件「中選會」等,有可能將局勢推至難以挽回的境地,觸發「武統」。
前華府官員、智庫專家應多研讀中國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關注楊承軍所列出的6項觸發「武統」條件。近年大陸對臺「武統」聲音越來越高,可能性越來越大,皆因「臺獨」不斷尋釁、外力加大介入。撇開這些,無法看清臺海局勢,必然出現誤判。
來源:中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