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肉骨茶

2020-12-16 馮曉暉

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2019年8月。

1857年,87名華人礦工沿著河谷跋涉到這一片區域,一個月內,其中70人死於瘧疾和其它熱帶疾病,但世界錫都的歷史由此開啟。華人將這片區域稱為吉隆坡,意為「泥濘的河谷」。整整100年後,馬來半島獨立,吉隆坡成為新國家的首都。

無論是吉隆坡、檳城、馬六甲還是怡保,如果探究馬來西亞近代歷史,尤其是城市建設史,總離不開歐洲殖民者、下南洋的華人、印度勞工。將馬來半島帶入現代社會的歷程中,本地人的作為有限。殖民者和移民們帶來了科學技術與現代社會管理,也帶來了餐飲。這些葡萄牙早餐、印度菜和中餐進入馬來半島後,又隨著當地食材、氣候、需求等產生變化。肉骨茶就是中餐本地化的典型代表。

據說,肉骨茶誕生於馬來西亞第一大港口——巴生港。巴生港就是當年華人礦工登陸的地方,即所謂「泥濘的河谷」,逆河而上30多公裡就可到達吉隆坡市。看地形,這一片當年應是無盡的沼澤,蚊蟲肆虐、瘟疫流行。

品嘗馬來西亞肉骨茶是在檳城的一場中元節晚宴上。甫一落座,同桌的華人就請先喝湯,湯在不鏽鋼大盆子裡,看原料也就是肉塊、排骨、豬肚、皮肚、枸杞一類,湯色黃,油不厚。

盛上一碗嘗一口,咦?這什麼味道?再聞聞,肉湯?這明明是中藥湯。瞬間想起,這就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獨有的肉骨茶。

肉骨茶裡並沒有茶葉,是一種以豬肉為主料熬製的藥湯。稱其為茶是據說因為避諱「藥」這個字,也有說法是來源於其發明人。我倒是覺得,更大的可能性是華人對「茶」的泛稱。在中國南方很多地方,「茶」就是飲料,與茶葉並無必然聯繫,花草茶是茶,擂茶也是茶,甚至白開水也被稱為茶。在茶餐廳裡,喝什麼都是茶。

誕生於巴生港的肉骨茶也不能算飲料,它本質是粵式靚湯一類。用豬肉、豬排以及胡椒、當歸、川芎、肉桂、甘草等共同熬製,後者都是盛產於東南亞的各式香辛料,我們平常燒肉、做滷菜時也都放這些東西。然而,肉骨茶中還有一類,是我們平時烹飪時不會加入的——中藥,據說有瓜萎子、槐角、粉葛、刺五加等等,各家都有自己的配方。這麼說來,它到底是食品還是藥品,真搞不清楚。

國內沒有肉骨茶,即使有也是新馬回傳的。這是一種在口感是極為奇特的湯,有大塊的肉,卻沒有多少肉味,有濃重的中藥和香料味,卻依然還是一碗肉湯。除卻肉,這就是沒人愛喝的藥湯,去了藥,那也就是普普通通的豬肉排骨湯。仔細品位,箇中的調和搭配,必有其奧妙。

回想起在吉隆坡的茨廠街喝過的粉葛湯和何首烏湯(見《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粵式靚湯》,中藥味極濃,和肉骨茶同屬一類。初見不解,了解馬來西亞的歷史後,也就明白了。

都說肉骨茶健脾養脾、調理腸胃、滋陰補陰等等,反正好聽的詞彙隨便用。其實都是扯淡,你只要問問,這麼健康包治百病的東西為什麼北京、上海人不喝?在現代物流如此低廉快捷的條件下,某一食品只在某個區域備受歡迎而無法外擴必有其特別的地理因素。

回到本文的第一句:一個月內,87名華人礦工中,有70人死於瘧疾和其它熱帶疾病……這就是華人移民殘酷的歷史。非赤貧者焉能冒死出海下南洋?身體虛弱的他們作為外來者,在這瘴氣遍地的馬來半島水土不服,就只能藉助傳統的中草藥和本地辛香料調養身體、抵抗疾病。肉骨茶,是適應地理環境的選擇,也是經濟效益最優的平民的食物,一碗肉湯,既保證了營養,又包括抵抗疫病、溼熱的中藥湯,配上油條,就是早餐,配上白飯,就是主食。

現代衛生體系撲滅了瘴氣,屠呦呦的青蒿素解決了瘧疾,新馬華人的味蕾卻被肉骨茶一類的藥膳固定了。它是一百多年前華人移民帶來的,已成為中餐與當地結合的標誌,或將隨著華人種族的延續而永存。

後記:

這一篇又不是談吃,講的是吉隆坡市的歷史。我好像越走越偏……

相關焦點

  • 尋找中國海外文章馬來西亞肉骨茶
    馬來西亞、檳城州,喬治市,。據說肉骨茶誕生於馬來西亞第一個大港-口-巴生港。巴生港是當時中國礦工登陸的地方,即「泥濘的河谷」,沿河上遊30多公裡就可以到達吉隆坡。從地形上看,這個地區應該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沼澤,那裡蚊子和瘟疫猖獗。
  •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亞參叻沙
    馬來西亞代表性美食是什麼?當然是叻(讀:樂)沙。前文提到了「死前必吃」的咖喱叻沙,本文再介紹一個Top 50排名。2011年,美國CNN旗下的旅遊網站CNNGo做了個全球美食Top榜單,收錄了美國薯片、義大利披薩、日本料理等各國代表性美食,馬來西亞唯一上榜的是檳城亞參叻沙,排名第七。Top 50裡中國菜並不多,北京烤鴨名列第五。
  •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華人茶室
    馬來西亞,2019年8月。很多馬來西亞華人的一天,是從街巷中的茶室開始的。馬六甲雞場街(唐人街)的隆安茶室,是這類茶室的代表。茶室開在街口,觀音帽式的嶺南民居風格的住宅旁,紅色的波紋瓦搭出來敞開式鋪面。若是在大陸,這就是典型的違章建築,而在馬六甲,隆安茶室已有八十年歷史。茶室招牌上的英文是 Refreshments,意為「茶點」。
  • 尋味中國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海南雞飯
    馬來西亞,吉隆坡市,2019年8月。停更近二十天,主要是為了陪伴家人,就沒了晚上的閒暇時間。這期間到馬來西亞轉了一圈,吃吃喝喝當然是旅遊的重點,新的一篇就來聊聊大馬的飲食。本系列寫的是中國味道,卻不限於本土特色,也包括在國內可以品嘗到的外來飲食,比如立陶宛烤腸(哈爾濱紅腸)、朝鮮冷麵、日料等等。寫到國外,也要有個原則:限於從中國傳播出去並與當地融合的飲食。這些飲食,既保留了中式料理的烹飪傳統,又採用了當地食材,符合本地口味需求,並有時間的積澱。若是與國內毫無二致,也就沒有記錄的價值。
  • 尋味中國海外篇 馬來西亞的粵式靚湯
    馬來西亞,吉隆坡市,2019年8月。吉隆坡老城區最著名的區域名叫「茨廠街」。昔日,這裡是馬來西亞最大最熱鬧的唐人街。他們見我有興趣,起身進廚房前專門給我拿來一份《中國報》。這是馬來西亞著名的中文報紙,不同於港臺,是橫排,不同於新加坡,是繁體。茶先送上來。西洋參的氣息嫋嫋地散出來,揭開蓋子看,用的是袋泡茶。倒出一杯嘗嘗,滋味很濃。很久沒有碰過西洋參茶,記得還是前些年第一次進藏,臨行前母親專門給我塞了兩盒西洋參,翻過二郎山後吃了一次,後面就忘記了。
  • 馬來西亞華人昆明開店 通過「肉骨茶」講述拼搏史
    肉骨茶裡的雲南情雲南網記者 李恆強 熊燕肉骨茶,是馬來西亞的著名美食。經過4年的籌劃,已在雲南生活了十幾年的馬來西亞華人溫貴新最終選擇在昆明開「南洋順發肉骨茶」的第23家店,它也是這個品牌的第一家海外分店。「咋個整」「你克哪點」「相當板扎」……從與高原反應「搏鬥」,到與本地人用方言談笑風生,溫貴新早就成了「新雲南人」。
  • 馬來西亞的「國菜」——肉骨茶
    美食無國界,今天帶大家品嘗一道馬來西亞家喻戶曉的「國家菜餚」肉骨茶。肉骨茶是一種飲茶習俗,流行東南亞,閩地,一種骨肉兼飲茶的飲食方式。肉骨湯使用新鮮排骨,加入各種作料及藥材熬成,可以邊吃肉骨,邊飲茶。在馬來西亞,無論是高檔酒店還是路邊小吃,用餐形式都非常考究,晚上是吃不到的,一般都作為早餐用!據說是華人來到南洋創業時,生活環境溼熱因而換上了風溼病。為了祛寒,用各種藥材包括當歸、玉竹、桂皮、甘草、枸杞、黨參等來煮藥,但是因為忌諱,所以講藥稱為茶。
  • 舌尖上的馬來西亞,祛溼養生肉骨茶
    到揚州,精緻美味的淮揚菜不得不嘗,而到馬來西亞,一碗濃香四溢的肉骨茶不僅能承包你的味蕾,還能讓你元氣滿滿,以充足的精力繼續感受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
  • 馬來西亞肉骨茶的由來!來發源地巴生吃肉骨茶怎麼選?
    在我走訪福建與潮汕時,倒是未見「肉骨茶」三個字的身影,但無論到底源自何處,可以肯定的是,肉骨茶是中國南方沿海移民來到大馬落地生根後,大放異彩、獨具庶民特色的一種飲食。 也因此,在巴生以外地區看到的肉骨茶專賣店,有些會標榜「來自巴生肉骨茶」或「巴生正宗肉骨茶」,如同很多臺灣的肉圓店即使開在別的地方,還是會打上「彰化肉圓」、碗粿店會打上「臺南碗粿」的名號一樣。 在巴生舊區,人們暱稱「橋底下」的盛發肉骨茶是正宗肉骨茶的代表,也是大馬肉骨茶創始人李文地後代所開枝散葉的店家之一,可說血統純正。
  • 馬來西亞肉骨茶的誕生,包含了多少華僑的辛酸淚
    眾所周知,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其實中華的茶文化對於我們周圍的國家都有文化輸出,並且一些國家將茶以不同形式的融入他們的民族中,下面為大家一些幾個鄰近國家的茶文化。竹節杯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肉骨茶肉骨茶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較重胡椒味,福建肉骨茶較重藥材味。
  • 肉骨茶|舌尖上的大馬來西亞……
    相信大家都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裡面除了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外,小編更是被食材背後的情懷和故事所感動的熱淚盈眶。在南洋,也有很多有著濃厚底蘊的美食,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走進巴生肉骨茶,感受南洋土地孕育的華人們對美食的追求。
  • 馬來西亞的「肉骨茶」,美食輝煌背後,是南洋華人的辛酸歷史
    不難看出,兩句歌詞上下呼應,泰國的「咖喱」、新加坡的「肉骨茶」、印尼的「九層塔」,咱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中間這位——來自新加坡的「肉骨茶」。肉骨茶到底是什麼?「肉骨茶」的歷史並不算悠久,它起源於20世紀之後的東南亞國家,如今盛行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具體是如何發明出來的,坊間也是流傳著兩種說法:一種是當年「下南洋」創業的華人所發明,因為言語不通等種種原因,初期只能做一些苦力勞動(碼頭運貨、三輪車夫等
  • 肉骨茶裡的雲南情
    記者 李文君 攝&nbsp&nbsp&nbsp&nbsp肉骨茶,是馬來西亞的著名美食。&nbsp&nbsp&nbsp&nbsp經過4年的籌劃,已在雲南生活了十幾年的馬來西亞華人溫貴新最終選擇在昆明開「南洋順發肉骨茶」的第23家店,它也是這個品牌的第一家海外分店。
  • 馬來西亞肉骨茶,豐富的營養,老少皆宜
    肉骨茶是一道歷史悠久享譽世界,在中國南方以及東南亞國家盛行的著名菜品。肉骨茶含有豐富的營養,老少皆宜,主食材中的排骨可為老人和孩童提供豐富的鈣質和維生素;而枸杞又俗稱「明眼子」,內含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可起到明目的作用,並且多食用枸杞還可以增加免疫力,降低血糖。 下面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道菜的做法: 1. 排骨 500 克切成 5 釐米長的段;五花肉 400 克切小塊,分別焯水。
  • 馬來西亞肉骨茶,跟外邊買的味道一樣哦
    馬來西亞肉骨茶By 愛做菜的王小廚肉骨茶是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我是一直偏愛肉骨茶的味道。去過馬來西亞之後更是對當地的肉骨茶更加迷戀。後來也嘗試在家製作,非常的簡單。讓我們一起開始嘗試製作吧原料:豬小排、大蒜、蔥、姜、肉骨茶配方、料酒、鹽、生抽。做法步驟:第1步、將剛買回來的新鮮豬小排,泡入冷水中,注意冷水沒過小排,讓冷水把小排中的血水排出。第2步、泡製過程中,加入少許料酒區位,蔥段和幾片姜。
  • 肉骨茶到底是個什麼鬼,為什麼去馬來西亞人人都在吃?
    不如讓一碗濃香四溢的肉骨茶承包你的味蕾吧!肉骨茶源於馬來西亞巴生,華人初到南洋創業,不適應那裡的溼熱天氣,多人患上風溼,有人用當歸、枸杞、黨參來熬煮藥湯驅寒。圖/miss貓大人肉骨茶受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歡迎,烹飪方法多樣,主要分為——潮州派:又名海南派,原料為白胡椒,顏色淺,味道和客家菜豬肚雞相似。
  • 新馬肉骨茶到底誰正宗?嘗過「巴生」之後不再戀別家
    肉骨茶倒覺得肉骨茶是一種在新加坡很「中國」的美食,它就像尋常家裡常做的「藥材燉排骨」,在那些加入很多香料很「東南亞」的食物中顯得獨樹一幟。黃亞細肉骨茶然而,到了隔壁的馬來西亞,你說起新加坡的肉骨茶好吃,當地華人便會露出不以為然的微笑,從那一撇的嘴角,我分明讀到了「那是你沒吃過馬來西亞的」。
  • 馬來西亞館將提供白咖啡和肉骨茶
    馬來西亞館將提供馬來西亞肉骨茶在馬來西亞館的F館和B館的出口處還設有馬來西亞美食展,在那裡,不但有形色誘人的美食刺激你的味蕾,感興趣的話遊客還可以親手學做當地的美食,其中就有馬來西亞經典名吃白咖啡和肉骨茶,現場向特邀主廚「拜師學藝」。
  • 馬來西亞女大胃王挑戰肉骨茶 不到1小時吃下18煲
    &nbsp&nbsp&nbsp&nbsp首次挑戰肉骨茶的湯美鳳信心滿滿。(馬來西亞《中國報》)&nbsp&nbsp&nbsp&nbsp中國僑網5月21日電 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馬來西亞女大胃王湯美鳳(Rainbow Kumi)日前發揮大吃本色,挑戰馬六甲市區林記砂煲肉骨茶,不到一小時內,吃下18個砂煲肉骨茶,食量及速度驚人!
  • 尋找中國海外分會馬來西亞的中國茶館
    馬來西亞,。許多馬來西亞中國人在街上的茶館開始他們的一天。位於馬六甲雞場街(唐人街)的隆安茶館就是這種茶館的代表。茶館開在街角,旁邊是觀音帽式嶺南住宅風格,紅色的瓦楞瓦組成了開闊的人行道。在中國大陸,這是一個典型的違法建築,而在馬六甲,隆安茶館已有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