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裡的雲南情
雲南網記者 李恆強 熊燕
肉骨茶,是馬來西亞的著名美食。
經過4年的籌劃,已在雲南生活了十幾年的馬來西亞華人溫貴新最終選擇在昆明開「南洋順發肉骨茶」的第23家店,它也是這個品牌的第一家海外分店。
「咋個整」「你克哪點」「相當板扎」……從與高原反應「搏鬥」,到與本地人用方言談笑風生,溫貴新早就成了「新雲南人」。他眼睛眯成一條縫,笑著說,「我愛雲南,這個小店是中馬友誼的見證,也一定會讓我的雲南故事更加精彩。」
肉骨茶裡的雲南情。記者 李文君 攝
肉骨茶裡為什麼沒有茶?
相傳,華人剛開始下南洋時,並不適應當地溼熱的氣候,很多人患了風溼。一位中醫便使用當地出產的胡椒,再加上當歸、黨參、肉桂等藥材配置成料包,與豬排一起燉煮。一道既能祛除溼氣,又能補充體力的美味就此誕生並慢慢流傳開來。而因忌諱,大家都將藥稱為「茶」,「肉骨茶」因此得名。
溫貴新早已記不清向客人解釋了多少遍肉骨茶裡為什麼沒有茶,不過,嘗過肉骨茶的客人都會讚不絕口。「把傳承44年的秘方、反覆驗證過的11種固定配菜搭在一起,熬兩個半小時,就是絕配。」說起自家的肉骨茶,溫貴新一臉驕傲。
肉骨茶裡的雲南情。記者 李文君 攝
從44年前的路邊攤到如今遍布馬來西亞的20多家店,再到新開張的海外分店,秘密在哪?溫貴新說:「我們希望把每一間餐廳都做成一個有故事的地方。「他解釋,我們會通過菜單、公眾號和大屏幕上的內容讓食客們了解曾經華人『下南洋』的拼搏史,希望人們嘗到肉骨茶就想起先輩們奮鬥的故事。
從開業至今,店外的架子上就擺放著馬來西亞不同地區的旅行手冊。其實對他來說,這個小店已經成了向中國人介紹馬來西亞、向馬來西亞人推介中國和雲南的窗口。「南洋傳統,中國根!」他總說,不忘昨日的來處,才能看清明天的方向。
肉骨茶裡的雲南情。記者 李文君 攝
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雲南?
「雲南離馬來西亞較近,而且有直飛航班,總領事館也在昆明,還聽說昆明有『春城』的美譽,更堅定了我選擇到昆明發展的決心。」2008年,剛到雲南時,溫貴新一家5口每天都要和高原反應「搏鬥」,還要努力習慣偏辣和偏油膩的雲南菜。如今,雲南方言他能張口就來,也可以如數家珍地向他的馬來西亞朋友推介雲南美味,還可以客串「導遊」,帶他那些熱愛攝影的朋友到東川紅土地、撫仙湖、轎子山等地找到最佳的拍攝點。「雲南我基本走遍了,這十幾年來,我這個『導遊』讓近千個朋友體驗了大美雲南。」他掰著指頭說。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形容雲南,我會選擇『仙境』。」溫貴新說得很誠懇。從工作的角度來看,在雲南尋找優質的藥材和食材毫無難度,這是他和叔叔在中國各地考察4年後最終決定在昆明開店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生活上,雲南優越的自然環境就是定居此地的最好理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對雲南而言非常貼切。不論在雲南哪個地方,都能大口呼吸最清新的空氣!」
立足雲南,輻射全國
「26個民族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都能以雲南為家,說明這裡本身就是一個開放而包容的地方。」溫貴新說,隨著雲南人對外來事物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他意識到,在雲南開一家馬來西亞風味餐廳正當時。
去年12月,南洋順發肉骨茶昆明店正式開業,至今,餐廳的翻臺率總能排進商場內所有餐廳的前5名,幾年的籌劃收穫了最好的結果。不過,在溫貴新和他的家人看來,昆明店的成功意味著今後的「再出發」。
作為外商,他明顯感受到開店的手續相比以往更加簡化,辦理速度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展望未來,他計劃以雲南為起點,把餐廳開到更多的地方。「說起投資,很多外商會把眼光放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而我特別看好雲南。不僅如此,從雲南到全國各地,再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攜手,都是非常便捷的。」
大馬傳統燈籠、漁網裝飾的屋頂、精心繪製的壁畫……暖色調的餐廳處處洋溢著馬來西亞風情。而在最顯眼的地方,溫貴新掛上了中國和馬來西亞的國旗。他說,今年是馬來西亞獨立62周年和中馬建交45周年,從雲南人鄭和下西洋,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和馬來西亞一直有著深情厚誼,希望兩國人民不斷加強交流,世代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