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十年後,2020年醫改有哪些看點?

2020-12-20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走進2020年,醫改10年已然成往事。10年做了些什麼做成了什麼,各方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主導者說, 當前整個醫改立柱架梁的任務已基本完善 。言下之意,當下乃至今後一段時間,醫改需要的就是總結成功經驗,形成基本定型的政策制度,在工作中狠抓落實,讓這些已經在某一地成功的經驗複製推廣到更多地方。

基於這種判斷,2019年,國家層面出臺的醫改政策性文件少之又少,滿打滿算以「國醫改」名義下發的文件只有3個: 1號文件是關於成立第三屆專家諮詢委員會的通知,2號文件是關於進一步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通知,3號文件是關於以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為突破口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在工作推進方面,最近,有關部門已經安排對醫改10年進行全面評估。作為官方組織的評估,我們無需等待評估結束,也許結果就已經基本知曉。

今天,站在醫改第二個10年的起點,筆者專門就社會辦醫將走向何處和大家聊一聊,以期引起走在這條路上的同道們更多的思考。

過去:出臺的政策不少,真正實施的不多,最核心的是在「人」方面並沒有放開

新醫改以來,社會辦醫政策在社會關切之中越來越開放。

一個顯著的標誌是社會辦醫療機構迅速增加。2019年5月發布的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997434個,比上年增加10785個。醫院33009個,其中公立醫院12032個,民營醫院20977個佔63.5%。

然而,與機構數量不成正比的是床位數和醫療服務量。2018年公立醫院床位佔醫院總床位數的73.7%,民營醫院床位佔26.3%;公立醫院年診療人次30.5億人次,佔總診療人次的85.2%,民營醫院5.3億人次,佔14.8%;公立醫院入院人數16351萬人,佔81.7%,民營醫院3666萬人,佔18.3%。這還不算診療病人的「內涵質量」,僅從床位數與醫療服務量兩項指標看,民營醫院仍然只能算作「補充」。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局面呢?除了醫院發展「慢熱」特點外,很多政策沒有很好落實也有關係。

筆者簡要梳理了一下,新醫改以來,國家相繼出臺鼓勵、支持社會辦醫的核心文件至少有25件之多,其中專門促進多點執業方面的就有三件:2009年9月11日,衛生部關於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2011年7月12日,衛生部辦公廳關於擴大醫師多點執業試點範圍的通知;2014年11月5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改委、人社部、國家中醫藥局、保監會關於印發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然而至今多點執業仍然懸在空中。

涉及社會辦醫性質的文件一份,即2012年4月13日,衛生部關於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經營性質的通知。這一文件廢除了過去社會辦醫一般應該確定為「營利性醫療機構」的一刀切政策,允許由申辦者自主申請「營利性」或「非營利性」。

涉及醫療服務價格問題政策一件,即2014年3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規定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由醫療機構自主定價,無需報任何部門審批,只需報價格主管部門備案並在本機構顯著位置向患者和社會公示,自覺接受監督即可。

然而,這一系列看起來很好也很關鍵的核心政策為什麼沒有對促進社會辦醫的健康發展起到明顯作用呢?

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缺乏配套文件,也就是沒有具體落地實施的政策;二是優質醫療資源,特別是「人」仍然沒有能夠放開。

未來:走進2020,社會辦醫能否走出玻璃門?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1. 醫保主導下社會辦醫能不能在支付制度改革找到彎道超車的機遇?

2018年3月中央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決定組建國家醫保局,由之統籌管理醫療保險以及醫療服務價格、藥品價格,與國家衛健委協調推進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 醫保掌握了三醫聯動中「價格」這個核心,因此醫保實質上對醫療服務的影響力也十分巨大。

作為社會辦醫機構,必須充分重視並認真關注醫療保險政策的變化, 這重點包括幾個方面 :

一是 支付制度改革,特別是按病種付費和DRG。

二是 價格調整。 在如今的醫療服務價格體制下,沒有國家財政補貼的社會辦醫基本上沒有辦法與公立醫院在一個平臺上競爭。  如果參照同級別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確定的醫保支付標準接近市場價格,那對於社會辦醫療機構也是重大利好。

三是 要密切關注藥品集採。 特別需要關注的是集採藥品的品種和價格,以調整本機構使用該藥品的價格,確保協調統一。

四是 打擊騙保。 對於社會辦醫療機構,重點查處誘導參保人員住院,虛構醫療服務、偽造醫療文書票據、掛床住院、盜刷社保卡等行為。 採取的辦法包括專項治理、飛行檢查、群眾舉報、智能監控等。

2. 政府購買服務新政非常值得期許

所謂政府購買服務是指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務事項以及政府履職所需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和事業單位承擔,並由政府根據合同約定向其支付費用。

2019年6月10日,十部委聯合印發了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衛醫發〔2019〕42號),提出「推廣政府購買服務」。要創新政府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方式, 進一步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 。按照公平競爭擇優的原則,支持向社會辦基層醫療機構購買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家庭醫生籤約和有關公共衛生服務,通過開展養老照護、家庭病床、上門診療等服務方便居民。

3. 新版醫保目錄和新的藥品集採制度會不會加速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進一步萎縮?隨之給社會辦醫帶來機遇?

由於眾多中藥注射劑被限制應用,還有很多藥品被明確只能用於某種疾病,這對於診斷能力不足的基層也許就是一項致命的政策。 回想10年前基藥制度剛剛起步之時,太多的基層陷入無藥可用的局面,這也導致很多能看病的基層醫生逃離,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快速萎縮,以至於一蹶不振。

如今這一次醫保目錄強勢介入,不但徹底將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邊緣化,而且很可能再一次加速基層好醫生逃離,而對於社會辦醫療機構來講,也許是一次吸引人才的機遇。

來源:衡道病理

相關焦點

  • 數讀| 新醫改十年
    點擊查看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2009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發布,新一輪醫改正式拉開大幕。自此,全民醫保、取消藥品加成、醫生多點執業、推進分級診療,一個個與醫療、看病緊密關聯的關鍵詞,串起近十年的新醫改之路到2019年3月,醫改走過十年曆程。十年來,新醫改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著力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尤其在基本醫療保險方面,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保障安全網。
  • 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新醫改十年「再出發」
    醫改,一道世界性的難題。2009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迄今已走過十年。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為近14億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如今,新醫改正步入「快車道」,向全民健康覆蓋大步「再出發」。
  • 新醫改十年 普惠三晉百姓
    2009年新醫改啟動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緊緊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實施了一系列改革發展舉措,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11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省財政廳、省醫療保障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了我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2020年(廣西)醫改新政研討會舉行
    2020年10月13日 07:53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梁乾勝 編輯:王飛 廣西新聞網
  • 新醫改十年-虎嗅網
    中國2009年啟動的新醫改如今已逾十年。這輪新醫改解決了不少問題,也取得了許多成績,但也存在諸多爭議。本文從社會角度分析當下衛生政策和醫療保障體系,發現其仍然無法與中國社會的疾病現狀和健康風險相匹配,而且未能有效改善脆弱的醫患關係,難以提高健康公平性。
  • 2020年下半年醫改有何重點
    把「以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著力推動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2020年下半年醫改有何重點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重點任務》),把「以預防為主
  • 新醫改「強基層」效果不顯著,但新型兒科診所竟迎來了黃金十年!
    十年的新醫改並未能達成「強基層」的效果,現階段的基層醫療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在國家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同時,新型兒科診所憑藉各項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將能夠佔據更大的基層市場空間。而未來十年必將是新型兒科診所發展的「黃金十年」。
  • 十年新醫改,曬曬成績單
    自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的意見》出臺,標誌著我國正式邁入醫改新紀元。自此,全民醫保、取消藥品加成、醫生多點執業、推進分級診療等一個個與醫療、看病緊密關聯的關鍵詞,串聯起10年的新醫改之路。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20)》,總結了相關成果。醫保覆蓋全民。
  • 新醫改十年成效漸顯:藥價降低 破除以藥養醫
    來源:法治周末原標題:新醫改十年全民醫保、取消藥品加成、醫生多點執業、推進分級診療,一個個與醫療、看病緊密關聯的關鍵詞,串起十逾年的新醫改之路,這份被寄予厚望的方案,正在逐漸看到成效法治周末記者 高原「如果不是2017年新的醫保政策,我每個月光是抗癌藥的費用就得花1200元,不可能有結餘。」馮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7年前,馮茹在體檢時查出了乳腺癌,之後,她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做了手術,化療後,醫生告訴她,術後的5年,每天都要服用一種名為「來曲唑」的抗癌藥。
  • 新醫改十年「再出發」:一切為了人民健康
    醫改,一道世界性的難題。2009年,我國啟動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十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為近14億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從尋路探逕到「有徑可尋」,從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不斷突破到普惠性、兜底型民生建設相繼鋪開,新醫改正步入「快車道」,向全民健康覆蓋大步「再出發」。
  • 新醫改11年了,為什麼看病還是又貴又難?
    但從患者的角度來看,有病仍要去大醫院才放心,而一號、一床同過去一樣難求。在2020西普會上,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醫療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現大健康行業智庫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兼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將醫改結果不甚理想的原因歸結為我國醫療服務體系不僅沒有改善,倒金字塔狀態甚至在加劇。
  • 10年的新醫改之路:改了什麼?哪些沒改?如何影響行業?
    文/靜怡編輯/頓雨婷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的人均衛生費用在最近十幾年增長迅速。2009年新醫改之後,這一數字已增長到人均4000多人民幣將近六百美金,醫療健康行業迅猛發展。然而,醫療健康行業長期存在著一些基本面的問題,在此次疫情中暴露得更加明顯。
  • 2020年下半年醫改重點工作是以下方向
    【天地網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重點介紹了 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其中強調將堅定不移地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統籌推進深化醫改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相關工作,把預防為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 「醫改我知道」2020年全國網絡知識競賽正式開賽
    「醫改我知道」2020年全國網絡知識競賽正式開賽 2020-12-25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首10年新醫改 究竟「改」了什麼?
    實際上, 從上世紀末啟動的醫改,到2009年的「二次出發」,醫改的成敗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與所有改革一樣,新醫改的10年之路,有令人稱道亦有遭人非議之處,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既不能孤立看待、也不能一蹴而就,其得失計較紛雜繁複。看到問題就全盤否定,或是忽略現實空談理想,都不免有些輕率。
  • 廣州市2020年度綜合醫改現場考核工作圓滿完成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力戒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文件精神,2019年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創新考核模式,首次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等考核進行整合優化,推動實施了廣州市綜合醫改考核工作,大力精簡現場考核內容和方法,實實在在減輕了基層單位負擔。
  • 「十三五」綜合醫改試點有哪些典型經驗和進展?多省份亮出成績單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副司長薛海寧表示,2015年和2016年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分兩批確定了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全市三大健康指標連續十年處於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水平,群眾健康福祉持續改善,2019年全市戶籍人口期望壽命83.66歲,孕產婦死亡率3.51/10萬,嬰兒死亡率3.06‰。
  • 大城縣召開2020年度醫改考核工作調度會
    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好迎接醫改考核各項準備工作,近日,我縣召開2020年度醫改考核工作調度會。副縣長陳桂傑出席會議,縣衛健局主要負責同志和各相關部門分管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 深化醫改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專家系列解讀之二: 乘勝前進開...
    編者按:7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人民網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邀請業內專家對工作任務進行解讀,便於讓大眾對醫改工作的各項內容進行深入了解。
  • 在深水區「踩穩石頭」--醫改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儘管新醫改啟動於「十二五」之前,但是2011-2015年是醫改關鍵的五年,目前的形勢既為「十三五」繼續「摸著石頭過河」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事實上這個領域的改革先於新醫改的整體起步——早在200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即開始試點,並在2007年就已經實現了農村人口的全覆蓋。再加上1998年建立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最後啟動實施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以這三大制度為主體的醫療保障體系在2011年共覆蓋了全國人口的95%,也就是說,「十一五」初期已經實現了人口的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