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天氣網消息,今天(6月12日)開始,南方地區將出現新一輪大範圍強降雨過程。暴雨「車輪戰」不停歇,對於長江嚴峻的防汛形勢來說,又一個不利消息已經證實:
2016年長江中下遊梅雨季已經確定推遲。據新華網6月10日報導,長江委防辦主任陳敏介紹,
長江流域降雨有一定規律,正常情況中下遊先降雨,上遊後降雨,如果梅雨季推遲,與上遊降雨遭遇,將對主汛期長江防汛不利。1998年大洪水時,就因為長江中下遊出現「二次梅」,梅雨期較長,導致上、中、下遊降水遭遇。
再加上最強厄爾尼諾事件、罕見冬汛與提早入汛、入汛以來全國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8成……種種跡象顯示,2016年長江可能發生大洪水。
截至目前,多項指標都超過了1998年。中央氣象臺回復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今年與1998年同為極強厄爾尼諾次年,又具有副熱帶高壓異常強大、前汛期降雨偏多等相似的天氣特點,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2016年累計500毫米以上的降雨範圍比1998年偏多53萬平方公裡,12個省(區、市)平均降雨量比1998年同期偏多23.5%,南方主要江河水位均高於常年和1998年同期。從全球範圍看,目前的法國洪水、印度大旱、加拿大林火等自然災害都與其有關。
據澎湃新聞不完全統計,2016年以來,國家防總相關負責人至少5次提到2016年「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以防禦『98+』長江特大洪水為目標」、「做好應對大災的準備」。
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防總總指揮汪洋也強調,2016年我國防汛抗旱形勢異常嚴峻,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災。
正常年份我國汛期雨帶與副高位置移動示意圖。一旦厄爾尼諾發生,副高壓就會賴在南方不走了。 中國氣象網 圖
有完整海洋觀測資料以來最強厄爾尼諾事件2016年可能發生大洪水,首先是一種經驗推定。
據《人民日報》報導,國家氣候中心專家介紹,從歷史統計規律來看,厄爾尼諾事件達到峰值後的第二年,夏季長江流域和江南容易出現洪澇災害。
兩個典型例子是,1982/1983年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導致1983年6-7月,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持續性暴雨,長江許多測站水位達歷史最高;1997/1998年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導致1998年夏季我國長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
而本次厄爾尼諾事件,是1951年有完整海洋觀測資料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事件,諸多海溫指標已超過了上述兩次超強事件。
本次厄爾尼諾事件自2014年9月開始發展,去年11月份達到峰值,此後一直在減弱,至今年5月結束,共持續了20個月時間,是60多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厄爾尼諾。
6月8日,中央氣象臺回復澎湃新聞稱,2016年與1998年同為極強厄爾尼諾次年,又具有副熱帶高壓異常強大、前汛期降雨偏多等相似的天氣特點。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首席專家周兵說,
厄爾尼諾可以持續地改變區域環流,激發出菲律賓到南海的反氣旋性高壓環流系統,這一環流系統疊加在副高上,直接影響我國汛期降水。據《中國氣象報》報導,由於大氣對厄爾尼諾的響應一般具有滯後性,在2016年6月至7月的梅雨季節,大氣對於厄爾尼諾的響應可能會進一步顯現或放大,長江流域易發生洪澇災害。
周兵認為,從氣候角度來看,2016年我國主汛期氣候面臨著更大挑戰:全球變暖從1998年「加速啟動」,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1880年以來全球最熱的年份,全球持續增暖的背景使得我國主汛期出現暴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風險顯著增加;此次厄爾尼諾事件的峰值強度、累計強度、持續時間、月平均海表溫度高於2℃的時間均為1951年以來最強或最長,這不僅進一步增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出現的可能性,還加大了氣候預測的難度。
另據公開氣象資料顯示,2015/2016年的冬季氣溫較常年偏高0.3℃,這與1997/1998年完全一致;2016年寒潮活動較為頻繁,在3月出現了兩次寒潮天氣過程,而1998年3月也出現了兩次。
1951年以來14次厄爾尼諾事件Nino3.4指數演變(單位:℃),1982-83年、1997-98年和2015-16年有明顯的波動。 中國氣象網 圖今年暴雨「車輪戰」現象連1998年也不曾出現2015年11月,湖南和江西兩省均發生了罕見的冬汛。2016年我國入汛日期又提前到了3月21日,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早了11天,比1998年的4月12日早了23天。
6月8日,水利部介紹,
受超強厄爾尼諾影響,2016年我國入汛早,降雨過程多,江河水位高。今年尚未進入主汛期,江淮、江南、華南、西南暴雨就進入不停歇的「車輪戰」模式。這種現象,近年少見,即便在氣候形勢類同的1998年也不曾出現過。據中央氣象臺統計,自3月21日入汛以來,全國共出現17次大範圍強降水天氣過程,其中南方16次,比1998年同期偏多4次;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太湖流域等100餘條河流出現超警水位。
中央氣象臺6月8日回復澎湃新聞稱,截至目前,與1998年相較,2016年南方地區的強降雨範圍更廣、強度更強。據統計,2016年截至目前,全國累計500毫米以上的降雨範圍(89萬平方公裡)比1998年(36萬平方公裡)偏多53萬平方公裡。
其中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蘇、上海及重慶、貴州等12個省(區、市)平均降雨量為542毫米,比1998年同期偏多23.5%,比常年同期偏多29.4%。
根據長江防總辦公室發布的數據,今年3~5月,長江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偏多2成,來水較近30年均值偏多。
與1998年3~5月相比,今年3~5月宜昌站來水偏多近8成,漢口站偏多近3成,大通站偏多近1成,洞庭湖城陵磯站偏多近2成,鄱陽湖湖口站與1998年同期相當。長江防總辦副主任、長江委防辦主任陳敏介紹,今年以來,長江流域汛情災情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入汛早,較往年提前11天;來水多,較近30年平均值偏多;底水高,長江中下遊各控制站水位持續上漲;汛情急,3月中旬以來,長江流域先後發生16次較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已有43條河流65站出現過超警洪水,部分河流和站點多次超警,最大超警幅度在3米以上
。陳敏提醒,長江流域2016年3-5月雨情主要特徵與1998年十分相似,種種跡象表明,2016年汛期長江中下遊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