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最近非常憂愁,因為她家寶寶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但孩子卻仍然依賴尿不溼。這讓小林感到非常頭痛,不知該如何是好,畢竟孩子帶著尿不溼上幼兒園的話,免不了會受到別人的嘲笑。
雖然他們一家人有幫助孩子,擺脫對尿不溼的依賴,但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對於尿不溼的依賴度仍然很高。如果不穿尿不溼的話,孩子要麼長時間不尿尿,要麼就尿溼褲子,所以小林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其實像小林這種情況,在許多家庭都有出現,很多家長低估了孩子對尿不溼的依賴性,所以當孩子要上幼兒園的時候,才發現孩子對於尿不溼的依賴度那麼高。那麼孩子通常在多大的時候,戒掉尿不溼比較合適呢?
寶寶什麼時候戒掉尿不溼比較合適?
孩子究竟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戒尿不溼,其實是很多家長都非常頭痛的問題。因為家長覺得過早給孩子戒掉尿不溼的話,可能孩子一時難以適應,而過晚去戒的話,可能孩子又很難把尿不溼給戒掉。因此這個時間段,很難讓家長把握。
但是英國兒科學會經過研究,發現在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就可以幫助他們把尿不溼戒掉了。因為孩子到了一歲半的時候,就已經對自己的排洩有了意識。那麼在這個時間段,讓孩子戒掉尿不溼的話,通常孩子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可以掌握獨立上廁所的技能。
但有的家長可能會發現,自家寶寶會在一歲半之前,就主動表示想要上廁所,那麼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可以提前幫助孩子把尿不溼給戒掉。但在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可以選擇讓孩子穿著尿不溼,以避免尿床出現,不然會非常麻煩。
孩子太晚戒尿不溼有什麼不好?
雖然專家認為,孩子在一歲半的時候,是戒尿不溼最為合適的時間。但很多家長或者是家裡的老人認為,太早給孩子戒尿不溼的話,孩子出現尿褲子或者尿床非常麻煩。因此總想著孩子大一點後,再去戒尿不溼,但卻不知道孩子太晚戒掉尿不溼的話,其實是有很多弊端的。
1、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通常孩子太晚才把尿不溼給戒掉,會對孩子心理造成非常直觀的影響。特別是孩子在上幼兒園後,看到別的寶寶們都能自主掌握排洩,但自己卻要依靠尿不溼的時候,很多寶寶內心都會感到非常自卑。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研究小組,也曾經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做過調查,發現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有自卑心理的原因,其中尿不溼依賴者佔據了47.5%。
2、會讓孩子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孩子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就意味著進入了集體生活,其他小朋友在看到自家孩子仍然依賴尿不溼的時候,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開玩笑。但是這種玩笑,有可能會讓寶寶覺得,這是被別人給嘲笑了。
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的情緒發生變化,甚至會出現再給他們穿尿不溼的時候,孩子產生非常嚴重的抗拒心理。但是在離開尿不溼之後,孩子又會出現尿褲子的情況,所以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崩潰。
3、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
其實孩子掌握自主排洩能力,是一個推進的過程,不可能在剛剛脫下尿不溼之後,就能立即掌握住自己的排洩。但如果這個階段,在孩子三歲以後才進行的話,那麼大腦對於自主排洩的形成會較為緩慢,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控制力的發育。因為這本該是孩子在三歲以下,就學會的事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讓孩子這部分能力的發育,變得較為遲緩。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戒掉尿不溼?
給孩子戒掉尿不溼的這一過程,也是非常考驗家長的,畢竟孩子對於自己的掌控力,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那麼家長只有在這一階段幫助了孩子,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擺脫掉,對尿不溼的依賴。
●白天不穿尿不溼,晚上再穿
家長在孩子剛開始戒尿不溼的時候,可以讓孩子逐步適應,沒有尿不溼的生活,例如可以讓孩子白天不穿尿不溼,晚上睡覺的時候再穿。
畢竟孩子在白天培養自主排洩能力的時候,如果尿溼了褲子能夠立即換上,不至於感冒發燒。但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如果尿床的話,就不能及時地被發現了,時間久了的話,還容易引起皮膚敏感。
●幫助孩子養成規律排洩的習慣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定點排洩的習慣,因為很多孩子之所以沒有自主排洩的能力,是因為他們對此沒有意識。家長可以稍微的,讓孩子去刻意憋尿,讓孩子每天在定好的時間點去尿尿。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提前尿溼了褲子,而縮短或者調整時間間隙,這能夠讓孩子有意識地去尋找控制感。這樣孩子在年齡稍大一些後,也能意識到自己想要尿尿前,會是什麼樣的感覺,久而久之,就能進行自我控制了。
●家長要給予適當的鼓勵
有的家長在孩子戒尿不溼的這一過程中,表現的是較為急躁的。因為他們會覺得,孩子戒尿不溼的這個過程,是可以一步到位的,但其實並非如此。
畢竟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都有一些偏差,有的孩子可能較早,就可以將尿不溼給戒掉,但有的孩子卻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適應。
所以家長應該給予孩子適當鼓勵,不要讓孩子因為自己一次兩次尿溼褲子,而放棄這個戒掉尿不溼的過程。家長也千萬不能讓孩子有恐懼感,不然對孩子戒尿不溼的這一過程,並沒有任何幫助。
幫助孩子戒掉尿不溼的這個過程,並沒有家長想像的那麼難,家長也可以通過其他一些方式,幫助孩子戒尿不溼。但最重要的是,孩子在經歷這個過程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進行批評。畢竟每個人都是從孩童時代過來的,這個過程也都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家長要以理解的態度去看待。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