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按鍵的電梯、一鍵求助的招援電話、值機櫃檯前和地面持平的行李傳送帶……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於9月30日前正式通航,各項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機場無障礙設施也已基本就緒。日前,記者跟隨中國殘聯以及殘聯組織的建築設計研究院校相關專家,來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查看機場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
01
精細源於設身處地的關懷
無障礙衛生間手盆前的抓杆最高處要高出手盆邊緣1釐米,殘障人士在使用時才能把上身靠在抓杆上又不會弄溼衣襟;緊急呼叫面板距地18-30釐米,低於慣常情況,殘障人士一旦滑倒躺著也能報警;綜合問詢處和值機處的低位櫃檯設置40到45釐米的容膝空間,讓坐輪椅的殘障人士更舒適地辦理業務;距樓梯起點及終點30釐米處設置提示盲道,讓剛走過樓梯的盲人能有一步距離的心理調整……
圖為無障礙綜合問詢櫃檯 王鵬 攝
圖為無障礙衛生間 王鵬 攝
圖為電梯處盲道 王鵬 攝
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處處可見以釐米為單位的精細,而設計者們的關懷就在這一釐米中體現。「其實大量的無障礙設施並沒有多高的技術難度,關鍵是能不能在細微處真正考慮到殘障人士的需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設計師劉琮表示。
據介紹,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無障礙設施可謂無處不在,僅無障礙衛生間就達156個。
02
創新源於博採眾長的探索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無障礙設計首次將殘障人士按照行動不便、視覺障礙和聽覺障礙分為三類群體,創新性地將無障礙設施分為停車系統、通道系統、公共運輸運輸系統、專用檢查通道系統、服務設施系統、登機橋系統、標識信息系統、人工服務系統共8大類,有針對性地根據三類群體的需求進行研究探索。
長期以來,國家民航局高度重視民航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推進位定相應的法規政策標準,形成長效工作機制。中國殘聯積極反映有關需求,與民航局密切配合,從2017年起,組織專家會同北京建築設計院提前介入設計,組織創新研發,提升了無障礙設施的應用度和標準化,為大型民用機場無障礙通用設計創新了一整套設計示範高標準流程體系。機場設計團隊特意派出專業人員赴日本等地考察學習,並根據國內實際情況進行了創新探索。
即使是機場常見的電梯,也包含不少設計人員的「妙點子」。
圖為八字口電梯 王鵬 攝
在機場大廳距電梯兩三米左右的空地上,立著一根長杆,這裡即將安裝的是為無上肢旅客準備的腳踏式外呼電梯按鈕。為什麼外呼按鈕要離電梯這麼遠?設計人員告訴記者,機場正式運營時,電梯前往往擠著一堆人,殘障人士在電梯外空地上操控按鈕,既安全又便捷。
圖為帶盲文按鈕的護欄 王鵬 攝
走進電梯,帶盲文按鈕的護欄尤為顯眼,這也是大興機場設計團隊首創設計。「一般市面上的低位按鈕常常難以找到,把按鈕裝在護欄上,盲人只要握著護欄就能順勢找到按鈕。」劉琮告訴記者。
03
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6月18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無障礙建設通過無障礙專家委員會組織的驗收。
專家認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無障礙設施建設不僅探索出了機場航站樓新標準以及大型交通工程無障礙系統新思路,體現了國際無障礙發展的趨勢和先進理念,同時運用新科技、新技術、新工藝,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然而,如何確保無障礙設施在機場正式運營後充分發揮功用,如何提高機場工作人員對殘障人士服務能力,仍是機場運營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中國民用機場協會今年出臺的《民用機場無障礙服務指南》,是我國第一部針對機場航站樓的綜合性無障礙服務團體標準。
「我們一直相信,只有『軟硬體』雙提升,才能為殘障人士提供真正舒心的服務。」中國民用機場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孫小麗表示,充分發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樣板示範作用,提升我國機場航站樓通用設計標準,是下一步努力方向。據孫小麗介紹,國家民航局制定的行業標準《民用機場旅客航站區無障礙設施設備配置》,將結合近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新建和改擴建機場的最新經驗予以修訂。
來源:新華社
記者:高蕾
編輯:張雪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