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季度的瀋陽土地市場猶如過山車一般起起伏伏,亮點滿滿。棟察樓市統計顯示,整個三季度,瀋陽土地市場共通過招拍掛成交土地35宗,成交總面積284.7萬平方米,成交總金額226.56億元。流拍土地共計兩宗,一宗是來自於瀋北新區的工業用地,另外一宗則是命運坎坷、幾經流拍的瀋北新區七星海世界西地塊。該地塊曾於今年3月掛牌公告,卻最終停止交易。8月份地塊屬性變更為商業用地以及商務用地後再次掛牌,卻再度因無人報名而流拍。
土地類型方面,在2020年三季度出讓的土地中,居住用地為依舊為成交主力,面積佔比達六成左右,其次為工業用地,佔比達32.75%,另有三宗商業用地出讓,面積佔比0.7%,其中一宗來自渾南的商業用地被億茂摘得。
居住用地明細方面,整個三季度中,通過招拍掛成交的居住用地共計18宗,累計面積183.74萬平方米,累計成交金額221.13億元,預計形成建築面積352.63萬平方米。
同比2019年三季度,今年三季度的土地市場在出讓面積方面均呈現下降趨勢,居住用地面積下降了29.84%,全部土地面積下降了足有59.87%。但是,在8月份單月土地掛零的情況下,面積下降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亮眼的是,三季度成交總價較去年同期漲幅明顯,一方面是地價較去年水漲船高,另一方面,今年第三季度儘管出地數量較少,但相對來說位置好、質量高、單價貴,一定程度上也拉升了成交總金額的上漲。
與今年二季度相比,三季度的土地市場表現依舊優勢明顯,尤其在成交總金額方面,居住用地和全部土地均較上季度上漲近50%。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三季度的樓市波動較明顯,前有瀋陽被「約談」,後有「沈八條」新政出臺,給瀋陽房地產市場帶來了多方面的影響,直接導致8月份土地市場罕見掛零,但是在總成績方面,三季度的表現卻一點不輸。下表可見,三季度的7月和9月份是整個前三季度中,成交金額最高的月份,且平均土地單價也是最高的。
區域表現方面,整個三季度,除了和平、瀋河兩大核心主城實在土地儲備有限,其他區域在土地市場上均有所斬獲。上半年的整個瀋陽土地市場還是以瀋北新區為首的北部區域的天下,三季度則一舉打破此前北部領航的態勢,出讓面積最多的前三甲中,均沒有出現北部區域的身影。其中,在二季度未有土地供應的大東區逆風翻盤,憑藉65.86萬平的土地面積榮登榜首,渾南區位居第二,供地面積超40萬平,鐵西區則排名第三。
在成交金額方面,前三名的區域與面積榜單排名保持一致,大東區表現十分亮眼,6宗土地攬金超過了90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銷冠」,且超過二季度土地「銷冠」瀋北新區成交金額的近3倍,不禁讓人感慨,大東區真的未來可期。成交總價榜單亞軍渾南區,3宗土地40萬平左右的面積攬金近60億元,實力同樣不容小覷。鐵西區憑藉26.46億元的成交總金額排名第三,4宗土地中,經開區2宗面積大單價低、老城區2宗單價高面積小,中和了區域整體的土地面積和價格。
板塊面積方面,來自大東的三宗熱門地塊——沈海熱電廠1、2、3地塊憑藉超大體量奪得第一名,總面積達39.12萬平,經開區同樣憑藉近25萬平的大體量供地面積排名第二。新市府、七星東、北皇姑和大東黎明板塊的供地體量相對接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大東區在三季度的表現可以說是多點開花,區域內的幾大熱門板塊——龍之夢、黎明、望花、陶瓷城均有土地成功出讓,渾南區也是如此,新市府、金陽、東湖板塊紛紛上榜,表現搶眼。
板塊成交金額方面,又是大東唱主角。榜單前三名中獨中兩元,龍之夢板塊的三宗沈海熱電廠地塊豪攬55.86億元,站穩第一,黎明板塊1宗土地囊獲25.09億元緊隨其後。榜單三、四名則分別被渾南區摘得,新市府與金陽板塊各有超20億元的土地成功成交。土地單價相對較低的經開區以黑馬姿態攬金19.48億元,殺入前五名。而在二季度遙遙領先的北部板塊在三季度的表現則相對平庸,期待四季度能有更為精彩的表現。
環線區域方面,三環至四環區域依舊是三季度土地市場的主力出地區域,共計成交面積達91.39萬平,總金額83.52億元。二季度並未供地的一環至二環區域選擇在三季度集中爆發,6宗土地成功出讓,成交總價87.93億元。二環至三環區域也有4宗土地成交,供地面積31.64萬平,攬金47.85億元。城心一環內僅有一宗土地出讓,四環外區域未有土地供應。
房企拿地面積排行方面,在三季度超過10家的拿地房企中,萬科、新希望、招商、大悅城和保利都是今年首次在土地市場上有所斬獲。其中,華潤置地憑藉55.08萬平的土地面積和110.18萬平的預計形成建築面積奪得榜首,且領先優勢過於明顯。二季度中並未拿地的龍湖三季度開始發力,成功摘得19.24萬平面積的土地,位居第二名。瀋北「地主」之一中金也如願在三季度殺入前三甲。
三季度的房企拿地金額榜,終於出現了大家心心念念的「中華萬寶龍」全部赫然在列的局面,頭部房企們終於集體出手了。華潤置地5宗土地豪擲73.09億元,穩居第一,中海則位居總價榜單第二名。似曾相識的是,在二季度房企拿地金額榜單中,就是中海憑藉1宗單價、總價雙料「地王」曹仲地塊拿下了總價榜首,三季度,中海再次出手,摘得「大東地王」凌雲街地塊,豪橫依舊。新希望和招商蛇口,儘管是今年首次拿地,但依然殺入了榜單前五名。
三季度居住用地的樓面價排行TOP榜中,前五名地塊的樓面價全部達到了8000元/建築平方米以上,且全部位於傳統的高地價板塊。其中,新希望摘得的金陽板塊GN-AT-01-04-1地塊更是以9500元/建築平方米的樓面價中排名第一,也是三季度所有居住用地樓面價中唯一達到9000以上的。另外,陽光城摘得的兩宗鐵西老城地塊樓面價都擠進了前五名,但由於面積實在過於「迷你」,因此在板塊總價排名和房企拿地排名中未能體現優勢。
三季度居住用地總價TOP榜單中,中海成功複製二季度的傳奇,憑藉凌雲街地塊再次斬獲三季度冠軍,龍湖拿下的新市府地塊和新希望摘得的金陽地塊均成功入榜,華潤置地更是憑藉沈海熱電廠地塊直接佔據了兩個席位,榜單的前五名再次分別被大東和渾南區所包攬。
三季度居住用地溢價率排行方面,又是華潤置地,蘇家屯新南站板塊的南京南街創新路北地塊憑藉高達35%的溢價率排名第一。第二名又是中海,黎明板塊凌雲街地塊溢價率33.85%。驚喜的是經開區也有2宗地塊入榜,分別被萬科和大悅城摘得,期待著強勢拿地的房企們在未來為各板塊區域注入新的活力。
三季度成功出讓的18宗居住用地全部限價,且共有6宗地塊以頂價成交。在配建方面,絕大多數地塊都帶有附加的競拍要求,包括配建學校、教育設施、社區文化中心、綠化公園、自持商業、修繕道路、回遷安置、建設開發電廠、對歷史建築進行改造、維護及利用等等。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新希望摘得的渾南金陽GN-AT-01-04-1地塊,將配建19.8萬平的地塊外教育設施,按照正常小學的建面來估算,足夠給渾南建10所小學了,對渾南的業主們來說平無疑是一大重磅利好。
總體來看,三季度的土地市場亮點頗多,7月份強勢供地,緊追4月的步伐,8月份「被約談」控制土地出讓,土地市場交了白卷,9月初新政出臺,抑制溢價率、房企拿地配建不計入成本,9月末新政後首場土拍競爭激烈全部摸頂,近20萬平配建然讓網友驚呼「刺激」,三天後沈海熱電廠三宗地塊又被華潤置地一舉拿下......看上去,三季度的土地市場似乎並未受到太多影響,依舊是一片火熱。
但反觀商品房市場,據新峰數據統計,「沈八條」出臺後,瀋陽商品房9月銷量環比減少46%,同比減少55%;同時新增供應創年內峰值,其中住宅庫存去化周期升至16個月(5月曾經降至最低11個月),房企壓力驟增。四季度的土地市場,則依舊充滿了未知和期待。
截止目前,10月份公告即將出讓的土地數量已達21宗,其中居住用地僅有2宗,均來自鐵西經開區,而網傳將於10月份拍賣的和平區紅椿路北地塊也是備受關注,同時根據新政前各區的供地計劃來看,能否如期完成計劃全在於四季度的表現,四季度的土地市場究竟走勢如何,我們共同等待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