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雙十一」,自阿里巴巴2009年締造出該購物狂歡節至今,已歷時八年,交易額也從最開始的5000萬,飆升到去年的912.17億元,一次次記錄的刷新,無異於一次次數字的狂歡。
今年更是早早的就敲響了狂歡的前奏,僅預售期間,破千萬的服飾品牌就已超過30家,某品牌洗面霜6天售出11萬件,突破全年的銷售紀錄。大家紛紛預測,這屆雙十一交易額過千億看來已毋庸置疑。
對此,財視傳媒編輯採訪了資深「剁手黨」、賣家店主和阿里巴巴集團相關負責人,甚至潛入刷量團體了解相關信息,通過多方的視覺揭開了雙十一狂歡中的眾生相。
刷單團體:如果刷單就封店 那就沒有淘寶了!
每年雙十一的交易額都會被質疑「水分」有多少,這其中的「水分」大部分指的就是刷單。
為了更好地了解刷單的流程和規則,小編通過百度搜索「淘寶刷單兼職」後,在108條招聘信息中選擇了一家,開啟了自己的刷手角色扮演。
刷單的流程並不複雜,當你通過一個基本的培訓之後,客服會拉你進入一個刷量QQ群,群裡的主持人每天都會發布大量的任務,你需要在淘寶首頁中搜索關鍵詞,然後找到需要刷銷量的店鋪及產品,最後拍下支付,等到四五天後確認收貨。整套流程缺一不可。
在此期間,客服還會多次提醒你一定要先在主頁上搜索關鍵詞,再去拍下產品,模擬出一個普通消費者購物下單的場景,以避免阿里巴巴在後臺數據上檢測出異樣,導致降權甚至強制閉店等懲罰。
(上圖來自 刷量培訓人員)
也許是雙十一臨近,每天群裡的刷單任務量都非常大。當然,有刷單需求的並不僅僅只是天貓、淘寶,還有京東、蘑菇街等多家電商平臺皆有任務。
當下阿里對刷單現象抓的很嚴,如何保證刷單不被發現?而且一經發現很有可能閉店,為何還會有這麼多賣家以身犯險?
對於小編的上述問題,刷單工作人員回復道:如果刷單的店鋪都要被關,那麼就沒有淘寶了。同時還表示,想要逃過各大平臺的監控,最重要的就是場景真實化,也就是所謂的「精品刷單」,畢竟監視者是機器,而刷單的是人。
7個賣家6位刷過單:費錢不討好的無奈
難道說刷單已經成為電商平臺上的開店必備要素之一?
隨後,我們又通過多方渠道聯繫上了五位淘寶店主及兩位位天貓店鋪的負責人,這七位賣家中竟有六位都坦言,曾有過刷單歷史。
他們大多數是在開店之初,都選擇了通過刷單的方式來為自己積累一定的銷量,後續也有店鋪為了擁有更好的位置排名,或達到參加平臺促銷活動的資格,繼續選擇刷單。
以下附小編與其中一位淘寶店主的對話:
「第一次刷單的目的是什麼?」
「剛開店那會你不刷一刷哪來的人氣?說白了就是為了解決門檻問題。」
「除了刷量就沒有別的方式解決嗎?」
「有啊,那時候也有直通車、鑽展等渠道,但剛開店那會我還是學生,也沒什麼錢去弄這些,相比下刷但的費用比這些要便宜得多,而且效果也很明顯。」
「刷量怎麼收費?靠譜嗎?」
「2-5塊錢一單,還挺靠譜的,平臺還會提供有物流信息的運單號,我們也會以紅包的形式把買寶貝的錢給刷單的。」
「不會被平臺發現嗎?」
「反正我沒有被發現,量不大又是新店,一般都不會查,而且也都是按著正常程序拍的,他們很難發現吧。」
「淘寶開店需要交1000塊的保證金,如果被查了會扣錢嗎?」
「不會,只會扣分或者直接封店,保證金只會在你跟客戶有糾紛的時候才可能扣。」
「你怎麼評價刷單這種行為?」
「費錢不討好!但是沒辦法,不刷單一開始你的店就相當於死店,什麼也做不了。」
「最近還在刷單嗎?」
「雙十一是敏感期,他們(阿里)抓淘寶店特別嚴格,對天貓就松很多,畢竟刷的流量也是雙十一的成績。」
「最後你還有什麼想要分享的嗎?」
「別買發貨地是廣州的便宜爆品!大部分都是刷出來的好評,貨特別差!」
在坦白刷單的六位店主中,其中三家表示:隨著平臺對刷單抓得越來越嚴格,懲罰越來越重,加之自己的店鋪信譽度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所以已經不再刷單,以免得不償失。
「這麼講吧,不要以為淘寶的程式設計師是蠢的,其實很多這種號(刷單水軍帳號)都是被監控的,很多號都被列入黑名單,容易反受其害。如果可以的話,請來一輪零利潤促銷,這樣可以掌握一些真實客戶數據,也可以同時提升銷量,順便叫點朋友親戚來幫個忙,小幅度提升完全沒問題。」一位來自知乎的店主還分享了自己除了刷量之外的營銷方式。
同時,還可以通過開通簡訊平臺、公眾號,推出會員卡、優惠券、好評返現等多種「正道」來促進銷量。這些方式與刷量相比是要複雜一些,並且見效也慢,但安全靠譜,就店鋪的長期發展而言無疑更有益。
夫妻刷單5年流水過億,阿里巴巴坦言根太難除
根據上述信息,我們聯繫到阿里巴巴的兩位公關負責人加以求證。他們坦言,雖然阿里一直都在不計成本地打擊刷單行為,但是這一現象確實一直都是客觀存在的。
作為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員他們也表示非常無奈,平臺對刷單行為一直都是嚴懲不貸,無論淘寶還是天貓,雙十一期間一旦被發現存在刷單事實,都將被驅逐出活動主會場,並且被降權甚至被封店。
正因如此,據說最近阿里巴巴杭州園區門口經常會有一些因為刷單而被封店的賣家前來鬧事。他們準備了很多的貨要在雙十一大力促銷,取消他們的資格也意味著店鋪要積壓巨量的庫存。
即便如此,刷單問題依然不能得到根除。
「刷單團體的源頭很難除掉,他們渠道非常多,QQ群、微信群包括YY上都有刷單組織。我們今年聯手重慶工商局破獲了件億元刷單案。那對夫妻五年刷單網站流水超過一個億,僱了18萬多的刷手,最後被連鍋端了。我們已經在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但是樹大招風,很多東西還是避免不了。」
工作人員也坦言,阿里現在並不能通過後臺數據鑑別出所有的刷單現象,現在刷單手段越來越隱蔽,不像過去那麼容易發現,很多「精刷」都沒辦法甄別出來。
至於上文中淘寶店主所提到的雙十一期間阿里為了獲得更好的流連數據,會緊抓淘寶而放鬆天貓這一現象,對方答覆稱:這個並不成立,比方說去年阿里巴巴的912億成交額中就包括了天貓、淘寶、農村淘寶、聚划算等多方的成交總額。
總而言之,刷單這事阿里一直都在努力打擊,也並非自家平臺獨有,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社會多方共同發力。
下架3.8億件商品,假貨仍橫行的原因在於執法權?
除了刷單之外,對於天貓而言另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就是假貨。
關於天貓假貨的消息可以說是鋪天蓋地,尤其是最近這段敏感時期。當然,對於打假,阿里巴巴確實已經採取了很多行動。
今年3月馬雲更是在阿里巴巴治假團隊誓師現場對著300多名員工喊話,「我們今天不是啟動一個打假阿里隊,而是啟動一個打假中國隊!」而截止至今年8月,阿里巴巴下架了平臺上3.8億件商品,關閉了大約18萬家淘寶網店。
「至少已經不再是滿屏50塊的卡地亞、100塊的愛馬仕了。」一名消費者調侃道。
不過,該名消費者也表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證明是假貨?如果不能出示相關的鑑定證明,就沒有辦法要求賠償,頂多只能通過「7天無理由退款」等消極的方式來解決。
對於這個問題,阿里巴巴工作人員也並未給小編一個當下切實可行的方法,「鑑定假貨是非常需要權利人的配合,我們現在也在積極聯合更多的品牌為我們鑑定。但其中很複雜,比方說很多的奢侈品,它們拒絕在線上售賣,所以你只要說自己是在網上買的,他們一律說是假的,但其實這只是他們管控銷售渠道的一種方法。」工作人員回復道。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看,平臺也是假貨的受害者之一。在微博上輸入雙十一、假貨關鍵詞,可以發現很多消費者都表示對雙十一的貨品持有懷疑,然而大家並不會去具體特指某一家而泛指了全平臺。
阿里巴巴如此積極地實施打假行動,除了對消費者負責以外,對其自身發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優質的產品能夠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和口碑,也能省去很多機構、個人的質疑和訴訟。不過,想要做到完全杜絕假貨,至少現階段而言幾乎不可能。
「其實我們也很困惑,我們沒有執法權,也不是執法機構,執照不歸我們發的,年檢也不是我們檢修的,合格證也不從我們這齣。我們為執法機關提供了很多的線索,也搗毀了不少的生產假貨的小作坊。但假貨的鍋我們還是背了。」
無論是刷單還是假貨,說到底其根源並不在平臺。網際網路的發展,將很多曾經線下的手段搬到了線上並無限放大。在沒有電商的時代,難道就沒有信譽欺騙?就沒有假貨了嗎?套用馬雲的一句話:如果把天貓關了,把淘寶關了,中國從此無假貨,那麼簡單的事我們馬上就關。問題是關了沒用。
不過,阿里巴巴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集合如此多的賣家與買家,又打造出雙十一這樣的全民狂歡購物節,自然是逃避不了淨化電商購物環境的職責,如何讓消費者更放心地買買買?如何讓賣家不再通過刷單也能快速發展?如何準確區分出假貨?如何保障消費者信息安全?還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