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得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12-14 騰訊網

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綜合外媒報導,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其細胞自噬機制研究,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大隅良典是第6位出生於日本的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也是第23位出生於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71歲的大隅良典現任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基礎生物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日本人第2座威利獎。

大隅良典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專長生物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領域。最知名的成就,是闡明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

細胞自噬研究緣何受到熱捧?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細胞自噬作用與生物發育以及許多人類疾病,如衰老、腫瘤、感染與免疫、心血管疾病、肌肉病變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等密切相關。

應該說細胞自噬受到熱捧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於其與疾病的關聯,首當其衝是衰老。

細胞自噬的典型特徵是形成自噬體並呈遞給溶酶體,這一過程在蛋白質和細胞器質量控制中起基礎作用並維持了細胞能量的穩態。一些研究表明,自噬與細胞衰老密切相關,參與蛋白酶和自噬相關調節的BAG蛋白家族中BAG3/BAG1比值在複製性衰老時增高,且BAG3在細胞衰老時能介導自噬的激活。研究還發現在Ras誘導的細胞衰老進程中亦可觀察到較高的自噬活性。

其次是包括帕金森症在內的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2013年的一項研究就指出一種與細胞自噬作用相關的基因若出現異常,會導致一種罕見的腦病。這種罕見腦病被稱作「伴隨成人期神經退行性變性的兒童期靜態腦病」(SENDA),患者大腦萎縮並伴隨認知障礙。

當時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指出,自噬作用的異常,比如負責運送蛋白到溶酶體的自噬CMA過程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認知障礙。

另外一大類就是與腫瘤的關係,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噬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許多調節自噬的藥物被用於臨床腫瘤治療的研究中。

雖然到目前為止激活細胞自噬來預防腫瘤發生的直接臨床依據稍顯不足,但自噬在腫瘤早期發生過程中的抑制作用已被廣泛證實, 因此適當地提高基礎自噬水平可能成為未來腫瘤預防的重要措施。

(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精彩內容來自騰訊國際新聞微信公眾號「糖醋國際」。)

相關焦點

  • 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獎
    Yoshinori Ohsumi教授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布揭曉,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Yoshinori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結果出人意料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9年,美國癌症學家威廉 喬治 凱林、英國醫學家彼得 約翰 拉特克利夫,以及美國醫學家格雷格 倫納德 塞門扎,憑藉他們革命性地發現細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氧氣的基本原理。
  • 三位常常組團獲獎的醫學家 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7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格雷格·塞門扎以及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以表彰他們在「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方面所做出的貢獻。三位科學家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91萬美元)獎金。
  • 2016諾獎花落誰家?揭曉前夜重溫曾經的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6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於10月3日起陸續舉行。在很長時間內,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經成為公眾認識度最高的獎項,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提名包括:1.3.Alexander Y·Rudensky,康奈爾大學;Shimon Sakaguchi,日本大阪大學 ; Ethan M·Shevac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結果:推進對T細胞及其在過敏、自體免疫性疾病、炎症、和其他生理過程中功能的理解。去年屠呦呦憑藉青蒿素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後,更加拉近了中國與諾貝爾獎的距離。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10月7日上午11時30分(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30分)宣布了今年諾獎的第一個獎項:201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為美國哈佛大學醫學教授威廉·凱林(William G.Kaelin Jr),英國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
  • 三位科學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他們揭開細胞與氧的秘密
    對於深埋於組織深處的細胞來說,紅細胞能為它們送上氧氣。而一旦氧氣含量過低,機體就會促進紅細胞的生成,保持氧氣的濃度在合理的範圍內。 那麼,人體細胞又是怎麼做到反應的呢?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科學家的研究為我們揭示了這一秘密。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發現至關重要的氧氣感知通路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重大研究發現揭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適應性過程之一其中的機制,其能為我們理解氧氣水平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學功能奠定一定的基礎,相關研究發現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貧血、癌症和多種人類疾病的新型策略。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位英、美科學家共享!揭開細胞與氧...
    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揭曉。來自英美的3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以表彰他們在「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方面所作出的貢獻。3位科學家分別是美國科學家威廉·凱林、格雷格·塞門扎以及英國科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細胞氧氣感知"獲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消息,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William G。 Kaelin, Jr。,英國科學家 Sir Peter J。 Ratcliffe,美國科學家Gregg。 L。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名科學家共同獲得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回顧
    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 priset;英語:Nobel Prize)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包括五個獎項: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這五個領域「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約翰﹒戈登和山中伸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8日17時30分,備受世界關注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終於揭開神秘面紗,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以及英國生物學家約翰﹒戈登(John B.Gurdon),為了獎勵他們發現了成熟細胞可以被重編碼而具備多能性。
  • 三名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三名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8) "← →"翻頁 據諾貝爾獎官網
  • 美德三科學家共享201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美德三科學家共享2013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3) "← →"翻頁 10月7日,2013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揭曉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腎癌治療或最先受益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點30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三位獲獎者分別是來自哈佛醫學院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
  • 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核心提示】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獲得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英國生理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獲得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公布,到底是什麼黑科技摘得桂冠?
    10月7號,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正式公布,讓我們看看花落誰家。諾貝爾獎大家都不陌生,是偉大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他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對世界的工業社會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 美國日本兩國免疫學家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5)
    美國日本兩國免疫學家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翻頁 當地時間10月1日中午11時30分(北京時間17時30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
  •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4/7) "← →"翻頁 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細胞氧感應機制發現者
    北京時間10月7日下午5時32分,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一間中等大小的階梯教室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了它的得主: 1.自1901年以來,共頒發過109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頒發,跳過了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和1942年。除了受一戰和二戰影響,還因為在這些年中「所提名的作品,沒有達到章程中所指明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