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有「三怕」,可以多吃「一果」,有助於健脾祛溼

2020-12-22 李龍煉戀練

俗話說:「十人九溼」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溼氣重的問題,然後醫學從中醫角度講,體內溼氣重主要是脾虛,脾虛者容易出現頭暈,噁心,身體乏力等症狀,如果溼氣較重,增強脾器官功能首先要祛溼排溼

脾有「三怕」,可以多吃「一果」,有助於健脾祛溼

1、脾怕「溼」

日常生活中,由於生活飲食的不規律,導致體內溼氣加重,而長期處於潮溼環境中,且愛吃肉類食物就很容易出現脾虛問題,如果想要避免脾虛,就不要總待在空調房中,也不要吃溼氣較多的肉類。

2、脾怕「冷」

長期吃生冷食物就會導致脾寒,比如一些冷飲,雪糕,冰西瓜等,而且肉類蔬菜裡也有很多偏冷的食物,長期食用會導致寒氣加重,不利於脾的健康。

3、脾怕「情緒」

經常容易情緒化,對身體影響也比較大,情緒波動較大的人,會導致氣血血液流動不暢,脾胃得不到氣血滋養,就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二、每日多吃一果,堅持兩個生活習慣,可幫助健脾祛溼

1、多吃薏米

薏米是祛溼氣最好的食物。多吃薏米不僅有助於溼氣排出體外,還有利於溼氣轉化。如果跟紅豆搭配煮成紅豆薏米粥,祛溼排寒效果會更佳。

2、多運動

經常運動鍛鍊不僅幫助祛溼氣,還可以增強身體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抵禦一些外界溼寒氣體的侵入,所以平時多多運動,對於健脾祛溼非常有好處。

3、醫生建議:多喝祛溼小幫手——祛溼茶

如果溼氣較重、脾胃較虛的話,可以嘗試通過祛溼茶來去溼氣,祛溼茶配方歷史悠久,《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祛溼茶記載,用赤小豆、芡實、紅豆、薏米大麥、橘皮等食材搭配在一起,在水中熬製成祛溼茶飲用,可以有效祛溼排溼、消除水腫,改善脾虛脾寒,藥食同源如下:

芡實:具有補脾祛溼、益腎固精、聰耳明目的作用,對於緩解溼疹和腹瀉有幫助。

紅豆:既能美容養顏,又能健脾祛溼,利於脾胃健康。

梔子:消腫止痛,可以改善由於溼氣重所引起的四肢水腫。

赤小豆:具有利尿消腫、潤腸通便,可以促進溼氣排出,減少體內溼氣。

甘草:有利於清熱解毒、祛風除溼。

薏米:具有利水除溼,緩和拘攣,清熱排膿,健脾的功效。

大麥:有利於促進人體的代謝,可以促進溼氣的排出,有利於保護脾胃。

橘皮:具有健脾除溼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脾虛脾寒問題。

自行準備這樣繁瑣的泡茶材料,又費時又費力,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有以上所有藥材的祛溼獨立茶包,簡單易攜帶,省事省錢,出門在外也可隨時衝泡,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上方連結了解一下

結語:身體內的溼寒之氣跟脾胃關係十分密切,如果溼寒較重,脾胃就會受影響,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調理自己的脾胃,多喝水,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多多運動鍛鍊以以助於體內溼氣的排出。

相關焦點

  • 脾有「三怕」,多吃「一果」,健脾袪溼很容易!
    差不多將近九成的人身上都有脾虛的現象。,當身體出現脾虛弱的時候,身體乏力、沒精打採很讓人難受,但是說到溼氣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如何產生的,為何身體的溼氣越來越嚴重,所以要想保護祛溼先保護好脾胃,脾有有以下「三怕」,多吃「一果」,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 脾有「三怕」,多吃「一物」,健脾袪溼容易很多!
    脾有「三怕」,多吃「一物」,健脾袪溼容易很多!脾虛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問題,當身體出現脾胃虛弱時,就會出現身體乏力,無精打採甚是難受,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溼氣是如何產生的,為何體內溼氣會越來越重?因此想要祛除體內溼氣,首先要保護好脾胃一、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多加了解,健脾祛溼一步到位1、脾怕「溼」「溼」是一種狀態,如果長時間待在陰暗潮溼的地方,或吃些油膩辛辣食物,都會造成脾胃傷害,導致脾虛溼氣加重,如果想要體內溼氣減少
  • 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
    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1、怕溼脾在五行當中屬土,土怕水,土能克水,所以說脾胃怕水,潮溼的環境會加重體內的溼氣,導致脾胃虛弱,要想養脾胃,首先要遠離潮溼的環境。平時多吃「1果」,堅持兩個好習慣,健脾祛溼1、多吃芡實確實屬於中藥的一種,有補中益氣,固腎益精,延緩衰老的功效,平時可以選擇將芡實經過炒制之後,研磨成粉用來衝水喝,既能利尿消腫,還能健脾祛溼。
  • 脾虛人群這三個地方變大,脾有「三怕」,常吃「2果」,健脾祛溼
    3、下肢浮腫有些人覺得身體浮腫跟喝水多有關,但如果控制飲水量,浮腫現象還沒有改善,就說明脾臟出了問題,脾主水運,當脾臟功能異常時,體內水分無法順利排出,堆積在體內形成水腫脾虛人群這三個地方變大,脾有「三怕」,常吃「2果」,健脾祛溼
  • 脾有「3怕」多喝1茶,或有助健脾祛溼,改善脾胃虛弱
    脾有「3怕」多喝1茶,或有助健脾祛溼,改善脾胃虛弱1、怕「溼」如果長期待在潮溼陰暗的環境下,脾的運化能力就會降低,使體內水分無法正常排出,日常在吃些油膩生冷的食物,就會加重體內溼氣,使脾胃變得更加虛弱。
  • 祛溼離不開健脾,每天吃幾口這些東西,排出溼氣快,脾越來越好
    在中醫理論認為,脾屬土可以克水;而在現代醫學理論中,脾臟也是水的主要代謝器官。因此,一旦脾虛,水的代謝能力不足,就有可能導致體內溼邪泛濫。如果只是單純的祛溼,很難徹底治癒。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溼氣重的人,感覺祛溼太難了!所以,祛溼的關鍵在於先健脾。體內溼氣重的人在祛溼方面上,可千萬別用錯了方法哦。
  • 天然「祛溼王」已公布,不是玉米須,經常吃,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脾有「三怕」,希望你一個也不佔 脾怕「溼」 天然「祛溼王」已公布,不是玉米須,經常吃,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我們大家都知道玉米須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腫的功效
  • 它是脾虛「對手」,比山藥效果好,若常吃,健脾祛溼,脾會感激你
    脾有著「金字塔」的說法,主要在人體汽車運化和水液作用,如果脾出現問題,消化和運輸都會發生異常,水溼在體內越來越多,會導致人體脾虛溼重,嚴重還會危害身體健康。主要看身體有沒有這些情況出現1、臉上反覆長痘,出油多,油膩;2、頭髮容易脫髮掉發或者出油多;3、反覆長汗皰疹、溼疹;4、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總是感覺累;5、身體水腫,虛胖;
  • 脾虛的人常吃5種食物喝一茶,健脾祛溼,看看你有沒有經常吃
    其實如果體內的溼氣重,最根本原因就是脾虛,如果不健脾只是一味的祛溼,就是治標不治本。所以祛溼的關鍵主要在於健脾,只有脾的功能,去溼功能正常溼氣才能慢慢的去除。脾虛的人多吃5種食物,健脾祛溼,看看是哪些。1、玉米玉米是經常見的食物,玉米有健脾祛溼開胃的作用。
  • 吃什麼可以補脾益氣?汪醫生:這4個健脾高手,便宜又好吃!
    導語: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溼氣重是脾虛的表現,其中脾是我們身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脾住運化,其中脾的作用能為身體提供食物水分等營養物質,但是脾胃一旦受到損害,其整個消化系統則就會出現問題,為此,當有疾病時需要積極的治療,其中吃藥調理只是一部分,那麼吃什麼可以補脾益氣呢?
  • 脾不好,身體就毀了一半!常喝中藥熬製的茶,健脾祛溼一身輕
    脾受損後,對人體的影響比較多,需要儘快的調理,降低對身體的損害。日常可以多喝點水,水分進入身體,可以提高代謝力,尿液量增多,排出量也會增多,溼氣會跟隨著排出,脾的負擔就會減少。在喝水的時候,還可以在水中加點中藥,健脾祛溼效果會更好。
  • 脾胃虛寒的人,多吃3種祛溼健脾食物,做3種養胃小事,有助於養胃
    一、脾胃虛寒的人,多吃3種祛溼健脾食物,有助於養胃1、山藥山藥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食材,價格也不算貴。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能起到健胃祛溼的作用。三要用來煮粥煲湯都可以,可以調理氣血有益於脾胃。2、蓮子蓮子非常適合脾胃虛弱的人,它的藥用價值很高,不僅可以調養脾胃,還可以起到鎮定安神的作用。但是糖尿病患者應注意適量食用。
  • 補氣健脾祛溼有哪些中成藥
    補氣健脾祛溼的中成藥的問題備受關注,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因為氣虛、脾胃虛弱、體溼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較為普遍和常見。而與西藥、中藥熬製湯劑相比,中成藥治療氣虛脾虛體溼具有副作用小,方便等諸多的優點,所以通常被用作補氣健脾祛溼的常見治療手段。
  • 溼氣重的人,5種水果儘量少吃,堅持2件事,對於健脾祛溼有好處
    溼氣,跟日常的一些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如果體內溼氣過重,就會影響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防禦系統也會出現異常,影響身體健康,例如:手心出汗,關節酸痛,肥胖等,想要改善這種症狀,日常一定要好好調理身體一、醫生提醒:溼氣重的人,這5種水果儘量不要吃,別不放在心上1、西瓜
  • 溼氣過重的人,多吃3種食物,飲1茶,或許可以幫助你健脾祛溼
    溼氣過重的人,多吃3種食物,飲1茶,或許可以幫助你健脾祛溼1、多吃冬瓜如果體內溼氣重,首先要做排尿,清除體內毒素垃圾,所以平時可以多吃些冬瓜,冬瓜可起到利尿消腫,止咳化痰,維持身體中酸鹼穩定的作用2、多吃山藥山藥冬天非常常見,而且多吃山藥,還可幫助健脾養胃,補中益氣,使體內氣血運轉加快,加速體內溼寒之氣排出體外,保持身體健康。
  • 脾胃虛寒的人,平時可以常吃3種祛溼健脾食物,不妨多了解一下
    一、脾胃虛寒的人,平時可以常吃3種祛溼健脾食物,不妨多了解一下1、山藥山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品,在菜市場或超市當中很容易能買得到,而且價格也不貴,山藥當中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其中的藥用價值能夠起到健脾祛溼的效果,山藥可以用來煮粥或者煲湯,人體的血氣來自於脾胃,一旦脾胃調理好,氣血自然更通暢,脾虛或體弱的人可以適當多吃一些山藥。
  • 脾胃虛寒的人,儘量多吃這3種祛溼健脾食物,不妨多了解一下
    一、脾胃虛寒的人,儘量多吃這3種祛溼健脾食物,不妨多了解一下1、山藥山藥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食品,菜市場或超市很容易就能買到,而且價格也不貴,山藥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其中一個價值能夠起到健脾祛溼的效果,山藥可以用來煮粥或者煲湯,人體的血氣來自於脾胃,一旦脾胃調養好,氣血自然通暢,脾虛或體弱的人可以適當的多吃一些山藥。
  • 祛溼最厲害的不是薏米,而是它!健脾抗衰老,每天都能吃~
    一般來說,只有熱性體質的人,才適宜用生薏米祛溼。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的功效,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等。因此,芡實特別適宜腎虧腰酸、白帶多的婦女,體虛小便失禁的小兒及夜尿多的老人,也可用於遺精早洩、慢性腹瀉的患者。中醫的很多典籍也都對芡實有所記載:《本草經百種錄》言「雞頭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
  • 紅豆薏米加大米就不祛溼了!2種方法吃大米,健脾祛溼,有營養!
    那我平常還能吃大米嗎?大米生溼氣嗎?紅豆薏米中加入大米是與它祛溼的功效背道而馳,但這並不是說不能吃大米。要弄明白大米是不是生溼,先弄明白大米的種類。大米,又稱稻米,分為三類,粳米(多見北方,生長期長,米粒較圓呈透明色)、秈米(多見於南方,生長期短,米粒較長,呈蠟白色)、糯米(就是我們俗稱的江米了)。粳米味甘,性平。
  • 健脾=補脾嗎?
    談到健脾,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補脾。 補脾雖然是健脾的常用方式,但補脾與健脾的意思並不對等,健脾的內涵遠大於補脾。 脾主運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運化精微,即脾具有把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吸收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一是運化水溼,配合肺、腎、三焦、膀胱等臟腑,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 健脾,是指健運脾氣的治法。對治的是脾失健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