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有「三怕」,多吃「一物」,健脾袪溼容易很多!

2020-12-22 健身者教練

脾有「三怕」,多吃「一物」,健脾袪溼容易很多!

脾虛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問題,當身體出現脾胃虛弱時,就會出現身體乏力,無精打採甚是難受,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溼氣是如何產生的,為何體內溼氣會越來越重?因此想要祛除體內溼氣,首先要保護好脾胃

一、脾虛百病生:脾有「三怕」,多加了解,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1、脾怕「溼」

「溼」是一種狀態,如果長時間待在陰暗潮溼的地方,或吃些油膩辛辣食物,都會造成脾胃傷害,導致脾虛溼氣加重,如果想要體內溼氣減少,就應該杜絕這些不良生活習慣。

2、脾怕「冷」

平時一定要注重飲食,一些寒涼食物如,蔬菜水果很容易傷害脾胃,雖然能降暑去熱清火解毒,但長時間食用寒涼食物會導致脾胃失調,溼氣加重。

3、脾怕「情緒」

脾虛除以上兩種,還有就是情緒變化,現在很多人都不注重調節自己的情緒,長時間情緒化會導致肝氣鬱結,脾胃失調,嚴重者還會抑鬱,因此平常一定要懂得宣洩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不要憂思過度,避免溼氣趁虛而入。

二、每日多吃一果,堅持兩個生活習慣,健脾袪溼很簡單

1、多吃薏米

薏米有清健脾,祛溼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日常生活中薏米和紅豆煮粥還可以達到排除體內溼氣的效果。

2、經常運動

去除體內溼氣,除了藥物食物輔助外,平時多運動鍛鍊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它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流動,促進新陳代謝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力,對健脾養胃有很好效果,堅持鍛鍊還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加快溼氣排出,緩解身體不適的症狀。

3、祛溼好幫手——祛溼茶

想要去除體內溼氣,大家可以平時喝些祛溼茶,把紅豆,芡實,薏米,赤小豆曬乾,然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沸代替茶喝,可以很好的健脾祛溼,清熱排毒,利水消腫,平時工作忙綠,自行準備繁瑣的泡茶材料,費時又費力,今天推薦一款有以上所有藥材的祛溼獨立茶包,簡單易攜帶,省事省錢,出門在外也可隨時衝泡

紅豆:清心養神、健脾益腎功效

赤小豆: 行血補血、健脾祛溼、利水消腫之效

薏米:消腫利溼、健脾養胃、解毒排膿、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消化、清熱利尿、潤腸通便等

橘皮:理氣化痰、健胃除溼

甘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溼、清肝明目、消腫止痛

養胃祛溼刻不容緩,感興趣的大家可以點擊下方連結了解一下

結語:秋冬季節祛溼最好,那首先就是祛溼茶,不僅可以健脾祛溼還可以養生保健,因此平時大家除了要多加運動鍛鍊外,還要多喝些祛溼茶,堅持下去就會讓自己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健康。

相關焦點

  • 脾有「三怕」,多吃「一果」,健脾袪溼很容易!
    差不多將近九成的人身上都有脾虛的現象。,當身體出現脾虛弱的時候,身體乏力、沒精打採很讓人難受,但是說到溼氣很多人都不知道是如何產生的,為何身體的溼氣越來越嚴重,所以要想保護祛溼先保護好脾胃,脾有有以下「三怕」,多吃「一果」,健脾祛溼一步到位。
  • 脾有「三怕」,可以多吃「一果」,有助於健脾祛溼
    俗話說:「十人九溼」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溼氣重的問題,然後醫學從中醫角度講,體內溼氣重主要是脾虛,脾虛者容易出現頭暈,噁心,身體乏力等症狀,如果溼氣較重,增強脾器官功能首先要祛溼排溼脾有「三怕」,可以多吃「一果」,有助於健脾祛溼
  • 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
    脾有「3怕」,多吃「1果」,健脾祛溼,脾更舒服1、怕溼脾在五行當中屬土,土怕水,土能克水,所以說脾胃怕水,潮溼的環境會加重體內的溼氣,導致脾胃虛弱,要想養脾胃,首先要遠離潮溼的環境。平時多吃「1果」,堅持兩個好習慣,健脾祛溼1、多吃芡實確實屬於中藥的一種,有補中益氣,固腎益精,延緩衰老的功效,平時可以選擇將芡實經過炒制之後,研磨成粉用來衝水喝,既能利尿消腫,還能健脾祛溼。
  • 脾虛人群這三個地方變大,脾有「三怕」,常吃「2果」,健脾祛溼
    3、下肢浮腫有些人覺得身體浮腫跟喝水多有關,但如果控制飲水量,浮腫現象還沒有改善,就說明脾臟出了問題,脾主水運,當脾臟功能異常時,體內水分無法順利排出,堆積在體內形成水腫脾虛人群這三個地方變大,脾有「三怕」,常吃「2果」,健脾祛溼
  • 脾有「3怕」多喝1茶,或有助健脾祛溼,改善脾胃虛弱
    如果經常感覺睏倦乏力,臉色差,拉肚子,或許體內溼氣加重了,溼氣有內溼和外溼之分,體內溼氣重,與個人日常的不良習慣密不可分,比如飲食作息不規律,長期熬夜等,都會加重體內溼氣,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日常一定要調理體內溼氣體內溼氣重,身體會有以下3個變化第1、嘴幹
  • 溼氣重的人,有這3個危害,醫生建議:經常吃3物,或不讓溼氣再來
    體內產生溼,體內的溼主要是由脾虛所致,脾主運化,運化失調會在人體內形成溼。當脾功能出現問題,我們體內的液體無法排出來,就很容易蓄積在我們體內,造成溼氣過重。一、溼氣重的人,有這3個危害,醫生建議:經常吃3物,或不讓溼氣再來1、食欲不振溼氣和脾密切相關,溼氣過重時,脾會受傷,導致脾胃不和,因此就會出現消化問題。具體地說,也就是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痛、腹瀉等情況。
  • 溼氣重的人,一般有幾個「共性」,常喝一杯祛溼茶,健脾又祛溼
    外溼即外部溼氣。例如氣候潮溼,涉水淋雨、居處潮溼、外部溼氣侵襲人體導致人體溼氣過重。特別是三伏天,雨水多、溼度大,因此南方的夥伴總是體內溼氣比較重。而內溼即人體內內生溼氣,主要與脾有關。中醫認為,在五臟六腑中脾有運化水溼的功能。
  • 脾有「3怕」,最好避而遠之!多吃3物,做好2事,娃少積食
    脾胃有「3」怕,最好避而遠之,能不碰就別碰「1怕」:吃太撐面對可口誘人的食物,孩子就會沒有抵抗力,容易吃多,使得胃部鼓脹,胃部空間有限,大量食物堆在胃部,容易加重胃消化負擔,長時間不節制地吃太撐,會讓脾胃撐大,造成脾虛。
  • 冬天脾不好的有3個表現,祛溼先健脾,多吃4物,脾胃越來越好
    在中醫上有一句話叫做「脾運化溼」,意思是脾臟是起到運輸中轉的作用,並且能夠化解溼氣,當然脾臟的作用可不僅於此。在冬天,容易脾臟不好就會出現一些表現,具體介紹請往下看。第一,手腳冰涼,容易感到寒冷。在上文已經提到了脾臟可以「脾運化溼」,脾不好,溼氣重,溼氣轉移至腸胃,影響其的正常功能,腸胃溼氣重,就會導致大便粘連,不成形,例如每次上完廁所後,糞便不能衝刷需要藉助外力才能清理乾淨。在冬天,寒氣更加重,再加上陰雨連綿,溼氣也重,大便粘連就更嚴重了!
  • 溼氣「重」的人,會有這三個現象,常吃這3個食物或許能趕走溼氣
    體內產生溼,溼主要是由脾虛所致,脾主運化,運化失調會在人體內導致的。當脾功能出現問題,我們體內的液體無法排出來,就很容易存儲在我們體內,造成溼氣過重的一面。一、溼氣「重」的人,會有這三個危害,常吃這3個食物或許能趕走溼氣1、食欲不振溼氣和脾有很大的關係,溼氣過重時,脾就會受傷,導致脾胃不和,因此就會出現消化不好等問題。
  • 脾虛人易短壽,脾臟的「恩人」來了,經常吃一點,脾逐漸強壯
    脾虛的情況在現代人身上是很常見的,但很多人對自身健康不關注,導致脾已經極其虛弱了,但自己卻還不知道。脾是否虛,舌頭會告訴你。人一旦脾虛,體內的水溼無法運化出去,水溼會聚集在舌頭上,舌頭會出現很多異常表現。
  • 飯後犯困或許是脾虛,多吃5種健脾食物,祛溼解乏
    不知不覺就立冬了,最近很多粉絲留言感覺身體太虛了怎麼辦?入秋以後總感覺身體沒力氣,什麼都不想做,飯也不想吃,就想躺著怎麼辦?中醫說的脾,是主肌肉的,「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多是脾虛,肌肉的過勞和過逸都會影響到脾。
  • 比山藥還厲害的「健脾高手」,補脾益氣、和胃化溼,幫你養出好脾
    常言道:「脾胃生百病」、「脾虛易短壽」,倘若脾不好,一定要儘早採取措施來健脾。提到健脾,不得不提山藥。山藥是有名的健脾食物,性溫,能補虛益氣,健脾胃。山藥的吃法有很多,無論是蒸著吃,還是炒著吃,或者煲湯喝,都有良好的健脾功效。
  • 脾虛的危害不容小覷,實在的健脾土方法,調節脾胃,脾會更強壯
    脾虛還容易引發肥胖、貧血等問題,對健康會造成一定的威脅。一個人是否脾虛,看他的外在就能看出來。若有氣色差、滿面油光、皮膚容易長痘、皮膚暗沉、肚子胖、頭髮乾燥、頭髮油、頻繁的打嗝、有口臭等表現,說明脾虛了。此外,舌苔厚重、舌頭胖大、大便不成形、容易流口水、容易腹脹、手腳冰涼等,也都是脾虛的常見表現。若以上的表現,你佔了多條,暗示脾虛了,要儘早補脾。
  • 它是脾虛「對手」,比山藥效果好,若常吃,健脾祛溼,脾會感激你
    脾有著「金字塔」的說法,主要在人體汽車運化和水液作用,如果脾出現問題,消化和運輸都會發生異常,水溼在體內越來越多,會導致人體脾虛溼重,嚴重還會危害身體健康。主要看身體有沒有這些情況出現1、臉上反覆長痘,出油多,油膩;2、頭髮容易脫髮掉發或者出油多;3、反覆長汗皰疹、溼疹;4、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總是感覺累;5、身體水腫,虛胖;
  • 清心養神、健脾、袪溼的紅豆鬆餅,送給家人的聖誕禮物
    #驚喜雙旦#紅豆是許多人都喜歡吃的我也喜歡吃紅豆,經常做紅豆包、粘豆包等。紅豆那軟糯的口感,加入適量的糖,我能吃一碗呢。紅豆不僅有袪溼的作用,還可以清心養神、健脾的作用,另外紅豆還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可以降血壓、血脂、調節血糖的作用。今天用紅豆和麵粉做了一道甜品,紅豆鬆餅。外皮脆香、裡面綿軟,還能吃到甜甜的紅豆餡,出鍋後讓媽媽嘗了嘗告訴我:挺好吃的呢,花紋也漂亮呀,怎麼做的呀。
  • 它是「補脾王」,五塊錢煮一鍋,補脾養血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
    很多人在養生過程中常有這樣的誤區,知道自己氣血不足,就買來補氣血的補品吃一通;知道自己溼氣大了,就一門心思祛溼氣,但往往一段時間的調養後,身體的症狀卻很難得到根本的改善。其實,食療並不是吃哪兒補哪兒這麼簡單。像氣血不足、溼氣重這類不適,很有可能跟您的脾臟有關係!
  • 脾不好,身體就毀了一半!常喝中藥熬製的茶,健脾祛溼一身輕
    脾這個部位不像腸胃和肝腎容易引起重視,很多人會忽略脾的重要性,就沒有過多的養護,一般來說,脾臟不會受損,而一旦受損,全身都遭殃。常有言「脾虛生百病」,當脾臟出現問題後,身體各處都會有異常,它們的出現,就是在提醒你需要儘快的調理,降低對身體的損害。
  • 脾虛溼氣重,芡實和薏米,吃哪種更有利於健脾排溼?中醫告訴你
    脾虛溼氣重,吃什麼好?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薏米,也有的人會說芡實,這兩種到底吃哪種有利於健脾排溼?該怎麼吃?此文中醫告訴你,脾虛溼氣重的人不妨試試。脾虛溼氣重,芡實和薏米,吃哪種更有利於健脾排溼?因為薏米偏寒涼,如果吃錯了,可能不僅起不到健脾排溼的作用,還容易加重溼氣,這也是好多人脾虛溼氣重,但吃薏米卻沒有效果的原因之一。對於嚴重脾胃虛寒的人來說,並不適合長期吃單純的薏米食品。
  • 吃不胖,可能是「胃強脾弱」
    胃強脾弱,吃不胖?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吃貨」,吃嘛嘛香,還不發胖。這種吃不胖的體質常讓很多人豔羨不已。 《脾胃論》曰:「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飢……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於氣分,則能食,脾虛則肌肉削……」 意思就是說,胃氣旺盛,能吃還不會吃傷了,吃飯延遲也不會餓傷。如果特別能吃,人卻很瘦,就說明胃中有虛火,且脾的運化能力很弱,導致人很瘦。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這段話,就是:胃強脾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