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西和麻紙,記錄著文明的腳印

2020-12-25 隴上非遺

原創:樹桐

東漢時期,蔡倫用破布和樹皮等改進造紙術,極大便利了書寫,促進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傳播。然而,本世紀以來,考古發現的西漢麻紙,以現存實物證實,西漢時期就已出現紙張的使用。21世紀的今天,造紙工藝已經完全被工業時代的機器大生產所代替。但是誰又曾想見,歷經千餘年,這項古老的造紙工藝,竟在甘肅省的西和縣完整保存了下來。

如今,在西和縣西高山鄉的劉河村和朱河村,幾十戶人家仍然以家庭作坊為單位生產麻紙。他們用的原料就是當地隨處可見的構樹皮。構樹是一種非木質林產品,不僅具有速生、適應性強、易繁殖、輪伐期短、萌芽力和分櫱力強的特點,它的樹皮還是造紙的優質原料。

胡鳳鈺今年51歲了,家裡世代以造紙為生,老胡很好地繼承了這一祖傳手藝,成為西和麻紙製作技藝的第五代傳人。在他的記憶中,朱劉兩村的祖祖輩輩正是靠著麻紙,才能夠在那些無比艱難的歲月裡一次次度過難關,世代繁衍生息。

老胡一家人密切配合,保留古代皮紙製作原始、複雜、完整的傳統工序,經備料、原料加工、蒸穰、洗料、砸穰、手搓、刀切、搗穰、淘穰、製漿、打撈、麻錢記數、榨水、上牆等幾十道工序後,實現了由粗糙的樹皮向一張普通麻紙的華麗蛻變。這種手工製作的西和麻紙,紙色古樸、紋脈細膩,紙質柔韌、手感綿滑,不褶皺,千年不朽,不僅是仿古書畫創作、產品包裝、裝裱糊褙的理想產品,更是千餘年古老文化的活的見證,因而具有相當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胡鳳鈺經過獨立探索,製作出專造大幅紙張的新型抄紙簾,且對原先製作小型紙張的竹製抄紙簾進行了再優化。老胡的大張麻紙一經問世,便很快贏得市場,一度蕭條的麻紙市場,再度煥發活力。「一樹多用,構樹扶貧正起航」,胡鳳鈺的故事被寫進了由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編著,外文出版社於2019年3月出版發行的《中國扶貧案例故事選編》。

今年已75歲高齡的劉智慧老漢,從13歲開始,就師承父親從事麻紙製作。1980年,為弘揚這一傳統手工技藝,劉老漢開始辦起手工製紙作坊。目前,他製作的麻紙,通過電子商務、上門訂購等途徑廣銷全國各地,年創收20餘萬元。為避免祖傳技藝失傳,劉老漢叫回了兩個大學畢業在外打工的孫女,讓她們也學習製作麻紙。慢慢地,姐妹倆從造紙中發現了難得的樂趣。

近年來,西和麻紙作為西和縣的一項主要文化旅遊產品,因適合書畫創作且綠色環保而受到人們的喜愛。西和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麻紙製作技藝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投資120萬元,在西高山鄉朱劉河村註冊成立了「朱劉麻紙文化中心」。建成了朱劉麻紙文化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為土質泥牆,可用於晾曬麻紙,是西和麻紙生產、展示展覽的標誌性建築。

接下來,西和縣人民政府還將進一步加大保護傳承力度,將西高山鄉朱河村、劉河村建成造紙文化生態保護村,為熟練掌握造紙技術的民間造紙藝人發放生活補助,編撰麻紙製作技藝相關的文化叢書,開發麻紙相關文化產品,進一步提高西和麻紙的對外知名度。薪火相傳的古老技藝,傳遞著一代代造紙手藝人的情感、信念與堅守。在市場經濟浪潮的不斷衝擊下,希望它能一如既往地保持其原始古樸的魅力,保持中華文化的精、氣、神,代代接續、永久流傳。

相關焦點

  • 「第11屆隴南乞巧女兒節」千年造紙法煥新生 西和麻紙網上熱銷
    麻紙製作工藝展現場。圖為麻紙製作工藝的傳承人正在抄紙,抄紙是一項技術活,一張紙的薄厚均勻,全取決於抄紙人的技藝是否了得,下手輕了紙會太薄,重了紙又太厚。擁有幾千年製作歷史的西和麻紙,是一種小尺幅土產紙張,以構樹皮為原料,歷經備料、原料加工、蒸穰、洗料、碾穰、刀切、手搓、砸穰、淘穰、製漿、打撈、麻錢記數、榨水、上牆、撕下扎捆、刀切剪齊等72道工序精製而成。2017年,西和麻紙被確立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紀錄片《中國的乞巧女兒節》《麻紙情緣》在西和首映
    紀錄片《中國的乞巧女兒節》、《麻紙情緣》在西和首映。(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攝)每日甘肅網西和8月12日訊(記者韋德佔)今天上午,歷時4年時間拍攝製作的紀錄片《中國的乞巧女兒節》、《麻紙情緣》在西和首映。
  • 手工造麻紙 鄭家五代堅守不馬虎
    山西晚報記者眼前的這個農家小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國傳統造紙術的精髓,可以說是中華歷史文明的一個縮影,一塊活著的「文明化石」。複雜工序樣樣都不能少這位做紙的老人叫鄭變和,今年63歲,是手工麻紙製作工藝的傳承人,也是上黨地區目前造紙手藝最精到的師傅。
  • 蔣村麻紙:薄一波家紙坊曾是全家「飯碗」(圖)
    山西定襄縣蔣村,曾經是明清以來麻紙製造重鎮,然而到目前,只有劉隆謙老漢(83歲)等4戶人家還斷斷續續做手工麻紙。去年,4家總共做了千數小捆(二百多萬張),這個產量相當於1985年蔣村麻紙產量的3%。劉隆謙等人的做紙方法如今成為「非遺」。今年6月,這個技藝被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未曾流逝的文明 甘肅西和縣仍保留著古法造紙術
    房前屋後的枸樹,給該村的造紙提供了用之不盡的原料    千百年過去了,在距甘肅省西和縣城60多公裡的西高山鄉朱劉河村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我國古代造紙的民間傳統工藝這個與工業文明毫不著邊的傳統工藝給我們保留住了一個古老的文化信息,更是把一個未曾流逝的文明傳遞給了世界。
  • 敦煌發現寫有漢字的西漢麻紙
    本報銀川8月3日電(記者莊電一通訊員李巖雲)「我們不僅發現了西漢麻紙,而且發現了寫有文字的西漢麻紙!這些紙要比東漢的蔡侯紙早100多年!」記者近日在甘肅省敦煌市採訪時,敦煌市博物館館長傅立誠興奮地向記者介紹了這個從沒有對外公布的重要考古發現。
  • 山大一附小倡導文明旅行 「遊遍天下山川只留腳印一串」
    山大一附小倡導文明旅行 「遊遍天下山川只留腳印一串」山大一附小倡導文明旅行 「遊遍天下山川只留腳印一串」山大一附小倡導文明旅行 「遊遍天下山川只留腳印一串」  齊魯網3月24日訊(通訊員 張曉麗)「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中國人越來越注重心靈的充實和眼界的開闊,旅遊人次也在逐年增加,小學生也成為不小的旅遊群體
  • 敦煌發現有字的西漢麻紙 "蔡倫造紙說"要改寫?
    近日,經專家考證,敦煌發現的寫有漢字的西漢麻紙比東漢時期的「蔡侯紙」(蔡倫所造)早113年。這說明,早在西漢時期,我國不僅造出了麻紙,而且已經用於書寫了。    敦煌市博物館館長傅立誠介紹,上世紀80年代,敦煌的文物工作者在馬圈灣烽燧遺址曾發現數量較多、保存較好、殘存面積較大的西漢麻紙。根據同時出土的紀年簡判斷,其中早期的麻紙產生於漢宣帝時期,比東漢的「蔡侯紙」要早170年。
  • 遊戲成理財 國外夫婦用《文明5》經濟表記錄每日收支_遊俠網 Ali...
    Alex Recker與她的妻子Marissa製作了一張電子表格,記錄了他與他的妻子每天的消費以及收入情況,每天都會記錄,正如《文明》每回合一樣。這樣他就能了解每天具體的消費情況了,看看到底能不能省下點錢來。
  • 「講文明 樹新風」:遊遍天下山川 只留腳印一串[微風]
    「講文明 樹新風」:遊遍天下山川 只留腳印一串[微風] 2017-10-01 1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鄧莊麻紙——千年造紙術,在古老的堯都大地綻放不一樣的精彩
    記得兒時,最初對於紙的印象便是窗戶上糊的麻紙。每逢過年,大人們會從小賣鋪裡買回新的麻紙,把家裡窗戶上的舊麻紙撕掉,用平時不小心掉在案板邊上的麵粉聚攏起來,用熱水和好,刷在窗欞上,鋪上新的麻紙,過新年的感覺便從這時開始了。
  • 有一張信用卡辦第二張容易嗎 只要使用記錄良好就可以
    信用卡在平時被人們廣泛的使用,而且很多人辦理了多張信用卡。那麼有一張信用卡辦第二張容易嗎?銀行會不會拒絕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具體的說說,讓你在辦理第二張信用卡時多加的注意。通常在有一張信用卡時辦理第二張還是比較容易的,不過在辦理第二張信用卡時銀行會查詢用戶的徵信,如果在使用第一張信用卡時出現逾期還款的情況,這時銀行可能會拒批。所以,想要拿到第二張信用卡,第一張使用時要保持良好的記錄。很多銀行申請信用卡時支持以卡辦卡,這樣的申請方式可以讓用戶較快的拿到新卡。
  • 西漢麻紙:文人作詩畫、百姓糊窗戶,成了古人生活居家「神器」
    從考古發現來看,西漢初年的古墓裡,雖然已經有記載著文字的麻紙出現,但所佔的比例還是很小,記載文字信息的的主要載體還是竹簡、木牘。這就說明當時的麻紙還沒有廣泛運用,一方面是因為人類的書寫閱讀習慣還沒有轉變過來,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當時的麻紙工藝質量還不過關,還沒有辦法適應人們的各種要求,不能被社會認可。
  • 黑暗的腳印:魔鬼腳印的神秘莫測
    從一月份到三月份,氣溫一直徘徊在冰點附近,創造了比生活中任何經歷都要冷的環境,為此記錄了記憶。雖然在北部、西南部、德文郡的沿海地區自然情況更糟,但在大冰凍期,情況並沒有好轉。該地區的兩條河流Exe河和Teign河部分完全結冰,成為兒童遊戲和參加人數眾多的臨時宴會的一時興起的場景。但儘管有這樣的慶祝活動,空氣中仍然有一股令人愉快的寒意,特別是在2月初,該地區被一些最嚴重的降雪淹沒。
  • 迷你世界:礦洞31層隱藏的秘密,隱現神秘腳印,一張圖揭開面紗
    但是礦洞裡面的每一層都隱藏著神秘的資源,在礦洞的31層隱藏不為人知的秘密,一張圖幫你揭開礦洞31層的神秘面紗。先看一下礦洞裡面的資源有多豐富,煤礦和鐵礦石隱藏在地下的63層,藍晶石、閃金礦和埋藏在礦洞的31層,還有電石礦和藍鑽礦實在地下的16層。
  • 內附無數小腳印
    這一根根亂七八糟的藍色線條一個個難以琢磨的黃色腳印都是些什麼東東?!其實,這張來自中國鐵路成都局重慶供電段的神秘「星圖」藏著襄渝鐵路日常檢修的一份小浪漫                                                    襄渝鐵路上的「星圖」,其實是重慶供電段的「橋路設備檢修管理系統」。
  • 月球上曾發現23個巨人腳印,排除太空人所留,專家聲稱地球非唯一文明
    在荒蕪的月球上,太空人們驚人的發現登陸的月球赤道附近有23個巨大的腳印,通過仔細查看,這些腳印跟人類的腳印有些類似,但卻遠遠大於地球人的腳印。它們像是地球傳說中的巨人腳印,在月球上發現了巨人腳印後,立馬在科學圈中引發了巨大的討論熱潮。有人質疑這應該就是太空人自己留下的腳印,月球上應該不存在生命。
  • 他每天一張拍立得,用6000張照片記錄了18年人生直到生命最後一天
    從前美國有個男人叫Jamie Livingston,1979年3月31日他拍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張拍立得照片,本想簡單記錄一下自己的生活,沒想到這一拍就是18年1979年3月31>Jamie除了攝影師和製片身份外他還是馬戲團成員1980年12月6日Jamie沒有特定的拍攝主題所以有的作品看起來相當抽象1981年6月1日偷拍了一張曬太陽的女郎
  • 史前超級文明是否真的存在?
    無論史前超級文明是否真的存在,瑪雅文明還是亞特蘭蒂斯文明都是典型的代表。此外,考古學家還發現了許多奇怪的東西和現象。以前,很多人相信神造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手,即使是聰明的人也不例外。雖然人類進化的方式和方向已經逐漸明朗,但人們對地球文明卻深感困惑。有學者認為,現代文明是唯一的文明,地球並沒有孕育其他文明。還有人認為,地球有近36億年的歷史。在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地球一定培育了各種文明。人類文明只是其中之一。為了更好地解決與地球文明有關的問題,科學家們走遍了許多地方,希望能找到更有力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