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你的城排第幾?中國社科院與經濟日報社重磅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

2020-12-25 中國發展門戶網

新鮮出爐!今天,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了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這個和你我城市生活息息相關的報告,看點實在不少。快跟我們一起去看看有哪些乾貨↓↓↓

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了中國社科院(財經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今年的報告構建了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和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同時在兩項指標下又分別構建了五個分項競爭力指數,對2020年中國兩岸4地291個城市進行多維度比較研究。

報告顯示,2020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10強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臺北、南京、武漢和無錫。2020年中國可持續競爭力指數10強依次是:香港、深圳、臺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南京、青島和武漢。

報告研究發現,邁向「十四五」及未來15年的城鎮化中國,新需求力量、新交互力量、新空間力量和新供給力量等四大引擎將驅動城鎮化發展。


先來看看兩個主榜單——

深圳、香港、上海

綜合經濟競爭力前三強還是他們

代表著城市綜合實力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今年各城市的表現如何呢?看榜單——


與去年相比,前三強城市沒有變化,仍然是深圳、香港、上海,而且還不僅僅是蟬聯,5年前他們就佔據著三強席位。

再來看看這些年,哪個城市「進步」了,哪個城市又「退步」了。

先看「進步」的城市:與2015年相比,北京上升1名,蘇州、臺北、南京、武漢、無錫則分別上升1名、1名、2名、3名、1名。在前20強內,杭州、寧波、鄭州上升幅度最大,杭州由2015年的第18名,上升到2020年的第11名;寧波由第19名上升到第13名,鄭州由第25名上升到第20名。

再看「退步」的城市:與2015年相比,廣州相對降低1名,由第4名變為第5名。澳門、青島、長沙的綜合經濟競爭力也相對有所下降。

競爭力強的城市哪個區域更多?仔細一看,差別還是挺大的。

從南北方來看——

北方有60%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處於下降狀態;

南方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處於上升狀態的佔比高達83%。

從東部、中部、東北、西部來看——

東部城市總體排名平均上升3.5名;

中部城市普遍上升,總體排名平均上升15.5名;

東北城市普遍下降,總體排名平均下降50.8名;

西部城市有升有降,總體平均上升1.9名。

總體呈現「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東升西穩、南升北降」局面。

綜合經濟競爭力較強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及中部的中心城市。

前6強五年不變

可持續競爭力中部迅速崛起

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既代表著城市當下的發展情況,更體現著城市的未來,反映著城市的發展潛力。在這項競爭力比拼中,又是哪些城市居於前列呢?看榜單——


香港、深圳、臺北、上海、北京、廣州,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前6強,還是他們,5年了一直是他們,連排名都保持不變。

從前20強來看,東南地區佔據10席,港澳臺地區佔據5席,環渤海地區佔據3席,西南地區佔據1席,中部地區1席,總體覆蓋澳門、北京、福建、廣東、湖北、江蘇、上海、香港等13個省份和地區,發達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格局逐步穩定。

可持續競爭力較強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及中部的中心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引領周邊城市形成的大都市圈格局。

從南北方來看——

北方有61.54%的城市排名處下降狀態;

南方只有36.02%的城市排名下降。

從東部、中部、東北、西部來看,在可持續競爭力前100名城市中——

東南地區城市數量處於領先地位,其次為環渤海地區,再次為中部地區;

從排名上升幅度來看,中部地區較5年前增加3個,可持續競爭力迅速崛起;

東北地區可持續競爭力排名處下降狀態,平均下降9.75名。


再看看「子榜單」中有啥乾貨——

營商環境競爭力排名

今年的營商環境榜單更為細緻,既有軟環境,又有硬環境,快看看大家表現如何——



營商軟硬環境放在一起看,同時出現在兩個榜單排名前5的城市只有上海、香港、臺北;同時出現在兩個榜單前20強的城市有:上海、香港、深圳、北京、臺北、天津、廣州、澳門、蘇州、廈門、杭州、青島。看來,這些城市的營商環境還是比較過硬的。

當地要素競爭力排名


中心城市當地要素競爭力絕對領先。東南區域當地要素競爭力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信貸市場融資便利度和青年人才是決定當地要素競爭力差異的關鍵變量。

生活環境競爭力排名


中國城市生活環境競爭力整體呈現「頭小肚大」的矮橄欖型結構,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區域上呈現明顯的「南強北弱,東部領先」特點,港澳粵滬京,領銜全國。

全球聯繫競爭力排名


城市在全球聯繫競爭力方面整體比較集聚,並呈現了多中心分布狀態,「南強北弱」逐步固化,二線城市全球聯繫競爭力差距小、競爭激烈,北上廣深領先且差距最小。

科技創新競爭力排名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呈現區域分化趨勢,「東優於西」、「南高於北」現象明顯;城市群科技創新競爭力水平總體相對較高,並且內部分化程度大致與平均水平成反比。

經濟活力競爭力排名


中國城市經濟活力競爭力呈現大城市領先、中小城市發育不足的多層嵌套城市體系;東部城市經濟活力競爭力領銜發展,東北城市經濟活力競爭力發展困難凸顯。

環境韌性競爭力排名


總體來看,中國城市環境韌性競爭力的分布呈現出「中間大、兩頭小」的紡錘形分布特徵。東部省份城市環境韌性競爭力水平較高、內部差異也較小,東部發達地區城市群環境韌性競爭力水平較高,但京津冀城市群在東部地區城市群中排名相對較低。加強環境汙染治理是提升中國城市環境韌性競爭力的關鍵。

社會包容競爭力排名


東部城市社會包容競爭力領跑全國,尤以港澳臺地區、東南地區、環渤海城市為主導,粵蘇魯城市相對優勢較大。


相關焦點

  • 社科院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
    2020年10月21日,中國社科院(財經院)與經濟日報社在北京共同發布2020年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研究發現:從總體格局看,大都市圈格局主導全國,經濟增量競爭力是導致綜合經濟競爭力差異的主要原因;綜合經濟競爭力總體呈現「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東升西穩,南升北降」的狀態格局;從區域角度來看,「南強北弱,東中一體」更加強化,區域中心城市主導的多中心經濟競爭力格局引領全國,特別是中心城市引領周邊城市形成的大都市圈格局,如北京及周邊城市
  • 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
    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共同編制的《創業企業調查報告》顯示,在各項「利好」加持下,扶持政策與市場機制正共同推動青年成為我國創業主力軍。 據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在2018年的中國創業企業成長指數調查數據,創始人平均年齡為34.18歲。從年齡分布看,創始人在26-35歲之間的佔50.42%。青年是創業的主力軍。
  • 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重磅發布,快來看看常德排第幾!
    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了中國社科院(財經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今年的報告構建了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和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同時在兩項指標下又分別構建了5個分項競爭力指數,對2020年中國兩岸4地291個城市進行多維度比較研究。
  • 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出爐,深圳勇奪第一,看看你的家鄉排第幾
    無數城市先後崛起,成為世界上最為耀眼的明珠。我國的GDP增長的非常快,雖然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損失了不少。但是我國的綜合實力還是很強的,時至今日我國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麼我們國家能夠取得這麼好的成績,自然離不開各個城市的配合。如果說中國是一顆碩果纍纍的果樹,那麼全國各地的城市就像是樹上的果實,所有果實都一樣,只不過每個果實的大小不一樣罷了。
  • 地區競爭力排名:IMD榜單香港居首 社科院報告深圳第一
    據大公網5月31日報導,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日前公布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由去年的第二位攀升至首位,排在二、三位的分別是瑞士和美國。報告顯示,香港在金融及商業法規等方面高居前列,但生活成本指數過高及政治不穩定性所帶來的風險是其劣勢之一;與此同時,社科院昨天(30日)發表的最新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則顯示,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再度排第二位,落後於深圳。
  • 報告:中國15城躋身全球經濟活力百強城市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 12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有15個城市躋身經濟活力全球前100,分別是深圳、北京、廣州、上海、珠海、香港、南京、杭州、蘇州、廈門、長沙、武漢、寧波、成都、合肥。該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中國社科院-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首席城市經濟學家倪鵬飛和聯合國人居署戰略司知識管理與創新局高級經濟學家Marco Kamiya領銜完成。
  •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中國教育站上了行業新起點_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出席論壇並作主旨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下午好!很高興參加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我謹代表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及經濟日報社編委會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
  • 重磅|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主題報告:中國樓市「勁草迎疾風」
    >研究員領銜,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共同攜手聯合完成,詳細評價了中國291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以及影響城市競爭力的方方面面。2003年「非典」給樓市帶來的影響只是短暫幹擾,衝擊中樓市下滑時間短程度輕,出現短暫波動,但整體仍然在上行期,衝擊後樓市恢復快並出現過熱。長期看,當時房地產處在加速發展的積累期。
  • 先來看這份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2日訊(記者 馬常豔)今天,中國社科院(財經院)與經濟日報社在北京共同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8:勁草迎疾風:中國的城市與樓市》」(以下簡稱報告
  • 2019全球城市競爭力榜單發布 中國城市上榜的有哪些
    9月24日,在第74屆聯合國大會期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完成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2019——全球產業鏈:塑造群網化城市星球》發布。在揭曉的全球城市競爭力榜單中,青島經濟競爭力排名第85位,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第120位。
  • 中國哪些城市數字經濟競爭力排名靠前?這份報告首次發布
    2020年12月28日,首屆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論壇舉行。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12月28日晚,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城市數字經濟論壇首次發布《中國區域與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報告對中國重點區域、典型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潛力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在對數字經濟發展現狀、特徵、規律等研究的基礎上,首次編制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簡稱DECI,力求從技術、人才、產業、應用、需求、基礎等多個維度綜合反映各省份和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從區域整體來看,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和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較高。
  •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中國教育站上了行業新起點
    本報記者 謝若琳12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論壇主題為「破浪·融合」。教育企業代表、投資人、相關領域分析師共同探討新環境下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就「教育行業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線上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
  • 2016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在港發布
    據新華社香港1月3日電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3日在港發布2016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海繼續排名第一,香港及深圳則位居第二及第三名。 據悉,本次發布的榜單是該機構歷時一年、對中國358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進行分析比較後的最新研究成果。2016年香港經濟持續保持平穩增長,在全球範圍內仍顯現出比較優勢。
  • 中國數字經濟競爭力全球第三 上海年均增速超過20%
    全球數字經濟排名(來自上海社科院報告) 日前,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發布了數字經濟藍皮書《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20)》。
  • 2018年中國城市產業競爭力指數發布 城市產業競爭力沿海領跑
    經濟日報訊 記者武自然 商瑞報導:日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直屬機構賽迪顧問發布了《2018年中國城市產業競爭力指數白皮書》,通過對全國4個直轄市、294個地級市、7個地區、30個自治州以及3個盟的規模實力、產業密度、創新能力、綠色發展、營商環境等指標研究顯示,全國城市產業競爭力梯度明顯,呈現出東強西弱、沿海領跑、城市群延伸等特點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 每經網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今日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後稱「報告」),過去6000年,由樞紐、門戶和節點構成的全球城市體系,在由跨國集鎮體系到跨洲城市體系再到全球大都市網絡體系的演化中,經歷了20餘次的全球性瓦解和重塑。
  • 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排名公布:北京、上海排名均有上升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韓聲江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在滬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根據報告,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方面,紐約、波士頓、倫敦、新加坡和東京位居前五,中國的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競爭力排名較上年均有所上升。
  • 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排名公布,北京、上海排名均有上升
    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在滬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根據報告,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方面,紐約、波士頓、倫敦、新加坡和東京位居前五,中國的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競爭力排名較上年均有所上升。
  • 重磅預告!2020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即將正式發布
    重磅預告!京領新國際分析製作的「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排行榜·2020」中英文榜單即將全球正式發布!今年是京領新國際連續第3年發布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榜單,該榜單旨在反映中國國際學校綜合競爭力水平,京領新國際作為高端國際化教育資源與服務平臺,也將持續、深入地研究與分析中國國際學校競爭力水平,深度挖掘國際學校特色,優化評價標準,推動行業升級。
  • 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主題報告:中國樓市「勁草迎疾風」
    >研究員領銜,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共同攜手聯合完成,詳細評價了中國291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以及影響城市競爭力的方方面面。2003年「非典」給樓市帶來的影響只是短暫幹擾,衝擊中樓市下滑時間短程度輕,出現短暫波動,但整體仍然在上行期,衝擊後樓市恢復快並出現過熱。長期看,當時房地產處在加速發展的積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