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歌《虎媽媽狼爸爸》MV面世 聽孩子內心吶喊

2020-12-12 搜狐音樂

  「爸爸,我能不能玩會兒,再寫作業啊?」

  「不行,完不成作業就考不了一百分,考不了一百分就不帶你去玩……」

  …………

  「媽媽,我能不能休息一會再練鋼琴啊?」

  「不行,你看電視上面那些小朋友多聰明,你一定要更加努力,爭取超過他們……」

  …………

  「爸媽,我長大以後想去學攝影。」

  「那有個什麼前途啊,隔壁老張的孩子都考上了北大,你要是考不上當心我揍你……」

  …………

  「嗚嗚嗚,我有一個虎媽媽,還有一個狼爸爸,我好害怕,好害怕……」

  沒錯,就是那些充滿笑容和看似頑皮的孩子們,他們作為社會最弱小的群體——祖國的花朵,卻正承擔著整個社會的重壓。父母們正在用自己認為「這不準」「那不準」的信條,要求孩子們禁錮自己一生只有一次的童年。這也就是這部由熊初保先生作詞作曲,來自四川綿陽的王琳瑜小朋友演唱,同時在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拍攝而成的MV昭示給我們的主題。

  當我們聽到這個叫《虎媽媽狼爸爸》MV裡孩子稚嫩的聲音喊出「要是沒寫完作業,虎媽媽就會將我罵;考試成績不理想,狼爸爸就會將我打;我的童年充滿了太多的害怕;我的書包裝不住太多的光華;我們需要多彩的童年」這些語言的時候,當他們叫我們虎媽媽狼爸爸的時候,是不是會有那麼一絲的觸動呢?在我們標榜「精英式教育」,憂慮「富不過三代」的怪現象之後,洋洋得意拉著滿是委屈的女兒去參加鋼琴比賽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從他們的那一聲聲哀傷的旋律中聽出他們對不公的控訴呢?聽著這曲調中因害怕難過而發出的顫抖聲,回味這些讓我們振聾發聵的詞句,我們是不是會感到汗顏呢?

  但是,這就是現在兒童教育的現狀,很多父母在打著愛孩子、為孩子好的旗幟,卻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反而變本加厲地加重孩子的負擔,動輒就是其所謂的「棍棒教育」。就如現下人們熱議的「虎媽媽」蔡美兒,這件事情已經引起了美國人對教育的集體反思,但是在中國我們卻仍然對孩子的呼聲置若罔聞。很多媽媽都會像蔡美兒那樣讓自己的女兒選擇小提琴而不是女兒喜歡的網球,在狼爸虎媽們的眼裡,孩子的路是由自己掌握,成績是決定孩子前途的唯一標準,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子女的將來好。但是實際上呢?無一例外都是遭到了孩子們的強烈抵制,就如同蔡美兒一樣大多以失敗告終。其實我們始終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替孩子考慮,有沒有試著站在他們立場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來教育呢?如果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需要的很簡單,就只是一個多彩的童年。

  我想這首叫《虎媽媽狼爸爸》的真正心曲比強迫孩子們在臺上演奏鋼琴曲,唱著京劇,拉著小提琴要好聽得多。就像那首現在還讓人聽著不住流淚的《七子之歌》一樣,發自他們的內心。

  孩子不僅是我們未來的希望,也是我們的開心果,不開心的時候,他們的笑容就是最好的撫慰劑。我們已經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太多太多,何必再苛求。我們大部分人都看過《家有兒女》這部紅遍每個中國家庭的情景劇,羨慕他們父母與兒女關係是如此和諧平等,但是現實中我們仍然用蔡美兒的貴族式、標準化的教育來抵禦「富二代」「富三代」的怪現象,難道我們也要自己的兒女像蔡美兒那樣只要演講過快就會遭到母親的詰難,成為一個「功課超人」「父母的應聲蟲」麼?有沒有考慮過在孩子將來真正要做決定的時候我們又在哪裡呢?如果有感想的父母聽一聽這個MV吧,從王琳瑜憂傷的歌聲中,筆者相信你會更能理解孩子們內心的真實吶喊:爸爸媽媽,請給我一個多彩的童年!

相關焦點

  • 孩子反覆要求聽重複的故事,看相同的繪本,爸爸媽媽們要支持
    相信每一個人爸爸媽媽們都注意到:我們的小寶貝們,有時候會特別喜歡聽某個繪本。可能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就愛反覆去看這本書。亦或者是孩子喜歡聽某個故事,一段時間內反反覆覆的,就是要重複聽。可能有一些爸爸媽媽們會困惑:那這種現象正常嗎?
  • 爸爸第一眼見到寶寶是什麼感覺?內心戲也太豐富了,媽媽忍俊不禁
    跟媽媽不同的是,爸爸沒有媽媽那種切身的孕育生命的體會,在孕育寶寶期間,爸爸既是當事人卻又是一個旁觀者。能真正讓爸爸意識到自己已經為人父的時刻,大概就是在孩子從產房中被抱出來的時候。因此網上也有很多關於爸爸第一次為人父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樣的體驗這類的問題。平常人都會覺得肯定是激動的無法自已啊,平白一個活生生的小生命被抱出來說是當爹了,當然更多是興奮。
  • 淺談治癒系動漫《狼的孩子雨和雪》的人生意義
    大家好我是小闖說動漫,今天來解讀一部治癒動畫《狼的孩子雨和雪》。電影講述了一個單親人類媽媽獨自養育兩個狼孩長大的故事。電影以第三人稱的角度講述劇情的發展。花是一個還在上大學的女大學生,上課時偶然的遇到了來校聽課的男生。花被這個男生吸引了。終於有一天花鼓起勇氣在教室的走廊裡叫住了那個男生。
  • 孩子聽爸爸的話卻不聽媽媽說?心理學「超限反應」給出解釋
    文|全文共1604字,閱讀時間約2.5分鐘前天收到一位粉絲的私信,她說:「在教育孩子方面,明明我付出很多,但發現孩子總是更願意聽她爸爸的話,更願意和她爸爸交流。每當看到這種場景的時候,心裡就有一種微酸的感覺。
  • 魯迅《吶喊》豐子愷繪本面世
    原標題:魯迅《吶喊》豐子愷繪本面世   魯迅《吶喊》豐子愷繪圖注本近日面世,而其中200本特別搭配了藏書票的限量特裝本,引起讀者的極大關注。   魯迅的第一本小說集《吶喊》自1923年問世以來,一印再印,版本至少有數十個之多。
  • 「爸爸媽媽,我們唱歌給你們聽」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秉鈞 通訊員 易美玲 「門前的石榴樹早已開花,火紅的花瓣上印著我的牽掛,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可聽見,我站在樹下說的那些悄悄話……」 12月8日,幾十萬人在線觀看安仁縣第五屆「永樂江之聲」中小學合唱展演,豪山中心小學蒲公英合唱團一首《想念爸媽》打動了線上線下觀眾的心
  • 寶寶犯錯被媽媽掛門上,無奈向爸爸求助,鏡頭轉向爸爸,網友笑翻
    導語:大家好,在原先的時候一家之主往往是爸爸,而隨著女性的社會地位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由媽媽來掌管了。這倒不是爸爸真的怕了媽媽,主要是現在的男人越來越會疼愛自己的老婆,有時候的忍讓會讓家庭變得更加和諧,這也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 念書的孩子|爸爸媽媽 別再讓我一個人好嗎,我想你了!
    , 孩子還在學, 慢慢就知道了他告訴他以後要是有什麼字不會的, 那就記下來, 第二天再去問老師怎麼讀爸爸媽媽 到底什麼時候回來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開開怕爺爺身體太過勞累加重病情, 放學後來到廚房, 讓爺爺教自己做飯, 他說自己都九歲了,
  • 「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問孩子這話的人可以閉嘴了!
    就拿「逗孩子」這件事來說,大人們問孩子的一些問題簡直是自帶「坑娃」屬性。相信沒幾個人童年沒被人問過「爸爸媽媽你更喜歡誰?」這個問題吧?這可謂是繼「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來,給叔叔阿姨表演一個」之後深刻毀童年的問題之一。雖然問這個問題的人,不一定是藏著什麼私心,但卻一定是抱著一種取樂的態度。
  • 泰星Mike兒子問媽媽,媽媽和爸爸不在一起,聽她怎麼說!
    泰星Mike兒子問媽媽,媽媽和爸爸不在一起,聽她怎麼說!Mike出生在泰國,但他和哥哥golf從小就在美式國際學校學習。他們都能說流利的英語,喜歡畫畫和街舞。泰星Mike兒子問媽媽,媽媽和爸爸不在一起,聽她怎麼說!mike從2008年開始出演大型電視劇,直到2014年前他與aom合作了泰國版的《浪漫滿屋》,獲得了比韓國版更好的評價,在中國贏得了許多粉絲的心。他們後來合作了泰國版的《kiss me》,邁克還出演了中國的真人秀節目,還主演了電視劇《美妙奇緣》、《無心法師》等。
  • 孩子的教育,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離不開我們的爸爸們
    媽媽全程參與孩子教育的,她們往往比爸爸們更了解孩子的情況。如果我們的爸爸們什麼都不做,偶爾對媽媽們的做法說三道四,試想我們的媽媽們什麼心情?當然,TeacherDai建議爸爸們要參與孩子的教育。有的爸爸們說,我什麼都不懂!幫不了什麼忙啊!
  • 《狼的孩子雨和雪》:做狼或做人?也許早有答案!
    這部2012年出品的治癒電影《狼的孩子雨和雪》自上映以來到至今已經有一點時間了,可能有些網友已經把他掩埋在記憶的角落,有的可能也沒看過這部電影。那不如大家就跟著小文一起重溫這部充滿愛意溫馨的電影吧,保證不會讓你失望哦。
  • 《一個孩子的吶喊》
    《一個孩子的吶喊》 李怡心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定價:20.00元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讓孩子歡呼、家長觸目、教育者無言、全社會震撼的書!  書雖小,卻可能改變幾代孩子的命運!  一睹為快,傳遞吶喊!
  • 貝樂虎兒歌《爸爸媽媽聽我說》:聽一聽寶寶的心聲吧~
    有時候學習的負擔過重可能會起到反效果哦,各位爸爸媽媽聽聽小朋友們的心聲吧~《爸爸媽媽聽我說》歌詞你對我好 我心裡都知道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我的煩惱又有誰知道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你對我好 我心裡都知道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 忙得不得了我的煩惱又有誰知道學得太多學得太雜消化不了爸爸聽我說
  • 孩子:爸爸媽媽,你們再不陪陪我,我就長大了
    眼瞅著孩子都快忘了自己長啥樣了,自己也無能為力。也聽一個同事說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陪孩子,或許等孩子稍微大一點就好了,自己就能有空陪他成長。可事與願違,等孩子會說話,會走路,她依然沒有時間。孩子每天都是有爺爺奶奶照顧,從襁褓之中一直到孩子上幼兒園、小學,都是爺爺奶奶接送,甚至家長會都是爺爺奶奶出席。
  • 初中媽媽的反轉之路:不要小看孩子的學習欲望,只要讓他內心覺醒
    我無語,一直忍著怒火,讓我一直覺得內心堵著喘不過氣來。我不是沒有想過辦法,兒子曾經跟我說過想要去聽一場演唱會,於是,我決定採用獎勵機制,激勵兒子努力學習。爸爸下班後,我把班主任跟我說的原封不動的告訴了爸爸,爸爸越聽越生氣,跟我說:「明天兒子回來,我們跟他好好談一談,這還能了得,我們辛苦供他上學,他就這個樣子!」第二天,兒子一回家,爸爸就厲聲命令兒子反省自己做了什麼事,兒子垂著頭,沉默不語。
  • 媽媽與爸爸相比,誰更影響孩子的智商?原來和我們想的不一樣
    有研究認為,智商主要來源於X染色體,媽媽有兩個X染色體。因為男孩子有X和Y兩個染色體,X染色體來自媽媽,所以說男孩子的智商更多由媽媽決定。女孩子有兩個X染色體,一個來自媽媽,一個來自爸爸,是否智商高是由爸爸和媽媽共同決定的。所以,很多生男孩的家庭認為媽媽智商高孩子就高智商。
  • 爸爸對媽媽好,是對孩子最省力的教育方式?
    孩子學習上出現問題,脾氣不好,都是因為像媽媽,或者是媽媽帶得不好。孩子一旦獲得榮譽,成績好,那都是爸爸的理念好。2.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麼會好呢?孩子和爸爸的關係,會變得很複雜。比如說即使他內心認可你,但是他和媽媽是盟友,他不能對不起媽媽。所以父母的衝突就會變成孩子的衝突。
  • 「媽媽你和爸爸怎麼在床上打架」,孩子的童言童語,讓媽媽羞紅臉
    經過再三的考慮,夫妻倆認為再要一個孩子是可以的,既可以不會讓兒子感到孤單,同時也能分擔一下孩子的壓力,雖然自己和老公會辛苦一點。最重要的是自己之前聽別人說如果一胎是兒子的話,那生二胎有80%的概率都是女兒,況且兩個人就想要個女兒,所以就打算生了。
  • 一個8歲孩子的心聲:我想要爸爸媽媽離婚,我想要媽媽快樂
    與其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惡劣的家庭環境下,還不如趁早分開。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凌霄的媽媽沉溺於妹妹的死不能自拔,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就是流淚,睡覺。凌霄爸爸回來,兩個人就是無休止地爭吵、摔東西、罵凌霄。凌霄在媽媽面前膽小,卑微,甚至不敢同媽媽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