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新京報一則《北京首個共有產權居家養老社區模式將向全國推廣》的消息引起很多讀者的關注。67歲的劉女士等均向新京報記者諮詢共有產權養老房的相關細節。
近年來,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中國大力提倡居家社區養老模式。去年樂成推出北京市首個共有產權養老社區試點恭和家園,運營已滿一年,目前正在向全國推廣。據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北京第二家共有產權養老社區已經開工。
共有產權養老社區不同於傳統的養老機構,是一種可以實現「在家」養老的模式。讓老人既有在家養老的歸屬感,又可以享受著養老機構提供的完善服務 。像上述的劉女士就表示,她有兒女而且很孝順,希望採用這種養老模式是不想拖累兒女,更重要的是不僅是為老有所養,也在於老有所樂。
考慮像劉女士這樣養老需求的讀者還有許多,為此新京報記者詳解共有產權養老社區,讓長輩們多一種選擇。
看點1:50年產權
帶有養老性質的房屋產權一定是50年產權 。早在4月23日,國土資源部對外公布《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明確稱,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是以出讓方式供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年限最高不超過50年。此外,共有產權養老房的不動產權證書是獨立的大產權房本。
看點2:不限購不限貸,家有老人
對家中有房的家庭來說,共有產權養老房最有吸引的是不受北京現行商品房限購政策制約,也就是不限購,但是前提是購房者的家中一定要有一位超過60歲的老人居住,房產證的名字可以是老人的子女等親屬,允許子女陪同老人居住。
眾所周知,2017年,北京商業銀行暫停對個人購買商辦類項目的個人購房貸款。但是對於這種共有產權養老房的貸款不同於商辦項目,也不同於住宅,可以首付50%,貸款50%。
看點3:5年後可出售給家有老人者
在共有產權養老社區,購房者擁有95%的產權。按照共有產權住房的規定,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5年可以轉讓。也就是購房者可以與普通商品房一樣出租、出售,價格由買賣雙方自主確定,其中的收益也將歸賣方所有。
不過,無論是購房者轉讓還是出租,和買新房的條件一樣,買房人或者租住者,家中必須要有60歲以上的老人居住。
看點4:大一居總價400多萬,無障礙設計
北京首個共有產權養老社區——恭和家園位於朝陽東五環雙橋,由4-6層帶電梯板樓組成,目前在售為精裝修現房,戶型主要以一居為主,主力戶型面積為80平方米左右,室內功能間包括一室一廳一衛一廚,總價約400多萬/套。
因為是為老人設計,一居室的戶型面積大於一般普通住宅,其中衛生間要比普通住宅衛生間大很多,安裝有老人淋浴等設施。室內採用無障礙設計,而且所有房間都有兩扇門,室室相通,方便進出。因為考慮到老人的安全,廚房未開通天然氣,老人可以使用電源做飯。
此外,緊急響應裝置、與輪椅高度相當的貓眼等老人居家設施也一應俱全。
看點5:每戶每月約3000元物業服務費
很多人一聽到不限購的共有產權養老房,都以為有了投機的機會。殊不知,每月每戶3000元左右的物業服務費、老人專屬的房間設計和服務,做到了把投機者擋在門外,讓共有產權養老房只能成為老人們的專屬福利。
據介紹,居住在恭和家園,冬季供暖費與普通住宅一樣,是按市政標準收取。物業服務費則是每戶每月約3000元。這是因為恭和家園的物業服務內容與普通住宅不同,包括針對老年人的很多專項服務。對於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通過這些服務可以被照顧得很好。
很多老人選擇恭和家園正是因為3000平方米醫療站、養護中心,24小時醫務值班,在家裡就可以享受社區醫療。
此外,恭和家園設有「長期照料(醫護)床位。對於半自理或者臥床的老人,會根據實際情況收取相應的護理費用。
看點6:活動公共空間連通房間
除了節氣、節日、生日的慶祝活動外,恭和家園社區每天都會安排各種豐富的活動內容。老人們自發組織了書畫社、合唱團、古詩詞社,專業社工還組織了手工社團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培養老人「退而不休」的積極樂觀生活狀態。值得一提的是,社區娛樂活動的公共空間與房間通過長廊相通,老人們可以不用走出室外,就可以參加各種社區活動。
看點7:低鹽營養午餐25元
很多老人在家懶得做飯,為了解決老人在家吃飯營養不均衡的問題,恭和家園設有營養餐餐廳,為老人們準備低鹽和營養搭配均衡的三餐。每日有4種熱菜、2種時蔬、1例湯以及時令水果可供選擇,每人份的價格是早餐10元、午餐25元、晚餐20元。
目前恭和家園共計入住151位老人,最大年齡97歲,最小年齡60歲。其中,有一些老人選擇在中午或者晚上來餐廳就餐,其他時間在家裡做飯吃。
新京報記者 袁秀麗 攝影 袁秀麗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