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高房價下年輕人別急著買房子

2020-09-03 不懂就是學學



本文經授權轉自光宇吐樓市

(ID:dichanlaopao)

作者:劉光宇

對於年輕人該不該買房,我一直關注這個話題,嘴皮子也快磨破了,而且估計您也聽煩了,來來回回就那一套,可不唄,本來房地產大局已定,在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新定位下,未來樓市已經變得非常清晰,尤其在大城市,指望房價降到你滿意才買房不太現實,更何況一畢業就想買房的年輕人?但同時房價大漲的時代也結束了,我們可以通過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實現住有所居,所以,其實我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了,什麼人該買什麼人不該買不取決於專家,而應該是你自己的需求和實力決定的。

這麼多年來,高房價的確很可怕,正在毀滅年輕人的想像力,更吞噬著人們的靈魂,人們的價值觀在極度扭曲。為了房子可以不顧一切,還堂而皇之的為自己找出無數看似合理的理由。高房價早就脫離了勞苦大眾,成了富人和準富人的賺錢工具。房價過高,不僅讓開發商變得容易更貪婪,暴利難捨。更讓廣大老百姓心理扭曲,甚至出現變態現象。




社會在進步,我們也變得更加包容和多元化,你的價值觀可能與他的價值觀完全相反,但似乎在這樣的社會各自都擁有相當的擁躉,誰對誰錯已經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非白即黑。正因為這樣,政策也在非常兩難的境地尷尬著。

說白了,不是房子的錯,即使沒有房子,人們還會寄託到另一個物件上,所以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的問題。但我們又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外界,還是我們自己的道德底線沒有守住。所以,有錢的沒錢的一股腦兒往上衝,如果說過去尚可理解,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但如今不一樣了,經濟更追求穩速增長,更注重質量的發展,過去那一套行不通了。如果再像過去那樣高槓桿意味著不可收拾的風險。所以政策收緊自然有全局的考慮和思量。

但人們最容易犯經驗主義,你說什麼都沒用,大家看到的只是過去,過去幾乎只要買房就能賺錢,年輕人哪怕傾其所有將來也會不後悔,因為房價漲了,的確有不少人賺了。但對於很多自住需求來說,如果只買一兩套,實際上房價大漲跟你財產增值並沒有直接關係,也沒改善你的實際生活水平,坐擁千萬房產依然過著乞丐般的生活這是司空見慣。




那是不是就不要買房了呢?最近萬科創始人王石關於年輕人不要急著買房的話題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4月26日,王石為100所鄉村邊遠地區學校學生直播授課,在演講中,王石表示,年輕人即使買得起房子也不要著急買房子,先租房子住,暫時在某一個城市買不起房子,但你回去之後再去創業,可能再回來你就可以成為一個買得起房子的創業者,一旦買了房子,實際就等於把自己限定在那裡了。

房子問題說到根本上是心理問題,我們就連一個問題都不能客觀面對,說句實話,你說有多少是真正能買得起房子的?什麼叫買得起房子?全款算買得起,貸款算不算買得起。3成首付買得起6成首付就買不起了算不算買得起?今天買得起明天就買不起了算不算買得起?嚴格意義上,大多數人是買不起的,但是各種消費刺激加槓桿運用很多人都買上了。可是政策一變你又不能加槓桿了,你心理不平衡,覺得我本可以買得起為何不讓我買得起,大家都把氣撒到了政策上。當大家考慮的還只是自己的問題時,國家考慮的卻是全盤大局。

有人說,在中國企業家圈子中,王石就是另類的,60多歲了還依然保持鋼一樣的身體,登山、賽艇、遊學、環保、紅燒肉……有人評價,王石這一輩子活出了他幾輩子的瀟灑。你也能像他那麼瀟灑嗎?很多人一定會這麼說。所以,對於王石的話覺得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如何客觀評價王石的話?他的話或許對少數人有用,可少數人還要去賭,因為如果攢錢買房的錢用來創業或許能成就自己,但創業這條路必須要順,事實並非如此。很多人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辛辛苦苦創業或工作一輩子還不如買套房划算。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創業也好工作也罷,不還是為了變現嗎?我相信有少數人是為了更高的境界,大部分都是俗人。

所以,最終大多數人都不會同意王石的話,或許只有成功過的人會把這些話說得輕描淡寫,在多數人眼裡那只是一種跟自己無關的雞湯。

話又說回來,王石現在的身份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開發商了,也不直接做房產了,其言也善?他曾說,目前的中國實際國情,高房價必須受到限制。「房地產市場背離以及瘋狂上漲的情況下,我歷來贊成進行調控,但不知道能不能一直調控下去。由於房地產市場的特殊屬性,調控往往會在關鍵時刻手軟。」

我囉嗦了半天,無外乎想告訴你,結合自己的理想和身份去聽王石的背後意思,如果你只顧眼前,那必須屈於現實,因為你等不了十年八年,他們說話很輕鬆,可對你來說卻很難。如果你不在乎眼前,那麼我可以說,將來一定不會像今天一樣,不要說土地和房子是稀缺的,終有一天房子會不值錢,活久見。




任何忽悠你趕緊買房或忽悠你千萬別買房的人都是不負責任的,因為不了解你個人的情況,所以這種極端的說法要麼不是針對你說的,要麼就是純粹忽悠。真正的剛需該買就買,有錢就可以買,早買早好。如果你買不起也無需擔心說未來會更買不起,未來市場會穩定的,租房也會越來越好。省下的錢倒不如也活出自己的瀟灑人生。

過去的歷史證明,王石的話,信的人,沒幾個,但是如果你不信,人們的瘋狂也必然會付出代價,或許還要等到下一個輪迴,一個輪迴或許需要5年10年20年甚至你的一輩子。也幾乎沒有人為了驗證王石或馬雲那些話的正確性而賭上一生。

來源:光宇吐樓市

相關焦點

  • 高房價 | 國人傳統理念下的房子
    高房價形成的原因房價是從2005年左右開始漲的,究其原因:一是開發成本的逐年提高;二是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更多的農村人在城裡買房子;三是人們大都喜歡住大房子,換房子的積極性在攀比中高漲;四是投機炒作,針對「買漲不買落」的購房心態,開發商營造商品房漲價聲勢,有些甚至聯手惡意炒地、囤房虛售、哄抬房價;五是開發商追求高利潤,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十大高利潤行業中,房地產業名列榜首;六是經濟發展的持續增長,必然傳遞到住房市場及其價格上來。
  • 李嘉誠:年輕人別急著買房,王石:40歲前租房!聽誰的……
    01對於年輕人到底該不該買房這個問題,已經爭論無數次了。前些日子,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為 100 所鄉村邊遠地區學校學生直播授課,與學生一同分享「人生的無限可能」在回答「年輕人在城裡買不起房子,要不要回老家,如何平衡夢想與現實」的問題時,王石回答:「買不起房可以租,當然我覺得回老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 「佛系」的背後,高房價蠶食著年輕人的未來,「毀掉」年輕人
    「佛系」是壓力和焦慮下年輕人的自嘲,是年輕人對生活的消極態度,是高消費高房價的背後年輕人求之不得,降低人生期待值的無奈。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買不起房便不買,結不起婚便不結,生不了孩子便不生,但每個家庭結婚生子,傳宗接代不可避免,年輕人只能自嘲「佛系」,盲目奮鬥,無奈地活著。白巖松曾經說過「高房價毀掉了年輕人的愛情,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
  • 高房價下的年輕人,你們還能撐多久?
    與此同時,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則站再製造業的角度看問題,,他以為高房價抬高了實體經濟的運營本錢,辛辛勞苦幹了一輩子的製造業,最後還不如在北上廣深買一套小房子賺錢多。與此同時,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討中心的主任倪鵬飛表示,房價下降不利於城市競爭力的進步,也不利於年輕人的鬥爭。言下之意,只要動輒幾百以至上千萬的高房價,才是給年輕人營造鬥爭的環境。
  • 毀掉年輕人的 不止有信用卡,還有高房價
    不斷飆升的房價,讓很多年輕人在面對買房這一事情的時候,也感到非常吃力了。很多年輕人本身並沒有很多積蓄,在高昂的房價面前,普通家庭即使在家人幫忙也是需要掏空兩代人的錢包,如果不在家人的幫助下年輕人在面對買房壓力的時候,可以說是喘不過氣的。因此很多年輕人為了買房還欠下了幾十年的債務。
  • 高房價正在拋售這代年輕人的潛力
    事實上,對房子徹底看不到希望的年輕一代,在高房價的現實壓力中只會過得越來越好。他們開始選擇極致的消費主義,會在物質世界裡拋棄「買房,生小孩,贍養老人」這些負擔不起的責任。社會會譴責這一代年輕人不再有責任感。年輕一代卻只是不想在高房價的社會下活的絕望。
  • 高房價正在摧毀年輕人的愛情和想像力
    有些專家說:要用高房價刺激年輕人的奮鬥精神....白巖松說:高房價正在摧毀年輕人的愛情和想像力。高房價正在摧毀年輕人的愛情和想像力,這並非是危言聳聽,而是實實在在的道出了矛盾所在。許多年輕人剛畢業,本是最美好的年華、最值得放手拼搏的時候,卻要考慮買房的問題,不得已承擔和三、四十歲中年人一樣的壓力。在一二線大型城市,工資與房價極不匹配,有些人一輩子也買不起房,甚至一年攢下來的錢只夠買一平米。
  • 高房價使一代人"富裕",現在年輕人狀態,只需"兩個字"形容
    以前買房不眨眼,買得起的都會買房,現在買房就需要考慮一下了,但很多人考慮的不是買不買得起的問題,而是買房值不值得的問題。然而,這樣的問題實則對於多數年輕人沒有意義,買不買得起值不值得買,房子都得買,這就是社會大環境所逼。以前的房價高歌猛漲,未來的房價走勢不定,看漲房價的有,看跌房價的也有。上一代人買了房,無疑是幸福的,既能買到價格相對現在便宜的房子,房子也容易升值。
  • 年輕人買房最大的障礙,不是高房價,而是對房子的認知
    對於目前的年輕人來講,很多人都是「談房色變」,因為高房價已經把他們壓的喘不過氣,一部分人還在繼續拼命的賺首付款,而還有一部分已經暫時放棄了買房,等著房價之後再出手。對於目前的年輕人來說,買房的最大障礙不是高房價,而是對房子的認知。很多人站在市場供需層面進行大肆的渲染房子過剩論,未來房價會一文不值,於是這些沒買房的年輕人也堅信如此,於是在能買房的時候也選擇不買房,白白浪費了好時機。
  • 房產大佬王石:年輕人沒必要急著買房
    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就是人們開始猶豫今年到底該不該買房,開始考慮房子的保值問題,在房價大漲的時候,人們根本不會考慮這些,只要手裡有錢就一定會買,房價大漲的時候買到就是賺到,不買的話可能未來就買不起。如今的樓市算是迎來新的格局,在樓市新格局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樓市,2020年到底該不該買房呢?
  • 高房價正在「毀掉」當代年輕人:高房價剝奪了年輕一代人的幸福感
    說來慚愧,我90後女生一枚,現在也沒有自己的房子,也把買房當做我目前人生最大的目標,其實有個問題我也一直想不通,房子不是用來住的嗎?為什麼買個房現在普遍要掏空二代人的積蓄,而建房子的成本也沒那麼高吧。分手那天他心情不好,叫我們出去,我才了解到,原來他女朋友執意要在市中心買房子,朋友家裡有房子,150平,但他女朋友執意要再買一棟而且要在好的地段。因為房子問題兩個人鬧得很不愉快,後來談崩了女生跟他分了手,小棟的母親擺地攤賣菜,父親是個修理工。
  • 年輕人還有必要買房嗎?這些回答扎心了
    別聽他們說什麼沒房子相親都沒人理的屁話,不被異性搭理的原因恐怕不只是沒房子,更可能是既窮又醜還酸……把沒人要的原因甩鍋給高房價就可以loser得心安理得——在高房價面前,女性都嫌貧愛富。沒必要買房,因為結婚不必有房,連結婚都不是必須的——你有權一個人苟著。重要的是錢!
  • 如果沒有高房價,你將會過得如何?高房價是年輕人奮鬥的動力嗎?
    我記得有個專家說過,高房價是年輕人奮鬥的動力。高房價是為了讓人民都努力工作,就沒有胡思亂想的精力了。這要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成天埋怨高房價了,這是因為你自己不努力的結果。如果是低房價,北上廣深等大城的房子,豈不是大家想買就買。那麼二、三線城市如何發展?其實高房價也是一種制約手段。
  • 高房價這顆「惡果」正在擊敗當代年輕人...
    放在以前,能買起房的幾乎都會買房,放在現在,買的起房的也不一定會買房,並不是單單因為房價,更多的是糾結於購房值不值的問題,但是當代年輕人沒有意識到,不管房子買不買得起,買的值不值,房子總歸是要買的,如果現在能夠買到價格相對於便宜的房子,房子也容易升值。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為高房價買單了?
    年輕人雖然年紀輕,但是他們在網際網路上的學習能力足以讓他們找到問題的真正答案。房子究竟是什麼?我想很多年輕人都問過自己。面對高房價,很多年輕人內心,但是終究理性壓倒了憤怒。捏捏荷包,還是忍住蛋疼,租個房住吧。現在的房子的租售比越來越清晰了,租房比買房合適,而且為了適應漂泊的工作,租房也是最合適的方式。
  • 高房價對年輕人有多大危害?曹德旺直言怒斥:年輕人失去了創造力
    高房價對年輕人有多大危害?曹德旺直言怒斥:年輕人失去了創造力推薦語:一直以來,買房都是壓在年輕人心上的「頭等大事」,特別是在等了很多年房價「下降無果」後,很多人也開始坐不住了,紛紛選擇貸款幾十年買房,但或許其中很多人也沒能想明白,貸款幾十年只為買一套房子,到底值不值得。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家庭總資產配置中,房產佔比高達77.7%。
  • 馬雲王石觀點不謀而合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一直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買漲不買跌。這與基本的商品經濟市場規律相悖的。一般而言,價格持續保持高位的商品,一旦出現下跌,那麼潛在購買需求便會迅速釋放出來,人們都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但是,這種慣性似乎在房地產界不適用了,每當房價平穩或者略有下跌跡象的時候,正準備買房的人卻恰恰不敢買房、不願買房了。這是為何?
  • 高房價奪走一代年輕人的幸福!你怎麼看?
    按照目前一線城市的高房價動輒6-7萬/平方米的房子,買一套房至少六七百萬,年輕人不要說買房,就算是付首付都拿不出來這是肯定的,只能通過父母和祖輩幫助湊夠首付款。而年輕人買了房之後,雖然居住環境好了,但生活得不可能很幸福,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年輕人辛辛苦苦在外打拼,好不容易賺到了錢,發現自己是在為銀行和開發商打工。
  • 大佬們怒懟高房價,高房價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important}這些年房地產行業高歌猛進,房價節節高漲,房子原本是人們居住生活的必需品,卻因為高昂的房價讓很多人望樓興嘆而成為了奢侈品。房子成了金融商品了炒來炒去,讓一些炒房囤房客攝取暴利,使房子是用來住的偏離初衷。
  • 越來越多年輕人不為高房價買單,為什麼?
    現在大城市房價動輒幾百萬,對外地的年輕人來說根本買不起,只能望房興嘆。同時,就算父母有能力給年輕人湊夠首付款,90後年輕人也不願意像80後那樣欠下一身的債務,要用二三十年的時間去償還,年輕人認為高房價不應強加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 二、現在租房划算,而買房太貴。近期,一線城市的房租開始下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