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風口財經記者 婁花 孔敏
工業網際網路因場景應用而充滿無限想像力,12月21日,「滬深青工業網際網路生態共建會暨青島第三次『工業賦能』場景對接會」在青島膠州成功舉辦。與前兩次「工業賦能」場景對接會不同,這是一場滬深青三地共建的對接會,來自上海和深圳的十多家優質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專程」趕來,他們被青島的場景開放所吸引,在青島這座城市互動耦合,共建工業網際網路生態,賦能工業未來。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格局下,這既是滬深青三方高效合作的切入點,三方藉助各自的優勢拓展對方的創業和發展空間,又可攜手在青島打造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的實驗場,打破區域界限,放大坐標,把場景項目化、項目推廣化、推廣普及化,源源不斷地從青島輸出工業網際網路「中國方案」乃至「全球方案」。
磁場效應
當下,中國正在逐步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統籌好兩個循環,就是要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培育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上海、深圳、青島同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和製造業底蘊雄厚的高地,
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主導產業分明、定位清晰,值得注意的是三個城市還都是工信部批覆的創建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的核心城市,滬深青工業網際網路生態共建無疑是雙循環大格局下的「大手筆」。
今年9月20日,在世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大會上,滬深青三方在青島發布的《上海·深圳·青島生態共建聯合宣言》提出共同加快開放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合作、加強三地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融合。
而12月21日舉辦的三地共建「工業賦能」場景對接會為首場面對面的對接會,讓「宣言」落地。
現場,來自上海的智能雲科、道客網絡科技、徐工漢雲,深圳的深信服科技、格創東智、騰訊雲,以及本土的青島賽昇工業技術研究院、中電科天博產業研究院、檸檬豆、鵬海軟體等四十多家國內知名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齊聚青島,青島到底有什麼樣的吸引力,可以讓年底忙碌的「滬深」服務商熱情高漲。
「我們看好了青島製造業基礎雄厚,有著豐富而開放的應用場景。」 騰訊工業網際網路首席架構師吳青說,此次對接是一個找到應用場景、進行技術落地的很好的機會,騰訊想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對鞋業的協同製造、裝備工業的智能化設計等方面進行賦能。
吳青說出了眾多深圳服務商的心聲,深圳通過支持創建國家和廣東省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工業網際網路體驗中心和舉辦工業網際網路大賽等,集聚了一大批優質的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商資源,需要豐富的應用場景,參與就更加積極,深圳市工業網際網路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勇深有感觸地說:「本次會議各項準備工作很務實,工業場景做到了提前梳理和精準匹配。深圳和青島在供需方面非常互補,這次會議給我們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以此會議為契機,我們將全面開啟滬深青三地的場景融合。」
上海在工業網際網路方面資金活躍,專家團隊和專業人才資源豐富,工業網際網路典型案例眾多。目前,上海市工業網際網路協會正在緊鑼密鼓籌備2021年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大會暨工業人嘉年華,前期在場景挖掘和認證、成果共享等方面與青島做過緊密交流,這次從服務商庫中精心挑選和青島結合度高、服務半徑大的企業來青參會。
「三地通過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競爭力與發展環境良性互動,優勢互補潛力巨大。」上海市工業網際網路協會秘書長王旭琴說。
青島是一座創新、創業之城,各種創新資源在青島集聚,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發展生態正在構建,成為成全四海不畏風險的智者成長成功的「熱帶雨林」。
三地各具特色和優勢,用自己的優勢拓展彼此的創新創業創意空間,三方受益,企業紛至沓來。
融化「痛點」
工業網際網路為企業賦能,個性化強,需要一個企業一個方案,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摸索,現在中小企業工業網際網路改造熱情比較高,但是在路徑選擇上、方案選擇上還是有難度的,場景對接會,就是在最開端給傳統企業解決說不出來、說不清楚的痛點,打通之後,企業改造起來非常順暢,方向也更加地清晰,而滬深青生態的打造的、高端服務商等資源的加入助力,讓傳統企業的改造少走彎路。
從平度趕到膠州參加對接會的天祥食品信息總監陳浩然對此頗有感觸, 「我們企業很早進行了自動化車間的改造,但是智能化的工業網際網路改造一直在觀望。」陳浩然說,「因為我們該走一個什麼樣的改造路徑,該在哪些方向加大投入才能更快獲得更好的回報,此前一直不明確,而這次對接會看到很多服務商的案例,並且跟服務商對接後,已經初步明確方向,跟兩個服務商達成了意向。
現場共有219家傳統企業參加對接會,整個會議室內座無虛席,他們認真聆聽服務商的推介,不時拍照、記錄,找尋中意的合作夥伴,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而在會議室外面的對接會現場,他們跟服務商面對面熱切交流,就想徹底搞明白企業的改造之路到底如何走。
上海雅延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宋天祥認為,技術和商業具有「矛盾」,平臺企業更接地氣化,可在1分鐘內將自己的優勢樸素易懂地傳達出來,聚焦企業槽點,切實解決,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服務。
詢盤雲是首次來參加場景對接的服務商,主要業務是為企業提供數位化營銷管理服務,創始人張中一,此次來到青島,傳統企業的改造熱情讓他意外,「短短一個多小時的對接,20家企業都對我們的解決方案感興趣,已經有七八家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張中一說,他們搭建好私域流量體系,讓企業每一分錢花的更有效率,銷售人員精準獲客。
對接的高效堅定了他進一步在青島擴大業務布局的想法。「目前,我們青島的團隊在30人左右,接下來我們計劃將團隊規模擴大3倍,更好服務市場需求。」張中一表示,將以青島為中心,輻射整個山東地區。
「除了有7家工業企業,還有5家與我們產品互補的服務商,未來我們會看看跟這5家服務商能否合作,共同開發個性化解決方案。」上海智能雲科企業相關負責人張慶祥說,智能雲科聚焦機械加工、汽車零部件等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服務,以前也參加過一些對接會,但沒有這樣面對面交流,這次確實收穫頗豐。
技術和場景深入對接,讓企業不虛此行,青島詢盤雲、智能雲科、深信服、青島北辰、青島鑫雷音電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青島計算技術研究院、賽昇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服務商與參會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累計43個,涉及智能軟體、系統集成工控安全等多個領域。
青島開放場景,吸引更多技術服務商參與,實現的是資源的互動,價值的形成,讓青島的企業在優質服務商的支持下得到最大的收益,並會帶來前沿技術,補齊做強青島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生態的技術鏈,從而促進青島四新經濟的發展。
中國樣板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一個廣受關注的內容,那就是「需求側」,在強調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的同時,會議強調,注重需求側管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而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場景的開放正是注重需求側管理的創新實踐。
這次對接會上,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了《青島市第三批「工業賦能」場景清單》,開放300個場景,截至目前,青島已總計開放「工業賦能」場景1300個,未來,全市開放場景總量將達3000個。
工業網際網路本身就是一個生態,不可能單打獨鬥,「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一定是城市間的大生態協同,而不是僅局限在區域的協同,大家發揮各自優勢,釋放乘法效應,而滬青深正在打造樣板。」劉勇表示,比如在產品開發上深度合作,加強經驗分享,降低試錯成本,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有很強的行業屬性,但對工業企業來說試錯的成本又非常高,哪怕停產一天都是巨大損失,服務商之間加強合作,傳統企業和技術企業共同研發,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做到高效的供需平衡。
上海道客網絡科技COO張紅兵說:「這次來青島參會收穫很大,與城陽區中青林已經提前對接。公司已將青島列為重點服務地區,以後要像走親戚一樣常來青島,參與互動活動,與青島企業共同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了解企業需求後,方便回去做工業網際網路的研究,提供一個更有價值的服務,研發一系列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吳青說,未來通過與青島本地企業的深入對接,開發出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模式,並把這種創新應用複製到全國。
「對接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會對項目進行跟蹤,做好政策服務等全方位保障,確保項目落地,將生態中的應用複製到更大區域。」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網際網路處處長周林說,明年將發力數據賦能,把企業數位化改造的價值發揮出來,產生新的模式,讓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三地正在積極探索新的行動、新的模式和新的嘗試,逐步走向深入合作,打造滬深青三地工業網際網路新生態,助力中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青島市工業網際網路聯盟執行秘書長李超說:「自9.20發布聯合宣言以來,三地秘書長頻繁互動,積極尋找新的合作點,不斷將核心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以場景應用推動產品研發,打造三地工業網際網路合作標杆場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下一步我們還要拓展到三地品牌共建、信息渠道共享、專家智庫共用、「四鏈」補鏈等領域下大力氣。」
今年青島率先提出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在制定產業政策、人才引進和培養、資金引入等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工作越來越實,各項工作按照計劃都在落地,最終是青島的企業順利改造、平穩轉型,提質增效降成本,據統計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8.8%,運營成本平均下降27%,得到實實在在的轉型紅利。
拉開城市版圖,在更大的坐標系上謀劃發展,在更闊大的空間聚合資源,推進上海、深圳、青島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交流合作,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網際網路處周林處長說:「我們將秉承「一張清單、全市通用、全球共享」的原則,聯合上海市、深圳一起為供需雙方搭建交流、互動平臺,定期組織「工業賦能」場景清單系列對接會,借力工業網際網路「新引擎」,推動「工業賦能」場景全域覆蓋、全景賦能」。
從規劃、實施方案到場景落地,青島工業網際網路打造、場景開放開始走向深水區,滬深青三地從供需資源、技術研發和場景應用已經初步形成了良性互動與優勢互補,為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合作模式提供了廣闊空間,
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全生態、全領域的合作新模式,促進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融合發展,未來這一生態也將會引入全國更多城市參與,共同引領全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
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青島正奮力蹚出一條以開放創新引領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之路,步伐鏗鏘,信心升騰。
【風口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