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主城區還是天府新區。這個真要具體看人,每個人差異性那麼大,怎麼可能一概而論。
投資:記住最重要的原則——好出手,如果不好出手,你漲的再高也賣不出去,帳面數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次是價格,如果成都均價1.2萬,去買3萬的品質盤,你說有空間沒,肯定是有空間的,但是漲到5萬以後,購買力會大幅下降的,太挑人了,出手周期就會非常的長。最終是規劃,這個需要綜合判斷,是不是有規劃?規劃的落實情況如何?會不會出現偏差?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
自住:舒適性舒適性舒適性。上班的通勤時間,社交圈的範圍,小孩讀書等等。這些才是應該關注的因素,自住就別談投資了,真到小孩需要讀書的時候你就知道學區房的重要性了,還有上下班5分鐘車程和2-3個小時通勤時間帶來的感受真實無法相提並論的。
以我一個朋友為例,戶口落在天府新區的,之前想購入天府新區瀋陽路東段房源,我就跟他提了一個建議:你們兩夫妻在市中心上班,天府新區那個房源暫無地鐵,每天通勤時間從紅星路南延線到市中心保底來回2個半小時,還不計算堵車情況,早上7點不到就要出門,晚上8.9點才能到家,這樣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後來他思來想去,下手了北一環某盤,雖然買的面積小了,但是在5-8年內的生活便捷性舒適性得到了保障。上車後,他也決定後期手上充裕以後再在天府新區搖號購入房源,這樣的決定對他而言不是更加合適嗎?
天府新區的定位很準確——城市公園,就是一個大公園,地很多,生態環境不錯,且不說是不是給富人養老的,遠離城市喧囂,回歸自然生活應該是大板塊的定位。有些人就是喜歡煙火氣重的區域,那下班可以擼串,走幾步可以在酒館坐坐的生活天府新區短時間真給不了,確實不誇張,到了夜晚,從一二三街到華府大道(大源、中和還可以,但和市區還是差距明顯),再到(避開華陽)海昌、興隆湖,整個大區域人都沒有,這些真不是三五年就能起來的。但另外一些人就是喜歡安靜,就是想要下樓就是溼地、居家周圍都是公園,那個人覺得天府新區更加適合這類人。
和另一個朋友聊天很有趣,他在麓湖片區下手某樓盤房源,市區並無多餘房源,問他搬過去咋辦?人都沒有,社交都要趕三十公裡才進的到城區,他樂呵呵的說:就是不喜歡太鬧,也不喜歡任何夜生活,下班直接回家經營家庭就是他的樂趣。
所以個人偏好會直接影響區位選擇,天府新區和五城區真的像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中間緩衝區域幾乎沒有,是市井便利還是生態公園,並沒有統一的答案吧。
房源都好,最終能否上車還是取決於錢包,成都買房如果不是太豪的樓盤,應該還掏不空六個錢包,但17年以後房價的拉升還是給廣大購房者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主城區三環內,以現在的數據來看鮮有2萬以內的房源,排除核心區域,連龍潭、大豐、土橋、簇橋這些從前的城鄉結合部,品質房源也已經在1.8萬以上,新房選擇面越來越小。反觀天府新區,1.3-2萬之間還有一定的選擇空間,雖然大多需要搖號,但還是多少有上車的機會。這樣看來,選擇就很明朗了,如果資金不足,主城區只能買2手(雖然很無奈),新盤只有看天府,攤手。
說句題外話,看到有答主信誓旦旦說房價會降下來,怎麼說呢,如果能上車還是上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