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為一套房奮鬥?清華教授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

2020-09-17 丁路遙知事

文/1148字,閱讀時長2分鐘


「兢兢業業一輩子,辛辛苦苦一套房」,這是當代職場人最真實的寫照。許多人寧願忍受996的工作,目的就是早日在大城市實現買房的願望。

前陣子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楊瀾訪談錄》裡的發言,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熱議。

李教授預測:人人有房住這個過程需要15年時間,這也就意味著到2035年,我國的居民就能基本滿足居者有其屋的需求。

李教授做出此預測的邏輯是,我國可以用15年的時間,把4億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到8個億,有了經濟基礎,那時候就容易實現「人人有房」了。

不得不說,「人人有房」的願景確實是美好的,可是否在15年左右就可以實現還有未知數。

首先,15年時間有4億低收入職業人群邁入了中產階級,假如房價仍維持現有水平,可能大部分人都有能力買房。

但結合過往的房價趨勢,許多城市的房價在過去15年內都實現了翻倍式的上漲,若未來房價仍然持續上漲,那麼即便中產階級數量增加,依舊會有許多人買不起房。

其次,「人人有房」還存在地域的問題。舉個例子,某員工在北京工作,那麼他在三環之內買房和六環之外買房,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放到全國範圍來看,人人有房住並不是很難做到,但想要人人都有自己滿意的住房,可能就是另一個棘手的難題了。

最後,「人人有房」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有房」,年輕人買房多數都只能支付首付款,剩下40%到70%的尾款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還清。

比如身邊和我一樣的80後,許多人都有個共性的特點,那就是熱衷於買房,似乎只有房子才能帶來安全感。

朋友小劉夫妻就是典型的例子,剛結婚的時候父母贊助買了一套90平米的小戶型,可自從小劉的老婆生了二胎以後,家裡顯得十分擁擠,去年咬咬牙置換了一套140平米左右的「大房子」,每個月僅僅按揭貸款的金額就超過了小劉一個月的工資。

高房價透支了年輕人未來的消費購買力,即使買了房,或者這一生都要被房子牽絆著。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曾做客清華大學演講,在演講中,他將年輕人面臨的壓力與困境概括為新時代的「三座大山」,這第一座就是以「蝸居」為標誌的住房和物質壓力

這個社會似乎把年輕人的成功與物質的成功畫上了等號,房子、車子、摺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

人的欲望是無窮盡的,在我看來,就是15年後沒有自己的房子,生活依然得繼續。有人過著租房的日子,生活可以開心自在;也有人住著上千萬的豪宅,卻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總之,買房這件事,能買自然是好,但也需量力而行,屬於你的東西,必然遲早屬於你。不屬於你的東西,每天鬱鬱寡歡也無濟於事,甚至可能會拖垮你的身體和整個家庭。

寫在最後

對於職場年輕人而言,我認為相比買房,更應該聚焦個人的職業規劃,只有你的事業發展好了,收入才可能有較大提升,而那時候買房就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擁有合理的消費觀及正確的人生目標,才不至於讓自己迷失在房子的世界裡。

各位朋友,您對此怎麼看待呢?

相關焦點

  • 一輩子奮鬥只為一套房?清華教授李稻葵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
    一輩子奮鬥只為一套房?清華教授李稻葵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買房子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年輕人十分關注的一件事,現在的房子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剛性需求,很多家庭想要買房,但是房價一直居於高位,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需要而是我們買不起,這是很多家庭的心頭的痛!
  • 清華教授神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住,沒房住的人不用愁了
    房子決定著多少家庭的幸福指數,多少男女為了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而負債幾十年,有的人奮鬥一生就只為一套房。前不久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說:15年後我們將會實現人人有房住,也就是到了2035年我國居民就可以滿足「居者有其屋」的需求。
  • 清華教授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你怎麼看?
    他認為,人人有房住這個過程需要15年。這也意味著2035年,我國的居民就能基本滿足「居者有其屋」的需求。他的依據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上供大於求,房價不會再惡性上漲了;二個是國家需要把中等收入家庭的數量翻一倍,即家庭年收入10萬到50萬群體,從4億變成8億。 李稻葵教授的話音剛落,許多網友表達了他們的看法:首先,人人有房住,是人人都能在城市裡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嗎?
  • 清華大學教授預言:15年後,人人都會有房
    對於現在的80後、90後們來說,房子成為了他們一生奮鬥的全部,甚至是婚姻大事的關鍵之物。而就在近日,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在接受訪談的時候預言:房子在15年後不再是問題,因為在那時候人人都會有房子,不用擔心。而這位教授的一席話,瞬間引發熱議,難道15年後真的人人都能買得起房?
  • 清華教授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55.84%受訪者贊同教授觀點
    前不久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楊瀾訪談錄》裡的一段發言引發了人們的熱議。他在節目裡說人人有房住這個過程需要15年。網友三:這跟平均收入是一個道理,我把一線城市的房價和偏遠地區的房價一平均好像,很多人都買得起房; 你在一線城市買不起房,讓你回老家回農村某種意義上也符合教授的有房住。 但有房住和不一定能養得起房子,現在很多人也能有房住,但可能一套房就讓一家人被壓的喘不過氣來。
  • 清華大學教授神預言:15年後,人人都有房!90後:你幫我買?
    導讀:清華大學教授神預言:15年後,人人都有房!90後:你來幫我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從古至今,房子對於男人來說,似乎是一種尊嚴所在,上到鐘鳴鼎食之家,下到貧民百姓,都明白安身之處的重要,可見古人曾不欺我。
  • 清華教授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住」可信嗎?00後最具備發言權
    近日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楊瀾訪談錄》裡的發言「15年後人人有房」,這則言論出來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古人就有「居者有其屋」的構想,住房問題對於全球國家來說都是一個難題,目前來看只有新加坡解決了這個問題,清華教授預言是否成真?
  • 清華教授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這種痛,懂的都懂
    就在前不久,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楊瀾訪談錄》裡的發言,一石激起千層浪。他認為,人人有房住這個過程需要15年。那麼大家認為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的說法靠譜嗎?15年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次是非典過後,首次將房地產業列為國民經濟的重支柱性產業,隨即房價迎來上漲,到2004年,全國主城市房價漲跌幅超過40%。經歷了近4年的「房住不炒」高強度調控後,又一個5年之期擺在很多人面前這一次,對於沒買房的人,是該牢牢把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痛痛快快買房,還是應該繼續「強撐」等待房價下跌後再買呢?
  • 15年後人人有房住!清華大學教授神預言,沒房住的人不用愁了
    房子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重大,有不少人奮鬥一生都是為了一套房。他認為,人人有房住這個過程需要15年。這也就意味著2035年,我國的居民就能夠基本滿足「居者有其屋」的需求。根據2019年的一份調查公報顯示,現階段我國中等收入群組的人數已經達到了4億人(按照一家人的年收入在10~50萬之間的標準)。只要在15年之後這個數字翻倍,那麼「人人有房」就一定能夠實現。當然,中產家庭增長的同時,房價也離不開政策的調控。
  • 清華教授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住」可信嗎?
    近日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楊瀾訪談錄》裡的發言「15年後人人有房」,這話一出可以說議論紛紛,針對李教授的言論,無數網友都發出了反駁的聲音!那15年後人人有房住說的是自有產權房還是包括租賃房屋呢?是說擁有城市商品住宅還是說包括農村宅基地房屋呢?
  • 15年後人人有房住!清華大學教授神預言,沒房住的人不用愁了|幸福熱議
    房子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重大,有不少人奮鬥一生都是為了一套房。他認為,人人有房住這個過程需要15年。這也就意味著2035年,我國的居民就能夠基本滿足「居者有其屋」的需求。根據2019年的一份調查公報顯示,現階段我國中等收入群組的人數已經達到了4億人(按照一家人的年收入在10~50萬之間的標準)。只要在15年之後這個數字翻倍,那麼「人人有房」就一定能夠實現。當然,中產家庭增長的同時,房價也離不開政策的調控。
  • 清華教授李稻葵:15年後人人有房住。房價瘋漲,專家的話能信嗎
    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中的女學霸,收穫華為150萬年薪,當別人都羨慕不已的時候,她卻說,150萬有什麼用,深圳一套房都買不起。身有所居,應該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但當房子變成昂貴的奢侈品後,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卻變成了一個非常奢侈的夢,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年輕人。
  • 沒房住的人不用愁了,清華大學教授神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住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買房一直是中國人無法避免的話題,房子對我們意義重大,許多人一生都在為房子而奮鬥從開始的兩千一平,到八千一平,再到上萬、幾萬一平......又有多少人的寫照是「兢兢業業一輩子,辛辛苦苦一套房」呢?
  • 清華教授神預言15年後人人都有房住!網友:現在就有了
    但清華大學卻有因為教授大言不慚地預言2035年將實現人人都有房住!在某次採訪中表示,到2035年,我國居民將能夠基本滿足「居者有其屋」的需求!這位教授的這一番話可謂是符合了我們所有人對於住房問題的美好希望,小編也是希望確實能夠如像他說的那樣,但事實真的會如此嗎?
  • 負重前行還是再等15年?清華教授「神預言」,沒買房的有福了
    買房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奮鬥的目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房子的意義重大,很多人窮盡一生只為能夠有一套房,有一個家。近幾年來,房價從早年間的2000到現在的8000萬甚至兩,三萬一平,非常的昂貴,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講,買房真的是非常的困難。
  • 清華教授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住,網友:去農村現在就能實現
    但是,房價又處於高位,需要買房,但是又買不起房,成了很多人的心頭病,成了很多人焦慮的東西,很多人奮鬥一輩子都只是為了買一套房子,很多人也在想什麼時候不用為買房而發愁呢?近日,清華大學教授在接受楊瀾採訪時稱:人人有房住需要15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在2035年,我國的居民就能夠基本實現&34;,現在我國中等收入群組的人數已經達到了4億人,如果在15年後翻一番的話,&34;的願景就能實現。
  • 15年後人人有房住?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近日,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楊瀾訪談錄》裡發表觀點,他認為,15年之後,我國居民能夠滿足「居者有其屋」的目標,人人有房住,此言論一出,在網上引起熱議。房子是人一生的追求和夢想,房價高企,多少人為了房子拼盡了全力,甚至付出了幾代人的努力,一提到房子都是望洋興嘆,清華教授李稻葵說15年後人人有房住,應該是基於未來集體土地市場化的政策走向來預測的,但是房子是否人人能買得起,這跟人人有房住還有區別。15年後人人都有房住?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 清華教授李稻葵:15年後人人有房
    近日,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楊瀾訪談錄》裡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他認為:15年之後的2035年,我國居民就能夠滿足「居者有其屋」的目標。3、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經達到了4億人,15年之後這個數字將會翻一倍,「人人有房」在那個時候一定會實現。
  • 不要說15年以後人人都有房了,就算十年以後房子都要爛大街了
    清華教授預言15年後人人有房,李教授講的是對的,不過筆者都沒搞清楚,他說的是什麼意思,他說的人人有房,是人人有產權的房,還是租賃的住房?還是有其他的房屋算不算?這讓人搞不明白。不要說是十五年後,就是現在每個人也有房子住啊,即使城裡沒有,農村裡面還有一幢房啊。即使城裡買不起房,在城裡面租的還有房子啊。再說很多的人家,不止一套房。
  • 揭開清華教授「人人有房住」真相
    平地起驚雷,昨天,一位清華大學教授很早之前的預言突然火了起來:「2035年,我國的居民就能夠基本實現人人有房住。「人人有房住」這種口號,其實2009年就有了,當時還不是教授專家的「預言」,而是住建局官方宣言——在2015年前,中國住房目標第一就是保證人人有房住。直到現在11年過去了,其實也算是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