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曾憲梓博士:「報效祖國這點上我永誌不忘!」

2020-12-25 梅州網

曾憲梓博士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昨日上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上宣讀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表彰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的決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傾力支持國家改革開放的香港著名企業家、金利來集團創始人曾憲梓博士榜上有名。

  由於身體原因,曾憲梓博士昨日未能親臨大會現場,而是委託親屬到場接受表彰。本報記者在消息傳來的第一時間採訪了曾憲梓博士。在採訪中,記者隨著他的講述,切身感受到了他報效祖國、回饋社會的執著情懷。

  ●本報記者 鄭煒梅

  「我只是做了一點小事」

  「當得知這100人中有我的時候,我高興得睡不著啊。」談及得知自己獲此榮譽時,曾憲梓博士在採訪中多次表示,「我只是做了一點小事,能被列入是無上的光榮」。

  1986年開始到中國內地投資設廠,1989年合資成立中國銀利來有限公司,成為我國首家專營領帶生產的中外合資企業;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捐資支持國家教育、航天、體育、科技、醫療與社會公益事業,歷年捐資逾1400項次,累計金額超過12億港元;擁護「一國兩制」方針,為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實現平穩過渡和保持繁榮穩定作出重要貢獻……改革開放40年來,曾憲梓博士積極參與其中,在自謙「只是做了一點小事」後,他反覆強調說,今後還要做更多對祖國有益的事,在有限的生命中,會繼續以己之力報效祖國。即使他去世後,家人們也會繼承他的遺志,繼續捐贈,做更多的事報效祖國。「我有今天要感謝祖國、感謝黨,終身報效祖國是我的心願,無論發生什麼,報效祖國這點上我永誌不忘。」曾憲梓博士說。

  一直以來,曾憲梓博士也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家鄉梅州的發展,他的慈善事跡遍布家鄉各縣(市、區)。「家鄉哺育我成長,回報家鄉是我應該做的事情,今後還會更多地支持家鄉發展。」曾憲梓博士說。

曾憲梓博士與家鄉學生合影。(吳騰江翻拍於曾憲梓博士家中)

  「我是愛國人士,他們走我不走」

  改革開放以來,大批港商奔赴內地,興業投資,興教助學。曾憲梓博士是最早一批回到內地投資的港商,並為家鄉引進了先進的工業技術設備。

  1984年,中英發表聯合聲明,我國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消息一公布,有些心懷顧慮的港人開始把在香港的投資和資金撤往海外,致使香港經濟一度出現混亂。「那時,大家都十萬八萬將財產轉移到新加坡、美國等進行投資,但我是愛國人士,他們走我不走,我把原本準備投資到美國的100萬美金投資到梅縣開廠。」曾憲梓博士說,那時國家剛剛處於改革開放初期,他也很希望自己能為祖國做一些事情。「國家改革開放後有廣大的市場。作為商人,回到祖國投資既有市場和回報,而且還能報效祖國,何樂而不為?何必要走?走了會後悔的。後來,有些人看到改革開放取得的好成績時又回來了。這也說明改革開放的成就之大。」曾憲梓博士提高聲調激昂地說,相信祖國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改革開放40年間,由曾憲梓博士創始的金利來集團也不斷發展壯大,但事業的成功並沒有讓他忘記初心。早在1978年,他就向母校東山中學捐款30萬港幣新建一座教學樓。隨後他又在各地捐贈了諸多項目,設立教育基金、體育基金、航天基金等。「共產黨送我去念書,我也靠著國家發的助學金完成了學業。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所以生意好一點了,家人生活有保障了,我就要儘自己的能力向黨、向國家報恩。但報恩不能只有口頭回報而要有行動,我就開始捐贈教育、體育、航天等事業。在我死後,我的兒子也會接過這個任務的。」曾憲梓博士說。

  在曾憲梓博士的各項捐贈事業中,教育佔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直以來,他也非常關心青少年,不僅捐資助學,而且在家鄉期間,每逢學校有重大活動時,只要身體、時間允許,他都會參加活動。「人這一生要做好人,做人最主要要勤儉誠信,勤儉誠信才不會做壞事,這也是我的座右銘。學生們要讀好書、做好人,走進社會後才能更好地為建設祖國出力、為祖國為人民奮鬥。」在採訪中,曾憲梓博士勉勵學生說。

  「我要服務國家至生命最後一刻」

  曾憲梓博士是著名的愛國人士,走進他位於梅城的家就可見一斑。他家中掛有他參與國家各種活動的照片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近年,每逢國慶節,他都會邀請親朋好友到梅城家中共慶國慶。

  1984年10月1日是中英達成香港回歸聯合聲明後的第一個國慶節。為慶祝祖國生日和香港將回歸祖國懷抱,曾憲梓博士在酒店裡舉行宴會,組織發動千名鄉親出席這一歷史性的盛大宴會,並現場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歌曲。「當時有人問我,『老曾,你這樣不怕被港督整理嗎』。我說,『想過,但我不管,這是我們重要的活動』。」回憶起往事,曾憲梓博士坦然地說。

  香港回歸前,曾憲梓博士被國務院評選為港事(港資)顧問,從事香港過渡時期的工作,參與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參與議委會、組委會、國際委員會等一系列活動,為香港回歸服務。「很多人打電話擁護我,也有很多人打電話罵我。我完全不在乎,因為我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我會一直做下去。我說過很多次,我要服務國家至生命的最後一刻。」曾憲梓博士說。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作為香港知名人士,曾憲梓博士在現場見證了這一光榮神聖的時刻。時至今日,談起香港回歸時的一幕幕場景,他仍然記憶猶新:「很榮幸我當時在會場參加活動,心情很激動。那個時候也完全控制不了、情不自禁地舉起手高呼『祖國萬歲』。」

相關焦點

  • 羊城晚報記者追憶曾憲梓博士:他是梅州人尊敬的「憲梓伯」
    下午四點左右,有關曾憲梓博士逝世的消息傳來。聞之,不願相信。稍晚,香港金利來集團發出訃告。梅州人的「憲梓伯」真的走了!筆者有幸,曾多次採訪曾憲梓博士。其愛國愛港愛鄉的情懷、勤儉樸實的作風、勇於學習改革的精神無不令人敬佩。由此,筆者嘗試從細微之處呈現作為客家人的曾憲梓。
  • 「領帶大王」曾憲梓的家國情懷
    「出境時經過羅湖橋,我忍不住回過頭望,那時就下定決心:出去以後,一定要努力創造財富,然後盡最大的努力來回報祖國。」幾十年來,曾憲梓銘記祖國對他的培育,難捨鄉土濃情,自奉甚儉,但為國慷慨,熱愛祖國是其人生的一份執著情懷。因其貢獻卓著,在2018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曾憲梓等100人被國家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 領帶大王曾憲梓病逝,白手起家捐款超10億,當火炬手高呼中國加油
    2007年,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曾憲梓親口表示,金利來最大的市場在國內,生產基地在梅州,「因為梅州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必須在家鄉發展我的事業。」事業成功後的曾憲梓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報效祖國。曾憲梓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過:「終身報效祖國是我的信念。」「只要金利來不破產,曾憲梓不死,我就要報效祖國」 2008年5月2日,曾憲梓在香港擔任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第50棒火炬手。
  • 「領帶大王」去世:生前將「報效祖國」寫進遺囑,一生捐款超12億
    來源:界面「領帶大王」去世:生前將「報效祖國」寫進遺囑,一生捐款超12億靠一條領帶打造香江創富傳奇,卻仍然過著勤儉節約、慣於吃苦的生活,終其一生捐款超12億,這就是「領帶大王」曾憲梓先生的個人故事。曾憲梓有三個兒子:長子曾智謀,次子曾智雄,三子曾智明。在由誰繼續執掌金利來一事上,曾憲梓的三個兒子有著不同的特點。作為曾家長子,曾智謀性格內向,是名十足的「技術控」,無意接管金利來這艘大船。從加拿大讀書歸來後,曾智謀進入金利來擔任技術顧問。由於其低調的行事風格,目前在網絡搜索中,有關於他的消息幾乎為零。
  • 努力學習,就是報效祖國(石蓉蓉)
    到了秋收,爸爸媽媽挑著新收的苞谷、南瓜、黃豆、穀子回家,一路上頂著火辣辣的「秋老虎」,汗水和塵土混在一起,別提多難受了!看著他們這樣辛苦地勞作,我在心裡想,等我長大了,一定要把門前的這條路修得又平整又寬闊,讓家人可以清清爽爽地走路!
  • 報效祖國,孝順父母,堅守為人之本
    古人,他會為了讓母親吃上一口魚肉,在寒冬去用身體捂熱冰。父母親去世後,他會守孝一百天。一個大官員,他的第一個標籤就是「孝「。……一樁樁,一件件,是讓我們醒目理解」孝「的含義。為什麼要孝?孝是什麼?怎樣去孝?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的靈魂也是父母所賜予的。當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註定他們要集寵愛於我一身,他們的一生可能也就此圍著我們轉。
  • 哈佛8位博士放棄美國優厚待遇,集體回國,稱:只因祖國需要我
    清朝末年,為了改變中國,也曾向國外送去學生,希望他們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由此近代留學的先河拉開序幕。在這之後有無數的華人前往海外,學成以後,有著各種各樣的決定,有的留居美國,獲得豐厚的發展機遇。有的放棄優越的發展條件,放棄功名利祿,回到祖國懷抱建設國家,比如著名的錢學森、鄧稼先等。現在我們也有8位哈佛博士,放棄美國的高薪待遇,集體一同歸國,他們分別是王俊峰、張欣、張鈉、劉青松、王文超、劉靜、林文楚、任濤,這8人因都在哈佛大學求學,所以形成了一個團隊。其實他們8人都身負才華,有著自己強大的實力,一直待在美國,也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還可以名利雙收。
  • 我若留學,必感恩祖國,報效國家,然恬不知恥-許可馨
    最近,我們看到留學生的一些言論,其中有一個讓人民感到很氣憤的一個人,今天就看看這是何許人也。許可馨,一個中國藥科大學2019屆畢業生,她說道,他能走到今天,1、是靠爸媽的錢和人脈,2、是靠某些地方的平臺和資源。
  • 英國留學生回國後淚奔:祖國太偉大了!我以後一定要報效國家!
    在疫情如此嚴重的危難時刻,國家毅然接受大量留學生回國,很多留學生大為感動,他們表達了對祖國的感激,以及以後報效祖國的決心。小陳17歲,她在英國一所高中留學,疫情爆發後她的生活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疫情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小陳的想像,最近每天確診的人數都超過100人,這讓小陳徹底慌了,她馬上購買了返回中國的機票,馬不停蹄地飛往中國。飛機上絕大多數都是中國人,大家都戴著口罩和護目鏡,有人甚至穿著防護服。
  • 留學生被這個包刷屏了:祖國太偉大了!學成後一定回來報效國家!
    當她進入機場的時候,正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的防疫工作人員們立刻站起來為她服務,噓寒問暖,安慰她照顧她,量體溫,登記。她在視頻中直言道:「太感動了,怎麼會這麼感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很驕傲,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報效祖國!」
  • 「領帶大王」曾憲梓逝世,曾創辦金利來多年熱心慈善
    來源:格隆匯9月20日,金利來集團發布訃告稱,原全國人大常委、金利來集團創辦人、香港著名企業家曾憲梓,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20日16時28分在家鄉廣東梅州逝世,享年85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0日對曾憲梓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 天才華裔少年「報效祖國」卻被虐而死,下場悲慘,父母悔不當初
    美國整天在喊著「自由,平等」的口號,讓我們以為這是一個多元文化兼併的國家,但是種族歧視卻是一個永遠也逃不開的話題,在美國黑人尚且不能受到公平的對待,更何況我們呢。 2010年在美國市立大學讀大一的他突然想要加入軍隊,報效祖國。父母都對其進行了勸說,但陳宇輝執意如此,一心要投身部隊報效「祖國」。後來隨部隊一起駐紮在阿富汗南部。
  • 楊振寧在成都揮筆寫下歸根詩 表達報效祖國情懷
    楊振寧在成都揮筆寫下歸根詩 表達報效祖國情懷 昨(17)日,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詩興突發,在成都揮筆寫下《歸根》詩,以表達自己年老落葉歸根報效祖國的情懷。寫完後,楊振寧將此詩送給了從小就非常崇拜他的希望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永言,劉永言也把自己平時寫的詩和散文送給了這位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談詩相見恨晚  「終於見到了楊教授,我從小就很崇拜你。」
  • 留學生高喊我是愛國的,留學是為報效祖國,所以國家應該接我回去
    這都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另外之前武漢那麼嚴重,我們也沒把武漢的小孩接出來,難得留學生就比武漢的本地小孩金貴?沒想到小編這篇文章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作為一個寫了幾年自媒體的小編,其實事情在網上都不可能沒有爭議。不過這一次我卻要額外再說一說。
  • 外國棄嬰被中國夫婦收養,一輩子為中國奔波,就一句:報效祖國
    他覺得,自己是時候要報效祖國了,於是,他便和自己的幾位好友一起向上級請求前去支援。 但後來,她看到李憶祖報效祖國的意念的強烈,她還是忍下了眼淚,同意了李憶祖前往新疆支援的行動。 在李憶祖啟程的那一天,為了讓他放心的去支援新疆,李憶祖的養母將自己生病的消息瞞了下來,並沒有告訴他。
  • 江姐臨終前囑咐兒子要報效祖國 為何他一直不肯歸國?原因僅5個字
    小說《紅巖》讓所有中國人都認識了江姐,她無疑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女英雄。臨終前她給兒子留下遺書,希望他能報效祖國,但是她的兒子至今仍然定居美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江姐原名江竹筠,10歲就開始在紡織廠做童工,並用自己的工資供自己讀書。
  • 永誌不忘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永誌不忘,永遠記住,不遺忘。出自:冰心《〈兒童文學選〉序言》:「捻軍的失敗,也引起人民無盡的悲憤,他們對起義的英雄們是永誌不忘的。」永誌不忘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事情等。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用於事情等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永誌不忘的例句:1、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頭。
  • 金利來領帶大王曾憲梓退休,三子曾智明接棒,白手起家捐款超10億
    而接棒人曾智明正是曾憲梓的小兒子。截至發稿,金利來集團股票每股報收3.23港元,漲幅為0.94%,總市值31.72億港元。13曾憲梓因健康原因正式卸任,三兒子接掌金利來4月16日,金利來集團創始人曾憲梓正式退任公司主席及辭任執行董事職務,公告稱退任是因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