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御膳房到底有多少工作人員?後宮一次吃多少?

2020-12-11 三匠畫片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吃的好,到底有多好呢?我們今天就以清廷御膳房為切入點,來聊聊宮廷飲食那些事兒。到底御膳房的機構設置有多臃腫?清朝後宮過生日有哪些菜?如此多的菜品又沒有冰箱,用於儲存食材的冰塊到底哪來的?剩的比吃得多,那麼剩下的飯菜難道奴才們就全吃得下麼?剩菜都去哪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幾個有意思的問題,一起梳理一下御膳那些事兒。

首先所謂的清宮御膳房並不是單指一處房舍,而是在整個紫禁城內,圍繞重要皇室人物分布著很多」廚房「的總和。比如在養心殿的南邊就有一個膳房,主要用於供應養心殿及周邊附屬建築物內居住人的飲食,被稱為——大內御膳房;而遠在在景運門外的膳房,主要用於當值大臣以及後期軍機大臣的宮內值班期間的飲食,又被稱為——外膳房。

除了一個個這樣供應對象不同的膳房之外,還包括一些存儲食材的倉庫,比如大內御膳房園內就有一排東西走向的排房,那裡面就是當初用以儲存專供大內御膳房所用食材的——南庫。整個御膳房機構除了膳房還有多處茶坊,畢竟飲食飲食,「飲」是排在「食」前面的。因此在在乾隆之前,清宮的茶坊和膳房還分別是兩個平級機構,直到乾隆十三年,才將二者合併為「御茶膳房」,簡稱——御膳房。

御膳房是整個內務府的一個下設單位,其人員設置情況超乎我們普通人想像,畢竟貧窮確實是可以限制人們的想像力的。我們單拿出眾多膳房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大內御膳房為例,就能窺視其機構臃腫程度。養心殿是皇帝住的地方,自然伺候其日常飲食的工作人員配備完善,設有庖長兩人、副庖長兩人、庖人二十七人、領班兩人人、副領班二十人、承應長二十人、承應人四十四人、專管監督催菜的催長兩人、領催六人、上三旗廚役五十七人,此外還設有與做飯無關的夫役三十人。再加上做飯是御膳房的事兒,上菜可是太監們的事兒,所以還有上水太監十人和司膳太監百人。

這還僅僅是養心殿一處的御膳房機構人員,在所有御膳房的總機構中還有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飯局等五局,在此之上又有尚膳正、尚膳副、尚茶正、尚茶副、尚膳、尚茶、主事等等諸多的分類主管」高級幹部「,最上面設一位御茶膳房總理事務大臣,專門負責承接內務府命令。當然,這還只說的是紫禁城的御膳房,圓明園、頤和園、熱河、灤河、承德等行宮的御膳房還沒說呢。

知道了御膳房這一機構有多臃腫之後,我們來看看這麼多人做飯,到底做出些什麼好吃的?生日宴無疑是最能體現御膳房職能的關鍵時刻。因為後宮的這些嬪妃們,除了在生日那天吃的雍容華貴之外,平時吃的其實並不稀奇,不僅不稀奇,在國富民強的今天看來,作為皇室人員吃的還有些「樸素」。

比如貴妃級別的每日食物供應包括豬肉12斤、一盤羊肉、一隻雞或者鴨、一些雞蛋和白面而已,後宮最高級別的皇后每日供應也不過是:25斤豬肉、一盤羊肉、兩隻雞或者鴨、一升新粳米、一升黃老米、一升高麗江米、兩斤粳米麵和八斤白面,另外還有蔬菜、乾果、雞蛋、蜂蜜、調味料等等。顯然這等配置看下來確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熊掌乾貝鹿尾尖」級別。

但可能有的人也覺得夠過分的了,一個女人一天哪吃得了這麼多。可實際上這一供應標準是供給當事人所在機構的總和,也就是說這一天的食材是需要由皇后及其下人共同果腹用的。由於下人是沒有所謂每日食物供應標準的,賞不賞飯、賞多少全看主子臉色。而皇后和貴妃們又不可能不用下人,有時為了獎勵那些為自己辦事辦得漂亮的奴才,還得大肆犒賞,而這些犒賞只能從自己的月俸和每日食材中出,級別越高,所用下人也就越多。

但是到了生日那天就不一樣了,畢竟涉及到皇家門面,食材的豐富和精緻程度就又超乎我們的想像了。有明確檔案記載,並且在故宮博物院復原展出過的是崇慶太后五十壽辰宴。我們就以此為例,展示一下有哪些菜品,至於其他後宮級別,順勢遞減就是了。

檔案原文記載的菜品是以下這些:

瑞應九苞、海鶴盤桃、碧海天雞、鳳羽瑩金、金掌雲腰、仙廚玉糝、五嶽蟠根、仙鳥獻瑞、寶樹祥鸞、華嶽蓮開、紫鳳銜珠、玉羽呈祥、鳧藻勝擒、玉沼仙鳧、仙海鳧飛、蓬島仙禽、金玉雙清、紅霞彩驚、萬年天祿、斑龍紫玉、絳雪凝膏、天祿白將、龍根仙饌、福祿永綾、寶籙緘金、苞符啟瑞、慶洽昭陽、逢山擷秀、玉露金莖、萬禩長春、日升月恆、芝房浥露、玉滿丹房、慶協元符、彩碟翔芝、東海仙瓜、月彩長圓、七曜連豬、彩鳳凌霞、金粟儲珍、瑞協丹山、鳳髓傳馨、錦鶩凌霞、錦翟舒華、鏡採騰華、錦翼呈文、麟遊鳳舞、金翬耀彩、雲錦雙蟠、芝田集鳳、麟脯鸞肪、鸞鶴群翔、箕疇衍福、祥徵五德、長樂南薰、鵷雛獻瑞、瓊花引鳳、鸞翔月府、彩鳳將雛、採翮雲霞。

看完以上這些菜名是不是根本不知道指的是哪些菜,甚至有些字都沒見過?沒關係,我們來看看這些菜的俗稱:

瓜姜燉雞、鍋燒雞豬肉木瓜、雞肫拌海蜇、饟雞翅變蛋、鍋燒肚子雞瓜丁、百果鴨羹、鴨羹、燴蘋果鴨、饟八寶鴨、蓮子鴨、麵筋燒鴨、燕窩清蒸鴨、百果燒鴨、脊髓鍋燒鴨、鍋燒鴨拌海蜇、關東鴨子、火燻汆鴨、鹽水鴨火燻、鹿筋酒燉肉、鹿尾、火燻鹿尾、蒸鹿尾醬、爐肉鹿尾、五香肉鹿尾、鹿筋燉掛爐肉、炒狍肉、煠羊肉條、肉絲燉山菜、脊髓燉肘子、萬字豬肉、雞肉豬肉丸子、香蕈豬肚、荔枝肉、豬肉太極圖、臺蘑炒肉、山藥豬肚、水晶丸子、蓮子豬肉、鹽水雞晾肉、燻雞蛋拌蝦米、燒野雞、炒野雞、燴野雞、煮野雞、醬汁野雞、鹿尾醬炒野雞、黃瓜絲炒野雞、什錦雞絲、蘑菇燉雞、火燻鹽水雞、爐鴨野雞瓜、醋溜雞、海蜇燉雞、火燻鹿筋肥雞、蒸肥雞、白菜燉雞、捶雞白菜、慄子燒雞、野雞卷。

原來如此,你會發現這個菜單中的菜雖然是做法多樣、講究至極,可說到底就是些雞鴨肉而已,連魚都沒有,不是宮廷沒有魚,而是像此類宴席,最重要的不是食材有多豐富,更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更看中菜品的外形和寓意。既然是皇室女性過生日,那麼自然「鳳」就是第一關鍵詞,所以以雞鴨為材的菜品就格外的多。

做這麼多的菜,那必定要準備巨量的食材,而在沒有電冰箱的清宮有哪些儲存食物的方法呢?我總結主要有臘、幹、烘、封、冰五法。首先臘肉作為南方天氣炎熱而最常採用的儲藏之法,皇宮也是會用的,但由於口味的問題,只有少部分肉品會做成臘肉,作為平常調劑口味之用;而「幹」為最常用的手段,由於受魯菜影響,鹹味是華北地區的百味之主,因此將食材抹上鹽粒,防止黴變之後再自然晾乾就成了最簡單有效的儲存之法。由於鹽是最好的古代防腐劑,所以不必特意晾曬,食物也能保存很長時間。

烘乾則多用於雞鴨等無需分解、整體儲存的食材,原理無非就是做熟了保存時間更長而已。以上三個手段都是集中在晾乾和做熟罷了,雖然延長了保質期,但不能總讓皇家吃「陳年肉」吧。保質的同時保鮮也很重要,因此大多數食材還是當日進宮當日用的,但是在炎熱的夏天,哪怕是上午運進宮來的肉也容易在中午做的時候變味,這就要用到封、和冰了。所謂封就是在食材表面抹上一層油,不僅可以防止食材氧化,還能給有些肉類增添幾分風味,比如烤鴨;

如果說以上四種辦法普通百姓也可以做得到的話,那麼冰,在古代就只能是王公貴族或者富戶鄉紳才享用得起的了。其實早在西周的時候,王室就有冬天取冰夏天用的做法,夏天放冰的盒子也一路由青銅演變為黃銅、鑄鐵、陶瓷、木質等等,南方還有竹子的。名字也有冰廚、冰鑑、冰箱等等演化,我們今天還把食物冷藏器稱之為冰箱。這玩意不僅能儲藏食物,還能起到一定的空調的作用。御膳房的冰是冬天的時候把護城河清理乾淨、注入新水,結冰後派人切割成一尺多見方的冰塊,然後分別儲藏於官辦的京城十八座地下冰窖裡,等到來年夏天專供王宮大臣們享用,當然低級大臣是沒有分冰資格的。

最後,如此多的宮廷菜品供應,必然造成巨大的剩餘和浪費,有的菜是吃過一口的,還有的連動都沒動過,那麼剩菜剩飯去向何處呢?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是下人們吃,然而這麼大的量,就是宮內下人敞開了吃,也還是有剩餘。其實還有三個去向:有些特別珍貴的菜品,皇帝有時會賞賜給得力的大臣享用;在勤勉的雍正皇帝之前,下人們吃完再剩的大量食物其實是一股腦倒地溝裡的;雍正登基的第二年就下了一道諭旨:「凡粥飯及餚饌等類,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拋棄溝渠。或與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乾以飼禽鳥。」雖然排場仍是第一位的、宮廷大量剩餘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浪費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相關焦點

  • 打破你對御膳的幻想:清代御膳又費錢,還不怎麼好吃
    即便是現在的大胃王也不可能吃這麼多飯,更何況這些養尊處優的後宮嬪妃們,平日裡消耗得少,吃得更少。那麼吃不完怎麼辦?他們比較喜歡將御膳賞賜給大臣或者是身邊的人,而更多的御膳都被浪費了。有勢力的太監不吃剩飯,地位低的太監又得不到,所以這些東西都被倒到了陰溝裡。
  • 清代皇帝的御膳有多難吃?老宦官回憶:毫無滋味令人生膩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中,不知有多少龍爭虎鬥、多少悲歡離合、多少戰火硝煙,都是圍繞著皇權歸屬而展開。皇帝之位的魅力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其實說穿了也不奇怪。對一個德行高尚的人而言,當上了皇帝,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人生價值,實現人生理想,濟世安民,救國安邦,幹一番轟轟烈烈的的大事業,英名永存天地之間。
  • 清代御膳房下設哪些機構,御廚們是如何工作和管理的?
    清代御膳房對於很多讀者來說並不陌生,在影視作品和民間小說中經常提及。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它是負責清宮皇帝、后妃的日常飲食的機構。事實上,這裡存在很大的誤區,筆者根據有關清宮史料對御膳房這一機構作一個較為詳細的介紹。
  • 清宮御膳房上菜,會提前一天準備好,可皇帝吃飯不靠御膳房
    通過影視劇我們知道一般皇帝的飲食是由御膳房負責的,但是溥儀卻說,一般皇帝吃飯時不用御膳房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正常的飲食規律,一日三餐。當然也有一日多餐者,在很久以前,人們能夠達到一日兩頓飯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對於皇宮來講,肯定是比這些都要任性的,尤其是在明清時期。據說在清廷中,皇帝吃飯並沒有固定的時間和餐數,完全是按照皇帝自由決定的。
  • 清宮御廚揭秘,慈禧、乾隆等人的飲食有七個秘密,一般人不知道
    以前的時候,誰要打聽紫禁城御膳的情況,那是要以圖謀不軌的罪名被砍頭的,可是清政府倒臺子後,食客來到仿膳飯店,關於皇宮御膳,那就是眾人大談特談的話題了,通過幾位御膳房御廚的敘說,食客們也就知道了御膳房的真實情況,以及清宮帝後關於飲食的秘密……有道是,民以食為天,下面小編就給您說一下,清宮御膳房的廚師都講了哪些紫禁城關於吃的秘密?
  • 看看御膳房在哪
    但在清代皇宮之紫禁城中,專司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御膳房所配給的御廚,同樣入侍宮中,為何就不用經過淨身處理呢?其實,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只需要探究御廚能否進入後宮,能夠和後宮妃嬪建立直接聯繫,進而影響皇族血統即可!
  • 清代宮廷御膳吃什麼又怎麼吃?有些地方可能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吃晚飯的過程中,太太又在刷不知道刷了多少遍的《延禧攻略》。其中一個片段提到了后妃們都不能和皇帝同桌用膳,但魏瓔珞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居然就敢這麼幹,而且皇上還應允了。這倒給了堃哥寫下一篇文章的靈感。清宮戲看多了,好像人人都能聊聊清宮裡那點事兒。但是對於宮裡的膳食,應該大多數人並不清楚。
  • 看《御膳房》,品味宮廷美食,皇帝們到底吃的是些啥?
    有這樣一個笑話:古代有兩個農婦聊天,其中一個農婦問:「你說皇后娘娘早上吃什麼?」另一個農婦回答:「肯定是大餅卷大蔥,醬想蘸多少蘸多少,一點都不心疼。」宮廷美食是古代社會最上層的飲食,普通人們還是有點好奇,皇帝到底吃的是什麼?
  • 廣州清宮價格要多少錢
    核心提示:廣州清宮價格要多少錢?清宮一般是女性在進行藥物流產之後,發生藥流不全所採取的一種補救措施。清宮手術的價格是不同,主要是受到醫院以及地域的差別,還有所採取的清宮的手術的方式,存在差異性。一般的普通清宮手術費用是需要在1000元左右,如果選擇的是無痛的清宮手術,這個費用相對要稍高,在2000元左右。
  • 皇帝的飲食並不豐富,甚至還不如平常人家,這與御膳房有很大關係
    皇帝食用的食物種類簡單在絕大多數的人眼中,在普通人民的生活中有這麼多的食物,那在掌握最高權力的紫禁城裡,一定生活中著加厲害的名廚,全國最新鮮最特色的食物也一定存放在那裡。由此很多人就覺得,作為當時的皇帝一定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畢竟誰不想天天吃著大魚大肉,體會一下被人伺候著安排飲食的快樂。
  • 古代皇帝一般都吃些什麼,一頓御膳有幾道菜?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我們一般看古裝劇的時候,總是會對著裡面那些精美的膳食流口水,覺得皇帝這吃的也太好了吧?不僅皇帝,還有一些身份比較高的後宮娘娘們,一餐飯能吃一大桌菜,想吃什麼吃什麼,把現代吃貨饞的不要不要的。
  • 饕餮中國︱清宮御膳中真的有「滿漢全席」嗎
    清代皇帝每天只吃兩餐,叫「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卯正以後即早晨六七點鐘。「晚膳」時間在午、未兩個時辰約十二時至十四時(下午二時)。清代皇帝每餐要吃多少食物?根據清代野史,昭槤所著《嘯亭雜錄》記載:乾隆帝自奉儉約,深惜物力,……御膳房日用五十金,皇上屢加核減,至歲末年用僅二萬餘金,近侍因資金匱乏而叫苦不迭,而皇上卻不予理睬。
  • 這三道宮廷菜,你喜歡吃哪個?雍王府燒鹿筋、清宮萬福肉、佛跳牆
    哈嘍,大家好,歡迎關注小豬豬愛美食,今天小豬豬要說的是雍王府燒鹿筋,清宮萬福肉和佛跳牆,這三道宮廷菜,你想吃哪個呢?說起宮廷菜可能很多小夥伴們都在電視劇裡看到過,宮廷菜就是皇宮裡皇家吃的菜。宮廷菜形色美觀,製作精良,匯集了全國各地的風味,只要是各地有特色的美食都會進入宮廷御膳房,成為宮廷菜,供皇家食用。宮廷菜主要匯集了滿族風味,山東風味和蘇杭風味,整體上口味比較清淡,但是突出一個鮮字,看起來比較華貴,色香味俱全。
  • 延禧攻略御茶膳房與御膳房有什麼區別 魏瓔珞成功挽救尷尬局面
    在這部劇中出現了一個叫做御茶膳房的機構,在荔枝被毀後,魏瓔珞為了挽救局面,將掉在樹下的荔枝送去了御茶膳房,做成了典型,御膳房大家都知道,那麼御茶膳房是什麼?    其實御茶膳房就是膳房和茶房的合稱,由於御茶膳房管理皇帝、后妃及宮中其他皇室成員等人員的飲食及典禮筵宴等事宜,所以說皇后的荔枝宴上的荔枝才會被送到御茶膳房來處理。
  • 御膳宮廷菜,您知多少?
    滿漢全席知多少?傳說中的滿漢全席您是否只聽過沒見過?宮廷味兒到底是啥味兒?如何走進宮廷成為慈禧太后的心頭好?本期博琪帶您看菜,品菜。「宮廷玉液酒180一杯誒,這個酒怎麼樣聽我給你吹。」 一提起宮廷菜,大家是否會想起那個膾炙人口的經典小品。
  • 《姐姐好餓之御廚大作戰》張亦馳挑大梁玩轉御膳房
    《御廚大作戰》集合了清宮穿越、美食、愛情、喜劇等元素,講述了張亦馳飾演的小太監在清宮修煉廚藝又誤打誤撞穿越到現代、最終成為絕世大廚、也收穫了愛與成長的故事。曾在《火鍋英雄》中有精彩表現的演技派新生代小生張亦馳此番再度展現驚人的喜劇天賦,從清宮御膳房到現代的美食大擂臺,一路過關斬將、鬥智鬥勇,上演了一番美食與愛的大冒險,還順便get不少美食新技能。
  • 古代後宮妃子「月俸」是多少?皇后900兩,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古代後宮妃子「月俸」是多少?皇后900兩,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大家在看古代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些關於月俸的話題。其實這個東西就是現在的工資,不僅僅是那些太監和宮女有工資,即使是後宮的娘娘他們也有自己的工資,不然她們日常的很多花費到底是哪裡來的呢?今天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後宮中的女人到底一個月能得到多少錢呢?這些錢放在現在究竟是多少呢?不用說後宮之中當然是皇后得到最多的錢。在清朝的時候,皇后一年可以拿到900的,900兩相當於如今的15萬。
  • 清宮御廚可以說是一等一的肥差,還賺來了幾百上千年子孫的金飯碗
    清朝皇帝進膳,除宴會以外,都是單獨 擺桌,菜、湯都各有碗蓋,臨用時才打開,製做 飲食,各有專門機構,各種茶水和用牛奶,奶油、糖、茶熬製的奶茶,由御茶房供應,各樣 點心由 餑餑房製作,正餐飯菜由御膳房供應,每天正餐兩頓,冬季,上午六、七點左右進早膳,下午點半左右進晚膳,晚上六點左右進晚點。每一餐如何預備,都一一開列清單,呈報內各府大臣照辦.。
  • 在古代,皇帝用膳需要走多少道程序,有多麼的嚴禁?
    在古代,皇帝用膳需要走多少道程序,有多麼的嚴禁?文/小谷說史事兒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皇帝應該是權力的最高統治者,也是歷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古代,皇帝用膳需要走多少道程序,有多麼的嚴禁?那麼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問,是什麼吸引這些人都非常願意當皇帝呢?首先作為一個皇帝可以擁有一個國家,並且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別人的束縛。其次作為皇帝可以有很多女人,相信這是很多男人嚮往的生活。最後一點就是皇帝能夠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這也是很多人嚮往當上皇帝的原因之一。
  • 慈禧一天吃20個雞蛋,御膳房卻煮了500個,剩下的雞蛋用途令人咋舌
    乍一聽很有道理,豈不知這一「寬」就「寬」得沒了邊。 不光壽膳房如此,御膳房也是如法炮製。光緒皇帝每天連一斤紫米都吃不了,御膳房每天卻要採辦二十五斤上好紫米。多出來的米哪裡去了?很簡單,被大小頭目中飽私囊,「掌案、廚役頭、大火燭、二火燭四人一班」,共兩班人,每班每天分到十斤上好紫米,私分變賣,從中漁利。壽膳房多出來的四百八十個雞蛋也是照此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