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御膳房下設哪些機構,御廚們是如何工作和管理的?

2020-12-16 左都御史

清代御膳房對於很多讀者來說並不陌生,在影視作品和民間小說中經常提及。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它是負責清宮皇帝、后妃的日常飲食的機構。事實上,這裡存在很大的誤區,筆者根據有關清宮史料對御膳房這一機構作一個較為詳細的介紹。

第一,御膳房並非是宮裡唯一的廚房。

御膳房其實只是負責皇帝、皇后的飲食,除了慈禧時期增添了為太后提供膳食的壽膳房,通常情況下,皇貴妃、妃、嬪都在所居住的宮殿裡設小型膳房。貴人、常在以下無膳房,只有隨本宮主位妃嬪飲食。歷史上並不是所有朝代的宮廷廚房都叫御膳房,只有清代才有這個稱呼。而且,官方負責宮廷飲食的機構是光祿寺。

第二,御膳房的機構設置。

御膳房下屬內務府,下設「御茶膳房」和「掌關防管理內管領事務處」兩個專職機構,掌關防管理內管領事務處負責原材料的供應;御茶膳房則主要負責製作和配製御膳。

清初,御茶膳房分葷局、素局、點心局、飯局、掛爐局。葷局主管肉類、魚類、海味;素局主管蔬菜、乾菜、植物油料;掛爐局主管燒烤;點心局主管包子、餃子、燒餅,以及各式糕點;飯局主管各種粥、飯。

清末時,對內膳房進行了改革,分為御膳房、御茶膳房、壽膳房、野意膳房。而另一邊的外膳房的分工就比較隨意了,畢竟它只是負責宮廷筵席和值班大臣、侍衛等人的飲食。雖然平日各幹各的,但偶爾也會通力協作,由外膳房做好,再用食挑盒送到內膳房。

除此之外,清宮中還有掌管幹、鮮果品的機構叫果房,不屬於御膳房,而隸屬於內務府掌儀司,有南果房、北果房之分。南果房具體負責南方的水果,北果房負責北方的水果。還有內務府管轄的廣儲司、營造司、慶豐司等都與宮廷飲食有著密切的聯繫。

第三,御膳房的工作日常。

清宮內大多數御廚其實都是以一道菜走天下。御膳房內每道菜都需要在單獨的灶臺上製作,每個灶臺上有三個人,每個人擔任不同的工作,其中配菜的人員最為重要。每到準備御膳的時候,先有打雜的對各種原料進行撿挑洗淨,經內務府派來的筆帖式檢查合格後,交給配菜的,配菜的將各種材料按照膳單上的原料進行處理,配上相應的調料,經筆帖式的檢查後,由掌勺的進行燒制。

第四,御膳房廚師的管理。

和所有在宮裡當差的大臣一樣,御廚們下班後也是各回各家,並不居住在宮中。按制度,每一個御廚都會配備一個腰牌,這個腰牌是進出宮的憑證,分為陰陽兩面。陰的一面御廚拿著,陽的一面放在宮門,進出宮時陰陽一合,便可證明身份了。這些腰牌上記錄了詳細的信息,諸如姓名、年齡、高矮、胖瘦,以及一些樣貌描述等。

第五,御廚到了年紀是可以退休的。

清宮對御廚的管理較為人性化。御廚們一般在六十多歲的時候就可以退休了。不過御膳房的專職廚師一般都是世襲的,到了該廚師近60歲的時候,御膳房就會允許他帶一個孩子進來,慢慢傳授廚藝,這樣就可以保證御膳的安全性,畢竟祖輩已經得到了信任,子孫也可放心被使用。不過世襲也是傳男不傳女,如果沒有兒子,這個技藝就算是失傳了。

御膳房自清初設置一直走過了二百多年的歷史,到了大清滅亡的時候,依然伴隨著小朝廷的溥儀。這位末代皇帝在飲食上十分獨特,對於西餐情有獨鍾,有事沒事就點個六國飯店的西餐外賣。後來,索性在宮中成立了西餐房,因為開支問題,御膳房的廚師們被迫下崗了,至此,御膳房算是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同樣是服侍宮中,太監需要淨身,為何御廚不用?看看御膳房在哪
    清朝時期,鑑於前朝歷代之太監幹政滅國之教訓,清朝統治階層對於太監的管理和約束更為苛刻,對於太監的淨身處理管控更為嚴格。但在清代皇宮之紫禁城中,專司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御膳房所配給的御廚,同樣入侍宮中,為何就不用經過淨身處理呢?
  • 史上最坑皇帝的,竟然是那些御膳房的御廚們?
    史上最坑皇帝的,竟然是那些御膳房的御廚們?人活在世上最基礎的就是要吃飯,就是要進食補充能量,這樣才能長長久久的活下去,從這個方面來說的話,吃這個字在人的一生中佔了很大的一個比重。清朝把為皇帝做飯的地方叫做御膳房,給皇帝做飯的那些廚師叫做御廚,這些人佔據了皇上一天大部分時間,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各個主子做出可口的飯菜,而且因為食材的採買其中的差價很大,所以他們每一個人,他們每一個在御膳房當差的人員都是富得流油的。比如說在某一時期,雞蛋已經漲到了二兩銀子一個,要知道在古代雞蛋就是最高的價格也是三文錢一個,二兩銀子能買一車雞蛋。
  • 御廚和太監都同樣住在皇宮,為什麼御廚不用「淨身」呢?
    太監確實住在皇宮,但御廚可不住宮裡。在很多文學作品與影視劇中,都會出現「御膳房」和「御廚」,但其實只有清朝才有御膳房,在清代以前宮中並沒有所謂的御膳房,不過倒是有廚子。最早有御廚記載的,是唐朝時期的《唐會要》,不過當時宮中的日常膳食並非是男子來負責,而是由太監構成的內侍監,還有就是宮女組成的尚食局,如果有大型的宮廷宴會,那麼則是由光祿寺來負責籌辦。兩宋時期基本繼承了相關的制度而進行了完善,御廚開始真正具體化。宋代的御廚機構設立在內東門的東廊之處,各類相關人員超過1500人,其中的正職由光祿寺派人擔任,副職則由內廷的宦官擔任,相互監督。
  • 皇家御廚也坑爹
    金庸小說《鹿鼎記》裡有個情節,說韋小寶因救駕(太后)有功,擢升為五品銜的「御膳房總管」。後來翻拍的同名電視劇也大多堅持了原著說法,其實值得商榷。清代的御膳房一般由內務府總負責,並未單列「御膳房總管」這個職位,恐談不上具體品級。
  • 清代皇帝的御膳有多難吃?老宦官回憶:毫無滋味令人生膩
    很多人心目中會認為,皇帝每天所吃的御膳,用的是全國各地進貢而來的做好的食材,御膳房的主廚們,又都是天下第一流的高手名廚,御膳也應該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味,色香味俱全,鮮美可口,嘗一口能讓人鮮掉了舌頭。但實際情況卻與此大相逕庭。比如清代皇帝的御膳,味道就讓人不敢恭維,在清宮多年的老宦官在回憶錄中說過:「毫無滋味,令人發膩」。
  • 《姐姐好餓之御廚大作戰》張亦馳挑大梁玩轉御膳房
    曾在《火鍋英雄》中有精彩表現的演技派新生代小生張亦馳此番再度展現驚人的喜劇天賦,從清宮御膳房到現代的美食大擂臺,一路過關斬將、鬥智鬥勇,上演了一番美食與愛的大冒險,還順便get不少美食新技能。該片由小S主持的大熱網綜《姐姐好餓》的幕後班底製作,花式美食與爆笑喜劇值得期待。
  • 明代御廚也「坑爹」:豆腐野菜花數千兩銀子
    金庸小說《鹿鼎記》裡有個情節,說韋小寶因救駕(太后)有功,擢升為五品銜的御膳房總管。後來翻拍的同名電視劇也大多堅持了原著說法,其實值得商榷。清代的御膳房一般由內務府總負責,並未單列御膳房總管這個職位,恐談不上具體品級。  御膳房,顧名思義,是給帝王后妃們做飯的食堂,掌勺的俗稱御廚。先秦時期,主管王室膳食的叫「膳夫」,御廚一詞正式出現於唐代。
  • 新「格格」御膳房遭難 最拽御廚王鶴鳴暗地相助
    這不,柔弱善良的紫薇終於進宮了,卻馬上要面對最拽御廚——莊師傅的「刁難」了!  莊師傅是《新還珠格格》中的全新角色,由曾在《新紅樓夢》《新三國演義》中有尚佳表現的王鶴鳴出演。劇中,莊師傅負責掌管御膳房,和掌管御藥房的常壽太醫是一對冤家,經常在宮中上演一幕幕鬧劇。
  • 清宮御廚可以說是一等一的肥差,還賺來了幾百上千年子孫的金飯碗
    清朝皇帝進膳,除宴會以外,都是單獨 擺桌,菜、湯都各有碗蓋,臨用時才打開,製做 飲食,各有專門機構,各種茶水和用牛奶,奶油、糖、茶熬製的奶茶,由御茶房供應,各樣 點心由 餑餑房製作,正餐飯菜由御膳房供應,每天正餐兩頓,冬季,上午六、七點左右進早膳,下午點半左右進晚膳,晚上六點左右進晚點。每一餐如何預備,都一一開列清單,呈報內各府大臣照辦.。
  • 清宮御膳房到底有多少工作人員?後宮一次吃多少?
    我們今天就以清廷御膳房為切入點,來聊聊宮廷飲食那些事兒。到底御膳房的機構設置有多臃腫?清朝後宮過生日有哪些菜?如此多的菜品又沒有冰箱,用於儲存食材的冰塊到底哪來的?剩的比吃得多,那麼剩下的飯菜難道奴才們就全吃得下麼?剩菜都去哪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幾個有意思的問題,一起梳理一下御膳那些事兒。
  • 從古至今,歷史傳承的菜品有哪些?
    宮廷中|有專司皇室飲食的御膳機構,皇帝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負責烹調的廚師叫御廚。身居皇官中的帝王,不僅在政治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飲食上也享受著人間最珍貴最精美的膳食。御廚利用王室的優越條件,取精用宏,精烹細做,使宮廷菜具有了傳奇和神秘的色彩。自商周始至清朝末,歷代宮廷中都設有專司飲食的機構。
  • 古代御廚每天給皇帝做飯,怎樣防止他們下毒?清朝的辦法最管用
    古代的皇帝和皇族,一身系天下安危,往往置身於皇權爭奪的激流漩渦中,經常會成為反對勢力謀害的目標。在正常情況下,皇帝身居戒備森嚴的皇宮,身邊侍衛環繞,要想謀害皇帝勢比登天。但百密難防一疏。皇帝的安全保衛體系中,有一個潛在的漏洞對皇帝威脅最大。皇帝也和平常人一樣也要一天三頓飯,還有門類繁多的茶酒飲料,如果給皇帝做飯的御廚乘機下毒,確實防不勝防。
  • 打破你對御膳的幻想:清代御膳又費錢,還不怎麼好吃
    說起御膳,很多人都會覺得非常高大上,皇室有錢,所以能吃到各種美味。御膳的確貴,但味道不一定好,而且吃起來也不舒服。御膳很奢侈清代從乾隆開始,御膳變得非常鋪張浪費。皇帝和皇太后每頓飯108道菜,皇后96道,皇貴妃64道,並且宮裡的盤碗比外邊的大,所盛的食物自然就比較多。
  • 想幹清宮御廚:一靠拼爹,二靠實力,三靠口味,第四靠的你想不到
    進入清宮幹御廚,這可是當時廚師們終極一生的夢想,為什麼這樣說?當御廚有什麼好處?小編就給您從頭揭秘。第一、御廚的工資高:《大清會典》中記載,乾隆下江南,迷上了江南菜,便招蘇州廚子張東官到御膳房當了御廚。
  • 當皇妃貢米遇上御廚傳人 金龍魚傳承中華御膳文化
    中新網5月22日電 近日,金龍魚旗下的網際網路高端大米品牌——乳玉皇妃,在北京舉行了一場「皇妃飯局,等您赴約」的御膳料理品鑑會,掀起一陣舌尖上的宮廷風。本次活動通過開展達人直播、御廚文化分享、御膳品鑑等互動環節,讓消費者更真實、深入地感受金龍魚乳玉皇妃稻香貢米帶來的高端品質及人文歷史,呈現了一場皇家級別的款待。
  • 看《御膳房》,品味宮廷美食,皇帝們到底吃的是些啥?
    《國寶檔案·御膳房》為人們揭開了清代宮廷飲食的神秘面紗,這一部由央視出品的9集紀錄片,講述了清朝御膳房的一些故事。宮廷飲食精緻、講究,能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不一樣的味道,下的是最沉的功夫。10西餐溥儀在莊士敦、婉容的影響下,接觸西餐,撤御膳房建番菜房。招4名西餐廚師,做麵包、汽水、咖啡、奶油冰淇淋、麥片、牛奶等等,每天早上要吃番菜三份,習慣兩個菜、一個湯、一份點心,再加上若干麵包、水果。溥儀最愛吃的是羅宋湯,喜歡喝西餐中各式各樣的湯,覺得清新可口。
  • 應聘日本天皇御廚 除了廚藝俱佳還得會來事兒
    據說秋山當年掌管著御膳房的料理以及「院內」事宜,也是非常忙碌的!話說要做日本皇室的御廚其實做的了一手好菜是遠遠不夠的,對於應聘還有哪些標準?據悉當年他陪同天皇出訪各國,天皇想要喝牛奶御廚們就要牽頭牛來到天皇面前,如此無微不至的照顧自然能贏得歡心了。圖片來源自reinhard-himmler.tumblr.com這還不算完,秋山掌管的「御膳房」除了為天皇一家人的飲食之外,還要為天皇排憂解難。
  • 王室風雲:應聘日本天皇御廚 除了廚藝俱佳還得會來事兒
    天皇的御廚秋山篤藏劇照 圖片來源自豆瓣其實在2015年日本播出的《天皇的御廚》當中對宮內廳大膳課有著詳細的介紹,而在劇情中的主要人物秋山篤藏也是真實存在的。日本皇室御廚秋山篤藏 圖片來源自NPR Pins據說秋山當年掌管著御膳房的料理以及「院內」事宜,也是非常忙碌的!話說要做日本皇室的御廚其實做的了一手好菜是遠遠不夠的,對於應聘還有哪些標準?
  • 清代宮廷御膳吃什麼又怎麼吃?有些地方可能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其中一個片段提到了后妃們都不能和皇帝同桌用膳,但魏瓔珞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居然就敢這麼幹,而且皇上還應允了。這倒給了堃哥寫下一篇文章的靈感。清宮戲看多了,好像人人都能聊聊清宮裡那點事兒。但是對於宮裡的膳食,應該大多數人並不清楚。清代宮廷裡皇帝們會吃些什麼,又怎麼吃,這其實是個挺大的話題,堃哥估計一篇文章完不了事兒,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追一下。
  • 歷朝歷代給皇帝做飯的都叫御膳房嗎?
    很多人以為,皇帝的飯菜肯定是「御膳房」做的。其實,這是「清宮戲」的效果。歷史上,只有清代設置御膳房,掌管宮內備辦飲食及典禮筵宴,隸屬內務府,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 那麼戰國時期的御膳房叫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