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皇妃貢米遇上御廚傳人 金龍魚傳承中華御膳文化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22日電 近日,金龍魚旗下的網際網路高端大米品牌——乳玉皇妃,在北京舉行了一場「皇妃飯局,等您赴約」的御膳料理品鑑會,掀起一陣舌尖上的宮廷風。本次活動通過開展達人直播、御廚文化分享、御膳品鑑等互動環節,讓消費者更真實、深入地感受金龍魚乳玉皇妃稻香貢米帶來的高端品質及人文歷史,呈現了一場皇家級別的款待。

現場觀眾參與互動

活動當天,金龍魚乳玉皇妃特邀請了一位宮廷文化大師——御廚傳人王希富現場分享御膳貢米文化,同時也邀請了知名時尚紅人與美食達人現場直播「皇妃飯局」,吸引了許多的美食愛好者前來「探店」,線上更是有千萬人次觀看了本次直播。米香四溢的現場也讓行人紛紛駐足圍觀,豐富的獎品引得市民踴躍參與互動遊戲。

此次皇妃飯局中,為了深度挖掘御膳貢米文化,特邀御廚傳人王希富與嘉賓展開交流。他在直播中和大家分享道:「貢米有三種,分別為粳米、秈米、糯米。其中,粳米是貢米裡很好的米,御膳房的膳單幾乎每天都有粳米飯。」王老匠人匠心,他希望更多食客能品嘗到宮廷風味,為此堅持、傳承、弘揚宮廷御膳文化。這份初心與乳玉皇妃對高品質的堅持、對中華御膳文化的傳承理念如出一轍,即將優質的產品和御膳文化帶給每位消費者

乳玉皇妃

糕點是宮廷御膳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本次皇妃飯局精選了多款精緻美味的宮廷料理,供嘉賓和消費者品嘗。其中,尤為吸睛的是乳玉皇妃定製的大米料理——皇妃米糕。糕點大師依照傳承下來的宮廷菜譜進行匠心復刻,原材料採用乳玉皇妃稻香貢米來還原,使之更香甜鬆軟,米香濃鬱。

據主辦方介紹,乳玉皇妃稻香貢米產自中國粳稻貢米之鄉——吉林,一年僅種植一季。由於光熱條件優越,氣候適宜及水源優質,種植出來的稻香貢米米粒均勻橢圓、飽滿晶瑩、潔白透明。乳玉皇妃粒粒珠璣間體現的是對品質的追求。作為網際網路高端大米品牌,乳玉皇妃追求身心與味蕾的精緻體驗,不僅是有著御膳文化背書的高顏值輕奢大米,更是注重消費者體驗的高品質大米。

相關焦點

  • 昔日宮廷宴 今朝民間餚——非遺絕技傳統御膳製作技藝
    四代傳承 御膳走入民間御膳,曾經是專供宮廷皇室享用的菜餚,體現了中國人對傳統飲食文化的極致追求。清朝末期,曾服侍過慈禧太后的御廚主管梁忠將自己的宮廷菜製作技藝帶到民間,才使得御膳出現在普通百姓面前。桃李天下 傳承御膳文化傳統御膳原本只限於在宮廷製作,技藝傳播並不廣泛。對李鴻志、李齊飛父子倆來說,他們心裡最惦記的就是讓更多人了解宮廷菜,將這一身的絕活兒傳承下去。
  • 百家餐企聯拍中國廚娘 倪大紅出演"御廚"傳人
    倪大紅出演"御廚"傳人近年來,各類美食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美食總動員》、《美味情緣》等片相繼搶下了觀眾的眼球,而號稱飲食大國的中國在這方面也不甘示弱《味道男女》以2008北京奧運為背景,以中華美食為依託,通過一個餐飲小人物在成長過程中所品嘗的生活百味,展現了現代餐飲從業者的精神面貌。劇情和之前袁詠儀、張國榮主演的《滿漢全席》頗為相似,講述的是一個天才的廚師如何從精神打擊中恢復過來,重新贏得業界尊重的故事。
  • 史上最坑皇帝的,竟然是那些御膳房的御廚們?
    史上最坑皇帝的,竟然是那些御膳房的御廚們?人活在世上最基礎的就是要吃飯,就是要進食補充能量,這樣才能長長久久的活下去,從這個方面來說的話,吃這個字在人的一生中佔了很大的一個比重。清朝把為皇帝做飯的地方叫做御膳房,給皇帝做飯的那些廚師叫做御廚,這些人佔據了皇上一天大部分時間,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各個主子做出可口的飯菜,而且因為食材的採買其中的差價很大,所以他們每一個人,他們每一個在御膳房當差的人員都是富得流油的。比如說在某一時期,雞蛋已經漲到了二兩銀子一個,要知道在古代雞蛋就是最高的價格也是三文錢一個,二兩銀子能買一車雞蛋。
  • 《姐姐好餓之御廚大作戰》張亦馳挑大梁玩轉御膳房
    曾在《火鍋英雄》中有精彩表現的演技派新生代小生張亦馳此番再度展現驚人的喜劇天賦,從清宮御膳房到現代的美食大擂臺,一路過關斬將、鬥智鬥勇,上演了一番美食與愛的大冒險,還順便get不少美食新技能。該片由小S主持的大熱網綜《姐姐好餓》的幕後班底製作,花式美食與爆笑喜劇值得期待。
  • 同樣是服侍宮中,太監需要淨身,為何御廚不用?看看御膳房在哪
    但在清代皇宮之紫禁城中,專司掌管宮內備辦飲食以及典禮筵宴所用酒席等事務的機構——御膳房所配給的御廚,同樣入侍宮中,為何就不用經過淨身處理呢?其實,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只需要探究御廚能否進入後宮,能夠和後宮妃嬪建立直接聯繫,進而影響皇族血統即可!
  • 皇家御廚也坑爹
    御膳房,顧名思義,是給帝王后妃們做飯的食堂,掌勺的俗稱御廚。先秦時期,主管王室膳食的叫膳夫,御廚一詞正式出現於唐代。如唐人盧言的《盧氏雜記》載:「唐御廚進食用九飣食,以牙盤九枚裝食於其間,置上前,並謂之『香食』。」清代養心殿御膳房的老大叫庖長,一般設置兩名,分領副庖長各一人、庖人27人,另有拜唐阿(領班)以下約200人,可能要分為白班夜班,上述諸人統稱為「承應膳差」。
  • 清代御膳房下設哪些機構,御廚們是如何工作和管理的?
    御膳房其實只是負責皇帝、皇后的飲食,除了慈禧時期增添了為太后提供膳食的壽膳房,通常情況下,皇貴妃、妃、嬪都在所居住的宮殿裡設小型膳房。貴人、常在以下無膳房,只有隨本宮主位妃嬪飲食。歷史上並不是所有朝代的宮廷廚房都叫御膳房,只有清代才有這個稱呼。而且,官方負責宮廷飲食的機構是光祿寺。第二,御膳房的機構設置。
  • 誰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這個皇室獨享的御貢米你成本價就能吃上!
    我國古代宮廷御膳,各個朝代的風味特點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即中國古代帝王基本上都比較重視口腹之慾。這其中就數清代的御膳最為奢華尊貴,不僅用料名貴,名目繁多,還十分注重造型,各個菜餚在色彩、質地、口感、營養諸方面都相當強調彼此間的協和歸同。比如歷史上著名的中華大宴——滿漢全席!
  • 御廚傳人的理想
    御廚傳人原是大學古建老師  老北京非常重視不同節令的吃食,有的吃食如今還保留著以往的味道,有的吃食只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比如,重陽節的傳統食品花糕,如今就難以尋覓。御廚傳人王希富老先生給了我們答案:「御膳中的花糕有九層,每層餡料都不同。花糕需分層製作,每層先是用不同的餡料包成酥皮,酥皮之間均鋪設果料,最上層用各色果脯和果料碼出吉祥圖案,如步步登高、人壽年豐、吉祥如意等,使花糕總體五顏六色、錦繡鋪裝。」  聽王老講「花糕」,令人神往,更難得的是,為了不讓手藝失傳,王老反覆揣摩,如今重現花糕的風採,讓人們有機會一嘗芳澤。
  • 揭秘日本皇室的「一日三餐」,看完才知道什麼叫「御膳」!
    皇家御膳奢華嗎?談不上量的奢華,也不是一定要用最貴的食材,但從食材質量的選擇到處理方式,再到烹製,絕對不是一般的講究,畢竟是凝聚大和民族的一國之君,發揚和傳承日本料理的精髓和文化,也是必要的任務。皇家牧場的食材一定是有機的,比如春秋兩次園遊會的人氣料理成吉思汗烤肉,羊肉只餵食穀物,因此肉質鮮嫩柔軟,羶味不重。
  • 明代御廚也「坑爹」:豆腐野菜花數千兩銀子
    金庸小說《鹿鼎記》裡有個情節,說韋小寶因救駕(太后)有功,擢升為五品銜的御膳房總管。後來翻拍的同名電視劇也大多堅持了原著說法,其實值得商榷。清代的御膳房一般由內務府總負責,並未單列御膳房總管這個職位,恐談不上具體品級。  御膳房,顧名思義,是給帝王后妃們做飯的食堂,掌勺的俗稱御廚。先秦時期,主管王室膳食的叫「膳夫」,御廚一詞正式出現於唐代。
  • 新「格格」御膳房遭難 最拽御廚王鶴鳴暗地相助
    這不,柔弱善良的紫薇終於進宮了,卻馬上要面對最拽御廚——莊師傅的「刁難」了!  莊師傅是《新還珠格格》中的全新角色,由曾在《新紅樓夢》《新三國演義》中有尚佳表現的王鶴鳴出演。劇中,莊師傅負責掌管御膳房,和掌管御藥房的常壽太醫是一對冤家,經常在宮中上演一幕幕鬧劇。
  • 御廚傳承,正統湘菜,揭秘一家藏在北京國貿CBD的「江南庭院餐廳」
    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採訪一下酷湘大廚,全方位的了解一下這家御廚傳承的正統湘菜館吧!  酷湘主廚付建華師承於主席湘菜御廚王近仁大師,在師傅晚年被收為正傳關門弟子,得以真傳並委以傳承之命,為了履行師命和自己人生的使命,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辦了酷湘,為的就是他一直遵循堅守的信條:專注於御廚傳承的正統湘菜
  • 「清廷御膳」:烹飪飲食文化的一項寶貴遺產
    「清廷御膳」是滿菜和漢菜相互結合而形成的精品,也是中華宴席中集大成的佼佼者,它在禮儀、材料上的大費苦心,將清廷御膳的隆重、奢華等具有皇室華貴的特點展現的的淋漓盡致。其在中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古代烹飪飲食文化的一項寶貴遺產。
  • 走進御膳房 萬家樂御廚系列油煙機簡評
    說到「御廚」,大家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那些在御膳房給皇帝做出人間美味的能人們。想歸想,現在甭說找到一位御廚了,就是御廚的傳人,那也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難道沒了廚子,咱們就不吃飯了?萬家樂並不這麼認為,萬家樂推出了全新的御廚煙機灶具套裝新品,祝您遠離油煙,烹飪得心應手。
  • 御廚和太監都同樣住在皇宮,為什麼御廚不用「淨身」呢?
    太監確實住在皇宮,但御廚可不住宮裡。在很多文學作品與影視劇中,都會出現「御膳房」和「御廚」,但其實只有清朝才有御膳房,在清代以前宮中並沒有所謂的御膳房,不過倒是有廚子。而當時想要成為一名御廚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手藝出眾,能做好菜;第二,家世清白,直系親族之中沒有罪行;第三,具備良好的道德與基本的文化修養。所以在當時,不是僅僅手藝好就能成為御廚,而成為御廚之後想要保住御廚之位,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因為畢竟是為皇家辦事,不能出絲毫的差錯紕漏。
  • 清宮御廚可以說是一等一的肥差,還賺來了幾百上千年子孫的金飯碗
    膳房辦膳之事,由內務府大臣二人總任其職,每年約需銀三萬數千兩,主要是用於購買雞、鴨、豬、魚、蔬菜等,而米、面、羊只、牛奶、山珍海味、乾菜等或由各地進貢,或由內務府所屬 莊田,特場交進,是無需購買的 御膳所用的材料,包括山珍、野味、 燕窩,極盡名貴,烹調方式,揉合滿漢、南北皆備,可說是集中了全國的名菜精華。
  • 御廚和太監都同樣在皇宮內,為何御廚不用「淨身」?
    文/炒米視角御廚和御醫其實本質上差不多,都是祖傳手藝,一招鮮,吃遍天。所以不要看御膳房規模龐大,皇帝一頓飯有多少個菜,其實真正的御廚就做一道菜,而且為這個御廚配備的紅案、白案助手就好幾個。其實不是說他的水平不能做很多道菜,往往恰恰相反,御廚水平很高,可以做很多類型的菜。而是這道菜很有可能從他爺爺輩被選中,他們家世代就在宮裡專門做這道菜。厲害一點的有資格做兩道以上的菜。因為術業有專攻,這道菜他做到了極致,別人另一道菜也做得極致。這就和御醫一樣,有的擅長治兒科,有的擅長治婦科。
  • 御膳裡混進頭髮,御廚說了六個字,從朱元璋手裡死裡逃生並升職!
    導語:御膳裡發現頭髮,御廚說了六個字,朱元璋免其死罪還給升職我們去飯店用餐的時候,如果發現所吃的食物中出現蟲子、頭髮等物體,一定會很不舒服,要求服務員重新做一份食物。遇到脾氣大的顧客,還有可能去往投訴機構進行投訴,那麼,這家飯店距離倒閉也就不遠了。
  • 品賞經典徽菜 溯源文化傳承
    央廣網11月5日績溪消息(記者 張宣劍)11月5日下午,中國績溪第八屆徽菜美食文化旅遊節組委會為參加本屆徽菜美食節的部分代表精心安排了一場特殊的「宴席」——經典徽菜宴。其中,14道菜品、3道食點曾經為御膳或御膳級別的菜點,4道菜品、1道食點或為技藝失傳的經典徽菜、或為繼承傳統的新創菜點,另3道菜品安排地方風味的時令菜餚。所有菜點,選取不同的食材、組合不同的菜式、採用不同的技法、體現不同的菜型、運用不同的組味、構成不同菜品,充分展現出徽菜關於菜式、菜型、菜品理論和「烹鮮致簡」理念的體系性、先進性與操作性,展示出徽菜不同凡響的烹調技藝、文化品味和現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