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國際上也有著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產品牌,華為曾多次發布過創新性產品。其自主研發的鴻蒙系統讓國人倍感自豪,推出的市面上第一款5G SoC晶片也展現了其雄厚的研發實力。今日,華為又在其年度旗艦新品發布會上公布了一款VR頭顯VR Glass,那麼這一頭顯是否又是一款顛覆性的創新產品呢?
關鍵參數避而不談,VR Glass實力究竟如何?
發布會現場,華為展示並詳細介紹了旗下的這款全新VR頭顯VR Glass。該頭顯採用超短焦光學系統,3段式摺疊光路,5像素高精度校準,100級無塵組裝環境。頭顯的屈光度調節為0°-700°,用戶無需佩戴眼鏡,左右眼均可獨立調節。此外,這款頭顯非常輕薄,重量僅重160g,厚26.6mm,鏡腿可摺疊。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布會現場,FOV、延遲率、刷新率等VR頭顯的關鍵參數華為並未提及,而是更多地介紹這款頭顯的外觀設計及製作工藝。
發布VR頭顯卻不提關鍵參數,或許意味著VR Glass在參數方面並無突出表現。事實也確實如此,這款VR頭顯自身不帶任何空間追蹤方案,需依靠第三方套件方可實現追蹤。此外,這款頭顯必須依靠外接PC或華為手機方可使用。聯繫其主推的觀影、直播等應用場景,這款設備更多可以看作一款VR一體機
一味輕薄並非創新,頂級品牌需拿出擔當
從現有信息來看,華為發布的這款VR Glass基本是在整合現有技術方案基礎上,將分體式VR頭顯進一步做輕、做薄。
但做輕、做薄並非是拿得出手的賣點。如果只是單純比輕薄,華為的這款VR Glass確實是比市面上大多VR頭顯輕上不少,但其性能上相對也弱了許多。降低頭顯性能,單純追求輕薄在技術上並無太大難度,但這並非VR頭顯當前追求的方向。
作為硬體方面的國際性品牌,華為應做的是對行業的創新,而非只是對現有技術方案的整合。如果只是以輕薄為噱頭,單純追逐利潤,並非大廠所為。
VR並非手機附庸,谷歌、三星已證此路不通
此前,VRPinea在《「白日夢」醒,「暴風」停息...曾推動VR普及的眼鏡盒子或將退出歷史舞臺》一文中,已詳細探討過VR眼鏡盒子的興起與衰落,並指出:VR眼鏡盒子在體驗上的遷就,導致了其註定只能成為VR發展史上的一個過渡階段(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點擊藍字進行閱讀)。
而分體式VR頭顯與VR眼鏡盒子看似不同,實則一枚硬幣的兩面。這兩者均將VR視作智慧型手機的一個附屬功能,旨在為智慧型手機提供更豐富的功能。但實際上,VR作為一項前沿的科技,目標是向著下一代軟硬體一體的計算平臺發展,而非只是智慧型手機的附庸。當前PC VR、VR一體機的迅速發展便是最好的實證。而三星、谷歌在眼鏡盒子方面的失敗實踐,亦表明將VR視作智慧型手機附庸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對於華為今日發布的這款VR頭顯,VRPinea編輯部本是倍感期待:作為國內乃至國際的頂尖的硬體廠商,華為在VR上將會帶來哪些創新?但最終的結果卻讓人有些失望。一款普通的分體式VR眼鏡並非不行,但放在華為的旗艦新品發布會上卻似乎有些對不起華為的「金字招牌」,更何況售價為2999元。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