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中國機關後勤」微信公眾平臺
「對機關事務工作主要板塊的業務都作出了規範,結構很清晰」,「規定比較細,概念、依據、工作流程一目了然,工作中對照起來很方便」……近一段時間,機關事務系統不少幹部職工在談論國管局印發的《機關事務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制定適用於全國機關事務系統的《指南》,在國管局歷史上是第一次,引起廣泛關注自在情理之中。為了深入了解有關情況,本刊記者採訪了《指南》的具體組織起草人——國管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陶雪良。
▲近年來,機關事務系統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圖為貴州機關事務信息化建設專項試點評估驗收會現場。
從陶司長案頭正在處理的一疊疊文件資料,就能感受到司裡工作的繁忙。但說起《指南》的制定,陶司長還是饒有興趣,畢竟它凝聚了集體的智慧和心血,而且與正在推進中的機關事務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專項試點等工作密切相關。
制定《指南》的初衷和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建設節約型機關、規範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和公務用車管理等多個方面提出新要求,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機關事務工作面臨著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陶雪良說,近年來,一些地方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反映《機關事務管理條例》等法規制度原則性內容較多,不能充分滿足實踐和創新發展需要,呼籲出臺一部操作性較強、非強制性的工作指南。
陶雪良說,在這個背景下,制定《指南》,「就是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機關事務工作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規範機關事務工作,服務保障黨政機關高效運行」。
據了解,國管局政策法規司從2019年5月開始組織起草《指南》。為確保各章節條目內容接地氣、務實管用,邀請了山西省、浙江省、山東省、四川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參與起草,因為這四個省份作為機關事務管理專項試點地區,在集中統一管理、信息化建設、標準化信息化「兩化融合」、文化建設等領域積累了實踐經驗。
記者想了解其他系統、行業有沒有類似《指南》的規範,陶雪良介紹說:「在我們國家,市場監管、金融監管、衛生健康、生態環境等諸多領域都發布過工作指南,有的叫工作指引,它一般是作為行業制度標準體系的組成部分和重要補充。」
起草過程和徵求意見情況
陶雪良說,國管局領導高度重視《指南》編制工作,進行了反覆研究,李寶榮局長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徵求意見建議的工作要做實,增強針對性和指導性」。
據介紹,《指南》的出臺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調查研究。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機關事務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匯總梳理機關事務管理和服務領域的制度標準、經驗做法。前往各地調研,摸清情況,發掘問題,傾聽一線管理人員的訴求。第二階段,組織起草。邀請四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參與起草,四家單位於2019年12月前分別提交了《指南》建議稿。在此基礎上,國管局討論確定了《指南》的框架結構、主要內容,研究起草了《指南》徵求意見稿。第三階段,徵求意見。今年3月起,將《指南》徵求意見稿印送各省(區、市)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徵求意見,隨後又徵求了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9個中央單位機關服務局和中直管理局的意見。
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支持,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比如,海南、新疆等地管理局對完善經費預算執行和統計報告制度提出了建議,山西、遼寧等地管理局建議對建築安全、綠化養護等內容作出微調,福建等地管理局就能源資源節約管理、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提出了修改建議。國管局政策法規司會同財務管理司、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司等相關司室認真研究,充分吸收了各方的意見。
主要內容及與相關法規的關係
「《指南》共6章21節,對機關事務工作涉及到的主要業務領域作了相對細緻的規定。」陶雪良解釋說,《指南》涉及的內容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管理工作,從更好保障機關高效運行目標出發,綜合考慮工作實際需要和發展方向,對資產、經費、節能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進行了細緻規範。第二類是服務工作,考慮到服務工作在不同區域、不同層級差異性較大,因此僅著重對物業、餐飲等具有更多共性的服務事項作出了規定。
《指南》印發後,一些實務工作者關心它與《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公共機構節能條例》《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辦法》《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的關係。對此,陶雪良強調,這些法規制度是起草《指南》的依據和基礎,「我們將《指南》定位為《機關事務管理條例》等機關事務相關法規的落地操作手冊,整合近幾年出臺的相關行政法規、黨內法規、規範性文件中的規定,希望進一步明確機關事務管理與服務的原則機制、主要事項、標準規範和監督職責,指導推進職能、程序、責任的規範化,滿足基層工作實際需要,為保障黨政機關高效運轉、加強黨政機關自身建設、推進機關事務治理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工作原則和指導監督
記者問:「《指南》中提出,機關事務工作要遵循依法保障、集中統一、厲行節約、提升效能的原則,是如何考慮的?」陶雪良說,工作原則的確定十分審慎,首先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踐行新發展理念,是在認真總結機關事務實踐經驗、綜合運用機關事務理論研究成果,充分考慮機關運行保障現狀和未來發展基礎上研究提出的。
接著,他又對4項原則逐一作出說明:依法保障原則,強調機關事務工作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有關規定,依照法定的權限、範圍和程序實施保障活動。集中統一原則,強調機關事務工作應當堅持集中統一管理,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健全統一項目、統一標準、經費歸口、資源共享的機關運行保障體制機制,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分級分類推進集中統一管理。厲行節約原則,強調機關事務工作應當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加強統籌協調和監管調控,明確制度、計劃、事項,促進管理服務規範化、均等化,維護機關運轉良好秩序。提升效能原則,強調機關事務工作應當加強規劃引領,實施計劃控制,堅持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堅持資源配置與機關運行合理需求相匹配,完善績效評價制度標準,統籌配置和高效利用資源,提升運行保障效能。
關於《指南》中「總體要求」部分提出的「指導監督」職責,陶雪良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監督本級、指導下級的工作取得進展,特別是辦公用房清理整改、公共機構節能示範建設等工作,為指導監督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需要通過制度建設和系統建設進一步加強。
細化深化和標準化
仔細閱讀《指南》,不難發現,各部分內容都是依據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文件作出的規定,有些進一步作了細化和深化。
據陶雪良介紹,細化深化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辦公用房管理。在《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管理辦法》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地方縣級以上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對辦公用房的管理職能,同時,針對辦公用房使用中存在的弊端,嚴格了使用要求,規範了使用行為。二是公務用車管理。在《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基礎上,著重強調了基層公務用車主管部門在公務用車管理中的主體責任,強化了對公務用車的統籌管理。同時,明確提出對公務用車實行總量控制,不得超編制配備公務用車,詳細規定了編制標準,明確了編制調整、不核定編制的具體情形。三是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在《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基礎上,鼓勵省級公共機構節能管理部門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方式建立能源消耗監測信息化管理平臺,對能耗狀況進行實時監測。突出了生活垃圾分類的相關內容,明確了分類標準、投放要求和處理方法,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形成常態化、長效化機制。
關於《指南》對各項業務標準作出的規定,陶雪良認為有利於推進機關事務標準化建設,「各項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是制定工作的重要依據,《指南》對標準沒有涉及到的具體實操領域做了必要補充」。
實施效果評估與修訂完善
從目前情況看,不同層級之間、不同地域之間機關事務工作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陶雪良說,希望通過《指南》的印發,為各地區機關事務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推進機關事務系統整體高質量發展。計劃根據實際需求適時對《指南》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結合機關事務工作改革發展情況每兩年修訂一次,對於公務接待、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等機關事務工作涉及的其他事項,將結合各地區各部門的實踐經驗適時歸納總結,予以吸收。
撰稿:徐進
編輯:張士毅
審核:胡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