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的數據,截止2019年6月底,我國網民8.5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61.2%,而手機網民8.47億。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99.1%,在進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時代步伐越來越快的今天,
高科技為我們生活帶來了更多便利的同時候,也帶來了很多擔憂,
比如在廣州正運行的智慧地鐵示範車站,在廣州地鐵App註冊個人信息後,按照正常步速走到閘機前,幾乎沒有任何停滯,就順利過閘。而APM線的站廳更厲害,安檢系統與閘機「合二為一」,乘客將隨身物品放進X光機,人走過安檢門的同時,閘機人臉識別成功後,乘客通過閘機就可以取走安檢過的物品。實現了智慧安檢和刷臉支付一站式入閘,不僅節約了乘客出行時間,還增強了地鐵站的安全性。
正在大家為做車出行更方便快速而躍躍欲試時,卻傳來#高中生竊取1億條公民信息獲利2萬# ##17萬人臉數據遭公開售賣#的頭條新聞,
而正在示範的廣州智慧地鐵也是要先註冊個人信息,然後才能刷臉支付後就可以快速通過,除了廣州地鐵,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行動支付」,
都在由過去推廣的二維碼支付升級為「刷臉」支付。為了推廣刷臉支付,馬雲甚至親自站臺示範推廣,而馬化騰陪王健林逛商城,刷臉支付,還買杯茉莉茶。
現在不僅看臉參加會議、活動、還可以看臉吃飯、直接刷臉取錢,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的臉就成了我們的新身份證。可如今這張身份證居然被賣了,並且據媒體採訪報導,售賣的刷臉數據
中「每張照片搭配有一份數據文件,除了人臉位置的信息外,還有人臉的106處關鍵點,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輪廓信息等。
此外,數據中還能提供人物性別、表情情緒、顏值、是否戴眼鏡等信息。
商家稱,其售賣的人臉樣本中,一部分是從搜尋引擎上抓取的,另一部分來自境外一家軟體公司的資料庫等。」「一些照片屬於知名演藝界人士,
也有一部分照片來自醫生、教師等市民群體,還有部分照片為未成年人。」賣多達17萬人的數據,居然「也就是掙個飯錢」,
其實這不是第一起個人信息洩露,數據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網際網路數據洩露事件激增至3800多起,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峰,8.7億條個人信息在暗網上出售,
7.73億個郵件地址及密碼被竊,5.9億中國人的簡歷被洩露,被公開的不止是姓名、電話,還有身份證號、戶籍、婚姻狀況、家庭住址……
甚至全球科技巨頭Facebook也陷入隱私數據洩露醜聞,被英國數據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從Facebook不正當獲取5000萬用戶帳戶信息。
那你將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被洩露呢?
參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的建議,做好這8條:
1、不要註冊來源不明網站,謹慎使用手機號碼註冊。
2、不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不安裝來歷不明的程序。
3、淘汰的電子產品信息銷毀要徹底,防止不法分子恢復數據。
4、帶有個人信息的紙張單據處理需謹慎,要抹掉隱私信息。
5、避免在社交軟體上洩露過多個人信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
6、慎用公共場所免費WiFi,防止用戶名、密碼洩露。
7、不要點擊簡訊和郵件中的連結,以免被「釣魚」。
8、不同軟體不要使用同一組帳號密碼,以免造成嚴重損失。
保護個人隱私數據不被洩露,除了監管機構的監督、網際網路平臺的自律、可能還需要我們自己的小心,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