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職業難「自由」

2020-12-19 界面新聞

近日,豆瓣上一條「我不想上班」的話題引發了1326萬人圍觀,而另一條「說服自己上班的理由」的話題也獲得了700多萬瀏覽量。在討論中,許多網友開始聚焦自由職業:每天睡到自然醒,隨心所欲的追劇並且可以拋開複雜無用功的社交……

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自由職業被渴望時,一部分真正的自由職業者卻在豆瓣上成立了「自由職業理想同盟」,一名音樂旅行博主在豆瓣上發文稱:「要不是因為熱愛,誰能扛得住。」

據悉,該名博主於2019年產出90多個音樂旅行視頻,但在第68個之前是沒有任何廣告收入的,博主表示,自己的工作與網友眼中的「別人安排好,花錢請你出去玩」的印象還是具有一定的差距。

自由職業者面臨收入、保障等不穩定

2019年,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曾發布了一份《自由職業者生存發展報告》。報告稱,不少自由職業者雖然看似走上了工作「自由」之路,但這條路也給他們帶來了常人不能體會的壓力。當問及從事自由職業有什麼樣的弊端時,有54.5%的受訪者選擇了「收入不穩定」這個選項。除此之外,43.6%的受訪者認為「不能形成長期規劃」,42.1%的受訪者認為「社會認同較低」。在回答「從事自由職業最大的阻礙」時,超五成的受訪者認為「保障不穩定」。

此外,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崛起,尤其是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大批從業者在餐飲配送、家政服務、短視頻等領域實現了靈活就業。據人社部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達2億左右,在靈活就業的新趨勢下,自由職業也成了許多人的選擇,但他們同樣也面臨著職業發展、工資收入等各方面的不穩定。

另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發布的《「網際網路+」靈活就業群體的金融服務現狀與需求》數據顯示,部分低學歷、收入水平低的靈活就業群體還面臨著「需要借貸但借不到錢」的情況,其比例達69%,其中,「想從銀行借錢,但是達不到銀行的標準」的佔比33%,認為「利率太高,無法負擔」的佔比25%,因為「害怕被騙,不敢通過網上借錢」佔比12%,另一部分靈活就業者則表示「不知道有哪些融資的渠道」,佔比為23%。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

一名有過自由職業經歷的房地產銷售向界面職場透露「如果沒有學歷,沒有穩定的工作,想要貸一筆高額的貸款是很難的,甚至辦一張額度高點的信用卡都很難。」而另一位打算年後步入「自由職業」行列的職場人士則認為,貸款存在不確定性,雖然目前自己已有一些積蓄,但如果沒有積蓄的情況下,也不會選擇貸款,其第一方案為向家人或者朋友借錢。

成為自由職業者後,負債近三十萬

「熱愛」是一部分人選擇自由職業的理由,但也有一部分自由職業者卻直言「是為了能掙到更多的錢。」經營過花店的李傑告訴界面職場,由於自己是男士,對於花店並不像女士那麼理想化,純屬想創業,通過經營花店讓自已未來能有一份事業。

但李傑經營花店的經歷卻恰恰印證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在決定經營花店時,李傑在家人的支持下,順利獲得了一筆資金,但除去轉讓費後,所剩無幾。李傑需要重新裝修門店,重新進貨,重新支付租金,在還未正式營業前,李傑還是遇到了資金問題。

「在開花店之前沒有穩定的工作,向銀行貸款基本是被拒絕的,但當時的女朋友在有份穩定的職業,順利辦到了幾張信用卡,我們只能先透支信用卡讓花店先開始營業。」李傑說。

李傑向界面職場透露,花藝行業會有淡季和旺季,在節假日尤其是情人節,花店的生意可以用「火爆」來形容,適逢婦女節、教師節或者國慶節,也會有相應的合作訂單,但一到淡季,有時候連房租都很難持平。由於收入不穩定,加上此前透支信用卡,實際收入並不理想。

經營花店一年後,李傑結婚並成為了一名爸爸。孩子出生後,花店的收入並不能完全支持生活開支,但李傑並不想放棄花店,為了能讓花店繼續營業,李傑選擇了貸款。

在接受界面職場採訪時,李傑已重新回到公司上班。據李傑透露,花店在艱難維持了四年後還是選擇了轉讓:「當時放棄的一部分原因是收入確實不夠一家子的生活,甚至當時已經負債了近三十萬,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到了瓶頸階段,能學習的東西相對較少,所以重新擇業。」

苦過996,為何還是選擇自由職業?

據《2020年輕人理想工作報告》顯示,當完全拋開經濟等現實因素之後,年輕人選擇理想工作的第一大理由是自由,其次則是熱愛和穩定。但王銘選擇自由職業卻包含了其中的兩項:自由和熱愛,而熱愛排在第一。

王銘在成為自由職業者之前是一名平面設計師,那時的她最理想的工作卻是從事品牌設計。王銘有個業餘愛好,宅家時會做一些甜品,她報了一個烘焙班,學了一段時間後,製作甜品便成了她的副業。工作之餘王銘也會接一些單子,但不多,大部分是身邊的朋友或者同事的訂單。王銘向界面職場透露,當時製作甜品只是興趣,但她真正熱愛的卻是飾品。因此,在工作了8年後,王銘選擇辭職,並用積蓄開了一家飾品店。

在談及上班和自由職業之間的區別時,王銘坦言:「上班通常是領導安排工作,只要把它完成就好,但選擇開店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自己參與,包括選擇產品、銷售以及售後服務等,甚至在業績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壓力。」

王銘表示,相比於在公司打卡上班,開店在時間上確實很自由,並且能夠隨時兼顧家庭。但在選擇開店的那一刻基本就告別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甚至要經常加班,尤其是遇到節假日,不僅要晚歸還要早起。

今年是王銘成為自由職業者的第三年,除了開店,王銘也會兼職做一些平面設計和蛋糕製作,她告訴界面職場「開店之後,算是實現了人生的一個理想,但從現實因素出發,想要成為自由職業者,前提條件是要有一份積蓄,其次是要對自己的選擇足夠熱愛,並且能堅持下去,不然有了自由,生活卻會過得艱難。」

與此同時,界面職場也發現,在豆瓣上,一個關於「自由職業生存指南」的話題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對於996深惡痛疾,想要每天睡個回籠覺,害怕遇到奇葩領導,不善於和同事交流,也許這些都是你嚮往自由職業的理由,但自由職業真的有想像中的那麼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嗎?」

對此,不少自由職業者表示「忙起來根本不自由」,也有一些自由職業者則認為自由職業更需要一份自律。

(應受訪者需要,受訪對象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自由職業」聽上去很酷,那什麼職業才算自由?
    無論在電視還是網上,看到一些人的職業介紹時,總會有「自由職業」四個字蹦出來,聽上去很酷的樣子。自由職業到底是做什麼的呢?我們每天早起上班擠成餡餅,晚上加班又累成狗,憑什麼別人的職業就可以用「自由」來形容?如果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抽菸,那可以說很「自由」了。
  • 傳統職業,可以轉型自由職業嗎?
    在成都的「自由會客廳」上,我接觸了2位傳統崗位出身的自由職業者,他們自由前的身份分別是「英語老師」和「醫生」。 體制內和傳統偏線下的工作崗位,有沒有機會轉型自由職業呢?以下是兩位參與者的經歷,希望對你們有參考價值:)
  • 萬字整理:左手自由職業,右手斜槓青年
    我把對話內容整理成了8個小標題,分別是: 1.什麼是「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 2.自由職業和斜槓青年的分類 3.什麼人適合自由職業? 4.自由職業讓我更自由了嗎? 5.自由職業,如何利用平臺經濟生存?
  •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想做「自由職業」,要不要辭職?
    而「自由職業」卻恰好滿足了他們所有的期許和願望,「只工作不上班」的願望在他們的心裡深深刻下了烙印。不少人希望可以擺脫朝九晚九的生活,跟隨自己的意願和喜好,做著熱愛的工作,不受約束。那麼是否有必要辭職,全職撲在「自由職業」上呢?我做自由職業快半年了,不如來看看我的真實體驗和看法,再考慮要不要辭職去做自由職業。
  • 打工人和自由職業?我真的不想選自由職業
    (看到大家都這樣,我也就放心了為什麼現在關於財富自由的新書、課程都會賣的很好?因為大家心裡都暗戳戳地有一個理想,「錢掙夠了,就不用上班了!」(誰不想當個小富婆呢還有不少人會羨慕自由職業者,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不用被老闆一個微信就從床上叫起來加班,也不用頂著寒風早起上班。
  • 自由職業的不同階段,他們過得怎麼樣?
    這篇文章是上海第三場自由職業活動部分參與者們的介紹。 以後這個活動會有一個固定的名字——「自由會客廳」,同時也作為專欄名,用來收錄活動上讓人印象深刻的自由職業者們的故事。 他們處於自由職業的不同階段,從不同的城市而來,做著不同的工作,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
  • 程式設計師生存圖鑑:接私活、創業、自由職業,哪種才是理想工作?
    最近兩個月我遇到了自由職業以來很難解決的一個問題:一個開發項目一般需要 3-4 人團隊合作,但現在和我合作的程式設計師都是有本職工作的兼職,他們跟著我做了 3-4 個項目後就堅持不下去了,再去找新的兼職又很難上手,畢竟已經迭代了好幾個版本。這逼得我不得不開始按照公司流程招全職程式設計師,但這樣一來,我又走上了創業那條路,並不是我想要的。
  • 手遊工作室這份自由職業不適合所有人
    隨著行動網路的崛起,各種碎片經濟大爆炸式的映入眼帘,給人們一種錯覺,好像網上隨便幹點啥都可以賺錢一樣,不僅如此,更有優勢的擁有了一份自由職業後,不但搖身一變成了老闆,更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例如年輕人都喜歡打遊戲,好吧,那就開個手遊工作室,在家輕鬆賺錢,每天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反正有腳本自動掛機,真是想玩就玩,想出去浪就去,人生贏家啊。
  • 8090後媽媽們最適合的十大自由職業
    近日,中國經濟網記者在50000名辣媽中做了一次調查,投票選出以下十大自由職業為8090後媽咪們最熱衷的職業,這些職業讓媽咪們遠離壓力,成為了自由職業者。 NO.1 自由攝影師 一杯清咖,一部單反,一件簡約的白襯衫,日光下的清新與文藝範兒,正是不少文藝女青年熱衷的生活,86年的年輕媽媽小茹,辭職做攝影師已經兩年了,在她看來,自由攝影師雖然賺的錢不多,卻能夠享有更多的自由生活,可以任性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假期,讓她有更充足的時間陪伴家人和孩子,也讓自己更加獨立與自信。
  • 武漢那些自由職業者,真的擁有自由嗎?
    不用朝九晚五地坐在辦公室,無拘無束…… 說實話,每個嚮往自由的人,都不喜歡困在辦公室被人呼來喚去,天天在公司忍氣吞聲加班累的要死,還只拿拿那麼一點點工資,他們渴望時間自由、財務自由,而自由職業者,似乎能給他們想要的一切。 但,自由職業真的能給你想要自由嗎?在武漢,那些自由從職業者,過得怎麼樣?
  • 善賺| 未來三年,ToB的自由職業發展將如何?
    從就業群體來看,眼下中國的遠程用工靈活用工就業人群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類領域:1.以生活服務型崗位及勞動密集型崗位為主的藍領群體2.科技發展所需要的中高端技術類崗位3.專業性較強的輔助型職能崗位就業者但對於業內頂尖的人而言,自由職業更多的是指打造自己獨立的品牌
  • 什麼叫自由職業?大學一畢業,他就開始遊山玩水,卻一直在賺錢
    你嚮往的自由職業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我嚮往的自由職業,當然是能夠自己做主,決定想做什麼以及不想做什麼。可惜的是,目前是實現不了,在可預見的未來,估計也實現不了。我朋友圈裡有這麼一個人,在我看來就是實現了職業自由的一種狀態。12年在公眾號剛剛起來的時候,作為一個在校生,他居然就從裡面看到了商機。當時不論你做什麼公眾號,都可以很快地吸引到粉絲,然後,他還在大四,就開始玩起了公眾號,開始在裡面寫關於職場人生一類的文章。
  • 30歲不談職業自由談什麼?
    群裡的大佬說,30歲之前不談職業自由,我沒問她為什麼這麼講。因為職業自由的確挺難的。如果沒有房子,單就是房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覺就會阻礙你自由職業了。所以我覺得,30歲之前如果不能談自由職業,那麼就應該理清楚資源和完成基礎建設。基礎設施讓自己心安,資源讓自己有底氣。資源有哪些?人脈,信息差,商業模式,甚至是冷啟動資金。商業模式讓你賺錢,人脈和信息差是商業模式建設的一部分。
  • 零基礎如何成為自由插畫師?
    很多同學對於自由職業的插畫師總是懷著嚮往,尤其是當下熱門的很多插畫師,有的出版同人插畫作品集賺取收入;也有的通過多年的個人IP形象打造,吸引粉絲的流量變現。這些畫師在創作風格和畫面上的引人注目。不過雖然自由插畫師的工作環境、工作模式、工作收入都是大家看得到的,但這些成功的自由插畫師畢竟只是所有插畫師中極少的一部分,想成為他們的話難度還是很大的。那麼對於絕大多數的自由插畫師來說,能做到稿酬豐厚甚至是最低養活自己的條件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 自由職業者:並不自由
    自由分配時間,不代表隨便分配時間。個人時間管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非常頭痛的事情。 如果連基本的生活支出都沒辦法負擔,談什麼自由?以寫作為例。最近在頭條上,經常刷到一些創作者朋友發微頭條說收入太低,不想堅持了。我大概查看了下。第一個是發短視頻、發圖文時間並不久。第二個是內容質量大部分較低。第三是沒有做好相關功課,比如如何起標題、利用熱點起標題,來獲取點擊率跟推薦量。第四是沒有抓住群眾,自己喜歡寫什麼就寫了。沒有考慮到大家喜歡看什麼。拜託!!
  • 李彗星《Radio Star》自爆自己自由職業背景,竟然不是男友全炫茂
    前KBS播音員李慧星將在MBC《Radio Star》節目中,突然公開自己宣布自由職業的背景。表明辭職想法的時候周圍的反應分為兩種。熱戀中的全炫茂給出了怎樣的建議。作為自由職業的榜樣,她選擇了白種元而不是全炫茂。
  • 自由工作者,活在「打工人」鄙視鏈底端
    在打工人的世界裡,自由職業是這個世界裡墊底的工種,因為打工人存在這樣一條鄙視鏈:五險一金交的多的 >五險一金正常的 >交三險一金 >沒有三險/五險一金。而多數自由工作者沒有繳納任何保險和公積金。
  • 自由職業平臺正迅速成為資本關注的「大...
    收購落地後,微軟平臺提供自由職業相關解決方案的能力將得到提升。除了與Upwork合作推出Microsoft 365自由職業者工具包之外,Microsoft還使用Upwork Enterprise解決方案為Microsoft的特定團隊啟動試點計劃,以便員工可以訪問大量靈活的自由職業人才。
  • 《模擬人生4》更新將加入自由職業 在家就能當程式設計師
    《模擬人生4》更新將加入自由職業 在家就能當程式設計師 《模擬人生4》將於4月16日發布更新,此次更新將為角色加入自由職業的設定
  • 新冠疫情刺激自由職業發展 數據統計、網購崗位大增
    根據在線自由職業市場Freelancer網站的一份新報告,就在全職工作衰減的同時,自由職業勞動力的需求卻見漲。Freelancer的報告發現,2020年第二季度,自由職業的工作機會相比第一季度增加了超25%。這項季度調查追蹤了該網站跨越北美、歐洲和亞洲的全球市場中增長和衰減最快的50種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