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導致奢侈品全球銷量持續走低,但讓消費者意想不到的是,不少奢侈品牌都選擇一種鋌而走險的方式——漲價,以攫取更多利潤。逆向漲價的營銷方式,雖然短時間內讓奢侈品牌銷售增長,但也讓奢侈品牌陷入更加長期的尷尬境界:半年之內瘋漲3次,奢侈品牌是否真的決定放棄有意向購買但暫持觀望態度的消費群體;價格瘋漲,是否有收割市場之嫌?隨著消費者對奢侈品牌顧慮不斷加深,品牌應該如何處理才能打破這樣的僵局?正確的奢侈品營銷推廣有哪些合適的手段?今天與大家分享這一話題?
一、逆趨勢漲價帶來的利與弊
Louis Vuitton、Gucci、Chanel、Prada……幾乎所有一線大牌都選擇逆趨勢漲價求生。究其原因,由於疫情帶來銷量大幅下跌,而囿於奢侈品牌原有高端、珍貴的調性,不允許其「自降身份」通過降價方式推進銷售,奢侈品牌不得不選擇提升單位商品利潤來維持營收。另一方面,漲價手段也維護了奢侈品的價值,激起部分消費者兩種心理:越漲價=越珍貴,便越能滿足這類人群對於身份標榜、情感滿足的需求;一直在漲價,現在不買以後花更多,早買早享受。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奢侈品不斷漲價之後,銷量不降反增的情況。
但這樣的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嗎?很明顯不是!
漲價帶來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1、 消費水平的提高讓奢侈品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品,對於大部分工薪階層而言,奢侈品消費也不再遙不可及,而這一部分人已經成為奢侈品牌最需要競爭把握的客戶群體。對於這一批價格敏感型的客戶,奢侈品的一再漲價很有可能延遲或打消其購入念頭。
2、 對於同一件商品的短時多次漲價,非常容易造成對奢侈品牌是否過分溢價、收割市場的討論。一旦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對品牌形象是非常大的影響。
3、 漲價需要把控在一定限度內,這也意味著漲價並不是長期可用的提升銷量、利潤的手段。目前各大奢侈品牌漲價尚處在可控範圍內,但一旦商品漲價超過50%、甚至超過80%,其弊端一定大於正向促進作用。奢侈品牌可以藉助漲價手段實現短暫回升,但若想實現長期有效的正向增長,還需要尋找更加合適的營銷推廣手段,不斷突破客戶群體。
二、奢侈品營銷推廣有哪些合適的手段!
1、攫取社交媒體流量
新一代奢侈品消費者與潛在用戶更習慣在社交媒體上了解奢侈品牌商品,尤其以小紅書、微博、時尚行業公眾號等,對於奢侈品種草非常有效。奢侈品牌可以適當改變過往高冷的形象打造自己「高級」、「時尚」又「耐用」、「百搭不過時」的雙重特質,改變過往大家對於奢侈品牌嬌貴、中看不中用的認知誤區。通過小紅書kol種草、微博明星同款等配合,利用社交媒體流量做好線上種草動作。
2、做好客戶分層管理與服務
高冷調性並不等於高冷服務,奢侈品牌附加價值之一,便是頂尖的服務。當奢侈品牌服務從線上延伸到線上,品牌服務更加成為能不能在客戶品牌了解認知階段佔領客戶心智的重要法寶之一。尤其對於目前奢侈品競爭非常激烈的觀望階段客戶群體,幫助他們更快更方面的了解品牌背後故事、了解商品故事、了解商品參數等,並在這一過程當中感受到被重視感,非常重要。
如何為不同的客戶提供精準的服務,需要奢侈品牌做好客戶精準分層,利用客戶來源、過往消費記錄、多渠道信息集成等手段,幫助品牌建立更精準完善的客戶畫像,並且進行自動化精準分組管理,由此為不同群組定向推送相應的內容:例如為品牌老客戶推薦當季新品;為品牌新客戶推薦品牌故事或經典款式。除此之外,也可以為不同粉絲群組定製不同的互動活動,例如老客戶線下見面會;新客戶線上直播分享等。
3、 周年慶營銷
奢侈品牌往往具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也鑄就了奢侈品牌的歷史與傳承價值。利用周年慶的機會,將品牌歷史與故事放大進行正面事件營銷,對於品牌正面形象打造非常有幫助。
4、明星效應營銷
過往的奢侈品營銷可能存在明星效應放大導致影響品牌自有效應的顧慮,但在新時期,尤其是流量時代,具有高流量的明星能夠切實帶動奢侈品牌營銷推廣。尤其在價位相等、功能相似的商品選擇之上,部分消費者會明顯傾向於選擇明星同款。另一方面,影視劇的植入也是很好的營銷手段,但要注意的是,影視劇角色形象需與奢侈品調性高度吻合,而爆款影視劇明顯對奢侈品的曝光更有幫助。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奢侈品營銷推廣有哪些手段的分享。除了通過漲價方式帶動短暫銷售增長以外,奢侈品營銷推廣也需要進一步了解客戶、精準管理客戶,同時揚長避短,發揮品牌背後歷史、故事、服務等附加價值,精準出擊社交媒體流量,實現新時期的營銷推廣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