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在飄香園金色大廳舉行。
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傳遞出哪些新信號?
記者對此進行了梳理
信號1
加快構建「11條鐵路+12條高速公路」交通體系
會議透露了「內聯」和「外暢」兩個方向的交通建設。
加快推進鐵路建設。推動川南城際鐵路內自瀘段加快建設,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預計明年6月底前建成通車。屆時,內江、自貢、瀘州將實現半小時通達,川南一體化將邁入快車道。推進成渝客專達速提質改造,預計今年9月底將完成提速改造,時速將從300公裡提升至330公裡,內江將進一步深度融入成渝半小時經濟圈。同時,推動成自宜高鐵建設,推進綿遂內、雅眉樂自隆等城際鐵路,以及成渝鐵路成隆段、隆黃鐵路隆敘段擴能改造前期工作。
加快公路建設。推動成都至宜賓高速公路建設,內江至大足高速公路預計今年10月底前開工建設,協同開展成渝高速公路擴容改造、樂山經資中至銅梁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
▲「蓉歐+」東協國際班列從內江始發
同時,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一港三園」現代物流業創新發展空間布局,加快建設12.5平方公裡的內江國際物流港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推動內江南站提升改造,打造立足川南、配套成渝、輻射西部的多式聯運物流基地。7月29日,滿載25節車皮50個貨櫃1288噸「內江造」元明粉、柴油機、玻璃纖維的「蓉歐+」東協國際班列從內江始發,將歷經60個小時、1443公裡後直達欽州港,再由欽州港海運至泰國林查班、緬甸仰光、印度尼西亞貝拉灣、巴基斯坦喀拉蚩4個國際港口。
信號2
加快構建「5+4+5」現代產業體系
提升產業協作配套能力,是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中之重。
會議透露,要著力培育集群,推動產業向園區集聚,提升產業發展集中集群集約水平。要著力強主體,以更大力度支持行業領軍企業做大做強、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內江黑豬
根據會議安排,要在已經取得成績上,繼續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裝備、新醫藥、新能源和大數據「四新一大」產業,聚焦內江黑豬、資中血橙、威遠無花果、特色水產等四大特色農業產業,推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現代金融、健康養老等五大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
已有行動。積極謀劃工業產業高質量發展「151」計劃,著力培育一批100億、500億、1000億產業集群。規劃投資100億元,建設佔地面積約1000畝、總建築面積約140萬平方米的軟體與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產業園,將於今年9月開工。目前,過渡園區建築面積5808平方米,已入駐平安金服、卡盟科技、聯通南方呼叫中心等7家企業,其中平安金服已有員工1500餘人。規劃建設成渝地區綠色原料藥製造基地,其中的引領性項目投資10億元的匯宇原料藥及製劑生產基地預計今年10月底前開工建設。7月28日,內江與正邦集團籤署合作協議,根據安排將投資50億元助力內江生豬產業發展。
信號3
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會議透露,共享成渝兩地創新資源,是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蓄勢賦能的重要舉措。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內江加強與兩地科技合作,2020年5月13日,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與內江市政府、成都高新區管委會與內江高新區管委會分別籤署合作協議。
在創新方面,將加快建設產學研合作平臺,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加大市校(院)合作力度,支持市內高校院所主動融入環成渝高校創新生態圈;立足配套成渝需求,統籌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建設國家級「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和「甜城 成渝地區人力資源市場」;大力培育創新主體,支持本地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成果。
信號4
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
會議透露,要探索跨行政區利益聯結機制,推動重大規劃和重大項目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探索共建共享的公共資源配置機制
行動已開展。目前,內江在去年已實現8個領域同城化成果的基礎上,在共建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的框架下,加快編制內自同城化總體方案,加快規劃建設內自現代產業集中發展區,推動內自快速通道加快建設,共同推進雅眉樂內自渝城際鐵路和內自機場規劃建設,並共同向省委、省政府爭取設立省級川南(內自)新區。
立足共建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的更寬視野,繼續深化內江榮昌合作,與榮昌共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儘快啟動建設雙昌大道(一級市政幹道),推進夏布、稻漁、玻陶、生豬等產業合作。
信號5
加快形成「一點三線」立體全面大開放新態勢
會議指出,開放方面重點是強化重點區域開放合作、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一點三線」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
▲內江國際物流港—川南冶金建材物流園項目
會議透露,要深化與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等區域合作,大力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協同建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加快內江國際物流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開放平臺建設,做大做強「蓉歐+」東協國際班列內江基地,暢通四川至北部灣、成都至昆明接泛亞鐵路大通道,打造南向開放橋頭堡,加快形成「一點三線」立體全面大開放新態勢。開展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政策試點,開展跨境金融服務。加大與成都、重慶自貿區及毗鄰協同改革先行區交流合作力度,推進相互間的制度對接、產業協同、平臺共建。
信號6
助力建設沱江生態廊道
會議指出,以內江沱江流域綜合治理和綠色生態系統建設與保護「世代工程」為統攬,助力建設沱江生態廊道,依然是當前工作重中之重。
根據安排,推動生態共建共保共享,與上下遊城市協同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源頭治理、分區管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大規模綠化內江行動,積極融入川渝森林城市群建設。開展沱江內江段及內江市境內所有天然河流10年禁捕退捕工作。深入開展「五清」行動。強化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加強跨區域生態環境聯合執法。
信號7
努力實現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根本目的和落腳點是為了給人民群眾帶來福祉,加強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題中應有之義。
會議透露,加大援企減負穩崗力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深化教育交流合作,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加快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擴大成渝兩地優質醫療資源覆蓋廣度。實施多元聯合、城鄉統籌,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服務網絡。推進養老、失業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促進川渝異地門診和住院醫療直接結算。推進戶籍便捷遷徙、居住證互通互認。推進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
文稿:蘭 萍
編輯:唐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