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南昌將圍繞「富有創新活力和文化魅力,令人嚮往的中國智造新城、山水名城」城市願景,努力打造國際先進位造業集聚區、全國數字經濟發展先行區、全國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全國市域治理現代化試驗區、國家現代流通體系重要樞紐。
位於南昌經開區的江鈴新能源汽車新基地總裝車間內,工人們在加緊調試自動化生產線。據了解,該新基地是按照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和數位化的節能環保標杆工廠來打造的。
藍圖鼓舞人心,遠景催人奮進。
接下來,
南昌將如何落子布局,
把美好願景變成現實?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當前,南昌正全面推進實力之城建設,努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南昌將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當前,南昌仍然面臨經濟總量不大、產業層次不高、龍頭引領不夠等短板問題,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
如何拉長長板、補齊短板,提升產業質量?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提出,南昌將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鍛長板補短板。圍繞產業鏈集群化,積極發展電子信息、航空裝備、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鏈和特色產業集群,深入實施優質企業梯次培育行動,打造千億級、百億級頭部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優化產業鏈分工協作體系。
與此同時,南昌還將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圍繞供應鏈系統化,大力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搭建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大智能傳感器、工業軟體、集成電路矽片等關鍵領域基礎部件強弱項、補短板力度。完善核心零部件、關鍵原材料多元化可供體系,增強本土產業協同配套能力,圍繞價值鏈樞紐化,不斷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健全跨地區轉移利益共享機制,加快承接國內產業轉移,深化區域產業合作。
工業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南昌將決勝產業發展「主戰場」,推動工業園區由側重生產型向產城融合、創新驅動、複合經營的新型園區轉變,深入實施集群式項目滿園擴園、「兩型三化」管理提標提檔等行動,實施「節地增效」行動計劃,完善生產生活功能配套、增強創新功能,構建「大園區+小城市」公共服務網絡,打造宜產宜居生態開發區。同時,強化開發區經濟管理職能,賦予開發區更大改革創新自主權,推動全鏈審批賦權,並深化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運營體制、人事和薪酬制度及監管體制等改革,鼓勵與沿海地區開發區共建「飛地園區」,探索「雙飛地」發展模式,推進「沿海研發+南昌製造」有效互動。
全面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在實現重大突破的歷史關口,數字經濟作為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的經濟形式,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新「風口」。
立足南昌實際,全會提出,要提升數字產業能級,用好世界VR產業大會品牌,加快構建完整VR/AR產業生態鏈,打造全球VR新技術、新產品首發地和VR示範應用「第一城」。同時,深入推進國家「03專項」,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大數據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應用,推進智能汽車、智能安防、智慧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產業研發和產業化發展。
智能製造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為加快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南昌將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和工業大數據,積極推廣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智能生產線;實施「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拓展「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推進位造業全鏈條智能化發展;推進服務業數位化發展,推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檢驗檢測、商業諮詢等數位化轉型;創新數字服務出口新業態新模式,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我們將努力搶抓南昌重點發展數字經濟這一難得機遇,在虛擬實境產業發展、人工智慧賦能傳統產業及優勢產業、人工智慧的應用推廣等領域,為南昌新動能培育、高質量跨越發展作出貢獻。」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徐玉林說。
培育新業態,打造新引擎。南昌將深入推進「5G+ABCDE」(即5G+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融合創新,形成5G技術及成果轉化全產業鏈條,打造5G融合創新應用先行區和產業生態集聚區、實施「人工智慧+」示範工程。同時,推動企業引進和開發分布式帳本智能合約等關鍵技術,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試點,並拓展生活及公共服務領域的數位化應用,推廣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線上辦公等線上服務新模式。
塑造南昌製造新優勢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所在。未來,南昌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電子信息產業「芯屏端網」融合發展,重點發展「機智靈光」四大細分領域,打造全球重要的移動智能終端製造基地;推動汽車產業優化升級,前瞻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氫能汽車,重點打造特色零部件產業,提升「南昌汽車」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全面對接航空工業、中國商飛等戰略布局,建設國產大飛機重要總裝基地,健全航空全產業鏈,打造中國航空城;推進中西醫結合、「醫、藥、養」融合發展,加速打造中國醫藥名都。
「『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是南昌工業發展的總體要求,跨越式發展是南昌工業發展的現實需求。我們將努力培育5000億級電子信息產業,3000億級的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業,2000億級的航空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將南昌打造成為國際先進位造業的集聚區。」南昌市工信局局長何琦說。
如何讓傳統產業加速跨越「轉型的火山」?南昌將加快推進傳統優勢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升級,提升傳統產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同時,推進食品產業提質增效,推動現代針紡產業向高附加值、品牌化經營、內銷化轉變,不斷提高銅、鎢等精深加工水平,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加快機電裝備製造產業升級,推動家電、鋁型材等產業躋身全國一流行列。
為進一步促進位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十四五」時期,南昌將推動製造業向產業鏈兩端延伸,服務業沿產業鏈向製造業拓展,加速原材料製造業、裝備製造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推進現代物流、研發設計、金融服務與製造業有機銜接。推動研發外包、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等行業專業化、社會化、高端化發展,加快培育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等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促進位造業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
鑄造南昌服務新品牌
服務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作為省會城市,南昌發展服務經濟具有獨特的優勢。去年,南昌服務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729.47億元,增長8.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6.0%,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壓艙石。
展望「十四五」,南昌將健全具有省會特質的服務經濟體系,加快構建南昌服務業發展體系,創建南昌服務品牌,強化對全省的支撐功能。全力推進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創新創意中心、綜合消費中心、總部營運中心建設,著力繁榮具有全國知名度的旅遊休閒、文化娛樂、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加快培育電子商務、人力資源、信息服務業等具有高度成長性的希望產業,謀划具有前沿引領性新服務經濟。
針對「南昌製造」研發設計短板,南昌將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發展,培育發展科技諮詢、創業投資、創業孵化等專業機構,引進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工業設計機構,建設工業設計服務交易市場。同時,完善水陸空「無縫對接」多式聯運模式,打造中部地區陸路物流樞紐、長江中遊綜合航運中心、「一帶一路」航空貨運重要基地,推動商貿流通設施改造和模式創新,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智慧物流、共享物流、應急物流;積極引進新型金融機構,積極開展供應鏈金融、科技金融等業態創新,規劃建設金融產業園;打造一批高能級服務業園區平臺,提高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發展水平。
高質量發展生活服務業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產業基礎。在促進生活性服務業精細化、高品質發展方面,南昌將實施「旅遊+」融合工程,推動紅色文化、工業文化與旅遊相融合,打造一批獨具南昌文化特色的文旅產品,推出一批世界「打卡中國」精品點,加快形成傳統街區與現代化綜合體互動融合的都市消費新格局。實施夜間經濟繁榮工程,打造「動感都會·不夜之城」。大力發展健身休閒業、健康養老產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完善服務標準、信用、培訓等體系,構建功能完善、管理規範、高效高質的生活性服務業體系。
來源:南昌日報、南昌頭條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打造中國智造新城——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報告解讀之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