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哈爾濱出臺了「十四條」新政,打響了房地產救市的第一槍,目的即是為了消化庫存,鼓勵市民積極買房;那麼同屬於北方城市的呼和浩特,當前房地產市場發展如何,房青城今天跟你聊聊市場一線動向。
NO1:庫存持續上漲
首先我們先聊聊呼市的房地產供應,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呼市商品房上市面積829.38萬平方米,同比上漲110.43%,其中商品住房上市面積730.52萬平方米,同比上漲153.49%;
供應上漲,與近年來毫沁營、南二環、保全莊等新興板塊大規模放地密不可分,在呼市房產市場上行時,品牌房企紛紛擲下重金,只為分得一杯羹,甚至出現毫沁營板塊十餘個項目同場競技的局面,新房市場的供應隨之提升。
呼市1-10月房產成交情況 l 獨家製圖
供應暴漲,背後是否帶動了成交大幅攀升?答案是否定的!2020年1-10月,呼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501.17萬平方米,同比上漲1.53%;成交套數43784套,同比上漲3.8%;
換言之,在新房供應翻倍上漲的同時,去化速度卻與去年同期幾乎持平,市場購買力顯然沒有支撐起如此龐大的體量,加之一路飆升的房價,置業者逐漸開始觀望,帶來的結果自然是,自2020年四季度開始,市場開始下行,部分區位欠佳,配套匱乏的樓盤,門可羅雀,去化艱難。
NO2:策略調整 房產市場新動向
市場下行,帶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日漸冷清的售樓部,蓄客排號難達預期,開盤時間屢次延後等等,針對於此,呼市房產市場悄然開始了變革……
首先在產品定位上,高端改善產品在呼市市場幾乎絕跡,超大平米的平層以及洋房等產品供應逐漸減少,受限於房貸壓力,90-120㎡主打低公攤,高贈送的剛需剛改低總價戶型成為置業主流,側面反映出,市場承受力逐漸到達臨界點,12000-13000元/㎡的價格即是呼市市場普通住宅房價的天花板。
毫沁營板塊 l 獨家製圖
其次,房價預期下降,在11月臨近開盤節點的新盤,以毫沁營板塊為例,在滿小北校區以及三中分校建設利好加持下,房價並沒有因此再度攀升,中海河山勝境報價僅10266元/㎡起,是該板塊自5月以來報價的新低,要知道,同區域樓盤大部仍處於12000-13000元/㎡的區間,除此之外,該項目還在部分事業單位展開了團購,以此拓寬客源。
圖丨網友提供
另一個現象即是,被稱為一房難求的如意板塊,似乎也難以打破市場魔咒,與呼市豪宅標杆東岸國際同區域的中南·璞樾府行將開盤,報價11700元/㎡起,科爾沁快速路儼然成為了高端和改善的分界線,想要躍級,目前來看,市場還不答應,尚不具備條件。
網友提供配圖
最後一類,即是對產品線的及時改變,早在2019年,城西區域房產市場下行時,部分樓盤(富力華庭)即開始了精裝變毛坯的策略,經過調整,將售價從萬元拉到了8字頭,進而完成去化;如今,這一幕,在毫沁營板塊繼續上演,碧桂園星作在面市之初,定為精裝產品,而後根據市場情況,現在已經改為毛坯,準備銷售,經過一番操作後,無非是要體面的打出一張低價牌,回到毫沁營板塊毛坯房銷售主戰場。
房青城觀點
綜合市場情況分析,房青城認為呼市樓市在今年四季度呈現出來的「疲軟」,是房源供應上漲、房價橫盤、購房者牴觸情緒幾種影響要素疊加的結果。
當前市場逐漸轉向買方一邊,購買動力不足,開發商要破局,需要靠營銷,在城市發展紅利既定,區域競爭白熱化、產品同質化的當下,價格戰似乎避無可避。四季度,我們期待已久的「擠水分」開始了。
潮水退去,價格掉的越多越是價格與發展潛力不匹配,無論是區域、開發商、還是產品,其價值原本就支撐不住這樣的價格,或者壓根開發商資金壓力大、業績考核任務重,但都是市場自然競爭結果,上了呼市房地產市場這個牌桌,不可能一直賺大錢。
從區域到產品再到價格,一場關於首府樓市的全面分化的「颱風」,已悄然醞釀,大風颳過,門庭若市、開盤即清盤,500套新房1500人瘋搶的盛況不會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