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1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年以來,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 「建設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等指示精神,落實「海洋攻勢」部署,圍繞「六新」推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環境友好型、質量效益型、創新引領型、統籌發展型海上糧倉,引領漁業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政策引領,明確漁業發展新方向。研究制定《青島市現代海洋漁業綠色發展攻堅方案》,提出到2022年「打造一個中心,推動六個發展」,明確青島現代漁業轉型升級主攻方向。編制《青島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青島市海洋牧場建設規劃》《青島市湖泊(水庫)漁業專項保護規劃》等產業發展空間規劃,優化發展布局,提升發展層次。會同市財政局制定《青島市新漁業發展專項建設項目實施方案》《青島市新漁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爭取中央支持漁業發展資金4.12億元,著力打造國家綠色養殖先行區、海洋牧場示範區和現代漁港區,首批13個新漁業項目已入庫,即將開始建設。
二、強化產研對接,推行漁業養殖新技術。搭建研、產合作平臺,推行「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合作模式,不斷選育優良水產品種。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與黃海水產研究所合作培育「國家新品種」刺參「參優1號」,價格比同類產品高出近70%。青島金沙灘水產開發有限公司與中國海洋大學合作培育「海大3號」三倍體牡蠣苗種,價格高出普通二倍體牡蠣苗種的130%。青島金海富源海洋實業有限公司依託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培育國內首創的「白玉參」苗種,產品直供釣魚臺國賓館,價格高達3.2萬元/斤。青島前沿海洋種業有限公司依託美國先進技術,年可生產三倍體牡蠣苗2億多片。
三、緊盯前沿科技,培育智慧漁業新產業。加快實施漁業深遠海戰略轉移,引導有條件的企業發展遠海智能化大網箱養殖、移動式養殖工船、封閉式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等智能化新興產業。山東深海冷水團海洋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我國首個集遠海養殖、能源供應、智能管護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智能網箱「深藍1號」,首批500噸優質海水魚已陸續上市;升級版「深藍2號」大型智能網箱已開工建設,養殖容積3倍於「深藍1號」,預計年產量5000噸。國信中船(青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建設我國首艘智慧漁業大型移動式養殖工船,可年產優質海水魚3200噸。青島七好營養科技有限公司採用全封閉工業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引進墨瑞鱈進行育苗、養殖,產量可達150公斤/m3。青島宏泰海產品養殖有限公司與韓國合作開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南美白對蝦,養殖全程不用藥、尾水零排放,年產優質蝦類18萬公斤。
四、探索多元融合,發展海洋牧場新業態。按照「一灣六島」規劃目標,重點打造「七大海洋牧場集群」,目前已形成海洋牧場區20處,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0處,佔全國1/9、全省1/3。圍繞增強海洋牧場現代化水平,配置實時監測系統,對海洋牧場生態環境、資源狀況進行及時跟蹤監測,實現海洋牧場可視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探索「苗種培育+海洋牧場+休閒垂釣+潛水觀光+海洋環保」等多業態綜合發展模式,努力打造特色化旅遊品牌,創建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11處、省級休閒海釣基地(場)17處,休閒海釣逐步成為島城海上旅遊產業「新名片」。
五、推進南北互動,拓展漁業養殖新模式。創新實施「南魚北養+燈光誘餌」網箱養魚模式,利用南北海水溫度差異,引進大黃魚、真鯛等大規格魚種,通過燈光誘集周邊水體浮遊動物供魚類競爭食用,在對周圍水體零汙染的前提下,通過「野化」放養消除魚肉中的「土腥味」,實現魚肉脂肪含量顯著降低、肉質更富彈性、口感更加鮮美等效果,大黃魚上市價格可翻4-5番,真鯛和鱸魚產出效益翻倍,漁業養殖經濟效益大幅提升。今年通過「南魚北養+燈光誘餌」養殖模式新增海產品26萬公斤,有效豐富休漁期對鮮活、高端魚類市場需求。
六、創新營銷方式,探索品牌推介新路徑。運用平臺思維,藉助騰訊網際網路社交平臺優勢,發展「短視頻+漁業網紅」新型營銷業態,全方位推介青島漁業品牌和產品,實現網際網路與青島漁業的深度融合,不斷提升漁業品牌知名度。青島鑫海豐食品有限公司入選「第六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青島地標品牌「膠州灣蛤蜊」進入「2019年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入圍名單,青島聚大洋藻業集團有限公司被評為「2019年國際基礎創新示範企業」,億海豐等4家企業產品入選2019年「第四節青島知名農產品品牌」,「悅海」有機海參連續當選人民大會堂唯一指定專供海參。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