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瑜伽課開始前,瑜伽老師問大家,「你們認為什麼是瑜伽?」
課堂上沉寂了片刻。
想到之前看的瑜伽書籍,於是,我脫口就說,瑜伽是通過練習,控制心意的波動。
頓時,有同學笑起來,也許她們認為我是隨口而出的,亦或是瞎回答一氣。然後,老師也沒有解釋我的理解,他只說,瑜伽就是平衡,在體式中做好平衡,保持穩定的呼吸。
其實,在被笑過後,我不再多說話,也許是理解的不同,我認為我說的對瑜伽的理解跟老師的見解是一致的。而且我的說辭也是有出處。
之所以提到這樣的觀點,是得益於我曾經閱讀的瑜伽經典著作。帕坦伽利作為最偉大的印度瑜伽先賢,他在《瑜伽經》中就把瑜伽定義為,控制心得意識波動。人們通常都是自己心意的奴隸,而瑜伽是一種方法,人們能夠讓心意成為自己的奴隸,這樣的理解源於印度古老的傳承。
《哈他瑜伽之光》認為,心意活動和呼吸活動之間存在關聯,心意的狀態對呼吸有著直接的影響,呼吸不穩,則心意不穩,呼吸穩定,則心意穩定。
通過瑜伽的練習,讓我們在不同體位法中練習呼吸,控制呼吸,進而達到控制心意的目的,善於控制心意的人,不容易被外界紛擾幹擾到內心世界,這也就是大多數的瑜伽士為什麼總能保持心平氣和的緣故。
瑜伽是什麼?對於初學者,瑜伽只是體位法練習的代稱,對於資深練習者,瑜伽,是控制心意的波動,也即是使身體保持平衡於各種體位中。
在瑜伽體位法中,身體的平衡是所有體式的根本,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就無法做出穩定的體位,進而導致呼吸不再流暢,身體阻塞,也就無法做出好的體式,這些都是一連串的。
但是,平衡不僅體現在瑜伽八支之一體位法中,還在諸如冥想、呼吸法等其他分支之中,所有的這些分支內容,均受制於心意,需要平衡。比如,在冥想時,要注意掌握好念頭與身體的平衡,讓每一個念頭順其自然的出現、流逝,而自己則是一位觀想者。
所以說,瑜伽,是控制心意的波動,最為貼切。
當前,瑜伽已廣泛被社會接受,並流行起來,大眾僅僅知道瑜伽是一種時髦的運動方式,這是對瑜伽的片面看法,我們所謂的「運動」只是瑜伽的體位法,所以,一味練習體位法,只是接觸瑜伽的皮毛,永遠進不了瑜伽的殿堂,當然有些人只是為了把它當成一種運動方式,那完全在於每個人對自己人生價值的追求。
隨著練習的時間增長,當有一天,體位法不能滿足修行之路上身心靈的喜樂時,那麼尋求瑜伽更深層次的教義與奧妙,或許能夠帶給自己新的成長。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與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