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城品牌版圖再擴張 引進王品牛排跟無印良品

2020-12-16 贏商網

  (贏商網報導)作為深圳西部美食地標的海岸城,在餐飲上的動作可謂頻頻。

  日前,贏商網從海岸城購物中心官方微信中了解到,其於5月25日又有一家新品牌於三樓開業,該品牌便是高端連鎖牛排的領導品牌--王品牛排。

  坐在"低調奢華"環境優雅的店內,品著"一頭牛僅供六客"的招牌菜,這是王品提供的生活方式。其牛排精選牛肋骨第六到第八對,先以多種中西調料浸泡二天二夜,再以慢火烘烤一個半小時而成,是一塊具中國口味的全熟牛排。

圖片來源:海岸城購物中心官方微信

  作為一家打造西式生活的牛排連鎖品牌,其除擁有風靡20年的招牌全熟牛排外,王品套餐還含八道精緻餐點,依次為餐前酒、麵包、沙拉、湯、酸梅汁、主餐、甜點、飲料。

圖片來源:海岸城購物中心官方微信

  據悉,王品臺塑牛排是昔日的臺灣首富、臺灣知名企業臺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先生招待貴賓的知名私房料理。王品臺塑牛排1993年11月成立於臺灣,並於2003年7月登陸中國內地,首家門店選址於上海。進入內地十多年期間,王品牛排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近30個城市有67家直營分店。贏商網從王品臺塑牛排官網中了解到,其在深圳共有四家門店,分別是深圳深南店、華僑城店、海雅繽紛城店以及海岸城店。

  另悉,"王品臺塑牛排"是王品集團旗下最早進入中國內地品牌,除該品牌外,王品集團旗下還擁有"西堤厚牛排"、"花隱懷石日式料理"、"慕·法式鐵板燒"、"陶板屋和風製作料理"等餐飲品牌。

  當然,海岸城帶來的驚喜不僅僅是王品臺塑牛排的進駐,其還引進以簡約、質樸為特色的日本品牌MUJI。該品牌同樣位於三樓,將於6月3日開業。

  據悉,無印良品誕生於1980年,主推服裝、生活雜貨、食品等各類商品。首進中國則於2005年,彼時其中國首家門店在上海開業。截至目前,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超150家,遍布近40座城市。

  憑藉中國消費者對其熱愛,無印良品的海外事業部部長、中國區董事長松崎曉此前表示,從2015年開始,每年將新開30-35家。

相關焦點

  • 擴張開店 無印良品加速下沉二三線
    近日,無印良品一天內在三個不同的非一線城市開出3家門店,加速在華擴張。三店同開誓要在華加速開店的無印良品,正在不斷落地實體店計劃。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無印良品在6月底新增3家門店。無印良品官網推送的消息顯示,6月30日,無印良品分別在無錫、濟南、石家莊開設了3家門店。在此之前,無印良品曾公開開店計劃。
  • 無印良品如何在擴張和降價的同時維持自己品牌溢價?
    無印良品如何在擴張和降價的同時維持自己品牌溢價?來日本後她換上了全套無印良品的文具。「感覺跟人家別的品牌、文具店的價格也差不多。」文具、食品、護膚品、服裝薛禾都買過,她每次回國還會給家人朋友帶無印良品的商品。
  • 無印良品困局
    良品「不良」,無印良品又出品質事故了。近日,微博話題「無印良品瓶裝水致癌物超標」被頂上熱搜,無印良品的品牌名譽再受衝擊。據日媒報導,因部分商品被驗出含超標的致癌物質溴酸,無印良品計劃將主動下架瓶裝的「天然水」與「礦泉氣泡水」共約59萬瓶,並在全球範圍內開啟召回。
  • 無印良品失寵
    松崎上任後將無印良品的新店從中國一直開到了科威特,他希望在堅守最初理念的同時,借力全球增長推動公司的發展。在掌舵的四年間,他拓展了無印良品品牌的酒店以及無印良品設計的公交車等新業務,並進軍了印度、瑞士等新市場。為了推動增長,他也在訴諸各種刺激措施,包括將生產轉移至更便宜的地方,以及為中國消費者量身打造產品等等。
  • 無印良品的中國困局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本,無印良品為中低端品牌,多出現在超市中,以雜貨店定位示人。進入中國市場後,無印良品改變了策略,定位為中高端生活品牌。為了重新定位,無印良品在門店選址時不僅遠離了超市,還進入了各大商場的熱門位置,定價也高於日本同款不少。
  • 無印良品敗在品牌
    廢話不多說,先拋出一個結論:無印良品的基因是一家賣貨公司,而不是一家品牌公司。我之前經常問國內消費行業的大咖如何看無印良品,現在國內有許多人對於無印良品的固有印象,甚至是討論最多的一個觀點,就是認為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設計感十足的公司。就正是因為有如此這般的錯誤印象,我們接下來逐步梳理無印良品的發展歷程,帶大家一起來看無印良品這家公司本質的DNA。
  • 原無印良品商品開發負責人:無印良品靠這8個優勢取勝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 第一,無印良品為什麼能夠在全球得到這麼多認可和喜愛? 第二,無印良品商品開發及品牌打造環節。 1980年,無印良品作為一家日本超市的自有品牌誕生,當時產品種類只有40種。 無印良品的發展分為前20年和後20年: 1.擴張|混亂的時代(1980年~1999年) 前20年可以分為前半期和後半期。 前半期:剛創辦時人氣很高,大量擴張,推出了很多產品,其中有很多產品並不符合無印良品的風格。
  • 王品內地擴張提速 王品臺塑、西堤牛排門店今年將翻番
    高端餐飲不景氣,讓中端餐飲品牌開始發力。記者昨日獲悉,臺灣餐飲企業王品集團將今年定位成內地快速擴張期。王品臺塑、西堤牛排將在年內門店翻番。據了解,王品集團在臺灣地區共有14個品牌,目前只有四個品牌進入內地。
  • 「零售神話」無印良品的滑鐵盧
    從京東京造、淘寶心選、蘇寧極物,到網易嚴選,再到小米優品,他們在營銷、品牌定位中也在極力標榜「中國版無印良品」。這些背景顯赫的中國學徒們足以印證無印良品獨特的經營魅力,並且讓極簡消費這一賽道成為近年來消費市場的焦點之一。
  • 無印良品也曾是配角 解析無印良品的前生後世
    不過,在這次發展當中,有一個非常奇特的例子,就是無印良品。無印良品誕生於1980年,在最初成立的時候,這並不是一家獨立的品牌,而是作為西友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而誕生的。當時的西友超市在日本已經非常有名,不過,那時西友總經理覺得日本的很多商品包裝過於奢華,完全扭曲了商品本來的價值,於是便希望開發一款更能突出商品價值,而不是過度包裝的商品,這就是無印良品最初開發的初衷。
  • 聚焦品牌:簡單長條板凳緣何進了無印良品賣價1000?
    大慈寺是無印良品選擇將全球最大旗艦店落戶成都太古裡的原因之一,「這裡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MUJI追求的概念非常契合,」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文欣說。   除了MUJI餐廳,無印良品在這家店還首次引進了只在日本國內售賣的設計家居品牌IDEE和追求極簡風格的廚房家電。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雖然在此後的七年時間裡,無印良品都處於一段沉寂期,發展速度較慢,但2012年後,無印良品開始以每年新開30-50間店鋪的速度在中國擴張,2019年底,其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256家店,超過全球門店數量的一半。回首來看,在初期發展階段,無印良品確實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並證明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從過往的經驗上來看,這種通過「諧音」或「相近字」來跟風知名品牌的行為是山寨、抄襲無疑了。但這一次,持續了十幾年的無印良品VS無印良品「商標大戰」的結果卻和我們先入為主的慣性思維不太一樣。
  • 松井忠三:無印良品爆品模式
    但無印良品90年銷售額只有245億日元,經常利益(經常利益=營業利益+營業外收益-營業外費用)只有1億日元,然而到99年時,經常利益已經達到136億日元。可以說,從90年到99年的十年間無印良品經歷了一帆風順的成長期。店鋪數量、商品種類越來越多,跟顧客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顧客也很願意在無印良品購買更多的商品。
  • 圍繞雜貨店的戰鬥,無印良品將會沒落?
    與無印良品模式接近的「雜貨店」品牌遍地開花,孕育出了一些定位各異的「追趕者」,以名創優品、網易嚴選等為代表的品牌,在資本的助力下強勢崛起。它們在產品風格、品牌定位上與無印良品類似,而價格卻比後者更親民。外界認為,這些「後起之秀」已經成為無印良品未來在華發展的最大競爭對手。
  • 無印良品大潰敗
    有人說,北美市場對於日本時裝品牌來說,一直都是賠錢的代名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作為戰略上的補充,無印良品可能根本無所謂。如果你這麼想,那你可能都高估了無印良品在日本和中國市場的表現。2016年來,無印良品在華的業績連年下跌,甚至在2017年實現了負增長。無印良品只能通過頻頻對產品降價挽回頹勢,但無濟於事。
  • 無印良品在華遭遇「山寨加盟」
    在中國加速開店的無印良品遇到「加盟」風波。4月12日,無印良品發布聲明表示,在中國內地從未許可任何企業或個人開設加盟店,或者發布任何招商加盟信息。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不少商家打著「無印良品加盟」的旗號在網絡發布召集信息。
  • 陷利潤下跌「羅生門」 無印良品如何突圍?
    儘管進行了澄清,但不可否認的是,無印良品在中國正遭遇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名創優品、NOME家居、網易嚴選、小米有品等行業品牌都在不斷侵蝕著無印良品的市場份額。同時,消費環境變遷的背景下,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既定定位和發展正在接受衝擊。
  • 無印良品:「去品牌化」的品牌化
    無品牌?提起「無印良品」這個品牌,你第一個會聯想到哪個關鍵詞?以「去品牌化」聞名的無印良品在國內有著一眾信徒,他們希望在中國複製無印良品在日本的成功,然而這條路似乎並不好走,不僅是他們很艱辛,就連先行者無印良品在中國也沒混出個門道。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