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堅稱前員工「私賣」理財品 金華銀監局介入

2021-01-08 每日經濟新聞
工行堅稱前員工「私賣」理財品 金華銀監局介入

每日經濟新聞 2012-12-13 01:06:34

目前,工行仍堅持稱沒有出售涉案理財產品,一切都是前員工鈕華的私人行為,工行並不知情。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印崢嶸 徐超發自上海、浙江    

每經記者 印崢嶸 徐超發自上海、浙江

12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刊發《村民1200萬買工行 「理財產品」被騙》的報導,中國工商銀行浙江金華商城支行(以下簡稱工行金華商城支行)前客戶經理鈕華向客戶私售理財產品,至今仍有4個村民的400萬元拆遷補償款尚未追回,引起多方關注和熱議。

《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到的最新情況顯示,浙江金華市銀監局昨天約談工行金華分行行長。目前,工行仍堅持稱沒有出售涉案理財產品,一切都是前員工鈕華的私人行為,工行並不知情。

此次事件的真相還有待釐清,但在財富管理需求井噴的大背景下,近期華夏銀行和工行先後爆出「理財門」,會不會成為繼2008年外資行理財產品巨虧風波後,中資行理財產品「大躍進」中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已然引起廣泛關注。

金華銀監局約談分行行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一步獲悉,在金華開會的浙江省銀監局領導已看到上述報導,本周三 (12月12日),金華銀監局約談工行金華分行行長,工行方面為此還準備了一份書面說明材料。

昨日,記者再次來到中國工商銀行浙江金華分行採訪,工行方面仍然堅持稱沒有賣過涉案的所謂「理財產品」,並稱受害者資金從未進入工行理財產品帳戶,工行對被捕前員工鈕華涉嫌違法銷售理財產品的行徑毫不知情。

至於受害客戶尚未追回的400萬資金該由誰償還,工行金華分行辦公室主任邵格良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要等司法部門作出結論後再確定。

某門戶網站12月12日推出「銀行頻現員工私賣理財產品事件,您認為誰該為此負責」的調查,截至當日18時,網絡調查結果顯示,79.2%的網友選擇「銀行管理不到位,應該為此負責」,18.1%的網友認為「不好說,銀行與員工都應承擔責任」,2.7%的網友認為「員工私賣就應該由員工負責」。

從一位陳姓的受害者客戶提供的存單質押憑證看,他的100萬元的存單被質押在工行,已貸出了90萬元,並轉入工行前客戶經理鈕華的帳戶中,而質押到期日就是理財產品的到期日2013年7月29日。

「所謂的理財產品根本就不存在,整件事情屬於銀行前客戶經理鈕華有預謀的理財產品欺詐案。」某股份制銀行理財師指出,「鈕華是以銀行職員的身份向客戶推薦產品,只有銀行員工才有權限這麼做,外部的人無權作出類似行為。鈕華涉嫌合同詐騙的行為是帶有職務性的行為,涉嫌侵犯儲戶的財產權,理論上應該由他所在的單位工商銀行承擔賠償,銀行再向鈕華進行追償。」

理財品「大躍進」致危機初現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財富管理需求井噴的大背景下,近期華夏銀行和工行先後陷入「理財門」,也成為中資行理財產品危機初現的縮影。或許,這也是理財產品「大躍進」中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2004年,首款人民幣理財產品誕生,此後銀行理財產品銷售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到2008年,銀行理財產品已初具規模,當年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金額共計3.7萬億元,較2007年翻兩番。

來自銀監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9月末,銀行理財產品餘額6.73萬億元,比2011年末4.59萬億元增長近47%。

IMF近期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則判斷,中國的理財產品存量到2012年第三季度底為8萬億~9萬億元,大約是存款規模的10%,佔中國GDP的17%~19%。

澳新銀行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理財產品前5大發行銀行為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以及交通銀行。

而近年來,隨著城商行異地擴張的興起,城商行的理財產品也開始超越國有大行,開始領先同業唱起了主角。

普益財富統計顯示,2012年三季度,城商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首超國有大行。11月,這種現象尤其明顯。當月,城商行發行理財產品達809款,遠遠超過國有大行607款的發行量。

中國銀監會紀委書記杜金富近日也表示,我國銀行理財產品發展速度雖然較快,但由於發展時間不長、規模不大,整體看尚處於培育發展階段,「部分銀行仍存在不規範的理財產品運作方式;個別銀行存在宣傳、信息披露等方面不到位、投訴處理不及時、內控管理不嚴等問題。」

上海排查兩類理財產品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建議,監管部門應該對銀行理財產品銷售進行一次徹底的檢查,對銀行工作人員私自銷售的產品進行清理,銀行應該更加重視內部管理,切實防範人員「飛單」事件發生,杜絕因員工素質問題引發的道德風險。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產品中心研究員王增武認為,監管部門應該以華夏銀行、工商銀行的「理財門」事件為契機,建設統一的監測平臺,監測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投資組合,培育第三方評級評價機構,同時設立投資者保護基金;銀行應該提高產品的信息透明度,披露理財資金的具體投向並定期公布產品淨值。

據了解,日前,上海銀監局要求轄區內的銀行對代理股權和私募產品的情況進行自查,而基金、保險、信託和銀行設計發行的理財產品不在此次自查的範圍內。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財富管理部門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銀行理財產品的審批權限在總行,涉及多個部門溝通協調,不是隨便哪個網點負責人想發就能發的。

「首先,總行零售部和合規部一起開會研究,經表決通過以後才能發理財產品;其次,產品發行方案會被上報到財務部,由專人將理財產品的要素如利率、期限、金額等信息錄入銀行會計系統,最後才能在各網點統一上線銷售。」

「一款產品的發行範圍至少覆蓋全省,當地網點員工私銷理財產品涉嫌非法集資詐騙。」上述負責人並稱,「客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定要認清合同上的銀行Logo標記,以及銀行業務公章的戳記。」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徵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相關焦點

  • 廣東農行支行私發大量信用卡 銀監局將介入調查
    羊城晚報記者  劉薇 譚超  羊城晚報21日獨家報導《廣東農行淘金支行被曝私發大量信用卡》引起各界廣泛關注,由於可能涉及的人數眾多,影響面大,需要監管部門介入做進一步調查,羊城晚報記者已在報料人小A的委託下,向廣東省銀監局舉報,相關舉報材料也已提交廣東省銀監局
  • 用救災款買名牌鞋 綿陽涪城工行行長被暫時停職
    發表評論   相關新聞:四川銀監局督促嚴查救災費購運動鞋事件責任人            河南安陽嚴查救災款違法事件責任人 負責人免職  昨天,各級紀委、審計、工行及銀監會組成的多個工作組進駐綿陽,調查工行涪城支行用「抗震救災款」為職工買名牌運動鞋事件。
  • 金華銀監分局「五水共治」防風險(財經短波)
    本報電近年來,浙江金華銀監分局積極探索「防洪水、治汙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五水共治」模式,防範化解銀行信用風險和不良貸款,成效明顯。通過「五水共治」防控模式,金華銀行業信用風險得到有效防控。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181.05億元,比年初下降5.26億元;不良貸款率2.75%,比年初下降0.26個百分點,比2016年最高時下降了1.18個百分點,基本度過了全市銀行業風險防控的最艱難時期。
  • 銀監局規範信用卡催收管理
    本報訊 (記者 孟群舒)記者昨天獲悉,上海銀監局下發 《關於規範信用卡催收管理的通知》,從消費者保護、規範催收行為和提高法律合規意識等三方面,對商業銀行提出監管要求。  上海銀監局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在催收過程中要向持卡人告知國家相關法律文件和有關惡意透支所對應的法律責任。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完善信用卡催收管理制度,規範催收外包行為,合理設定考核指標,增強法律合規和催收證據收集、保存意識。  據介紹,銀行往往採用跑馬圈地的策略,向一些收入較低、償付能力有限的客戶發放高額度信用卡。
  • 湖南銀監局揭示信用卡欺詐四種途徑
    湖南銀監局通過歸納大量信用卡欺詐案件,總結出目前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實施欺詐的四種主要途徑。    第一、盜用他人身份辦卡。湖南銀監局介紹,除盜用朋友、親屬、同事的資料辦卡外,不法分子還通過招聘、交友、貸款、購買保險等方式,盜取客戶真實身份資料,並通過虛構單位信息等手段辦卡,並迅速透支套現。此外,政務公開網、房產車產信息網等網站,也不同程度透露了公眾的真實身份證號碼。
  • 上海銀監局斥商業銀行誘導年輕人逐漸成為卡奴
    上海銀監局斥銀行誘導年輕人成卡奴早報訊 上海銀監局近期接到大量針對信用卡的投訴,部分年輕人剛踏入社會就在銀行誘導下成卡奴。上海銀監局要求,商業銀行要高度重視一人多卡、過度授信可能給銀行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除完善授信審核機制外,還要向申請人充分揭示風險,並要根據持卡人財力狀況的變化採取及時有效的風險管控措施。
  • 上海銀監局:通過不明網站辦理信用卡小心受騙
    新華社上海10月15日專電(記者 姚玉潔)據來自上海銀監局的信息,近期上海部分中外資銀行發現有不法分子存在以辦理信用卡為名詐騙客戶資金的情況。上海銀監局提醒公眾注意甄別,小心上當受騙。    一是假冒銀行騙取客戶手續費。
  • 上海銀監局開出最大罰單 花旗銀行被罰1064萬元
    是迄今上海銀監局層面對商業銀行做出的最高罰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此次上海銀監局開出的六張罰單中,房貸、同業等領域成為銀行違規的集中高發地。據統計,今年以來,上海銀監局開出的行政罰單共32張,這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25張。
  • 上海銀監局處罰六家銀行 花旗銀行被罰1064萬元
    新華網北京8月15日電 11日,上海銀監局發布六張行政處罰單,花旗銀行、上海銀行、華夏銀行、天津銀行、農業銀行均遭處罰,合計罰款逾1400多萬。  其中,花旗銀行部分分行因發放房地產貸款違反利率規定,以及信用卡違規整改不力,疊加共罰沒1064萬元。
  • 民生銀行一支行因金融許可證遺失被上海銀監局警告
    6月1日,中國銀監會上海監管局(上海銀監局)在官網掛出3張於5月4日和5日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對三家金融機構合計罰款100萬元,其中包括平安銀行上海分行、民生銀行上海歌林春天社區支行、上海電氣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10月,民生銀行上海歌林春天社區支行金融許可證遺失,導致該支行營業場所處於無《金融許可證》公示狀態。
  • 聚投訴網友投訴工商銀行、綠森數碼、工商銀行信用卡:工行融e購...
    截止發稿前,工商銀行有效投訴5227次;綠森數碼有效投訴569次;工商銀行信用卡有效投訴568次。 張先生向公益性消費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反映:「2019年9月2日,我和我愛人分別在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手機APP軟體工銀融E購第三方商城綠森集團商貿旗艦店領取商戶優惠券,並同時下單該店鋪內商品小米移動電源3部,原價79*3=237元,優惠券後實付款92元。
  • 東莞美得麗家具廠讓員工跪地自扇耳光 人社局回應已介入調查
    來源:紅星新聞原標題:東莞一家具廠讓員工集體跪地自扇耳光,人社局:今早介入調查家具廠培訓會員工跪地自扇耳光 廠家:主題心靈成長 打造鐵軍團>網傳東莞一家具廠在培訓員工時,「情緒激昂」的員工在集體跪地自扇耳光的同時,一邊脫掉上衣,一邊高喊口號,甚至雙手猛烈拍地……其瘋狂狀態讓人瞠目結舌,該視頻在網際網路上廣為流傳。
  • 民生銀行一支行因金融許可證遺失,被上海銀監局給予警告處罰
    民生銀行一支行因金融許可證遺失,被上海銀監局給予警告處罰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胡志挺 2017-06-01 19:57
  • 花旗銀行回應「被上海銀監局罰款逾千萬元」:已完成整改
    花旗銀行回應「被上海銀監局罰款逾千萬元」:已完成整改 中新網8月16日報導,就被上海銀監局罰款逾千萬元一事,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16日回復稱,對發現的問題已經完成相應的整改工作。
  • 上海銀監局發15張罰單 農行平安被罰
    10月19日,上海銀監局一天內一口氣公布了15張罰單,涉及農行、渣打、平安、浦發等10家機構,因涉嫌消費貸款違規發放和挪用,上述銀行分支行或信用卡中心、中銀消費金融公司累計罰款1040萬元,兩名涉事從業人員遭警告。
  • 上海銀監局開出史上最大額罰單 花旗銀行領罰"已完成整改"
    原標題:上海銀監局開出史上最大額罰單 花旗銀行領罰「已完成整改」  東方網8月17日消息:上周五,上海銀監局公布6張罰單,其中花旗銀行被罰款逾千萬元,成為迄今為止上海銀監局對商業銀行作出的最高罰款額。今天,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回復稱,「對發現的問題已經完成相應的整改工作」。
  • 第一商業銀行統計報表2次錯誤 被上海銀監局罰款20萬
    第一商業銀行統計報表2次錯誤  和訊網消息 3月7日,上海銀監局公布布對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的行政處罰信息,第一商業銀行上海分行主要負責人為林蕙娟。2014年上半年,該分行在報送時非現場監管報表時出現遲報、錯報,上海銀監局對此發文責令改正。此後,該分行報送的統計報表再次出現數據遲報、錯報,影響了上海轄內銀行業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 6月22日,第116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廣西銀監局黨委...
    主持人:歡迎各位親愛的記者朋友們,今天下午來參加我們第116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本場發布會的發布單位是廣西銀監局,主題是「廣西銀行業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全力以赴寫好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我們很榮幸地請到了廣西銀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覃剛先生,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謝志軍先生,中國工商銀行廣西分行黨委書記
  • 深圳銀監局警示保稅區「貨物空轉」 三大措施嚴控理財產品套利風險
    本報記者獲悉,深圳銀監局已於近日向深圳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下發《深圳銀監局關於對保稅區企業相關進出口貿易融資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下稱《通知》),警示「貨物空轉」式的貿易融資套利活動,並要求銀行防範風險。
  • 江蘇銀監局:省內所有農信社均已改制成農商行
    江蘇銀監局副局長丁燦(圖片來源:中國銀監會網站)  中國網財經10月27日訊 78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今日在北京舉行。江蘇銀監局副局長丁燦在發布會上表示,江蘇省所有的信用社都已經改制為農商行,目前一共有62家農商行。  丁燦表示,江蘇省銀行業機構建設實現「六個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