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中國每個城市都會有高樓大廈,幾乎只要是市中心,矗立的大廈都是一個比一個高。其實蓋高樓的本質是充分利用土地面積,增加地產的空間利用價值。
只不過,從這些年中國高樓大廈的發展現狀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蓋高樓已經快要忽視其實際用途了,更多的是為了搞「面子工程」,跟其他企業攀比。
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每個企業都有企業文化,有一個標誌性建築更會顯得其實力強大。只不過,如果是不切實際、漫無目的地蓋高樓,這就是不可取的了。
根據58、安居客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高樓統計指數》,可以得知,2018年共有143座超過200米的建築完工,雖然這一數字比17年略有減少。但18座「摩天大樓」(超過300米的建築)的誕生,卻是有史以來的最高。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單菁菁則表示,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摩天大樓項目,在合法建設期內,屬於企業市場行為,政府干預力量實際上也是有限的。這也造成當下國內摩天大樓的困局。儘管早在2018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100米以上摩天大樓總量最多的國家,但國內不少城市的摩天大樓乃至「第一高樓」陷入爛尾。截至2020年9月,CTBUH全球高層資料庫中,中國共有「未完成」和「暫停施工」的摩天大樓81幢,共有66幢樓「爛尾」。
比如長沙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樓」早已被叫停,成都的熊貓大廈從677米降到了488米,南京江北第一高樓從600米降低至498米……
命運最為多舛的當屬武漢綠地中心。先是從規劃的636米被削減到475米,去年年底又傳出因資金鍊問題陷入糾紛。
那到底是什麼情況使得那麼多摩天大樓爛尾呢?說白了,各個想爭第一,卻因為沒這個能力導致的。
要知道,越是大型項目,其抗風險能力越低,越容易爛尾,問題關鍵便是資金。首先,大型項目需要佔用大量資金,由資金將會引發各種問題,如開發商自身市場判斷失誤,經營不善,引發資金鍊斷裂;其次,可能項目建設時發現防震能力、建設質量等硬性指標不達標,也可能會面臨項目停擺。所以,大型摩天大樓不是想建就能建的。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安全問題,目前世界最高的消防雲梯只有100多米,而摩天大樓動輒300米、500米以上,這無疑對消防救援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也正因如此,摩天大樓「限高令」來了。
日前,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日前聯合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
可以說,兩部委限制建設摩天大樓,可謂糾偏之舉。
這一次,受到限制的不僅是500米以上的摩天大樓,對於100米、250米以上的大樓均有所制約,未來摩天大樓不是想建就能建了。
1、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因特殊情況確需建設的,需上報住建部、發改委覆核,未通過論證、審查或覆核的不得建設。
2、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築。確需建設的,由省級住建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審查,並報住建部備案。
3、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築應充分論證。中小城市要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築,縣城住宅要以多層為主。
最後說多一句,我們中國的摩天大樓已經夠多了,希望在住建部的政策管控下,企業之間為了攀比而建造大樓的行為也該適可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