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信託業七大關鍵詞

2020-12-19 人民資訊

胡飛軍/制表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一年。對於萬千信託從業者來說,史無前例的複雜形勢與超強監管讓這個年份更加刻骨銘心。

各類政策新規與窗口指導層出不窮,融資類信託遭遇強力壓降,通道類信託繼續萎縮,行業資產規模降至20萬億關口。響應監管部門清晰明確的指引號召,諸多信託公司披荊斬棘,探路此前並不擅長的標品業務,邁入全新的轉型階段……

作為行業觀察者,證券時報特此盤點2020年度的信託行業,用七大關鍵詞總結回望,記錄歷史進程中的中國信託業。

1 壓降

壓降規模的壓力幾乎貫穿2020年全年,並還將持續下去。

2020年,信託業在過往「去通道、控地產」基礎上,又多了一道「逐步壓降融資類信託」的難題。今年3月,監管部門對信託業壓降規模定的計劃是: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並要求每家信託公司制定壓降計劃。

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主要存在形式包括工商企業類貸款、房地產信託貸款等。在監管部門看來,壓降的原因是:在去通道業務取得成效之下,融資類信託卻出現快速增長,個別信託公司甚至逆周期激進擴張,潛藏風險令人擔憂。

2020年6月份,銀保監會下發《關於信託公司風險資產處置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信託公司壓降違法違規嚴重、投向不合規的融資類信託業務。

壓降的過程本身也充滿博弈。

「今年信託公司業務受疫情衝擊,業績受到影響,資產質量出現惡化,不少信託公司或由於生存壓力或由於盈利壓力,冒險增加了一些融資類信託業務。」一家西部中小信託公司董事長對記者表示。

從數據上來看,以事務管理類信託為統計口徑的通道業務下降明顯,而融資類信託並沒有明顯的下降。

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三季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

從信託功能看,事務管理類信託餘額為9.23萬億元,佔比44.26%,較上年末降低5.04個百分點。而融資類信託餘額為5.95萬億元,佔比28.52%,較上年末提高1.53個百分點;投資類信託餘額為5.68萬億元,佔比27.23%,較上年末提高3.5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年末融資類信託餘額為5.83萬億元,而今年三季末數據為5.95萬億元。這意味著,截至今年三季末,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不降反升。

12月8日,2020年信託業年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信託行業存在投機主義,出現跨越監管紅線、陽奉陰違的現象,比如壓降信託融資類業務是去年底監管部門就提出的要求,但今年上半年部分信託公司仍然迅猛發展,結果下半年面臨極重的壓降任務。

2 整頓

在2019年年底召開的中國信託業年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態,「目前是信託第七次行業整頓。」

這一關鍵表態,成為2020年安信信託(600816,股吧)、四川信託、華信信託、新時代信託、新華信託等多家公司接連被採取重大監管措施的註腳。

持續壓縮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信託融資業務、繼續壓降金融同業通道規模、嚴格管控地產信託額度、加大力度處置風險資產……2020年以來,信託公司收到的監管要求有增無減,也從側面反映整個行業正在承受的嚴苛監管氛圍。

在新近舉辦的2020年信託業年會上,黃洪表示,自「一法兩規」頒布以來,我國信託業的制度定位逐漸明確,即辦成「主營信託業務的金融機構」,做專業的受託人。近年來,信託業按照此定位要求,淡化固有投資機構色彩,努力拓展信託業務,積極按照信託業務規律完善公司治理、內控機制、業務流程和激勵約束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當前全行業仍然存在受託人文化不成熟、受託人職責不清晰、受託人定位有偏離等問題,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

與此同時,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賴秀福主任要求信託公司深刻認識轉型的必要性、緊迫性,充分認識當前行業轉型面臨的障礙,按照守正創新、特色優先、服務至上、人才為本的原則堅定轉型,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3 風險

2020年,在監管從嚴、經濟下行壓力疊加疫情影響之下,信託行業的風險加速暴露。

今年11月發布的央行穩定報告指出,近年來信託業發展迅速,服務實體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信託公司偏離信託本源、合規意識淡薄、風險管控不足等問題。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信託業風險加速暴露,少數信託公司已劣變為高風險機構。

今年上半年,以安信信託風險暴露最為明顯。4月,安信信託收到上海銀保監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因為違規將信託財產用於股東以及兌付其他信託項目或其他非信託目的,合計涉資金額127億元,安信信託被暫停自主管理類資金信託業務,後安信信託實控人高天國更是因涉嫌違法發放貸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6月中旬,四川信託也出現多隻產品爆雷,逾期無法兌付,四川信託在投資者見面會上稱,TOT項目總規模250億元,涉及45個信託項目。四川信託表示,後續將通過處置資產和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解決逾期問題。

7月,明天系旗下2家信託公司新時代信託和新華信託被接管,也成為近年來信託業發展史上的大事件。

央行穩定報告認為,信託公司出現風險,一方面是由於經營風格激進,積聚大量風險,例如部分信託公司過度追求盈利目標而忽視風險防控,違規開展或參與具有滾動發行、集合運作等特徵的非標資金池信託業務,導致期限錯配,可能面臨兌付風險。

另一方面,部分信託公司治理不健全,股東違規現象明顯。例如,部分信託公司存在「一股獨大」現象,大股東濫用股東權力不當幹預公司經營,通過關聯交易向股東、實際控制人及關聯方進行利益輸送等。

此外,對於信託業風險的暴露,一位信託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經濟下行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加上疫情衝擊,信用風險大概率會出現集中暴露、爆發的趨勢。

4 新規

2020年,也是信託行業制度法規加速完善的一年。

《信託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於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法規借鑑並沿用了《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中關於股東穿透監管、股東分類管理等制度實踐,明確信託公司股東、信託公司、監管部門三方主體從股權進入到退出各階段的股權管理職責,對於促進信託業股權管理亂象治理,加強信託公司股權監管具有重要作用。另據記者了解,監管部門後續將就具體執行問題下發配套文件,以進一步引導清理違規持股、加強關聯交易管理等。

11月24日,銀保監會發布修訂之後的《中國銀保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該《辦法》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據悉,此次修訂強化了與其他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等有效銜接,進一步明確了信託公司行政許可準入標準;落實進一步對外開放政策,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入股信託公司1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強化監管導向,匹配行業發展實際,鼓勵信託公司開展本源業務,引導信託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助推信託業轉型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備受關注的《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資金信託新規」)已完成徵求意見,將於不久之後正式出臺。這一新規設定了非標債權(貸款)和自營資金參與的集中度,必然對信託業務產生深遠影響。同時,資金信託新規釋放利好,主要聚焦在關聯交易和標準化資產兩個部分三個方面:關聯交易放開、封閉式資金信託放開單票持倉比例限制、固收類資金信託放開正回購融入資金功能。

5 增資

在監管趨嚴和轉型壓力之下,為提高綜合競爭力和抵禦風險能力,謀求增資壯大實力的信託公司在2020年明顯增加,創下近3年新高。

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14家信託公司合計增資247.15億元;2019年8家信託公司合計增資總額163億元,而2020年相繼有12家信託公司增資總額達266.48億元,絕對額比2019年增加了100億元,同比增長63.48%。

其中,增資幅度達到50億元的有3家信託公司,分別為江蘇信託、五礦信託和建信信託,增資金額分別為50億元、55億元和80.23億元。增資後的建信信託註冊資本達到105億元,至此信託行業註冊資本破百億的公司達到8家。

除了上述股東有實力增資的信託公司,還有一大批希望引入戰投的信託公司,例如民生信託、華信信託、四川信託、安信信託、山西信託以及雲南信託等,都已宣布擬引入戰投,謀求壯大資本實力。

事實上,資金信託新規也將信託業務開展規模限制和信託公司淨資產掛鈎,因此建立和完善資本補充機制、增加資本實力也迫在眉睫,而強大資本實力不僅有利於信託業務轉型,也對信託公司風險防範起到積極作用。

「對於一些中小信託公司而言,最大的障礙就是資本金太小,很多業務做不了。比如,保險金信託合作的門檻,要求信託公司淨資產30億元,達不到標準的就沒有合作機會。很多銀行也把30億元作為內部風控標準進行參照。」一家西部中小信託公司董事長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其所在公司也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壯大資本實力。

6 標品

標品信託是根據信託公司文件約定,將信託資金直接或間接投向公開市場發行交易的金融產品的信託業務,投資的底層資產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今年一季度,受國內外疫情衝擊,國內外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得益於中國較早控制了疫情,並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在寬鬆流動性和積極財政政策下,今年前三季度,股票市場走出了結構性牛市行情,百億公募基金不斷出現,居民資產配置方向也向金融資產轉移。

與此同時,信託公司自身不斷壓降非標、融資類業務,政信信託也被成本更為低廉的專項債替代,好資產出現匱乏現象。

此外,《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針對集合資金信託,設置了非標債權融資佔比不超過50%的紅線,受市場刺激,信託公司紛紛布局證券投資信託業務。

截至2020年三季末,投向證券市場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2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538.14億元,增長幅度達12.95%,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投向領域。

從具體構成來看,2020年三季末,投向股票的資金信託餘額為6062.7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26.38億元,增幅達20.38%;投向基金的資金信託餘額為2524.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12.41億元,增長14.12%;投向債券的資金信託餘額為13543.6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99.35億元,增長9.72%。

「今年是信託行業證券投資類業務發力之年,信託公司開展證券投資類信託業務也從此前的陽光私募通道業務轉為FOF(TOF)為主。」東莞信託投資總監羅炯亮對記者表示,今年三四季度證券投資類信託產品銷售較好,客戶逐漸接受證券投資類信託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在壓縮融資類信託以及未來實施資金信託新規的背景下,積極向標品信託轉型成為不少信託公司的路徑選擇。面對新的證券投資類業務發展機遇,信託公司需要積極引進人才,提升投研實力和科技實力,培育主動管理能力,塑造口碑,打造屬於證券市場領域的資產管理優勢。

7 信託文化

2019年底召開的信託業年會以「弘揚信託文化 強化合規建設」為主題,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拋出信託文化建設5年計劃,強調信託文化是轉型發展的動力,受託人責任是信託文化核心。

今年以來,信託公司積極響應監管號召,推進信託文化建設。為使信託公司文化建設更加有章可循,中國信託業協會於今年6月份下發《信託公司信託文化建設指引》,包括信託文化內容、信託文化建設方向和操作指引。

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信託業年會上,黃洪再度闡釋信託文化。黃洪表示,「信託文化是一個總括性概念,信託法律關系所包含的各利益主體以及各環節流程,都具有各自的子文化,如委託人文化、受託人文化、受益人文化、金融人文化、合規文化、風險文化、內控文化等。這些子文化共同構成了信託文化這個大概念。在這些子文化中,最基礎、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三個文化,即委託人文化、受託人文化和合規文化。委託人文化和受託人文化構成了信託法律關係,塑造了信託業獨特的商業模式。而這種商業模式能否成功,能否實現長期可持續,並有效創造價值,最終取決於是否依法合規,是否具有合規文化。」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大部分信託公司已有信託文化建設的具體規劃與配套方案,其中部分已有較為突出的文化建設成果。

本版撰稿:楊卓卿 胡飛軍 本版製圖:周靖宇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2020年信託行業十大關鍵詞
    作為行業內孜孜不倦觀察者、同行人,中國網財經在此與大家一起回望2020年,通過10個或心酸、或感動、或無奈的難忘關鍵詞,記錄並致敬被歷史車輪裹挾的中國信託業。  抗擊疫情  2020年一月下旬,隨著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包括信託行業在內全國各行各業,各族同胞都積極投入到對疫情抗擊中來。
  • 2020年中國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十大新聞出爐
    2021年1月8日,《中國銀行保險報》評選的2020年中國銀行業十大新聞、2020年中國保險業十大新聞、2020年中國信託業十大新聞正式出爐。這是《中國銀行保險報》創刊更名後第二次評選三大行業年度十大新聞。
  • 《中國信託業社會責任報告(2019-2020)》發布
    中證網訊(記者 張玉潔)9月29日,由中國信託業協會組織編制的《中國信託業社會責任報告(2019-2020)》(簡稱《報告》)正式發布。這是中國信託業協會自2013年起連續編制發布的第八份行業社會責任報告。
  • 2020年2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中國信託業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在壓縮信託資產規模的前提下優化信託資金來源結構,2季度末的集合信託與管理財產信託合計佔比為65.37%,表明信託業的主動管理業務佔比已接近三分之二,是推動行業轉型發展的實際成效;二是始終將服務實體經濟置於重要位置,截至2季度末,信託行業直接投入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的資金信託達到8.46萬億元,佔全部信託資金餘額的47.88%,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 中國信託業協會召開2020年信託業專題研究課題報告評審會議
    中國網財經11月19日訊為進一步推進2020年信託業專題研究工作,中國信託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於11月12日以線上會議形式召開2020年信託業專題研究課題報告評審會議。會議由協會會長、行業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中航信託黨委書記、董事長姚江濤主持,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常務)漆艱明出席會議,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12家課題牽頭單位共40餘人參加了會議。
  • 迷茫:十字路口的中國信託業
    可以預測,未來信託公司的分化將進一步加劇。退潮過程中可能還會發現「裸泳」的機構,不過信託行業從來不缺驚喜。回顧中國信託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行業始終囿於「發展—整頓—再發展—再整頓」的治理怪圈。2020年註定是載入信託業發展歷史的一年一面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體信託人眾志成城,以慈善信託、專項債券、特殊貸款等形式積極為抗疫貢獻力量;一面是宏觀經濟壓力下個別機構風險暴露,給行業的聲譽蒙上陰影;嚴監管態勢不斷加碼
  • 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中國信託業社會責任報告(2019-2020)》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由中國信託業協會組織編制的《中國信託業社會責任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報告》)今天正式發布。這是中國信託業協會自2013年起連續編制發布的第八份行業社會責任報告。
  • 2020年信託業10大重點課題揭曉!文化建設、FOF實務、家族信託等全...
    2020年十大信託業課題新近敲定。信託百佬匯記者獲悉,不久之前,信託公司信託文化建設研究、信託業務創新、金融科技時代背景下的信託業轉型與發展、信託公司開展FOF業務實務、特殊資產投資信託業務發展模式、中國信託業服務實體經濟、境外信託稅收制度、信託公司的投研體系建設、家族信託業務受託能力等被選定為行業十大重點研究課題
  • 2020年中國信託業年會在北京召開 強調夯實受託人定位根基
    中證網訊(記者 張玉潔)12月8日至9日,2020年中國信託業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國家金融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等嘉賓到會致辭。
  • 信託業務分類體系預計調整 劃分為三大業務板塊七大業務類型
    來源:中國證券報2月27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監管機構計劃調整和完善信託業務分類體系,信託業務預計將按照信託活動形式、法規適用範圍、具體業務屬性三個層次,劃分為「資金信託」(資金融通信託、資金配置信託)、「服務信託」(證券投資運營服務信託
  • 中國信託業到底怎麼了?萎縮越來越嚴重!
    西方富人,大多數家族管理資產,都是通過信託基金來管理自己的財富。近些年,我國富裕起來的富人,也在學著西方富人一樣管理資產,通過信託管理公司,實現自己的財富升值增值夢想。而由於我國信託業發展時間很短,與此同時,也沒有足夠的金融工具來實現財富保值增值功能,甚至還出現很多信託公司倒閉破產的情況,讓信託資金徹底打水漂。
  • 2020年3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
    一、信託資產規模持續壓降 投資類信託業務增長明顯(一)信託業務規模2020年3季度,信託行業在監管的引導下,繼續有序壓降融資和通道類業務規模,截至3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降幅較
  • 中國信託業協會召開《中國信託業2019-2020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編制...
    來源:中國信託業協會為全面展現中國信託業2019-2020年履行社會責任的成果,宣傳信託文化理念,促進信託文化建設,強化利益相關方溝通,實現信託業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目標,按照年初工作計劃,協會已啟動《中國信託業2019-2020年度社會責任報告
  • 解碼中國外貿信託「融」圈層活動背後的三個關鍵詞
    隨著中國外貿信託西北區域三場「融」圈層活動的圓滿落幕,在一次次智慧與觀點交匯的同時,也引發了業內的廣泛關注與熱議。而在這三場「融」圈層活動的背後,也折射出中國外貿信託客戶服務更加聚焦區域、精準賦能與深入圈層,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品牌升級之路。2012年,中國外貿信託在山西太原成立了首個區域總部落戶——西北區域總部,走出了布局全國的「第一步」。
  • 信託業直面轉型「大考」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導讀:今年是我國信託業恢復發展40周年,信託業隨改革開放而強,歷經數次整頓後已經發展成為第二大金融子行業。40年來,我國的信託公司發揮了聯通資金、資本、實業三大領域的制度優勢。今年是我國信託業恢復發展40周年,信託業隨改革開放而強,歷經數次整頓後已經發展成為第二大金融子行業。40年來,我國的信託公司發揮了聯通資金、資本、實業三大領域的制度優勢,提高了金融體系運行效率,支持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平緩了經濟調整周期性波動,成為了國內多層次多元化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 2017年中國信託業發展展望報告
    ——資管小生袁吉偉  2016年,中國信託業的關鍵詞是信託資產管理規模再創新高,監管政策釋放紅利,部分信託公司資本運作成功,經營業績較暗淡,可謂「平靜如水,偶起波瀾」。展望2017年,宏觀經濟短期有所回暖、監管政策環境偏友好、企業融資需求有所回升對於推動行業景氣度提升具有積極意義,不過房地產調控風險、信託業結構矛盾、監管層擠壓資產泡沫等增添行業發展不確定性。
  • 2019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發布 業務規模穩中趨降
    在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緩、經濟、金融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我國信託業信託行業營業收入、淨利潤、信託報酬率和實際收益率均穩步增長。雖然信託資產風險率創新高,但總體可控。淨利潤方面,在2018年信託業利潤大幅下降的基礎上,2019年末,信託業淨利潤增速重回正數。2018年信託業淨利潤有大幅回調,當年信託業淨利潤為731.8億,同比下降11%。2019年4季度,信託行業利潤總額727.05億元,與2018年基本持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信託行業人均利潤仍有待提升。
  • 銀保監會定調信託業監管:強監管、嚴問責將加碼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12月8日在2020年中國信託業年會上表示,信託業要杜絕與監管博弈的心態,不通過變通或繞開監管規定開展信託業務,更不能以此尋求相對於其他信託公司的不正當競爭優勢,破壞市場秩序。
  • 長安信託榮膺「2020優秀信託公司」
    來源:金融界網站2020年9月27日,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經財富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在同日舉行的2020「金琥珀」頒獎盛典上,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信託」)榮膺「2020優秀信託公司」。 長安信託董事總經理兼長安財富中心及家族信託事業部總經理段立健,代表公司領獎。
  • 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在2020年中國信託業年會上的講話
    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黃洪在2020年中國信託業年會上的講話  (2020年12月8日)  同志們:  很高興參加今年的信託業年會。去年的信託業年會上,我提出了在全行業建設良好信託文化的建議,得到了全行業廣泛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