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一場冬雨如期而至,天氣又轉涼了,每天辛苦照顧寶寶的寶媽們又開始擔心身體健康了。
都說寒從腳入,腳部要保暖,頭部可以適當涼快一些, 家有小寶寶的總是怕孩子受涼。前些天同事的兒子起了溼疹了,到醫院一看才知道是給孩子捂得太多了。
原來是這麼回事,同事上班,寶寶是婆婆帶著,婆婆怕冷,不僅給孩子穿得厚,連晚上睡覺都給孩子穿著小襪子,因為寶寶睡覺不老實,總是蹬被子,婆婆說穿個襪子就算孩子把被子蹬開也不怕孩子著涼了。
同事也很納悶,寶寶穿得厚會導致溼疹,那麼寶寶穿襪子應該沒什麼問題吧,不然寶寶蹬開被子, 小腳丫裸露在外面也是會著涼的呀!
在回答同事問題之前,我先做好了功課,特意諮詢了在兒科醫院工作的親戚,他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
寶寶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需要穿襪子的,原因有兩點:
1、寶寶比大人血液流通快、新陳代謝快,而新陳代謝就會排出身體的熱量、代謝身體的垃圾。寶寶新陳代謝快從而導致寶寶比較怕熱,所以我們通常會看到有些寶寶晚上睡覺頭部總是會出汗。
其實呢,除了頭部,手腳也是寶寶散熱的主要部位,很多寶寶出汗之後手腳會變涼,其實就是散熱的表現,跟額頭出汗是一樣的。所以其實室溫在25左右的時候並不需要額外給寶寶穿襪子,穿襪子反而會讓寶寶更容易出汗,影響寶寶健康。
2、第二個原因就是穿襪子睡覺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設想一下我們白天穿一整天襪子,晚上回家洗個熱水澡,或者脫掉襪子泡一下腳就會感到很舒服。如果這個時候再穿上襪子就感到很彆扭,我們大人都感到不舒服,何況孩子了?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如果穿上襪子,孩子的腳不能得到充分的放鬆,對寶寶的睡眠質量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寶寶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並不需要穿襪子,白天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適當穿,比如寶寶喜歡在地上走路,室內不是地暖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穿上襪子。
記得前幾年網上火了一張圖片,放學的學校門口,一群孩子中間有個穿厚厚的羽絨服的小姑娘與整個畫風格格不入,別人都穿著稍微厚一點的外套,唯有這個小姑娘穿著厚厚的羽絨服,真是有這樣一句話: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啊!
不管是睡覺給孩子穿襪子也好,還是不入冬就給孩子穿羽絨服也好,其實都是作為父母擔心孩子會怕冷,但很多父母都是在盲目忙碌,是自己擔心孩子會冷,那麼應該如何判斷孩子的冷暖呢?主要通過兩個部位。
1、脖子
很多家長都喜歡摸孩子的手,覺得如果孩子手是熱的,那麼孩子就不冷,其實這種方法不科學的,正確的做法是摸孩子的脖子,確切的說是脖子的後方吧。
如果孩子的後脖子摸起來是溫的,那說明孩子不冷,不需要額外給孩子加衣服,相反如果孩子脖子摸起來比較涼,那說明孩子穿的衣服不夠,需要給孩子加衣服了。
2、後背
除了脖子之外,另一個判斷孩子冷暖的位置就是後背了,但是寶媽要知道,摸後背手感是溫的就可以,如果後背很熱並且出汗,那說明孩子穿得太厚。
同樣道理,如果後背摸起來比較涼,說明孩子穿得少,需要給孩子加衣服。
很多時候家長都是擔心孩子穿得少,怕孩子會凍壞,當相比於孩子穿的少,其實孩子穿得太厚壞處更多。
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天氣比較涼,給孩子穿得太厚,孩子容易出汗,而秋冬季節的風都是涼的,孩子出汗再一吹風就容易導致孩子感冒。
原來小區有個寶媽就是總怕孩子冷,給孩子穿得厚,後來發現孩子總是感冒,咳嗽,後來就給孩子正常穿了,不給孩子捂太厚,孩子感冒的頻率就低了。
其實寶寶穿衣法則應該是這樣的,比大人穿得少一點,因為寶寶活力比較旺盛,也容易熱,給孩子穿太厚就會導致孩子出汗吹風,從而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對於孩子穿襪子睡覺也是完全沒有必要,會影響孩子排汗和睡眠質量。
家長心疼寶寶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注意科學方法,切不可憑自己的冷暖來判斷孩子的冷暖,別到時候弄巧成拙了。
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在育兒路上你都踩過哪些坑呢?一起來討論吧!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