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漫畫出版的生態脈絡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8月9日清晨,一夜大雨之後的臺北街頭稍帶冷峭之氣,信義路口小馬路邊整齊地停放著一排排摩託車,眾多年輕人站在臺北世貿中心一號館門外,有些焦急地等候著第十三屆臺灣漫畫博覽會開館。

    日漫夾縫中的臺灣原創

    在臺灣市場流通的漫畫有85%以上來自日本授權,另有少部分由中國大陸、香港以及美國、韓國等授權,臺灣本土創作的漫畫作品所佔比率甚微,因此,臺灣漫畫博覽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會出現眾多日本動漫明星——這種青睞動漫領域娛樂人物的做法不同於大陸單純注重漫畫家與讀者的互動。本屆漫博會上,木棉花國際公司邀請到了《爆漫王》的聲優日野聰、阿部敦,《魔導少年》的聲優大原沙耶香;群英社邀請了《黑子的籃球》的聲優小野賢章、小野友樹;尖端邀來了《要你對我×××!》的漫畫作者遠山繪麻以及輕小說《我女友與青梅竹馬的慘烈修羅場》的作者裕時悠示。

    面對外來漫畫產品的強大衝擊,臺灣各大出版社艱難地固守著自己的原創陣地,通過東立漫畫新人獎、尖端漫畫新人獎、角川華文輕小說暨插畫大賞、金漫獎等方式發掘新人,持續積極地培養本土漫畫家,並逐漸顯露成效。

    以青文出版社重點主推的插畫家VOFAN為例,他因擔任西尾維新的輕小說《化物語》的插畫師而廣為人知,因畫作慣以色彩明暗繪出獨特的光影與空氣,日本文學雜誌《浮士德》稱他為「來自臺灣的光之魔術師」。他的最新幻想畫集《魅》已實現本土和日本同步發行,在本屆漫博會上的籤售效果比青文社邀請的日本輕小說作者還好。

    另一方面,日本漫畫在強勁增長20年之後出現了低迷。日本漫畫雜誌《夢夢》發行量嚴重下滑,但尖端引進版權的臺灣版《夢夢》因刊載部分本土原創作品而日益走紅,在臺銷量呈現平穩上升的態勢,目前發行量每期4萬多冊。同樣由尖端引進版權的另一本少女漫畫雜誌《甜心》的發行量雖僅為《夢夢》一半,但這個成績也屬於「合格」。

    借著本土原創漫畫的上升局面,臺灣同行能否收回「失地」?帶著這個疑問,筆者走訪了位於臺北市光華商場旁的蛙蛙書店。這是臺灣赫赫有名的一家漫畫連鎖店,門面並不起眼,但上架圖書種類在臺灣數一數二,其總經理陳肇偉被出版同行親切地稱為「阿偉」,他對漫畫無限熱愛,從事零售業十幾年,對於漫畫出版、分銷等問題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據阿偉介紹,臺灣市場需求還是以黑白漫畫為主流,引進日本版權的漫畫佔臺灣市場的2/3,近期本土原創漫畫有上升勢頭,日本漫畫穩中有降,但隨著日本輕小說的興起,臺灣讀者亦會跟風追捧,總的來說市場格局改變不大。

    臺灣漫畫產品繁多,但單品銷量並不高,能賣到5000冊就已算暢銷之作。中國大陸授權出版的夏達作品《子不語》,在蛙蛙書店被擺放在「青年漫畫」類別,銷量大約幾百本,算得上該店的暢銷書之一。

    把幽默漫畫接力棒傳回臺灣

    從2002年開始,臺灣逐漸有職業漫畫家到大陸發展,其中敖幼祥的幽默漫畫《烏龍院》一炮打響,為當時起步中的中國原創漫畫市場帶來一絲曙光。10年來,《烏龍院》系列圖書在大陸總銷量突破4500萬冊,最新作品《烏龍院大長篇》以4868頁的總頁數創下中國幽默漫畫最長紀錄。在臺灣幽默漫畫的帶動下,大陸的幽默爆笑漫畫也風生水起,湧現了《爆笑校園》、《阿衰》等暢銷漫畫作品,《爆笑校園》的單冊銷量甚至超越了《烏龍院》。

    筆者認為,幽默漫畫發軔於上世紀30年代,葉淺予的《王先生和小陳》、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可謂孕育其發展的母體,後來經過《老夫子》、《烏龍院》的細心培育,迎合現代人追求輕鬆歡樂的閱讀需求,添加了無釐頭的搞笑情節,最終形成了中國大陸獨有的幽默漫畫體系。從敖幼祥到貓小樂再到朱斌,從「烏龍院」四師徒到「阿衰」再到「呆頭」,幽默漫畫橫掃大陸漫畫市場,越來越多的作者匯聚到這個陣營。

    事實上,臺灣同行的選題觸角也相當敏銳,青文社已率先引進了在大陸總銷量突破2500萬冊的《爆笑校園》。據說,本已打算退休的青文社社長黃寄萍在一次大陸旅遊中意外發現了這部作品,遂不顧年屆六旬而重燃鬥志,為引進該漫畫特意組建了爆笑幽默漫畫出版社。為了這套書能在今年9月開學旺季首發,他不僅跑印廠、當司機、搬運宣傳品,更親自到漫博會現場向讀者派發試讀本(試讀本是臺灣漫畫營銷的獨特做法),敬業精神令人感動。黃社長說,期望憑藉過去幾十年運作日本漫畫《哆啦A夢》的成功經驗,以幽默漫畫為突破點引發青少年閱讀市場的化學反應,從而在臺灣掀起大陸流行漫畫的閱讀風潮。

    「大塊文化」和「九份」的動畫緣

    大陸漫迷對繪本名家幾米和國學漫畫大師蔡志忠可謂不陌生,但對「大塊文化」未必熟悉,後者是全權代理出版及品牌運作幾米、蔡志忠全系列作品的一家臺灣出版社,其創辦人郝明義是一位傳奇人物。

    筆者在大塊文化公司拜訪時看到了郝先生辦公室牆角的一副拐杖,頓感心酸——要知道,郝先生自幼身罹小兒麻痺症,30歲時脊椎嚴重變形,只能坐在輪椅上奮鬥。如今雖已名成利就,卻仍在美國開闢與數字出版運營相關的新天地,這份對出版的堅持以及國際視野十分令人感慨。

    據大塊文化總編輯韓秀玫介紹,郝先生從事出版業34年,尤其鍾愛漫畫,年輕時以筆名馬利擔任編劇,與漫畫大師鄭問合作《阿鼻劍》,成就了風格獨特的臺灣武俠漫畫經典。1996年,創辦了大塊文化,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培育出繪本作家幾米並將蔡志忠、幾米、朱德庸等人的漫畫介紹到大陸。

    偏僻小鎮九份因為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在此取景而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文化觀光景點,但令漫迷們津津樂道的則是九份和日本動畫巨匠宮崎駿的緣分——據說宮崎駿因九份而獲得了創作《千與千尋》場景的靈感。影片中掛著大紅燈籠的狹窄街道、湯婆婆的澡堂、絕壁石階等都和九份老街的景致驚人的神似,而昇平戲院對面的「阿妹茶樓」外掛著的3張面具,更被動畫迷認定是影片中面具人一角的藍本。

    我們不需追溯查證這個傳言的真實度,只需記得「九份」這個名字背後的溫暖——相傳清朝時期這裡是一個僅住了9戶人家的小村落,每當有人外出到集市購物,都會每樣買9份分到全村,後來,九份成為地名沿用至今。

    本屆漫博會8月14日結束,回想5天來接觸到的臺灣同行們,他們雖然各有不同,但漫畫是他們共同的情懷,在經營日本漫畫的同時不忘本土原創,並始終團結一致,互相提攜,這不就是「九份人」的精神寫照麼。正因為有了這樣一批漫畫出版人和發行人,原創漫畫之火方能在臺灣生生不息。(金城)

    連結

    臺灣漫畫博覽會由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主辦,是臺灣動漫界的年度盛會。第一屆和第二屆分別於1995年8月11日和1997年8月13日舉辦,當時活動主要有漫畫書展、趣味活動、讀者交流、知名漫畫家籤名會等;2000年8月17日舉辦的第三屆首度加入了動畫廠商,會場除了主題漫畫區、漫畫工具展等靜態展示外,還有各種Super Live秀;2002年8月7日舉辦了第四屆,之後,漫博會改為每年一屆。但由於2003年第五屆因「非典」停辦,2005年停辦,實際自2006年起才正式每年1屆。

    本屆漫博會期間的重要活動「金漫獎」於2010年由當時的臺灣行政院新聞局設立,旨在獎勵優良漫畫創作及漫畫出版工作特殊貢獻者,並促進漫畫產業發展,獎項設置包括年度漫畫貢獻獎、年度漫畫大獎、少年漫畫類獎、少女漫畫類獎、一般漫畫類獎、漫畫新人獎、漫畫潛力獎和終身成就獎。今年第三屆「金漫獎」的終身成就獎授予了東立出版社創辦人範萬楠。

    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的第十三屆漫博會期間,8月12日一天有11.5萬多名漫迷入場,前4天共吸引參觀者42.6萬人,創進場人數新高;不少出版社的新書賣到斷貨,業績比去年增長一到兩成,除漫畫及周邊商品外,電子書業績也比去年增長七八成。

    (程麗仙整理)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趙琛子)

相關焦點

  • 臺灣漫畫推介人郝明義:只出版自己喜歡的書
    最早將朱德庸、幾米漫畫等書介紹到大陸的臺灣著名出版家郝明義近日到中山大學演講,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26年的出版生涯中,人們熟知的是他最早將朱德庸、幾米漫畫等書介紹到大陸,卻少有人知他也是最早將米蘭。
  • 《賽雷三分鐘漫畫中國史》出版發行
    以漫畫方式解讀中國歷史 電影式再現五千年中國歷史場景西安新聞網訊 夏朝的天下是被大水「衝出來」的?紂王是真的暴君嗎?和天子籤訂長期合同是什麼體驗?齊桓公有大哥風範,宋襄公實力「搞笑」……近日,有1000萬粉絲的百科類自媒體頭部大號「賽雷三分鐘」歷時兩年,精心繪製全彩漫畫中國史—《賽雷三分鐘漫畫中國史》(全五冊)和讀者見面,該套書由博集天卷和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 述說臺灣四百年 詞語碎片存人文脈絡
    [導讀]《臺灣四百年》是史學大家許倬雲寫給兩岸同胞的臺灣簡史,一本書讀懂臺灣的歷史與現實,了解過去的臺灣,理解現在的臺灣。他說本土的、中國的、世界的,這本身就是臺灣的宿命。《臺灣四百年》(書封)作者:許倬雲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浙江人民出版社身邊去臺灣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 中國原創漫畫首次多語種跨媒介全球同步出版
    2月26日,此間一部中國原創漫畫新書的出版授權籤約受到關注,因為這部作品不僅藝術水平受到廣泛讚揚,而且在國內漫畫界首創了全球多語種多國家跨媒介同步出版的全新模式。   這部名為《尋找自我的世界》的漫畫由天津神界漫畫公司創作。
  • 訪阮慶嶽:肩負臺灣女性建築史脈絡的王秋華建築師
    90年代我回臺灣後也未與她認識,直到約2005年前後,透過廖偉立建築師才認識,原因是她一直想出版其師古德曼(Percival Goodman)的書《看見理想國:一位建築師的夢想國度遊記》,之後我們相約見面,她將書籍的數據帶來,詢問應該怎麼出版,之後我幫她找出版社,並協助出版相關的事情,因為這樣而認識。
  • 《環保系列漫畫·P在囧途》出版
    本網訊 (記者閆松)由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主編的《環保系列漫畫·P在囧途》近日由地質出版社出版,該書改編自環保主題動畫片《P在囧途》,講述了主人公小 P(PM2.5)在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過程中發生的囧事。
  • 上百本臺灣獲獎圖書亮相臺灣原創漫畫小說館
    臺灣動漫館參展透視示意圖。主辦方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 李晗) 今天,上百本臺灣獲獎優質漫畫、小說以及周邊商品亮相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兒童動漫展區E1號展館的臺灣原創漫畫小說館。
  • 漫畫書《五鬥米靠腰》出版
    為上班族解壓  春節雖然已經結束,但有不少上班族仍然無法適應快節奏的生活,近期央視播出了一則《上班族專用休假日曆疏壓解悶》的新聞中講述了一種臺灣爆紅的創意產品——可以令上班族疏壓解悶的休假日曆。記者昨日獲悉,這本休假日曆的漫畫原型《五鬥米靠腰》職場漫畫,已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引進並上市,隨書還附贈內地版上班族休假日曆。
  • 臺灣漫畫四大才子:作品精彩紛呈,漫畫成就頗高引人關注!
    近年來的漫畫主導作品一般為日本漫畫和美國漫畫。臺灣漫畫指臺灣地區製作或發行的漫畫,受到日本漫畫很深的影響。臺灣漫畫在二十世紀初的日本統治時代,即受日本「潑克」文化的影響而發行《臺灣潑克》期刊,但臺灣漫畫家仍對本土的意識濃烈,創作均富有道地的地方色彩。
  • 海峽書局推「生態出版」 《中國蝴蝶圖鑑》等將面世
    2017年1月11日,海峽書局「生態出版」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舉行。據項目負責人曲利明介紹,海峽書局把「生態出版」作為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努力方向,力求創出品牌和特色。該社「生態出版」是一個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相互融合的複合出版工程,它圍繞「中國自然生態」主題,充分發揮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各自優勢,以「中國自然生態圖鑑」紙書同步出版為基礎,匯集大量中國自然生態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建成「中國自然生態百科資料庫」,以「生態出版」推進自然生態知識的科普教育和生態保護意識的培育推廣,為生態文明建設築牢堅實的知識基礎。
  • 腫瘤君》漫畫出版背後的男人
    腫瘤君》漫畫出版背後的男人 2015年09月15日 14:05:14  來源:新華臺灣   《滾蛋吧腫瘤君》漫畫書封面  在這個IP劇泛濫的暑假中,電影《滾蛋吧!腫瘤君》無疑是少數叫好又叫座的成功之作。
  • 從生活小事到歷史事件,文字艱澀就用漫畫吧!
    臺灣漫畫雜誌《熱帶季風》以「紀實漫畫」為主軸,帶來多位漫畫創作者於亞太各地所見所聞和三位專欄作家於各國的紀實漫畫報導與考察,帶給臺灣漫畫讀者和不常接觸漫畫的群眾全新的漫畫敘事樣貌,漫畫也可以敘訴真實故事,漫畫也可以表達出你我小人物所活過的歷史,並且與他人產生共鳴,讓讀者感受到漫畫不一樣的表現與設計風情。
  • 2018年臺灣新出版電子書增長4.9%
    臺灣行政當局統計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臺灣新出版電子書4340種,佔出版新書總數的11.1%,較2017年增長4.9%。   新出版的電子書以EPUB格式為主,佔80.5%,較2017年提高約33個百分點,首次超過PDF格式電子書。
  • 許倬雲《說中國》出版 楊念群贊其研究脈絡獨特
    原標題:許倬雲《說中國》出版 楊念群贊其研究脈絡獨特   許倬雲1930年出生於江蘇無錫,先後執教於臺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著有《西周史》、《漢代農業》等作品。在視頻中,許倬雲也分享了寫《說中國》的緣由。他還表示,該書的起因源自一位朋友的問題「『我』究竟是誰?」,這引發了自己的思考,「這個問題不是一言兩語能解決的,書中的陳述從新石器文化開始,結束於帝制皇朝退出歷史。漫長的時距不下一萬年,概括了我們這麼一個複雜文化共同體演變的過程」。
  • 學誠大和尚首本漫畫書"煩惱都是自找的"出版(圖)
    學誠大和尚首本漫畫書"煩惱都是自找的"出版(圖) 2014-06-25 20:35:03《煩惱都是自找的》,近日正式出版。圖為漫畫書封面。(完) 邢利宇 攝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大和尚與弟子創作的「見行堂語」系列漫畫書第一本《煩惱都是自找的》,近日正式出版。圖為漫畫內容。(完) 邢利宇 攝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大和尚與弟子創作的「見行堂語」系列漫畫書第一本《煩惱都是自找的》,近日正式出版。圖為漫畫內容。
  • 帶你了解漫畫的繪製到印刷出版【創作篇】
    帶你了解漫畫的繪製到印刷出版【創作篇】 動漫 巴哈姆特GNN ▪ 2010
  • 《安妮日記》漫畫版出版
    近日,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安妮日記:漫畫版》,作者是安妮弗蘭克,插畫師大衛波隆斯基,譯者高翔。《安妮日記:漫畫版》用漫畫形式再現了二戰期間,十六歲少女安妮的生活、情感記載。戰爭結束,安妮的父親決定完成女兒的夙願,將日記出版問世。《安妮日記》出版後,暢銷不衰,此書被收入聯合國《世界記憶名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稱「從中獲得很多鼓勵」,《安妮日記》被列為中小學語文新課標必讀名著。
  • 蕭言中:大陸漫畫別走臺灣的彎路
    蕭言中是臺灣少數的單幅漫畫家,與蔡志忠、朱德庸、敖幼祥並稱臺灣漫畫界四大才子,他的「童話系列」、「笨賊系列」和「整形系列」連載一二十年。出生於1965年的蕭言中有一張娃娃臉,可能成名於1980年代的緣故,他總是自嘲自己的思想太老派,不願意屈服於日益惡俗的創作環境,總想著即便是漫畫也有文化使命,畢竟是他們這代人使臺灣漫畫從無到有。
  • 「黑鶴動物漫畫」出版,以漫畫感受自然與荒野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日前,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神秘島品牌特別策劃的新書「黑鶴動物漫畫」出版。據悉,該叢書是黑鶴的第一套漫畫版動物題材作品,也是他在自然文學方面新的嘗試。出版方介紹,自然文學作家、兒童文學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因其作品所傳達的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被譽為「自然之子」,出版有《黑焰》《鬼狗》《馴鹿之國》《叼狼》等作品八十餘部。他描繪的場景和反映的遊牧文明,如茫茫白雪、草地、荒漠、崇山峻岭、原始森林、放牧、套馬、狩獵等,給人以獨特的美感。
  • 《康熙來了》唯一推薦生態科普主題書在內地出版
    內地的讀者也許有些陌生,他在臺灣可是赫赫有名的。他是臺灣名作家,有著作50餘種,暢銷逾百萬冊;他也曾是臺灣紅極一時的名主持,是蔡康永等名主持的前輩了,但他在一場人生變故後便告別了鎂光燈,到臺灣雪霸公園的大森林裡做義務講解員,一做就是8年。之後,與森林為友的他,用文學的筆法,科學的態度,寫下了兩本有關自然萬物的書——《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和《苦苓的森林秘語》,在無數讀者心中埋下了一顆綠色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