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個熱門新聞,南京的一個大學生為了搞點零花錢,竟然背著父母出售了一套自己名下的房子,以500萬的市場價賣出了300萬。結果孩子父母得知後,心那是拔涼拔涼的,心都要碎了,房子損失近200萬元,但作為父母也並非完全沒有責任。畢竟,孩子就是個孩子,他們對房屋的價值沒有清晰的了解,更不知道最新的房價。犯錯是可想而知的。
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存在不少這樣的父母。如今,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以後能有房子住,許多父母在購買房屋時直接在房產證上加了孩子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對孩子有利。殊不知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很多麻煩。業內人士建議:「不要在房產證加上孩子的名字。十年後,孩子再買房,可能要多付幾十萬元。
為什麼說十年後要多花這麼多錢?我們都知道,國將對首次購房的剛需家庭實行一定的激勵政策,與此同時採取一些措施打擊房產投機者。例如,我們最熟悉的政策之一是「首套房首付30%」。作為父母,如果孩子沒有成年,就把名字會添加到房產證中。孩子長大後買房時,將不算作第一套房子。以一百萬所房子為例,首套房首付僅為30萬,但是如果父母的房子加上孩子的名字,當孩子長大後,他需要至少付50萬元的首付,這將多花20萬元。所以孩子以後的購房成本可能更高。
除了支出更多的首付外,別忘了房產稅。如果當時按照房屋擁有數量收取的話,那麼加名這種操作無疑會增加孩子的稅負。除了房產稅還有契稅,不考慮平米數的話,首套可能僅支付1%,但是二套起碼要3%。
那如果房產證上加了,應該怎麼操作?還有哪些方法能確保孩子的利益?
1、做公證
同意由孩子及其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時共同擁有的房產,在父母還活著之前,權益就屬於父母。這種方法可以使孩子們同時擁有房產,而在意外情況下無需將其劃分為繼承。
2、房產額變更
直接去房地產交易中心更改房產份額,以孩子的名義減少房產份額,這種方法主要是處理房產稅。即使孩子成年了以自己的名義購買的商品房超過了標準,當需要收取房地產稅時,至少與父母共享的部分房地產將受到極大限制。
3、房產證上去掉名字
這種方法相對簡單,但是可以說是最實用的方法。直接從房產證上減去孩子的名字,但這種操作可能需要收取契稅。刪除姓名類似於股份轉讓,其過程類似於普通房屋交易。您只需要支付所佔份額的契稅即可,範圍為1%至3%。
當然,您也可以贈與的方式去掉孩子的名字,但還必須支付一系列費用,例如手續費,契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