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徐。
很多人私信問我關於房子的話題大部分都離不開一個:「我在自己老家縣城買可以嗎?」
每次我都會直接回答:能不買,就不買!
跟大城市高聳的房價比起來,縣城真的是天堂級別。
比方說合肥是安徽省唯一的二線城市,而圍繞著合肥市的城市房價都不高。
不說區縣的,僅僅是地級市之間的房價就已經不是一個量級。
跟合肥接壤的馬鞍山的平均房價是8000元一平,淮南市是6402元一平。
而他們下轄的區縣差距更為離譜,像馬鞍山當塗縣,10月的均價僅僅是6602元一平。
記住,這只是均價。
現在都還有房價5000元以下的,真的不是做夢。
同樣的例子,也出現在廣東。
深圳附近地級市的區縣房價與深圳比起來,簡直是白菜價。
例如深圳龍崗和惠州惠陽,一個房價是4.4萬一平,另一個僅僅1.3萬一平。
要知道,這兩個區縣居然是相鄰的。
甚至看起來惠陽的房子還有上漲的空間,利於投資。
以老徐身邊人的例子,很多在廣深買不起房子的都會優先考慮這些,甚至大部分其實都是回到自己的老家買一套。
我一個不算很熟悉的朋友就在昨天的聚餐中和我說,畢業5年了終於在前幾個月在老家縣城花了40萬首付買了一套房。
我不知道該怎麼去評價。
唯一想說的就是,在縣城買房,就是賭。
1。
有幾個案例,是我整理出來的,希望有心在縣城買房的人都要認真看看。
在浩浩蕩蕩的縣城買房人群中,蘇曉就是其中一個。
他在2017年買下了距離北京直線距離240公裡的承德縣城的房子。
可等到今年開始辦房產手續時,他卻有些後悔。
承德距離北京算是挺近,但自己基本上工作日還是要在北京租房子住。
每天都要加班的他,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通勤時間花費在這240公裡上。
而且房子買下了,物業費還是要定期交的。
這些年來,房租,物業費,房貸,每一樣都壓著蘇曉。
他想著等著房產手續辦完,等京瀋高鐵通車後房價應該能漲一點,到時候掛牌賣出去能少一些損失。
而為什麼我專門要寫他這個案例呢?
因為很多人的想法都跟他一樣,大不了到時候賣了再換個大城市的。
實際上,很大程度是你到時候根本賣不出去。
比如我看到類似報導裡面就有在河北涿州花了145萬買房最後估價只有100萬。
卻依舊有價無市。
這就是縣城買房的第一個大坑:接盤的人,永遠比你想像中的少。
而就算有人接盤了,價格大部分都是要打折扣。
還記得老徐之前寫過的那個來自拉薩的許康嗎?
因為聽聞鶴崗的房子特別便宜,最低1萬就能買一套房,他立馬趕赴鶴崗。
夢想著以後在這裡買了房子安居樂業,組建家庭。
他以3萬元的價格買下了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雖然簡陋,但也圓了安家夢。
對於許康來說,在鶴崗買房的初心是想要有自己的房子。
好景不長,疫情爆發後許康工作的餐飲店倒閉,存款也花完了。
走投無路之下許康決定回拉薩發展,將房子以原價出售籌錢。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掛牌3萬元的房子愣是沒有人要,他將價格降低至2.5萬。
跟買家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以2.2萬的價格售出。
盤算下來,他在鶴崗沒賺到多少錢,反而在房子上先虧了8000塊。
這就是在縣城買房的第一個坑:看起來便宜,但問題是有價無市。
賣不出去的房子,就真的只有了居住屬性。
2。
至於說,為什麼縣城的房子賣不出去。
其實很簡單。
縣城文化的蝴蝶效應,已經開始了。
這其實是與縣城人口流動性有關,年輕人基本都去了大城市發展,那麼房子自然沒有了市場。
而縣城人口流失的越多,文化也就越為守舊。
縣城樓市萎縮的因素之一,居然是來自封建文化。
由重男輕女導致的一系列蝴蝶效應的開始,註定了縣城樓市的有價無市。
例如河北的新河縣,是河北最後一個退出貧困縣名單的小縣城。
縣城的樓市,深深受到當地文化風俗的影響。
比如,只生男孩和重男輕女。
而到了現在惡果已經出來,縣城的男性越來越多,而女性越來越少,甚至不多的女性,都陸陸續續跑到一線城市發展。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30年前的婚戀市場上是女性居多,而現在已經是男性居多。
男性越來越多,女孩不夠了,也就催生了天價彩禮。
女性地位的低下,一方面使得女性更希望逃離縣城,另一方面便是離婚率的暴增。
2018年,河北的離婚率達到38.59%,位居全國第一。
年輕人的外逃,離婚女性的集體出逃,讓縣城的老人越來越多,男性越來越多。
循環往復,沒有多少人組建家庭,也就更沒有買房的必要。
有價無市的樓市,也就如此催生。
這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看似荒誕,可卻是現實。
雖然並不是所有縣城都是一樣的情況,但在縣城裡買下一套房子,就等於把自己完全綁定在了這裡。
本地人不買,外地人不願接盤。
最後只剩下自己來買單。
3。
那為什麼賣不出去,還有那麼多人第一想法都是想著回老家縣城買一套房子呢?
原因很簡單,大家太想有自己的房子了。
而一線城市的房價大家也都知道,即使是郊區的房子,價格也不菲。
例如老徐所在的廣州,南沙,增城,從化的房子最低也要2萬一平起步了。
很多人抱著一種心態就是:我先買,大不了我自己住。
但這個自己住,我想給你潑冷水的是可能沒那麼簡單。
郊區最大的問題就是基礎設施、生活配套都沒有市中心的豐富和完善。
可對比之下,連郊區的基礎設施都已經不怎麼樣了,其他城市的區縣就更差了。
就類似我前面提到的那個為在河北涿州買房的吳承波,他當年僅僅為了便宜點的房價就忽視掉所有的問題。
因為周邊配套設施不完善,想買瓶水都要騎10分鐘的電瓶車去買。
用的沒有,吃的也沒有,最近的一個商家居然在10公裡外,連外賣都送不來。
吳承波在北京上班,每天需要提著行李箱在北京買好生活物資運回涿州。
這樣的生活,真的你想要的嗎?
除了配套不方便,另外一個住小區的都需要面對的就是物業的問題。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實沒有人入住的小區,根本就沒啥物業服務可言。
比如在河北香河買房的劉承慶,他是一名自由職業者,所以認為在哪買房都一樣。
雖然是剛需族,他還是買下了香河的一個小區,還花了10萬元進行了簡單裝修.
可因為區位很偏僻,導致小區入住率太低,不時停水停電。
有時候甚至電梯都打不開,他因此多次投訴物業。
可物業根本就無暇他顧,因為沒多少人住進來,小區的物業公司都要倒閉了。
這就是在縣城買房要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就算是自住,有些房子根本就還不如鄉下的方便。
「鬼城」小區,誰住誰後悔。
4。
以老徐為例,我在廣州生活工作,前幾年沒存夠首付那會我想的也是要不回潮汕買一套房子算了。
恰恰跟我同樣想法的,還有很多人。
但只有到了今時今刻,我才發現這個當初這個想法多麼不成熟。
縣城買房,我平時肯定住不了,而出租,就更加懸了,縣城最大的問題在於工作機會的稀少。
沒有外來人口,租房的有幾個?
而買了房,不止是佔用我的購房名額,更是把我的資金套牢。
現在回頭想想,幸虧沒買。
當然啦,縣城買房這個話題對於住在縣城的人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那裡就是你一輩子生活的地方,你沒啥好考慮的。
房子除了居住屬性,最重要的是其附帶的其他價值,比如醫療、教育,乃至保本的金融屬性。
想不後悔,這些問題都要認真思考。
拋開那些無良的炒房客,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買房一個是為了剛需,錢多點可能會多買一套作為投資保值,免得自己的現金不斷被通貨膨脹。
但盲目買房就可以升值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縣城買房,就是第一個坑。
這點,基本已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