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稻花香,魚兒穗中躍。6月15日,正安縣樂儉鎮遼遠村梨壩組免費發放魚苗10000尾,是當地嘗試生態稻田魚的第一批魚苗。
馬路邊上,一輛裝滿魚苗的車旁,幾名村幹部正引導40餘名村民領取魚苗,有的負責登記,有的負責叫人,有的則負責稱魚,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在離村民們不遠處,一片已栽好秧苗的稻田裡,村民桂世錫正在將剛領的100尾草魚苗投放到自家稻田裡。他說:「我家有近3畝水田,前兩年自己買了一些魚苗,但魚少鳥多,時刻注意魚苗被鳥啄食。今年大家一起養,可以互相指導。」
梨壩稻魚基地還成立了技術指導組,由遼遠村新時代鄉村青年農民學校組織當地黨員、青年農民及桂世錫這樣有養殖經驗的人進行培訓後,再對村民進行技術指導。
「要提前挖好一道8公分寬、4公分深的溝,為魚苗提供『住所』及活動『路徑』,以來可以防止被捕食,二來在炎熱天氣可以保持溫度。」指導組成員桂儒華向正在投放育苗的村民說道。
「梨壩組243畝稻田,每年可以增收60萬元呢。」談到稻田養魚模式帶來的經濟效益,遼遠村支部書記宋明讚不絕口。
現場,宋明給大家算了一筆經濟帳,以前傳統種植水稻,每畝產值1500元,稻田養魚模式後,每畝可出售生態魚60公斤,產值1800元,稻米即增產又提質,保守估計產值2500元,通過稻田養魚方式,每畝稻田收入將比原來高出兩倍多。
「按照鄉村振興規劃,接下來,我們將在造景美田上下功夫,讓稻田『可養可玩』,通過完善田間基礎設施,修建人行步道,計劃在今年農民豐收節時,借力稻田魚舉辦捉魚比賽,邀請遊客深入體驗獨特農耕文化。」樂儉鎮鎮長呂宗俊介紹。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倫麗
通訊員 蘭韜
編輯 錢誠
編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