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6 月 13 日下午 4 點 46 分左右,一輛滿載液化石油氣的槽罐車在浙江省溫嶺市G15瀋海高速公路出口發生爆炸,引發周邊民房及廠房破壞,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具體事故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險情就是命令!消防救援隊伍第一時間成立現場指揮部,集結了 500 多名消防指戰員、100 多輛消防車、6 條搜救犬及多臺大疆行業應用無人機參與現場救援。溫州虎穴、鹹亨國際、浙江天拓、寧波山能等多家大疆應急聯動單位也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支援。
多傳感器靈活切換,鎖定關鍵細節
爆炸事故造成多座房屋損毀嚴重,尤其是受爆炸正面衝擊的一排民房。現場煙霧瀰漫,不少人員被困在倒塌的房屋內。
18 時 10 分,增援力量到場。
「救援主要難在現場坍塌面積大,作業面廣。」參與作業的消防指戰員表示。
經緯 M300 RTK 在作業現場
首先,得確認哪裡有人被困住了。趕來增援的消防救援隊伍到現場後,立即啟用大疆經緯 M300 RTK 打頭陣,搜索被困人員。消防指戰員先用禪思 H20T 的廣角鏡頭在 60 米的高空大面積摸排現場。
通過 4G 單兵設備,無人機採集的視頻直接接入消防指揮系統。一旦發現任何可能的生命跡象,指揮中心就遠程指揮一線消防指戰員切換到變焦鏡頭放大搜索。禪思 H20T 把多個傳感器畫面集合到一個界面,一鍵即可完成切換,加速搜救進程。
大疆無人機圖像實時回傳至應急管理部指揮中心
圖片來源於央視新聞
在一棟民居的三樓,消防指戰員通過無人機回傳的廣角畫面,發現廢墟中疑似有一隻腳,用變焦鏡頭放大後,確認有人員被困。鎖定位置後,消防隊立即增派雲梯消防車趕來增援,圍繞現場民宅廢墟開展偵察、施救。
由於樓頂空心樓板完全折斷、坍塌形成陡峭斜面,不僅很難在上面設立支點開展救援,還隨時有可能發生二次坍塌。因此,在實施救援的過程中,無人機始終在上空偵察。藉助經緯 M300 RTK 的快充模式及配套的智能充電箱,每 30 分鐘就將電池充至 90%,現場一共 6 組電池,保障了 2 臺經緯 M300 RTK 輪換進行不間斷空中搜救作業。
自上而下,強力照明
下午 7 點 19 分,天完全黑了,給救援行動帶來更大困難。消防指戰員迅速在現場部署了發電照明車、照明燈等裝置。然而,地面端的照明設備提供的是自下往上的照明,很難偵察清楚屋頂的情況。
經緯 M600 Pro 掛載照明設備
消防指戰員採用大疆無人機,掛載機載照明設備,提供自上往下的照明,現場兩種照明方案互為補充,給應急搶險人員提供長時間的、強有力的照明保障。
更重要的是,由於救援現場情況複雜,照明車難以在廢墟中靈活移動,而無人機則可「隨叫隨到」,隨時調整光源角度及強弱,迅速響應救援行動中的照明需求。
三維建模,形成救援作戰圖
在救援過程中,作戰信息的實時顯示對作戰力量的精準部署至關重要。自國家應急管理部提出「應急管理一張圖」項目建設以來,越來越多的救援行動開始深度應用數位化模型,幫助準確研判現場。
夜間光線條件極差,光源眾多,光斑浮動,臨近照明裝置的區域極亮,而有的區域則幾乎沒有光照。這無疑給建模工作帶來極大挑戰。
大疆智圖高效現場建模
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消防指戰員採用大疆「精靈 4 RTK+大疆智圖」解決方案,成功實現了高難度的夜間建模。
晚上 23 點,消防指戰員採用精靈 4 RTK 採集數據,全程手動調整參數,20 分鐘覆蓋事故現場,僅 15 分鐘就輸出了三維模型。
大疆智圖生成的現場三維模型
23 點 40 分,生成的數字三維模型即由雲端分享至指揮部,在救援的關鍵時刻成為了精準的作戰地圖,作為救援戰術制定的重要依據。指揮中心直接在模型上標註被困人員位置、已搜救及未搜救房屋位置、救援路線等信息,精準高效地調配置人員、部署救援資源,並第一時間將任務下發到一線消防指戰員手中。
經緯 M300 RTK 持續回傳現場畫面
消防救援,爭分奪秒。從打頭陣、深入現場到快速重建作戰地圖,大疆行業應用應急救援解決方案緊貼實際作業需求,始終圍繞實戰、貼近實戰、服務實戰,為智慧應急插上科技飛翼,開闢生命救援「綠色通道」。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