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宗師李小龍:我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2020-12-20 騰訊網

這是一位nga網友根據李小龍生前給朋友william的信件整理翻譯的,在a站看到

這是原件

李小龍本人給友人William寫的信

李小龍的截拳道是不是中國武術的問題總是爭論不休,李小龍本人在他給友人William的信件中直言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信心,包括詠春,他在創立一門新的格鬥流派截拳道。

我翻譯一段重要段落:

William, I've lost faith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arts -- though I still call mine Chinese -- because basically all styles are a product of land swimming, even the 詠春 Wing Chun school.

威廉,雖然我現在仍自稱用的是中國武術,但是我已經對中國經典武術失去信心,因為大體上所有流派的中國武術都是陸地上遊泳——假把式,甚至詠春也是如此。

So my line of training is more toward effiecient street fighting with everything goes, wearing head gear, gloves, chest guard, shin and knee guards, etc.

所以我的訓練方向轉向高效的街頭格鬥,全副武裝,戴頭盔、手套、護胸、護腿和護膝等等。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now I've been training the hardest and for a purpose, not just dissipated hit- miss training. I'm running every day, sometimes up to six miles. I've named my style Jeet Kune

Do 截拳道-- (my) reason for my not sticking to Wing Chun (is) because I sincerely feel that this style has more to offer regarding EFFICIENCY.

過去五年來,我一直有目的地艱苦訓練,而不是浪費時間做擊打躲避練習。我現在每天跑步,有時跑6英裡。我把我的流派稱為截拳道,我之所以不再執著詠春是因為我真切地感受到截拳道更加......

其實李小龍也是一個有自己的經歷和自己的思想的人,這是他信中的想法,是當時的想法,可能以後會變,也可能不會變。

李小龍逝世多年,距離現在也比較遠,只能從一些當時的信件、訪談或者日記了解,我談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吧,帶點身邊的例子,李小龍是我爸的偶像,我爸從年輕接觸武術開始習練,幾乎每天都花時間練,一直到現在,中間也是受李小龍的截拳道的影響,嘗試多種拳術和技擊法,也一直在收集關於武術的資料,從一開始的《武林》《武術健身》《中華武術》等雜誌,到《武術》《琴劍樓》《李小龍技擊法》《中國武術》《拳擊》《中國傳統武術》《少林七十二藝》等等,書名啥的我也記不住,後來更多是DVD,或者視頻來學習。

就我所知,我爸練習過長拳、詠春、洪拳、戳腳、形意拳、楊氏太極、陳氏太極、飛鏢、點穴、硬氣功,截拳道技擊、雙節棍,還有一些估計就是嘗試部分,比如八卦、棍術等,現在每天空閒時間也不多,還堅持的就是二指禪功、打樁、飛鏢、點穴、硬氣功和太極。至於為啥還繼續練習這些,我也不清楚,可能就是愛好吧。

其實在我看來,這是動態變化的,最早八九十年代,社會不是像現在這麼安穩,監控也基本沒有多少,學武練功的內容偏於技擊性和實用性,平時練習關鍵可以保護自己,是出於自衛方面的目的,後來,隨著身上的擔子不斷增加,需要強健的身體、昂揚的鬥志和堅韌的意志,練武的內容又開始轉變,偏柔和、全面和技巧性,再後來,身體和時間都在限制,於是又更偏向初心,愛好的純粹性。

雖然說李小龍的多部動作電影都是很優秀的,但我爸一般只推《猛龍過江》讓我學習,裡面的技擊技巧是相對貼近截拳道的,我還記得裡面在後巷和幾個員工對練時的滑步側踢,來來回回老是讓我看,小時候那會DVD還是要快退,麻煩的要死。另一部看的多的就是李連杰的《精武英雄》,其實,這兩部都不是主要表現傳統武術的,更多是實用的技擊術。我以前不理解唐龍出於下風時抓柯爾特胸毛緩解形勢,感覺不是很「正派」,我爸跟我說,真正到了對決,搞清楚你要幹的就是擊倒對方,手段則是形式。不過到了《精武英雄》中,陳真和船越比武前的對話也點了另一層意義,想殺人有的是方法,有的更高效,不一定就是用武功,比起手槍,陰謀詭計更能殺人誅心。

這就談到武術的意義,練武的目的是什麼?以前我同學來我家玩,看見我家的木人樁,就試了試,覺得疼,怎麼說呢,以前我用的是木樁,我爸一直用的鋼管焊的人樁,木人樁有木人樁的練習用法,時間久了,肌肉會強壯,同時配合腿、腰部的力量,就會發現木人樁的強度也就那樣,慢慢拳面上生了厚繭子,也不覺得有多疼,當你十年如一日練習,當對手一旦在你練習的距離內,你都能熟練去應對,我敢保證對方根本沒有招架能力,但是,就像有的答主談到的,這是近身的,當對手保持距離,這就起不到大用了,所以這就是設定了使用場景和目的,即用來對抗,用來技擊。

單單技擊上來說,在只準用武術(徒手)的情況下,影響勝敗的因素很多,身體素質、習練時間長短、技擊經驗都有影響,不一定傳統武術就落後於現代技擊術,關於技擊上的對比,很多答主都說了,我談談別的方面,很多人覺得傳統武術都是表演用的武術套路,似花架子,其實套路只是一部分,贏人更多還是靠功夫。

中國漫長歷史,武術發展的歷史也十分悠久,在熱兵器沒有出現前,武術就是從實戰演變而來,各門各派的武術能立派說明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的,只是能精通的只是少數人,這些人光大了自己的門派,後人因為各種原因達不到前人的高度了,門派的保守其實在很多行業和文化中都有存在,要是傳出去被研究拆招找到破綻,再交手很可能喪命滅派。

其次就是演義和各種民間傳說將一些過去的人和事誇大了,談到這,我想到小時候我最羨慕的就是武俠小說中的輕功,感覺很厲害,但是比如《五虎藏龍》中飛來飛去,實在有反常識,後來在我爸的書房中看到葛強的《飛簷走壁》,裡面是現代的關於翻牆攀跳的一些訓練和技巧,類似跑酷運動,而《少林七十二藝》中關於輕功的描述,就是人負重,然後在挖好的坑中練習跳躍,隨著負重越來越大,坑也漸漸變深,跳躍能力也在提升,加之一些翻牆穿屋的技巧,古代房屋也多是矮房,很容易實現飛簷走壁,有了這門功夫,有歹徒追你,就能實現迅速翻牆逃掉,仿佛雷託附身,所以傳統的武術也不一定都是花架子和傳說。

現代的體適能或者專業項目的訓練方法更科學,更高效,也更能激發身體潛能,只不過看目的了,作為競技項目的運動員肯定是要科學訓練,對於普通人或者愛好者,採用什麼訓練方式適合自己就好,很多民間的武術人,沒那麼講究或者說有很好的條件吧,有的在拜師傅後,很多都要聽師傅的要求來,先練基本功,孩子有可能還要從童子功練起,每天都要練習,(信奉那種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三日空)。

其實這樣並不科學,對於一般的愛好者來說,有的就只是強身健體,就像打球遊泳一樣,練武術可能更全面一點,力量、敏捷、柔韌、耐力都有訓練到,其次就是可以提升自己的精氣神,在生活中練習武術也是鍛鍊意志的一種方式,畢竟長功夫很慢,過程很苦,需要耐心和堅定的信念。

引一個

1919年,精武體育會在上海舉行成立十周年紀念活動時,孫中山先生親自題贈匾額,書寫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並擔任該會的名譽會長,還為該會特刊《精武本紀》撰寫了序文。孫中山一直是武術愛好者和提倡者,在從事民主革命的歲月裡,他曾特地聘師學武術。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孫中山先生讚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另外,中國傳統武術很多時候是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存在的,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裡面含有的東西很多,涉及到儒學、道學、陰陽學、人體醫學、藥學等等,日本的劍道源於中國武術,現在也發展成自己的一種文化,其實我們中國傳統武術有很多好的方面,任何一種傳統的東西都要批判繼承,過去傳統武術的保守和傳承都有問題,需要後人多多努力,將其中好的發揚光大。

今年李小龍誕辰80周年桌面拍的電影日曆

相關焦點

  • 李小龍信件曝光,稱中國武術都是假把式,已經對中國武術失去信心
    最近,一家電視臺的一位網友向他的朋友威廉(威廉)透露了李小龍的一封信。在這封信中,李小龍直截了當地說,他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認為中國幾乎所有的武術學校都是假的。
  • 侯曉明擂臺詠春對戰泰拳展示中國傳統武術魅力
    詠春拳以快打慢 一招致勝,以弱制強,其動作迅速變化,在多戰回合中擊敗了挑戰者「泰拳王」,令現場觀眾目不暇接連勝叫絕:「動作快又穩,拳拳致命。其背後的努力付出可想而知」。當晚,詠春拳傳承者侯曉明討巧的招數和過硬的功底,在本場擂臺中拔得頭籌,打敗了挑戰者「泰拳王」(曾經打敗過多位傳武大師),詠春拳再次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同時也藉此展示了中國傳統武術之魅力。
  • 如果李小龍還活著,今年已經80歲了,他還會是一代武術宗師嗎?
    已故去近半個世紀,李小龍已經成為一個偶像符號,他對現代大眾流行文化的影響至今仍在繼續。李小龍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UFC開創者、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演員。
  • 中國武術沒實戰能力?美軍認可的詠春,為啥適合特種部隊練習
    中國武術的門派成見一直都有,各門派之間的交流幾乎沒有,並且只傳授男性,所以,一旦傳承中斷,危機必然發生。當遇到一頂一的美軍空手道高手時,必然會慘遭失敗。片中的唐人街武術流派對李小龍收美國弟子都極為抵制,從側面也說明了原因。武術要想發展,肯定要有不斷的後繼者去革新,而這正是中國武術流派的痛點。幸運的是,在抗戰時,葉問就廣收弟子,保家衛國,這才是武術的精神。
  • 中國10大武術家盤點,葉問排第7,李小龍竟排最末
    楊露禪,綽號太極宗師,河北人士,楊氏太極拳的創始人,早年體弱多病,後遷往河南焦作陳家溝,拜陳氏太極拳掌門人陳長興為師,潛心習練太極拳,勤學苦練、常年不輟,後來經過自我鑽研與大膽創新,自立門派,修成正果。下面就來盤點下中國近代的十大武術家。
  • 李小龍的武術如何?聽聽李連杰對李小龍的評價!
    在國內武術界,李小龍的名字就是一個代表,一個象徵,代表著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象徵著中國功夫的地位!李小龍至目前為止世界公認的武術大師,由他一手創立的截拳道,是好多學武之人必學的項目之一!中國功夫之所以能在世界舞臺發揚光大,李小龍功不可沒!
  • 中國武術不行?李小龍徒弟被美國特種部隊搶著當教官
    最近很長一段時間,關於中國武術的非議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搏擊狂人徐曉東侮辱中國武術,說傳統武術都是假的,還侮辱傳統武術門派宗師,侮辱李小龍,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那麼中國無數就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李建文,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副教授,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體育大學榮譽教授。
  • 最兇狠的中國傳統武術,招招致命!
    上個世紀,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功夫電影風靡一時,讓世界知道了中國功夫的威力。這也讓眾多外國人對中國武術心馳神往,更有甚者還不遠萬裡來華求學,可見中國武術的魅力之大。今天,小編就為各位大俠講述三種風靡世界的中國傳武!
  • 中國史上真實存在的武術大師,他開創一個時代,成為國人的驕傲
    每次打架都是詠春,葉問。詠春拳所使用的招式,都是我們日常用於自衛自保的本能反應動作,既不神秘也不華麗,主要以「以打為消、連消帶大」,以此達到自保的效果。古人云:「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武術的最高境界。影視葉問上世紀60年代,李小龍赴美國發展,逐步成名,通過電影將詠春拳傳播至世界各國;葉問的弟子梁挺,更是憑著詠春真傳,成傳揚詠春拳的一代宗師。
  • 葉問的詠春代表不了中國武術,個人情懷還是民族大義,正義凌雲
    葉問的詠春代表不了中國武術,個人情懷還是民族大義,正義凌雲(當您打開這篇文章時,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網絡裡,姚志芸堅持正能量的寫作,或許微不足道,但您的關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編的全部動力。)文/姚志芸葉問4出來時,我多少有些納悶:一部電影分4部用10年的時間來沉澱,到底是電影人的情懷還是民族情懷的感情在裡面?
  • 李小龍信件首度公開:永春派只是「紙上談兵」,對中國功夫很失望
    近日,a站有位網友將李小龍的一封信件曝光,這封信是李小龍寫給朋友威廉(william)的。在這封信中,李小龍直言,自己已經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信心,覺得中國幾乎所有流派的武術,幾乎全都是假把式。 這封信一經曝光,迅速引起大量網友的關注,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是李小龍說的。
  • 中國近代史真實存在的五大武術高手,李小龍墊底,第一無人能及!
    中國近代史真實存在的五大武術高手,李小龍墊底,第一無人能及! 中國近代史真實存在的五大武術高手,李小龍墊底,第一無人能及!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在中國近代史上湧現了許多技藝驚人的武林高手,他們到底都有誰呢?
  • 現代武術宗師李小龍《精武門》高清劇照
    劇情簡介:一代武術宗師、精武門創始人霍元甲突然逝世,霍師傅生前最喜愛的五徒弟陳真(李小龍 飾)匆匆趕回奔喪,在師傅的棺槨前,陳真悲痛欲絕,暫時終止了和小師妹(苗可秀 飾)完婚的計劃,並且不相信師傅死於胃病和感冒的結論。
  • 活在電影裡的一代宗師,祖籍在被稱為「南蠻」的廣東——南海縣
    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在香港聖士提反學院讀書,學識淵博。葉問詠春師承陳華順、梁璧,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
  • 武術真諦是什麼?在李小龍最新紀錄片《若水》找尋答案
    李小龍紀錄片海報。當武術和種族主義在中國和全世界再一次引發爭議和騷動時——李小龍,回到了聚光燈之下。李小龍,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傳統體育人」,但當紀錄片推出後,美國媒體卻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若水》甚至比前不久火爆社交媒體的麥可·喬丹紀錄片《最後之舞》更值得關注,也更加發人深省。」
  • 近代中國武術排名,李小龍排第三?成龍李連杰吳京等均不在列
    其實我們的武術文化出現斷層,才會如此,中華武術確實博大精深,民國時期武術高手大戰各國拳擊冠軍大力士,也確實有文獻記載。只希望各位能秉承正確的態度看待,不因為某些渣滓的語言或者高調的言論而把中國武術說得一文不值。在沒搞懂之前,至少能虛心看待吧。第五:精武館創始人霍元甲(1868-1910)
  • 【一周薦書】了解中國武術,你需要讀這五本書
    從一開始,這場比試就被策略性地定義為「傳統武術被舶來的現代搏擊打敗」,而不是一次私人行為。尤其當這種比較又一次涉及中西對比,傳統與現代碰撞的時候,人們的痛點便很輕易被擊中。將微觀個人的行為無限上升至群體,這種顯而易見的邏輯謬誤之所以還能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掀起波瀾,還是因為人們對傳統武學的陌生與疑惑。
  • 詠春餘昌華:中國應該創辦比UFC規則更開發的比賽,取消禁擊部位
    在崑崙決總部盛大召開的「首屆傳統武術大師峰會」裡,詠春拳餘昌華連續擊敗太極雷雷、裡合腿田野、大洪拳孫國忠、棉拳孫華清獲得冠軍。記者獨家採訪了餘昌華,餘昌華指出李小龍創立了UFC,而李小龍截拳道其實是在詠春拳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所以可以說沒有李小龍就沒有UFC,沒有詠春拳就沒有李小龍。餘昌華指出:「UFC是根據李小龍的思想創立的,而李小龍是詠春拳出身。包括蜘蛛人安德森-席爾瓦在內的眾多UFC名將都練習詠春,詠春拳是與UFC聯繫最緊密的拳種。
  • 世界上最強的三種實戰武術,其中一個來自中國
    世界上最強的三種實戰武術,其中一個來自中國 世界上的武術種類繁多,每一種都意義非凡,然而這三種實戰性武術極強
  • 中國傳統武術究竟能不能進行實戰格鬥?
    01現在咱們這個中國武術啊,多少有點尷尬。尤其是看一些傳統武術的比賽類節目,看的我真是尷尬癌都犯了!這邊是八卦掌,那邊是形意拳,開打前各種擺姿勢,個個都是「我要打10個」的架勢。本來咱們都是想替中國武術說好話的,給咱自己長長臉,可是你看真拿不出手啊。那些國際上的搏擊比賽,沒聽說靠太極、八卦掌、少林長拳、螳螂拳、詠春等等拿過冠軍的。即便可能某個拿冠軍的選手曾經練過傳統武術,算是傳統武術出身的,但你看他打比賽還是用的散打、綜合格鬥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