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首次曝光的一種被稱為「神鵰」的雙體無人機近日再次現身網絡,引發外界關於該機即將裝備部隊的猜測。一直有傳說認為該機是沈飛師從蘇霍伊後的產物,它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無人機,並將用於探測隱身飛機。看空天今天就來分析分析,這三個傳說到底是不是真的?
抄襲了俄羅斯的S-62方案?
該型無人機之前被廣泛視為一種高空反隱身無人機,名為「神鵰」,主要是因為中航工業出版的一本介紹院士李明的書中曾記載,李明大力推動高空反隱身無人機的前期對外合作,「基於這項合作,601所研製出了『神鵰』驗證機」。而在一份反映中航工業型號發展的圖表上,高空反隱身無人機的側視圖與這個雙體積側視圖極為相似。
在李明院士的傳記中,這樣提到了神鵰無人機。圖片來自於網絡。
從外形看,該機是一種雙體機構型,與傳統的雙體機不同的是,它還採用了鴨式布局,即主翼在後,水平安定面在前的布局方式。其優勢是前方的鴨翼進行正配平,可以提高全機的升力係數和升阻比。此外,其機翼展弦比很大,提供了很高的升阻比,這都有利於其進行高空長航時飛行。
網絡上廣泛流傳的這張不知真假的圖,被認為是「神鵰」用於反隱身的證據之一,這個「神鵰」的側視圖與目前曝光的雙體無人機還是有些不同的,更像俄羅斯的S-62方案。圖片來自於網絡。
外界一直認為,「神鵰」無人機抄襲了俄羅斯蘇霍伊S-62雙體無人機的方案。從目前國內公開的報導來看,中方之前確實與蘇霍伊接觸過,但是對比S-62方案和網上曝光的「神鵰」無人機外形圖,兩者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可以說理念上有所借鑑,但是具體實施上應該是獨立完成的,包括進行大量的吹風試驗和理論計算。他們之間的相似度,大概就相當於C919與美國波音737和歐洲A320之間的相似度——它們都採用常規翼吊布局一樣。其實中方的方案與俄羅斯的S-62差別還是很大的,看空天反到認為S-62似乎還使用了升力體方案,而且有一定的隱身型,這都是超出「神鵰」的。不過,S-62再牛,也只是停留於概念論證階段。而中國已經造出了飛機。連同之前曾經披露的使用連接翼的「翔龍」大型無人機,中國在大型無人機領域可謂「不走尋常路」,說明中國無人機的氣動布局設計逐漸進入自由王國,新型無人機的出現再次夯實了這一地位。
俄羅斯蘇霍伊的S-62無大型人機,看上去隱身性能更好,疑似採用升力體機身。沈飛曾和蘇霍伊進行過接洽。注意上面的側視圖顯示,它和所謂中航工業的圖上的那個神鵰側視圖幾乎完全一樣,但實際上目前出現的雙體無人機與之不同。
世界最大無人機?
「神鵰」被網友稱為世界最大無人機,有分析認為,該機機長約25米,翼展達50米,起飛重量在15-20噸。相比之下,美國的RQ-4B「全球鷹」機身長14.5米,翼展39.9米,空重6.78噸,最大起飛重量14.63。看空天認為,「神鵰」比全球鷹大,總體靠譜。從該機可能選用的發動機上來看,其起飛重量確實不小。目前,可供這類無人機選擇的現成發動機包括渦噴-13/14渦輪噴氣發動機和渦扇-9/10渦輪風扇發動機或者其改進型。
將該圖和俄羅斯S-62對比發現,兩者存在巨大不同。他們之間的相似,就如同客機之間的相似。圖片來源見水印,感謝圖片作者辛勤工作。
之前「翔龍」如果使用渦噴系列發動機的話,那麼「神鵰」很可能採用渦扇-9發動機。而渦扇-9發動機的最大推力(不加力)要比「全球鷹」採用的AE3007H渦扇發動機高出不少,有理由相信「神鵰」無人機的起飛重量高於「全球鷹」。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渦噴-13/14還是渦扇-9,或者基於他們小幅度改型的不帶加力的發動機,高空巡航的經濟性可能都達不到AE3007H的水平。即便是渦扇-9這樣的渦扇發動機,也因為涵道比較低,使用包線主要在15000米以下,其高空巡航經濟性也會稍顯遜色。這樣的話,「神鵰」無人機的續航時間可能不會比「全球鷹」有更大的優勢。
看空天認為,作為一個可能不到20噸的平臺,安裝大型預警雷達,顯得太小了。圖片來源見水印。
以前中國航空工業在材料領域落後世界水平不少,如今在雷射增材製造領域已經迎頭趕上,一些大型鈦合金結構件的製造技術達到世界頂級水平。最近T1000碳纖維生產技術的突破,也為中國飛機大規模運用最先進複合材料奠定了基礎。目前來看,制約無人機發展的可能還是在發動機上。
專門用來反隱身?
之前有分析認為,該無人機可用於反隱身作戰。簡氏信息集團網站就曾報導稱,某些早期推測圖顯示,這架無人機可以在其兩個機身之間攜帶大型的米波雷達天線,用於探測隱身目標。另一些資料顯示這種大型雷達天線和光電傳感器可能安裝在機身內部,而不是外掛。
翔龍無人機藝術圖,該機疑似使用渦噴發動機,航程受限。
但至少目前從外形還看不出它具有「反隱身」的功能。通常而言,如果用於探測隱身空中目標,它應該安裝大型對空警戒雷達,相當於一架預警機。不過這樣的雷達重量和天線尺寸一定會很大,不是這個級別的平臺能夠完成的任務。所謂的「神鵰」在無人機裡面算是很大的了,但是如果以預警機的標準來看,十幾噸、二十幾噸的平臺仍然太小了。即便是安裝無源雷達,被動截收隱身飛機對外輻射信號,其天線尺寸也不會小。
這是一張最早曝光的「神鵰」圖片。其採用的發動機型號成謎。
從目前世界各國無人機的用途來看,這種大型的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很可能是一種以對地探測為主的多任務平臺。它和之前曝光的採用連接翼的長航時無人機相比,由於機體內空間更大,可以攜帶更多燃油,安裝更多樣化的設備,完成諸如電子偵察、雷達成像偵察、紅外/可見光偵察以及飛彈預警、通信中繼指揮等任務。
和衛星相比,這種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的使用更靈活,不受過頂時間的限制,可以說想什麼時候飛就什麼時候飛,還能長時間在目標區附近偵察。和中空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相比,它飛得更高,載荷更大,所以看得更遠。特別是在山區,這種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受到的山體遮蔽很小,可以發現隱藏在山體背面的目標。
微信號: 看空天
微信ID: kankongtian
感謝您對看空天的支持!
歡迎朋友圈轉發,商業轉載需經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