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頭條
最近來源於國內網絡媒體的消息,中國的神鵰無人機已經成功進行了首飛,之前的神鵰無人機,只是在地面進行測試和滑跑,並沒有進行過試飛,此次試飛的具體細節並沒有公布,但是已經引起了外媒注意。英國的《獨立報》就神鵰無人機刊發了表題為《神鵰:中國新型高空無人機對美國的空中優勢的威脅有多大?》的文章,作者為馬克·皮辛,小編特地給大家帶來共同分享下。
今年5月,有人曝出了中國一架名叫「神鵰」的新型雙機身高空無人機的模糊照片。專業人士隨即稱這是「反隱形無人機」。隱形技術即飛機的電子偽裝技術,它使飛機很難被敵人的雷達發現,但中國的這架無人機的體積無疑足以攜帶那種用於探測隱形飛機的特殊雷達。它的飛行高度足以使其能在隱形無人機抵達目標前便早早發現它們。傳聞它的雷達能發現500公裡之外位於韓國海岸的美國F-22「猛禽」隱形戰鬥機。
而根據中國的匿名消息源,"神鵰"無人機已經進行了成功的試飛,雖然看外形來看,它並不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好飛的無人機,但是對於現代飛控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這架無人機預示著隱形技術的末日。另一些人認為,這只是作為美國空中優勢基礎的隱形技術的未來所面臨的一個嚴重威脅而已。
隱形技術是對旨在使飛機較難被雷達等系統發現的飛機設計、策略和電子對抗的總稱,美國是這一技術的開創者。除了試圖通過去除機尾儘可能弱化雷達信號特徵以外,美國還試圖減少發動機排氣裝置的紅外輻射和機上電腦的電磁輻射。隱形策略包括尋找防空系統的漏洞。
一想到隱形飛機,人們的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出三角形狀的黑色F-117隱形戰鬥機和B-2轟炸機,抑或困難重重的F-35「閃電」隱形戰鬥機計劃,前者在兩次海灣戰爭伊始穿破了薩達姆·海珊大肆吹噓的防空系統,而英國已孤注一擲地將其航母的未來押在了後者上。隱形技術實現大飛躍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洛克希德公司推出了研製隱形戰鬥機的計劃,F-117隱形戰鬥機和B-2轟炸機由此誕生。
然而,成功也有不利的一面:你的對手開始重視隱形技術並競相使隱形飛機現形。在一段時間裡,應對方法是一種已被西方摒棄但蘇聯仍在發展的技術。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期間,利用這種反隱形技術,塞爾維亞所謂落後的防空系統據說擊落了一架F-117隱形戰鬥機,引發媒體爭相報導。
位於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軍用航天技術的高級研究員道格拉斯·巴裡說:「實際上,隱形飛機從來都不是完全隱形的,最終總會產生雷達信號特徵。你要努力做的就是儘可能延後這一時刻。相比在100英裡之外被發現,如果在距離目標5英裡時被發現,隱形飛機便完成了任務。」
「如果說隱形戰鬥機和轟炸機有來無影去無蹤的時期,那便是當年F-117在伊拉克糟糕老舊的防空系統下完全來去自由的日子。然而,俄羅斯和中國等對手過去25年來已開始發展對抗措施,其中包括能發現隱形飛機的雷達。」
美國《防務科技國際》雜誌主編比爾·斯威特曼認為,這類對抗措施如今正在「激增」。雖然大部分雷達的工作頻率在2GHz至40GHz,但像VHF雷達這樣的低波段雷達的工作頻率在1MHz至2MHz,能發現現今已知的大部分隱形飛機。這種雷達確實有基本的物理學原理為依據:它的波長同很多隱形飛機上的主要特徵相同,所以它發出的信號會反彈回來。有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警告美國軍方注意這一當時還是理論上的弱點。
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伊戈爾·蘇佳金博士說:「俄羅斯因在技術方面保守而堅持研究低波段雷達。最終他們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中國此次成功試飛的「神鵰」無人機,不僅僅證明了中國人在無人機領域的高速發展進程。更說明世界各國的技術後發優勢對於美軍自詡的高技術代差戰爭的諷刺。在未來,中俄的技術發展,將進一步擠壓美國的高技術,而美國可能要投入更多資金來研發升級技術。
而對於此篇文章,有中方專家薛曄認為,英國人和美國人實質上是捆綁在一輛戰車上,而這輛戰車的實體就是F-35戰機。所以對於F-35自詡的隱身能力,英國人也不確認最終效果如何,而現在世界上層出不窮的反隱身技術也讓英國人感受到了依附別人的痛楚。但是已經自費武功的英國航空工業,或許無法再重現當年的輝煌。而神鵰無人機,最多只是中國用來反F-22踹門體系中的一環。可以在高空進行長航時值班,用來彌補雷達網和預警機之間空隙,擔當長程的值班任務,但是並非是有了神鵰無人機就可以確保F-22不能執行進犯活動,所以為了反F-22我們更需要開發自己,海基,空基,路基的反隱身體系。這才是當前最關鍵的!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可以快速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