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真砍得過刺刀?老兵:胡說八道 一個排曾被日軍一班挑翻

2021-02-11 新浪軍事

  在很多影視作品和人們的印象中,大刀在肉搏戰中已經成為抗戰中中國軍隊的象徵,而且留下了一種「大刀比刺刀更加適合肉搏戰」的印象。仿佛大刀就是近戰中的神器,砍起敵人來如果砍瓜切菜般簡單。實際上,根據後來軍隊的試驗,用訓練程度類似的士兵分別手持模擬大刀的訓練器材和模擬刺刀的木槍在身著護具的情況下進行對抗,刺刀隊甚至能在人數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取勝。


軍人和大刀

  一些抗戰老兵也對把大刀神話的做法表示了嚴重不滿。比如在2015年對參加過武漢會戰的一名老兵的採訪中,老兵就十分怒憤地表示,那種神話大刀的作品完全是對他們浴血奮戰的侮辱。老兵提到,因為大刀方便製造,才在刺刀缺乏的情況下大量補充到前線,是一種萬不得已的做法。在肉搏戰中,大刀在和日軍刺刀的對抗中經常處於下風,損失很大。影視作品拍得好像拎著大刀打日本鬼子特別輕鬆,這完全是對他們犧牲的一種否定甚至是「嘲弄」。「你無法想像我們當時付出的代價,我們的犧牲……那些作品完全就是胡說八道。」老兵感到十分不滿。

  在回憶中,一個令人心痛的細節展現了出來。因為當時的宣傳也把大刀塑造成了殺敵利器,就讓一些老百姓對大刀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民間集資募捐給前線採購支援武器時,甚至有很多熱心腸的百姓指明了要購買大刀給軍人。當軍人們興奮地看著新運到前線的武器箱時,打開發現全是大刀……物資匱乏也造成了刺刀甚至是槍械數量的不足,剩下的只能用大刀填補。在武漢會戰中的一次戰鬥中,一個班的日本兵竟然在肉搏中幾乎挑翻了一個排的軍人……而在一次進攻戰中,200名士兵拿著大刀就發起了突擊,迎頭卻遭遇了日軍密集的機槍火力,帶隊的指揮官絕望地吼著:哪怕有些手榴彈也好啊……


淞滬會戰中的機槍組

  實際上,到了二戰中,哪怕是在技術水平相對落後的亞洲戰場,肉搏戰也變成了熱兵器交戰的輔助手段而已。而刺刀恰恰很好地實現了冷熱兵器的一種結合,而大刀和槍械使用卻不能兼顧。另一方面,在長度上佔盡優勢的刺刀自然在搏鬥中也輕鬆不少,再加上物質供給相對充足的日本兵在體能上的優勢。其實,我們縱觀當時的歷史照片,裝備比較精良的中國部隊——諸如淞滬會戰中的德械師、戰爭後期的駐印軍等等,基本都見不到大刀的影子,這也是一種側面的說明。(作者署名:軍事家)

  本欄目所有文章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凡本網註明版權所有的作品,版權均屬於新浪網,凡署名作者的,版權則屬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經本網或作者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軍事:最多軍迷首選的軍事門戶!

相關焦點

  • 大刀真的砍得過刺刀?老兵怒斥:胡說八道 一個排被日軍一班挑翻
    而且留下了一種「大刀比刺刀更加適合肉搏戰」的印象。仿佛大刀就是近戰中的神器,砍起敵人來如果砍瓜切菜般簡單。實際上,根據後來軍隊的試驗,用訓練程度類似的士兵分別手持模擬大刀的訓練器材和模擬刺刀的木槍在身著護具的情況下進行對抗,刺刀隊甚至能在人數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取勝。▶大刀隊一些抗戰老兵也對把大刀神話的做法表示了嚴重不滿。
  • 近距離作戰,大刀和刺刀相拼的畫面,大刀拼得過刺刀嗎
    近距離作戰,大刀和刺刀相拼的畫面,大刀拼得過刺刀嗎自古以來,刺類兵器就比砍類兵器適合戰場,一是長度優勢,二是難以格擋,三是(適合列陣
  • 中國大刀和日本刺刀哪家強?老兵聽完直發火,真相讓人心酸
    在那個年代,手無寸鐵的學生們在面對日本軍隊時,高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他們自發走上街頭髮起募捐,為前線的將士們趕製大刀。大刀作為那個艱難歲月中最具代表性的抗戰武器,在各種抗日神劇都會頻頻現身,劇中的大刀猶如一把『仙人使用的神器』,在與日本刺刀的對抗中那砍人就如同切菜般受用。
  • 抗戰大刀真的能打敗刺刀?這測試真抽臉!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抗日大刀的真相-大刀拼不過刺刀?
    砍刀在抗戰中的主要作用是對付日軍刺刀,製造工藝簡單,使用方便、對於當時普遍缺乏正規格鬥訓練的中國軍民來說易於掌握。因此,當時國內部隊普遍裝備砍刀、並請馬風圖、韓豪俠、李堯臣等武術大師通過改進和傳授刀法的方式提高士兵近身格鬥的水平,如馬風圖由雙手刀法改編的「破鋒八刀」就曾在西北軍中進行推廣,專破日式白刃戰拼刺術。具體的刀法其實只一招,出刀的時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來、刀背磕開步槍,同時刀鋒向前畫弧,正好砍人家腦袋,其威力在於揮刀的同時蕩開對方武器
  • 抗戰大刀和「破鋒八刀」的出現,本質是因為中國軍隊刺刀短缺?!
    上海的音樂家麥新,根據這次勝利譜寫了抗日歌曲《大刀進行曲》。從此「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唱遍了大江南北。選擇大刀的原因為什麼中國士兵在作戰中會選擇大刀作為格鬥武器呢?一、刺刀短缺。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破鋒八刀的刀法,充分發揮了大刀的優勢和特點:刀柄加長使雙手持刀能更好的發力,刀背加厚提高了格擋的效果,刀頭處兩頭開刃使得大刀能夠刺殺對方,提高了攻擊的突然性。不過,即使在如此重視大刀訓練的情況下,當時戰場的主角仍然是熱兵器,冷兵器只是配角。
  • 砍向鬼子頭上:抗戰中的大刀傳奇
    大刀普遍重量在2公斤左右,這樣大的重量,加上劈砍的力量,一刀下去威力還是很大的。只要砍到人,即使不死也是重傷的,砍到脖子掉腦袋,砍到四肢掉手腳。說一千道一萬,大刀畢竟是無可奈何之下應急的東西。對比日軍打造精良的刺刀和倭刀來說,大刀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東西。可是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你沒有其他武器,不用大刀又能用什麼呢?
  • 抗日大刀的真相——戰場上大刀真的拼不過刺刀?
    因此,當時國內部隊普遍裝備砍刀、並請馬風圖、韓豪俠、李堯臣等武術大師通過改進和傳授刀法的方式提高士兵近身格鬥的水平,如馬風圖由雙手刀法改編的「破鋒八刀」就曾在西北軍中進行推廣,專破日式白刃戰拼刺術。具體的刀法其實只一招,出刀的時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來、刀背磕開步槍,同時刀鋒向前畫弧,正好砍人家腦袋,其威力在於揮刀的同時蕩開對方武器。
  • ​抗戰大刀和「破鋒八刀」的出現,本質上是因為中國軍隊刺刀短缺
    「抗戰」大刀的刀法,講究利用刀身厚重的特點,格擊日軍刺刀,再搶中線進攻。一種典型的抗戰大刀從1931-1945年的十四年「抗戰」中,大刀形象已經成為了一種民族象徵,升華到精神領域。1933年3月9日,喜峰口。
  • 抗戰紀念 |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抗戰大刀
    不過,二戰還有一個戰場,卻普遍出現了近戰肉搏的場面,這個戰場就是中國戰場。        在整個抗戰期間,中日兩軍進行了無數次肉搏戰。使用大刀最多的部隊就是西北軍!         西北軍曾經是一個軍閥團體,它的領袖是馮玉祥。當時所有軍閥飽受國際武器禁運之苦,就連小小的刺刀對強度,韌度,標準性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國根本造不出足夠的刺刀。
  • 抗戰時,中國大砍刀一刀砍斷日軍刺刀?看這個老兵怎麼說
    它真的比製作精良、堅固鋒利的日軍刺刀更優秀霸氣?關於這個問題,在曾經參加過武漢會戰的老兵王汝林先生,在關於老兵回憶訪談節目中就說起過:「現在一些抗戰電視劇真是太脫離實際了,我看過一些之後,再也沒興趣看,實在是太氣憤了,純屬胡扯!大砍刀什麼時候砍斷過日軍刺刀了?
  • 刺刀不能磨得太鋒利!抗戰老兵血的教訓:越鋒利,自己死得就越快
    抗戰老兵血的教訓我記得有本書裡說白刃戰其實就那麼一兩下,要麼捅死對方,要麼被對方挑死,電光石火瞬間的事,這也是大刀拼不過刺刀的原因,先不說大刀短
  • 軍史|白刃戰:中國軍人不如日軍嗎
    不過,也有例外。隊員們每人配發一口鑌鐵大刀,用改良後的武術刀法進行訓練,甚至有專人編寫的《白刃戰術教程》,其「破鋒八刀」刀訣為:「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 抗戰大刀被神話?夜襲日軍的「大刀隊」原來叫「手槍隊」
    筆者年幼時就聽說過在抗日戰爭期間,有一支神秘的部隊曾重挫日軍。他不僅僅打敗過日軍,還是用最匪夷所思的武器打贏日軍,他們就是著名的"大刀隊」。這支」神奇的部隊」總會不定期地透過文學、影視作品視野之中。簡又文曾提及西北軍將領吉鴻昌作戰是「左手握短槍、右手持大刀」。在敘述中原大戰的章節,簡又文也說:「…馮軍之特效戰術是夜間摸營,兵士右手執大刀,左手持短槍,偷劫敵營,當者披靡,…」另外張之江與李景林在天津一戰,同樣也是派士兵持大刀趁夜(凌晨)襲擊李之防線。
  • 抗戰時期,號稱日本武士刀剋星的中國大刀,真有那麼厲害嗎?
    ,須腰部有力,在戰場上砍人亦砍刀。中國大刀在1933年,日軍進犯喜峰口,忍無可忍的抗日部隊29軍,連夜組建了約500人的大刀敢死隊。各個戰士義無反顧地趕往日軍營地殺得日軍大驚失措,很多日本人更是在睡夢中人頭落地。
  • 抗戰拼刺刀 我們虧在哪?
    當時只有閻錫山的兵工廠每個月能造幾百把衝鋒鎗,進口或外援,那首先考慮的也是飛機、坦克、火炮、機槍、步槍這些主力裝備。 來看看抗戰初期國軍第88師和日本乙級師團的裝備對比。抗戰時期,中國大刀沒有統一制式,但以29軍的無極刀和西北軍所用的晉造制式大刀最有代表性,兩種大刀長度基本相同,刀身長約66釐米,刀把較長,一般為30釐米左右,雙手持握,總長在95釐米左右,不會超過1米,勢大力沉,利於劈砍。
  • 抗戰大刀的悲壯現實!面對日軍刺刀想一命換一命都需要苦練
    那麼,抗戰大刀是不是一種好的肉搏武器呢?答案卻是否定的!那麼,抗戰大刀對上刺刀真的毫無還手之力嗎?也不完全是。從長度來說,用大刀的人只要単手前伸,大刀的刀尖就可以砍中用刺刀人的前手了。所以刺刀的長度優勢並沒有看上去那樣突出。
  • 中國刀演變歷史,詳細介紹中國抗戰大刀
    真正的白刃戰中,槍刺以迅速有力的直刺為主,目標在對方胸腹,而大刀限於其型制,以對敵上半身的劈砍為主,兩者各有利弊。大刀防禦敵方的直刺,只有將對方的槍身或刺刀格開,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和技巧是不容易辦到的。大刀的優勢在於刀重勢猛,砍上非死即傷,但其作用距離有限,必須儘量貼近敵人身體,因此最適合在工事、房屋、樹林等空間有限的環境中使用。
  • 抗戰大刀—用熱血澆築成的榮耀!
    到了1931年,西北軍結合已有的實戰經驗,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只有一招,兩個動作:將刀尖朝下,刀刃朝自己,待日軍持刀槍突刺時,順勢將大刀上抬,利用刀身重量格開日軍的步槍和刺刀,隨後大刀順勢斜向下砍,厚重的大刀可以輕鬆砍斷敵人的脖子。這一招式才是國軍抗戰大刀的標配